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
最新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1 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
展开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1 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文件包含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1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原卷版docx、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1散文阅读之分析作品蕴含的感情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预则立,计划到位
第1轮复习(3月初到4月初)是复习基础知识的单元和章节。
第2轮复习(4月上旬至5月中旬)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
第3轮复习(5月底至6月初),锁定目标,准备期中考试,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通过了测试。这将是5月下旬的第三轮模拟训练。明确考试方向,即掌握考试大纲,熟悉复习,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学习。
二、讲策略,事半功倍
1.进一步认真学习地方高中入学考试课程标准和命题说明,有针对性地做好考试准备,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3.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注重语言的运用,
4.树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范围,提高语文能力,
5、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有效运用练习,加强应试能力训练,
7、注重积累,提高解题技巧,将失误减少到最低点。
作品的思想感情是作者通过人、事、景等外在的事物表达出的内涵,也就是散文的中心思想,它是散文的核心。分析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就是分析概括文章中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景、物等表现的情感倾向,是对散文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情感的整体把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没有对不起12岁的自己
①从没想过,25岁这一年我又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先是一笔一画地将上海话和普通话的文本抄在纸上,再跟着录音一遍遍练习发音,圈出重点难点,翌日向本地同事请教。
②学习的初衷,是因工作需要。我当然可以以外地人的理由,将这份工作交给本地同事做,这样看似轻松,却也带走了些机会。于是不服输的我,开始每天下班后雷打不动地跟读练习。
③成长于中部地区的我,对上海话里众多既不是一声也不是轻声的发音困huò不已。某天学习了“我心口头有点儿痛,饭也吃勿落”后,便迫不及待地向同事展示,对方笑得直不起腰来,说其中夹杂着一股浓浓的苏北味,上海人听了的确要心痛的。
④后来这成了我们之间的笑谈,她时常会问:“惟念,今天心口头还痛吗?”
⑤转折发生在1月,某天她挂掉家里打来的电话,我随口问道:“你妈妈在跟你讨论晚饭吃什么吗?”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几秒后,突然兴奋地反问:“你全听懂了,是吗?”
⑥那天距我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学习上海话,已过去了小半年。
⑦12岁那年,我家从农村搬到合肥,因为之前没学过英语,我无法直升初中,必须要重读六年级,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后,才有被录取的资格。
⑧暑期进补习班的第一天,我就成了全班同学的嘲笑对象,老师询问谁可以背出26个字母时,我勇敢地举起了手。不会说普通话的我,带着浓重的乡音,那是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同学不曾听过的方言,看着同学们捧腹大笑的样子,站在讲台上的我满面通红。
⑨年轻而善良的老师,制止了不断发酵的嘲笑,用肯定的目光看着我说:“背得很好,别的还会吗?”
⑩我搖摇头,那已是我全部的知识积累,紧张不安的我,就这样开始了人生中第一节英语课。那年的夏天很热,住处没有空调,一台小小的风扇吃力地转着,作业本上落满了汗渍。
⑪一周后的第一次测试,我考了35分,第二周我及格了,第三次考了92分,拿了班级第一名。放学前老师把我留下来,在卷子上写了一段话,让我带回家给爸爸看。
