高中化学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可由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有几种
①FeCl2 ②Na[Al(OH)4] ③NO2 ④Fe(OH)3 ⑤Na2CO3 ⑥SO3
A.2种B.3种C.4种D.6种
2.氨氮废水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下图为处理氨氮废水的流程。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过程①:
B.过程②总反应式:
C.过程③:
D.溶于水:
3.低温等离子体(NTP)技术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其原理是在高压放电条件下,产生自由基(O·),自由基将NO氧化为,再用溶液吸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烟气流速不可提高NO脱除率
B.氮元素既有被氧化的过程又有被还原的过程
C.高压电源的功率越大,烟气中NO的脱除效果一定越好
D.单位时间内生成的自由基(O·)越多,越有利于NO的转化
4.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
A.图甲中挤压胶头滴管使管内的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图乙中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底部并打开止水夹
C.图丙中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鼓入适量氨气并打开止水夹
D.图丁中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生石灰并打开止水夹
5.对某溶液中部分离子的定性检测流程如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步骤①所加试剂可以是浓KOH溶液
B.可以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无色气体
C.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
D.遇铁氰化钾会生成蓝色溶液
6.微观粒子在物质世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列微粒在给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加入镁粉产生氢气的溶液:Na+、NO、SO、Cl-
B.常温下pHAl3+
(4)第三周期IA族
(5)KOH
(6)abc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各元素是:①Na、②K、③Al、④H、⑤C、⑥N、⑦Cl、⑧Br,以此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⑤为C,则⑤元素原子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⑥为N,则⑥元素原子形成的常见气态单质为N2,其结构式为:N≡N;
(2)由分析可知,⑥为N,某种氧化物为红棕色气体,则该氧化物为NO2,其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硝酸,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方程式为:4HNO₃=4NO₂↑+O₂↑+2H₂O;
(3)由分析可知,①Na、③Al、⑦Cl,对于离子来说,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l->Na+>Al3+;
(4)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为N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A族;
(5)①②③三种元素的金属性K>Na>Al,①②③三种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KOH>NaOH>Al(OH)3,最强的是KOH;
(6)Cl、Br处于同一主族(VIIA族),易得1个电子,Cl的原子半径比Br小,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Cl的得电子能力强,非金属性强。
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a符合;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b符合;
c.⑦能将⑧从其钠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氧化性Cl2>Br2,证明非金属性Cl>Br,故c符合;
故选a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同步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作业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