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99548/0-17105064339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99548/0-17105064340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99548/0-17105064340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99548/1-17105064367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99548/1-17105064367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5499548/1-17105064368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 下列诗词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 )
A.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描写的都是自然现象,而不是描述生命现象;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写的是苔藓植物,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繁殖,属于生命现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 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森林资源的清查就是调查
B. 调查是科学探究使用的唯一方法
C. 对调查的对象都应逐个进行调查
D. 调查过程中要边调查边修改方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详解】A.对森林资源的清查就是调查,并且是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全面了解森林资源的基本情况,A正确。
B.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B错误。
C.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C错误。
D.调查过程中不得随意扩大调查范围、变更调查对象和事项,不可以边调查边修改方案,D错误。
故选A。
3. 九九歌是中国传统农民歌谣。“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指七九冰河解冻,八九大雁从南方飞来。影响大雁“从南方飞来”的生态因素是( )
A. 空气B. 水分C. 温度D. 光照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详解】“七九河开,八九雁来”是指北方气温转暖,冰雪融化,各种植物将发芽生长,为大雁的生存提供食物,所以影响大雁“从南方飞来”的生态因素是温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 如图表示某森林公园中的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 当甲的数量大量减少时,短期内对乙毫无影响
C. 甲和丙之间是捕食关系
D.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A.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从少到多依次是丁、乙、甲、丙。所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A正确。
B.由食物链:丁→乙→甲→丙,甲以乙为食,短期内当甲的数量大量减少时,乙因失去天敌的制约,其数量会增多,B错误。
C.丙以甲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正确。
故选B。
5.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有可无
B.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D. 城市生态系统可以独立于生物圈之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据此解答。
【详解】A.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物质循环,不能缺少,A错误。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因为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C正确。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城市生态系统不能独立于生物圈之外,D错误。
故选C。
6. 糖拌西红柿时渗出的汁液主要来自西红柿果肉细胞中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液泡D. 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
【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糖拌西红柿时,渗出的汁液主要来自西红柿果肉细胞中的液泡,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图为植物细胞部分生命历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使细胞体积增大
B. ②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 ③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②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A.图中①的过程使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正确。
B.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正确。
C.③过程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D.②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正确。
故选C。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一是具有一定的识图作答能力,从图中获得解题信息;二是理解掌握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生理过程。
8. 如图表示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表示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B. 在结构层次上,植物体比动物体多了系统
C. 叶片表皮、动物血液属于b
D.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a→b→系统→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上图a表示组织,b表示器官,c表示植物体,d表示动物体。
【详解】A.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c表示的结构层次是植物体,故A错误。
B.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所以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故B错误。
C.叶片表皮是保护组织,动物的血液是结缔组织,b表示的是器官,故C错误。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表示为:细胞→a组织→b器官→系统→d动物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比较。
9.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B. 能够排出代谢废物
C. 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D. 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整个生物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A正确。
BD.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也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BD正确。
C.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C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图中植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和丙都有导管和筛管B. 乙结出的种子俗称“白果”
C. 丙的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D. 丁没有种子,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乙银杏属于裸子植物,丙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丁是肾蕨。
【详解】A.甲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丙是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没有根。甲和丙都不具有输导组织,都没有导管和筛管,A错误。
B.乙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没有果实,乙结出的“白果”是种子,不是果实,B正确。
C.丙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地下其固着作用的叫假根,起固着作用,C正确。
D.丁是蕨类植物,没有种子,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D正确。
故选A。
11. 将如图装置1~3放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只有装置2的种子萌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1和2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水分
B. 2和3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空气
C. 1中种子不萌发是因为胚已死亡
D. 2中种子萌发,它的胚一定是完整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详解】A.图中1因干燥的棉花,缺乏一定的水,图中2湿润的棉花,有一定的水分,所以变量是水分,A正确。
B.图中2有充足的空气,图中3有水分挤走了空气,实验二者的变量是空气,B错误。
CD.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1中种子不能萌发,不一定是胚已经死亡,因为缺乏充足空气,2中能萌发,胚一定完整,C错误,D正确。
故选C。
12.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4部分,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B. 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 根冠属于保护组织,分生区属于营养组织D. 当施化肥过多时,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A.根毛是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的。因此根毛属于表皮细胞的一部分,故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不是器官,A错误。
B.成熟区出现了细胞分化,内部出现了导管,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水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正确。
C.根冠属于保护组织,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C错误。
D.当施化肥过多时,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根毛细胞失水,因此根毛细胞吸收水分减少,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功能。
13. 为提高枣树产量,常选择盛花期环割树干。环割树干的目的是阻断筛管向下运输( )
A. 水B. 无机盐C. 氧气D. 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详解】A.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而不是筛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A错误。
B.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B错误。
C.植物吸收氧气主要依靠叶片表面的气孔而不是筛管,C错误。
D.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D正确。
故选D。
14. 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B. 叶C. 所有器官D. 茎
【答案】B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详解】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在表皮上分布着许多由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就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因此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故B正确.