⑫“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让她继续学英语,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也肯下功夫,我非常喜欢她。”爸爸看后沉默很久,什么也没说,但从此之后只要我说需要任何资料,即使手头再紧张,他也不曾皱过眉。
⑬开学的日子如约而至,过时的打扮、傻气的短发、蹩脚的普通话、怯懦的眼神,又一次让我成了新班级的焦点,淘气的男孩们总拿我开玩笑。我没有力量去抵抗外界的声音,只能埋头学习。
⑭从不得不学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有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才用了大半个学期。
⑮当时本以为只要多跟他们聊天、学会普通话就万事大吉,后来发现会说当地方言能够更快地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于是我又狠下心来跟着邻居学、看电视剧学、找同学操练……
⑯我对人生中第一位英语老师始终心存感激,所以几年前我也教起英语;在外说普通话时,没有人会通过发音辨认出我的故乡,回合肥后也能用方言跟老朋友畅快地聊天;持续学上海话后,我不再为工作担忧,也主动学做本帮菜,利用空闲时间探索这座城市的不同角落。
⑰我没有对不起12岁那年的自己。
品读第⑥、⑭段的画线句子,结合加点字分析我当时的情感。
【答案】
“已”表明学习上海话时间之长,表达自己对终于能听懂上海话的感慨、欣喜之情;“才”强调了自己学习英语时间之短,进步之快,表达我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自豪之意。
【解析】
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已”本义是:停止。语境第⑥段“那天距我用最原始的笨办法学习上海话,已过去了小半年”中的“已”是已经的意思。结合“小半年”,可知这个词语突出“我”学上海话时间之长;结合“她自然地接过话题,几秒后,突然兴奋地反问:‘你全听懂了,是吗’”可知,自己辛苦小半年终于能听懂上海话,抒发感慨、欣喜之情。
“才”本义是:自然地。语境第⑭段“从不得不学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有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才用了大半个学期”中的“才”是只,仅仅的意思,结合“才用了大半个学期”可知这个词语突出“我”学习英语时间之短,进步之快,“我”从不得不学习英语到爱上英语,再到同学要借“我”的英语笔记,这么短的时间,“我”竟然做到了,心中充满成功的自豪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 ① 的魔力。
想起奶奶的手, ② 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 ③ 。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这次回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规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艰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 ④ 了。
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二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品析下面这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答案】
示例: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
【分析】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情感。“嗔怪”本义是责怪。联系语境可知,为了回报奶奶给自己的爱和温暖,“我”为奶奶买了一枚戒指。从这枚戒指里,奶奶感受到“我”对她的孝顺与关爱。因此奶奶的话语里半分没有责怪的意思,而是假装生气,实际上表现了奶奶内心的欣慰与幸福喜悦之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亩良田
雨帘
①每年农忙时节,老华绝不会电话给我,她让老吴也别打,说姑娘从小没干过多少农活儿,回来遭罪。可农村大忙时,同事总有人提起,谁谁回老家帮忙割麦了,谁谁回去帮着抛秧了。听着听着,就放到了心里去。知道那些活儿即便不会做,但回去了,他们心安。
②阳光真是好,村子里人来人往,熙攘得像极小小的集市,田间里也是,川流不息。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专程返乡,为的就是这几天能够帮上一些忙,减轻家里负担。家中父母年纪大了,论劳力,他们才是家中顶梁。所以,一年四季,除却春节,村里也就这个时候最热闹了。平日寂静的村子,此刻完全沸腾开。我不知该用怎样的文字才能绘出此派繁盛,又该用怎样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份生活的澎湃。我只是庆幸,这寻常又不寻常的风景,能够每年回来见证,温暖,而又踏实。
③老吴是读书人,常抱怨家里地多人辛苦,不如丢了那几块地好安生度日。老华不干,她觉得邻居们会看轻,庄稼人不干农活儿,听起来都是耻辱。大多时候,其实都是老华一个人在田间地头忙活,她生性要强,种什么都要比别家好,收成也高些。老吴不屑,说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上好多,你要干出病来,到时还不是我给你看。老华听出关心,也不恼,只是反驳,买的能有种的好吃?孩子们吃自家种的放心,不打药水,环保着呢。她知道绿色环保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健康,一心守住家人这份安康,她觉得比什么都重要。
④我虽是农村出生的孩子,但真正的农活儿真干不了几样。所以农忙的那几日,如若遇上周末,就索性买上很多菜回老家给他们做饭,等到他们从地里回来,饭是饭,菜是菜,吃得及时和舒心时,会顿觉岁月静好。
⑤当然,偶尔也会下地学着做,比如抛秧。下地前,老华自会给我武装一番,草帽,袖套,靴子,总之,能够裸露在外的,也就剩下眼睛了。她给我挑来秧苗,一手抓秧,一手抛着给我示范,说力道要把控好,近的轻点,远的重些,看着哪里稀疏了就多抛些,哪里密了就打住,别的,没那么多讲究。我看着像游戏,觉得不难,很快就完成了一小块地。可是太阳酷热炎烈,裹得严实的身子开始汗流浃背,简直苦不堪言。可怎么好收手,大家都是这般啊。田头有人吆喝:“老华,城里姑娘回来帮忙了?干活儿挺麻利呢,你福气。”“是啊是啊,我说不要她干,她非得来。”又道:“你说这教书拿笔的人,哪干得了这个,我一会儿就让她回。”
⑥倒有了斗志,不顾烈日炽烫,皮肤被炙烤,一把一把秧苗在空中抛出好看的弧线,然后散落到秧田,溅起大大小小的水花,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抽象画。我觉得有种东西在我的身体里一点一点的落地生根,仿佛看到十月金秋的一亩稻田,是那么耀眼。日光,雨露,风云。所有的季节在这片土地上都带着芬芳,所有的生活都是那么美好而又富足。父母健在,一切平安,再怎么累,都是幸福啊。
⑦后来,听说有人在老家承包了所有的农田,统一种植,号称“万亩良田”。老吴欣喜,老华失落,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专注了一辈子土地的人,要她放弃,着实有些空落。很多记忆,一定是镌刻在心里的,我理解老华。但也觉得,一个人不管活至多大,或许,都可以试试不一样的生活,比如,坐下来,唱一段小曲儿,听听他人的故事,与从前那些劳作告别,与新的欢欣相遇。老华悟性不错,似乎也找到了属于她的新乐子,闲暇时,和一帮老姐妹小叙小聚,没事还能与上海的小孙子视频通通话。
⑧当然,我也会和老华一样,心里会有一亩地。我们都会永远记得那片肥沃的水田,田里映着天空的蓝,映着来来去去的云朵。田边水渠里哗啦啦的流水,像一首快乐的歌谣,日日吟唱。
(注)文中老吴是作者的父亲,老华是作者的母亲。
标题中的“良田”有两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概括。
2.第⑦段写道:“老吴欣喜,老华失落。”请写出上文与之相照应的内容。
3.鉴赏语言。
(1)第⑤段“下地前,老华自会给我武装一番”一句中的“自会”能删掉吗?为什么?
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
4.揣摩第⑤段老华的语言,以及下面一段文字中“女人们”因为思念想去抗日前线看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回答问题。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摘自孙犁《荷花淀》)
两段文字中人物的语言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两段文字中人物的语言分别传达了怎样微妙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天的那只柳笛
①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随之蔓延全国。不得已,全国人民都闭门不出,即使外出也佩戴着口罩。欣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疫情的阴霾已渐渐淡去,春日的景色也悄悄绽开。
②河岸旁,两行垂柳悄然吐出一簇新绿,和煦的春风一吹,像一排风铃随风摆动,在碧波中荡漾起万千婀娜多姿的身影。让人不由得想起了那首古诗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③河岸上,行人怯怯地在阳光下徜徉着,一边沐浴着久违的阳光,一边贪婪地欣赏着春光,仿佛一不留神,这温馨的春日就会远去一样。
④随风飘荡的柳条撩拨了我的童心,一个跳跃,折下了一枝翠绿的柳枝,用手左拧拧右拧拧,想拧出一只柳笛,吹奏一曲春天的歌。可,任凭我如何努力,柳皮和柳骨还是难以脱离。发狠似的再次用力一拧,“叭”的一声脆响,柳条被拧断成了两截。
⑤懊恼的我思绪回到了童年的春天。
⑥每个人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童年,而在春天里拧一枝柳笛,吹奏着自以为是的乐曲,是童年春天里的一件趣事,就像是那飘柔的柳条上吐出最为鲜嫩的柳芽,让人回味、让人沉浸……
⑦老家的院子旁,有一个大坑塘,坑塘边生长着一排粗壮的柳树。树皮长得斑斑驳驳,用手一摸,能把手喇得生疼。每年的春天,柳枝抽出嫩芽绽放翠绿,这些粗壮的柳树成为了我们最爱玩的去处。