【点睛】考查蒸腾作用的器官。
15. 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来说是一种浪费
B. 夏天移栽蔬菜幼苗一定要选在中午
C. 蒸腾作用不能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 改变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控制气体和水分进出叶片
【答案】D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A.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A错误。
B.移栽植物时,会损伤根毛和幼根,植物吸水能力会下降,因此要选择阴雨天或傍晚移栽,去掉部分叶片,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不能选在夏天的中午移栽,B错误。
C.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C错误。
D.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D正确。
故选D。
16. 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农作物时应合理密植,这是为了让农作物( )
A. 充分接受光照B. 更好吸收水分C. 吸收更多养分D. 避免虫害传播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详解】合理密植指的是种植既不能过密又不能过稀,种植过密,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增加产量。种植过稀不能使最多的植物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光能的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种植农作物时要做到合理密植,合理密植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7.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会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措施与促进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是( )
A. 农作物合理密植B. 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
C. 粮食晒干后存储D. 农田适时松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
【详解】A.合理密植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呼吸作用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延长农作物光照时间,能促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粮食晒干之后水分减少,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对种植作物的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实质。A、B分别表示进出叶片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照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B. 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A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
D. B表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唯一产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A正确。
B.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B错误。
C.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和水,A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C错误。
D.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B表示释放的氧气,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植被中草原占主体B. 草原沙漠化严重
C. 人均森林面积很少D. 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
【答案】A
【解析】
【分析】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放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我国植被破坏严重。
【详解】A.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主体,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居世界前列,A不符合题意。
B.由于过度放牧,草原沙漠化严重,B符合题意。
C.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积很少,C不符合题意。
D.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这一绿色发展目标的有利措施是( )
A. 封山育林,全面禁止砍伐树木B. 大量砍伐经济树木,保护珍稀植被
C. 植树造林,科学合理利用树木D. 砍伐原始林木,重新营造景观、经济林木
【答案】C
【解析】
【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实中,经常出现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现象,这是不可取的。
【详解】A.封山育林,全面禁止砍伐树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A错误。
BD.大量砍伐树木,砍伐原始森林,重新造景观、经济林木都破坏了原有的森林,不符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D错误。
C.植树造林,科学合理利用树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 如图一表示小海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的部分操作和看到的视野,图二是小海实验结束后依据他看到的情况绘制出的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中,步骤①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③是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
(2)小海用显微镜观察时,找到了要观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晰,他需要进一步转动显微镜上的_________(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
(3)小海在观察时看到了如图④所示视野,可能是因为他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步骤______________(填序号)操作不当。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细胞排列紧密,能很好地保护内部柔嫩部分,它属于______________组织。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般是无色透明的,不含叶绿体。仔细观察小海绘制出的细胞结构简图,多画了一种结构,指出来多画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21. ①. 清水 ②. 染色
22. 细准焦螺旋 23. ②
24. 保护 25. ⑥
【解析】