⑧攀爬到树上,折下一枝枝小拇指般粗细的柳条,选一两截通直、脆嫩的柳枝,用手指左右试探着拧啊拧,柳皮与柳骨便会松动,如此动作一连串地拧到柳枝的底部。在顶端扒开一个小口,用牙咬住洁白的柳骨,两手拿着柳条慢慢用力地一抽,绿葱管似的柳皮便与柳骨完整地分离开。用铅笔刀将柳皮管截成四指长的一段,用刀将口沿处较硬的绿皮轻轻削去,削的宽度就像指甲沿一样大小,留下嫩绿的纤维层,一只小小的柳笛便大功告成。
⑨一个柳笛做成后,还有一个神圣的仪式:把刚做好的柳笛含在嘴里,用力吸一下,而后将唾沫用力“呸”出去,如此反复三次。记得那时做这个动作时,口中还会念念有词,具体念叨的什么,我实在是记不起来了。
⑩如此这般以后,把崭新的柳笛含在口里,鼓起两腮用力一吹,“呜哇”的声音便在春天里荡漾起一片春天的气息。柳笛的声音是根据粗细程度来区分的,粗的柳笛声音浑厚粗犷,吹奏起来如牛哞哞之叫,又似马啸啸之鸣。细点的柳笛声音尖细绵长,如黄莺娇娇啼鸣,似春燕悄悄私语。
⑪吹奏之时,用双手捂住柳笛,一手一开一合,却也能吹出跌宕起伏的曲子来。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粗的、细的、大的、小的一起吹奏,一片呜哇之声顿时响彻天空,往往能引来不少小伙伴围观。那悠悠的柳笛声吹红了我们的小脸儿,吹出了童年的纯真与美好,吹出了我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春天,把属于自己的歌声藏在了或翠绿、或鹅黄的柳树枝叶中,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总能在那里找到童年的欢乐。
⑫而今,时代发展的车轮早已将那些童年的记忆碾压成一缕尘烟,那一曲呜哇的柳笛声音,远远赶不上现代科技的旋律,只能成为人们在多愁善感的季节里的一种美好回忆。
⑬正在沉思,近处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柳笛声,像一股清泉,流进了我的心里,使我那沉浸于往事的心田,瞬间湿润起来。难熬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到来。那只柳笛在童年的笑声中响起,这只柳笛在春光里吹奏着希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虽然人已不再年少,还想吹奏一曲悠扬的柳笛,将这个冬天埋葬在明媚的春光里。
(文章有删改)
5.仔细阅读第⑧段,将制作柳笛的步骤补充完整。
折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削绿皮
6.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河岸上,行人怯怯地在阳光下徜徉着,一边沐浴着久违的阳光,一边贪婪地欣赏着春光,仿佛一不留神,这温馨的春日就会远去一样。
7.联系上下文,分别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划线的句子。
柳笛的声音是根据粗细程度来区分的,粗的柳笛声音浑厚粗犷,吹奏起来如牛哞哞之叫,又似马啸啸之鸣。细点的柳笛声音尖细绵长,如黄莺娇娇啼鸣,似春燕悄悄私语。
8.联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两段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冰心姥姥您好
铁凝
在中国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她每每使人想到原野肥厚、沉实的泥土和冬天的乡村燃烧着柴草的火炕的温暖气息,她充满着一种人间古老的然而水不衰竭的魅力。
第一次听见有人称冰心先生为姥姥,是先生的外孙陈钢。这个英俊、聪慧的青年业余爱好摄影、他曾经为我拍过一些非常好的照片,当他得知我喜欢他的这些作品时,告诉我说:“我把照片拿给我姥姥看了,”我问他姥姥说了些什么,他说:“姥姥亲了我一下。”冰心先生对外孙这种独特的无言的赞赏,真能引起人善意的嫉妒!
此后不久,我给冰心先生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在保定西部山区的一些生活,先生嘱咐我说:“铁凝,你要好好地珍惜你的青春、你的才华!你有机会和农民接触、太好了!我从小和山东的农民在一起,他们真朴实,真可爱!你能好好写他们吗?我想你会的,我对你抱有无限的希望……”
读着这样的信,你会发现在冰心先生那平和、宁静的外表之下,那从容、温和的目光之中,还有一份对于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表现在她为灾民慷慨捐款一万元,还渗透在她对青年作家描写最普通的民众之美的热烈希冀里、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去更多的地方,但她宽厚的心怀却无处不在。
今年春天,我将自己新近出版的几本书给冰心先生寄上、很快又收到她的回信,她说:“亲爱的铁凝,大作两本已收到,十分感谢!尚未细读,但我居然进入了你的作品中,我感到意外!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我有许多事情和话要对你说,要回的信太多。只写这几个字,祝你万福、令尊两大人前请安!”
读毕先生的信。我想起在先生给我的几封信中,都曾问过:“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
我何时再到北京去呢?
一九九一年五月我在北京,有一天下着小雨,散文家周明陪我去看冰心先生,途中我在一家花店买了一束玫瑰、红的黄的白的,十分娇艳。
冰心先生坐在卧室书桌前等我们,短发整整齐齐,面容很有精神、看见,我她说:“铁凝你好吗?我看你很好。”我把鲜花送上,周明要拍照,冰心先生说:“来让我拿着花,”
然后她请我喝茶、吃糖,吃地的最爱吃的“利口乐”然后她说:“搬把椅子坐在我身边吧,这样离我近些。”我坐在了她的身边。她清澈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我感到无话可说。
我无话可说是因为受着一种气氛的感染,是因为身边这位安静的老人正安静地看着我。她一定深明了我的心意,此外的一切客套都将是我的多嘴多舌,她一定也同意我无话可说,因为当我告诉她我不知说些什么时,地说:“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
我很看重与冰心先生静静地坐一会儿,或许这并不比我问长问短得到的要少。在那安安静静的一小会儿里,我从这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身上所获得的,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说,没有这一刻安然的纯净,便无以获得照耀生命的激情。
是先生家那位著名的咪咪打破了这种安静,它急不可待地跳上桌子、稳坐在正中间与我打逗,调皮而又温驯,冰心先生说:“它喜欢你。”
咪咪的憨态又引出了我们一些轻松的话题,关于活跃在文坛的青年作家,关于先生几次谢绝杂志请先生写写自己的提议——她不愿意过多地写自己、还谈到她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说起这些,她的态度坦率而又鲜明。
是告辞的时候了,我对冰心先生说:“我不想打扰您,又想看见您,有机会我会再来看您。”我握住冰心先生柔软。微凉的双手,她对我说:“只要我活着、你就来看我吧。”
春节时又收到了冰心先生的近照:她身穿黑白条纹的罩衣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上,怀中抱着干干净净的白色的咪咪。她的双手微微奓①开搭在咪咪身上,似是保护,又似是抚慰。她坐在我的面前,目光是如此地清明,面容是如此地和善,那双纯粹老年人的手是如此质朴地微微奓着,令我不能不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
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今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先生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地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愈发地讲究愈发地花哨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先生称做冰心姥姥。
什么时候我再到北京去呢?也许看见您我仍然不会说太多的话,但只要我再次见到您,肯定会说一声:“冰心姥姥您好!”
(有删改)
[注]①奓(zhà):张开。
阅读第一段,请简要概括“姥姥”这一称呼的内涵。
2.从文中这封冰心先生写给作者的信中,你读出了什么?
“亲爱的铁凝,大作两本已收到,十分感谢!尚未细读,但我居然进入了你的作品中,我感到意外!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我有许多事情和话要对你说、要回的信太多,只写这几个字,祝你万福,令尊两大人前请安!”
3.与冰心先生见面,她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联系文章内容作答。
4.将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肯定句,并比较两个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她坐在我的面前,目光是如此地清明。面容是如此地和善,那双纯粹老年人的手是如此质朴地微微奓着,令我不能不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
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表达了“我”的哪些情感?
二、(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⑫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⑮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8.第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9.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10.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名师点睛
散文是以抒发情思为主的、以情动人的文学体裁,贵在有“我”,因此对于它的阅读,关键之一在于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散文中作者或触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或写人表意。通过直抒胸臆或寓情于他人他物他景的方式来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对于散文“思想情感”的考查,中考考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通过品味词语来体会作者情感;通过分析景物描写来品味作者情感;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来体会作者感情。
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应主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应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
2.从文章关键点入手。对文章中心而言,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都是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抓住这些关键点不失为概括中心意思的有效途径。
3.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有些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意旨。