【分析】(1)调节细准焦螺旋能让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①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用解剖针展开内表皮)→②盖(用镊子盖盖玻片)→③染(用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纸)。
(3)图一中:①滴清水、②盖玻片,③染色并吸取染液、④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图二中细胞的结构: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细胞质、⑥叶绿体。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是清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③是滴加稀碘液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
【小问2详解】
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小且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当在目镜中看到物像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
【小问3详解】
如图④所示的视野出现气泡,这是因为②盖盖玻片不规范引起的。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小问4详解】
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的细胞排列紧密,能很好地保护内部柔嫩部分,它属于保护组织。
【小问5详解】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有叶绿体,非绿色植物细胞也没有叶绿体。小海绘制出的细胞结构图多画了⑥叶绿体,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植物的非绿色部分的细胞,不含叶绿体。
22. 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种子、植株、花、果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⑥是由图甲中的[④]_________发育而来的,在甲萌发的过程中,[②]________最先突破种皮。
(2)图丙中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由⑩⑪组成的____________和⑨⑫⑬组成的___________。
(3)图丁是由图丙中的[ ] ___________发育而来的。桃树开花时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天气,要保证桃的产量,应采取______________的措施。
(4)桃的果实中一般只有一颗种子,而有些植物的果实如花生中有两颗甚至三颗及以上的种子,这是因为它们的花中子房内的____________(填序号)数量不同。
【答案】22. ①. 胚芽 ②. 胚根
23. ①. 雄蕊 ②. 雌蕊
24. ①. ⑬子房 ②. 人工辅助授粉
25. ⑭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乙中:⑥叶、⑦茎、⑧根;图丙中:⑨柱头、⑩花药、⑪花丝、⑫花柱、⑬子房、⑭胚珠;图丁中:⑮果实、⑯种子。
【小问1详解】
种子萌发过程中,②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④胚芽发育成⑥叶和⑦茎。
【小问2详解】
图丙中一朵花的主要结构是由⑩花药和⑪花丝组成的雄蕊和⑨柱头、⑫花柱、⑬子房组成的雌蕊。
【小问3详解】
⑬子房发育成⑮果实。桃花开花时如果遇到连绵阴雨天气,要保证桃的产量,应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措施。
【小问4详解】
胚珠发育成种子。桃果实中一般只有一颗种子,而有些植株的果实如花生中有两颗甚至三颗及以上的种子,这是因为它们的花中子房内的⑭胚珠数量不同。
2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重要的生理作用。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某生物兴趣小组将A、B两装置放在阳台上。傍晚,在塑料袋上各剪一个小口,插入快要熄灭的竹签,发现A中竹签复燃,而B中的竹签快速熄灭;且A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而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竹签复燃,说明A袋中所含的氧气较多,据此可知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较高。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
(2)B中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停止,________________继续进行着,所以B袋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实验的结论可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之一是维持__________________平衡。
(4)实验结束后,该探究小组想要了解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叶中的。于是他们取了一段带叶的茎放在水里剪断,迅速将靠顶端的那一段放入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明显变红的结构是图C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都伴随着气体交换,这些气体是通过叶表皮上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进出叶片的。
【答案】23. ①. 光照 ②. 叶绿体
24. ①. 呼吸作用 ②. 线粒体
25. 碳——氧 26. ③
27. ⑤
【解析】
【分析】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主要探究光照不同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时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时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图C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
【小问1详解】
氧气有助燃作用,因此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氧气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因此,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叶绿体。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二氧化碳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停止,主要发生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
【小问3详解】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小问4详解】
茎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将一段带叶的茎放入红墨水中,红墨水会沿着导管向上运输。叶片的③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因此一段时间后,变红的结构是图C中的③叶脉。
【小问5详解】
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氧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新疆喀什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初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