4.从分析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入手。文章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写对象的看法,同时又揭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适当借助注解,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了解事物、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
闯关检测
一、【答案】
1.①实际种植的土地。②心中美好的愿景。
2.①老吴欣喜是因为:老吴是读书人,常抱怨家里地多人辛苦,不如丢了那几块地好安生度日。
②老华失落是因为:庄移人不干农活儿,听起来都是耻辱。
3.(1)不能。突出老华对女儿的防护已经形成了习惯(或那是老华自己觉得所能给予女儿最好的防护),表现父母对女儿无私的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进取的美好愿景。
4.(1)含蓄委婉,口是心非(或:言不由衷,说的和想的不一致,等)
(2)①老华:含有掩饰不住的自豪、欣喜以及期许。
②女人们:担心别人说他们拖丈夫的后腿,又掩饰不住对丈夫的思念,急想去看望。
【分析】
1.本题考查题目的含义,注意联系全文分析。
表层:根据第③段“不如丢了那几块地好安生度日”,⑦“听说有人在老家承包了所有的农田,统一种植,号称‘万亩良田’”,“良田”指的是用来种植的好田地;
深层:根据第⑧段“我们都会永远记得那片肥沃的水田,田里映着天空的蓝,映着来来去去的云朵”,指的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满足,象征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
2.本题考查内容的照应,筛选相关信息作答。
“老吴欣喜,老华失落。”是因为“有人在老家承包了所有的农田,统一种植,号称‘万亩良田”,这句话交代了两人对这件事不同的态度,老吴欣喜,老华失落。
在第③段“老吴是读书人,常抱怨家里地多人辛苦,不如丢了那几块地好安生度日”与之照应,他心疼妻子老华太辛劳,所以不用种田了,合他心意,他“欣喜”;
在第③段“老华不干,她觉得邻居们会看轻,庄稼人不干农活儿,听起来都是耻辱”与之照应,老华热爱种田,不愿放弃“良田”,不能种田了,她“失落”。
3.不同考查句子赏析。
(1)不能。“自会”意思是自己主动去做,不用提醒交代。这是老华为要下地干农活的“我”全副武装,“草帽,袖套,靴子,总之,能够裸露在外的,也就剩下眼睛了”,体现了老华对女儿的细心周到的爱。
(2)运用比喻,将“水渠里哗啦啦的流水”比作“一首快乐的歌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象征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
含蓄的点明主题,“田边水渠里哗啦啦的流水”就和生活一样让人感到幸福美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4.(1)①“我说不要她干,她非得来”,“你说这教书拿笔的人,哪干得了这个,我一会儿就让她回”,为自己的女儿来帮忙干农活儿感到骄傲、自豪,“她非得来”、“哪干得了这个”,表面嫌弃,内心欣喜,是一种心口不一。
②“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有什么看头啊”,“女人们”找各种借口,实际上因为思念想去抗日前线看望丈夫。这是典型口是心非,心口不一。
(2)①“我说不要她干,她非得来”是女儿主动回乡帮自己干抛秧这样的重农活,为女儿的孝顺懂事自豪骄傲;
②“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有什么看头啊”,女人们怕被批评拖后腿,找了“忘衣裳”、“婆婆非叫”等各种借口,掩饰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急着去抗日前线看望。
二、【答案】
5. 选柳枝 拧柳皮 分柳骨 截柳管
6.“怯怯”表示害怕,胆怯。表现了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外出游玩还心存顾虑;“贪婪”指渴求,不知满足。人们由于久居家中,因此非常渴望见到春光,对春光异常珍惜和喜爱。
7.表达方式:描写。这两句对不同粗细的柳笛发出的声音进行了细致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了柳笛声的美妙。
表现手法:比喻。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粗的柳笛发出的声音比作“牛哞哞之叫”和“马啸啸之鸣”;将细的柳笛发出的声音比作“莺娇娇啼鸣”“燕悄悄私语”,
既形象又生动,不仅写出了粗细柳笛声音的不同,更体现了柳笛声音的美妙,引人回味。
8.①作者感叹童年的柳笛赶不上现代科技的旋律,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表达出惋惜之情。②当又听到柳笛响起,作者心田瞬间湿润起来,表现了再次听到柳笛的欣慰、激动之情。③“难熬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到来。”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冬去春来,又指国家渡过了抗击“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迎来了曙光,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分析】
5.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能力。针对第⑧段内容,找出制作柳笛的步骤,然后概括作答。
从“折下一枝枝小拇指般粗细的柳条”知,第一步是折柳条;
再从“选一两截通直、脆嫩的柳枝”知,第二步是选柳枝;
再从“用手指左右试探着拧啊拧,柳皮与柳骨便会松动,如此动作一连串地拧到柳枝的底部”知,第三步是拧柳皮;
而“在顶端扒开一个小口,用牙咬住洁白的柳骨,两手拿着柳条慢慢用力地一抽,绿葱管似的柳皮便与柳骨完整地分离开”可得,第四步是分柳骨;
最后,根据“用铅笔刀将柳皮管截成四指长的一段,用刀将口沿处较硬的绿皮轻轻削去,削的宽度就像指甲沿一样大小,留下嫩绿的纤维层,一只小小的柳笛便大功告成”知,最后一步是截柳管。
6.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可从“修辞、描写方法、关键词句的使用”三方面,从词句本义、含义、主题和情感三部分结合内容赏析。
“怯怯”是对行人的神态描写,表现出人们内心的恐惧、害怕和胆怯;联系新冠疫情爆发的情景及“不得已,全国人民都闭门不出,即使外出也佩戴着口罩”的防疫情况,这里的怯怯也表现出人们爱疫情影响,出门赏春却心有顾忌,担心疫情扩散的心理;进而也表现出他们对久违户外春光喜爱之情。
“贪婪”这里是贬义词褒用。描绘出人们外出赏春的神态;表现他们对春天美景的渴望,流连其中,不肯回家;再联系“新冠疫情”的背景,也表现了人们因防疫需要居家时久,看到美好春光内心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据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7.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根据题干要求,需分别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赏析。
从表达方式上看,“浑厚粗犷,吹奏起来如牛哞哞之叫,又似马啸啸之鸣”向我们描绘了粗的柳笛声音特点。“尖细绵长,如黄莺娇娇啼鸣,似春燕悄悄私语”又向我们展示了细点的柳笛声音特点。故此句表达方式是描写,分别描写了粗细柳笛声音特点,让读者虽没有亲耳所听,但通过文字却似亲耳所听,如亲临现场般感受柳笛声音的美妙;
从表现手法上看,“如牛哞哞之叫,又似马啸啸之鸣”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粗柳笛的声音给人的感受,表现了它粗犷浑厚的声音特色。而“如黄莺娇娇啼鸣,似春燕悄悄私语”运用的也是比喻,本体是细柳笛声音,表现了此声音的尖细绵长的特点。这四个比喻,生动形象,表现了柳笛声音美妙动听,让人仔细回味,回味悠长。
8.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可结合文段最后两段的内容分析提炼。
从第⑫段“而今,时代发展的车轮早已将那些童年的记忆碾压成一缕尘烟,那一曲呜哇的柳笛声音,远远赶不上现代科技的旋律,只能成为人们在多愁善感的季节里的一种美好回忆”知,作者感叹童年的柳笛赶不上现代科技的旋律,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表达出惋惜之情;
从⑬段“正在沉思,近处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柳笛声,像一股清泉,流进了我的心里,使我那沉浸于往事的心田,瞬间湿润起来”知,当又听到柳笛响起,作者心田瞬间湿润起来,表现了再次听到柳笛的欣慰、激动之情;
从⑬段“难熬的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到来。”知,作者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冬去春来,又指国家渡过了抗击“肺炎疫情”的艰难时刻,迎来了曙光,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信心。
中考链接
1.①姥姥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②姥姥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③姥姥是令人尊敬的,这个称呼蕴含着温暖、慈爱之意。
2.①可以读出冰心先生对作者的情感:亲近、赞许、惦念、期待、祝福。
②可以读出冰心的形象:谦逊、为人热诚坦率、态度鲜明、文雅、礼数周到。
3.外在:①外表给人精神矍铄、安然纯净之感。②言行给人亲切热情、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之感。
内在:①对待生活充满热爱,有生命激情。②为人谦逊坦率。
示例一:精神矍铄。见面时冰心先生的短发整整齐齐,面容很有精神。
示例二:亲切热情、和蔼可亲。见面时冰心先生请我吃东西,还让我搬椅子离她近点。
4. 肯定句:令我(能)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 不同:肯定句语气平淡,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原句更能表达我想称冰心为姥姥的愿望,更能表达我对冰心先生的崇敬、亲近、信赖、依靠之情。
5.①敬佩与赞美②喜欢、亲近与信赖③思念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可提取关键性语句适当加工后作答。
根据第①段“在中国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可知“姥姥”的第一层含义:姥姥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
根据“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可知“姥姥”的第二层含义:姥姥是令人尊敬的,这个称呼蕴含着温暖、慈爱之意。
“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可知“姥姥”的第三层含义:可以依赖、可以依靠的老年女性。
2.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亲爱的铁凝”中“亲爱”一词可以读出冰心先生对作者的亲近;“大作两本已收到”中的“大作(称人作品的敬辞)”,可以读出冰心对作者作品的认可和赞许;“你何时再到北京来呢?我有许多事情和话要对你说、要回的信太多”可以读出冰心对作者的惦念、期待;“祝你万福(意思是旧时汉族妇女所行的敬礼。万福为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是多福、祈祷之意)”可以读出冰心对作者的祝福。
冰心已是成名已久的作家,地位高,作品丰厚,却称作者的作品为“大作”可以读出冰心谦逊的品格;对于自己进入作者的作品感到意外,可以感知冰心为人热诚坦率,态度鲜明;对作者的祝福“万福(意思是旧时汉族妇女所行的敬礼。万福为两手松松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略作移动,同时微微鞠躬,是多福、祈祷之意)”“令尊”用词文雅;信中不忘问候作者的父母,对作者的父亲用敬辞,表现冰心出注重礼节,礼数周到,
3.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从文中第⑨段“冰心先生坐在卧室书桌前等我们,短发整整齐齐,面容很有精神”,可得出:初见冰心先生给人以精神矍铄之感;
从第⑨段“周明要拍照,冰心先生说:‘来让我拿着花’”,第⑫段“在那安安静静的一小会儿里,我从这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身上所获得的,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说,没有这一刻安然的纯净,便无以获得照耀生命的激情”,可得出:感受到冰心先生安然纯净的人格魅力,对待生活充满热爱,有生命激情。
第⑩段“她请我喝茶、吃糖,吃地的最爱吃的‘利口乐’”、“搬把椅子坐在我身边吧,这样离我近些”,冰心作为一代文学巨匠,面对青年作家,热情地请“我”吃东西,没有架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从第⑪段“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作者不知说些什么时,冰心就提出“静静地坐一会儿”,可见冰心先生善解人意;
第⑭段“她不愿意过多地写自己、还谈到她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说起这些,她的态度坦率而又鲜明”,可见冰心先生为人谦逊坦率、态度鲜明;
4.
考查变换句式。题干划线句子中“不能不”可知是双重否定句,即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肯定句意思是“令我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
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强烈表达作者想称呼冰心为姥姥的愿望,也更能表达作者对冰心先生的崇敬、亲近、信赖,可以依靠,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
5.
考查对作者抒发情感的分析理解。结合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子来理解,比如第④段“读着这样的信,你会发现在冰心先生那平和、宁静的外表之下,那从容、温和的目光之中,还有一份对于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表现在她为灾民慷慨捐款一万元,还渗透在她对青年作家描写最普通的民众之美的热烈希冀里、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去更多的地方,但她宽厚的心怀却无处不在”,作者在与冰心的交往中深切地感受到她对年轻人的慈爱与鼓励,对普通民众的无比宽厚,她用生命的激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用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激发着年轻人。倒数第二段“冰心先生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地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这几句抒情凝聚着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这位令人敬佩又平易近人的作家的高度赞美和崇敬。
倒数第二段“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愈发地讲究愈发地花哨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先生称做冰心姥姥”,“特别想把冰心先生称做冰心姥姥”表达作者对冰心先生的崇敬、亲近、信赖、依靠之情。
结尾段“什么时候我再到北京去呢”,表达对冰心先生的思念;“‘冰心姥姥您好’”抒发了作者对冰心崇高的母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敬仰与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冰心深深的爱。
6.“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7.“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8.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9.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10.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分析】
6.
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可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的表达作用上分析作答。语句“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作为文章的开头,运用了“不可思议”“竟”“真的”等词语,内容上,交代了做养雪花的事很难的同时,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养雪花”故事的叙述。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7.
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结合文章第6、7段的内容,可以看出,“躲”字写出了“我”躲藏在去地窖里取白菜的母亲身后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8.
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14段画线这句话,是写在母亲揭开真正的“养雪花”的秘密后“我”的感慨,既写出了母亲为了“我”实现愿望而不顾寒冷的天气让“我”养的雪花“绽放”,突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抒发了“我”对母亲的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9.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文章叙写的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不把事情说破,每天还在“我”睡熟后冒着严寒去替换雪花;为了“我”实现愿望,默默地去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等内容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极富爱心的母亲;是一个有心计、好学习、能吃苦且有耐心的母亲。
10.
考查对文章写作技巧的理解,这篇文章开篇设置了悬念;接着叙写“我”突发奇想要“养雪花”,并具体叙写自己“养雪花”的经历;后来,母亲将“真相”告诉“我”,让“我”感动不已,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情节安排上看,先设置悬念,再叙写经历,最后揭示“真相”,可谓是一波三折、迭宕起伏,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读来饶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感动读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51 写作之感情真挚,文件包含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51写作之感情真挚原卷版docx、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51写作之感情真挚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3 散文阅读之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拓展,文件包含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3散文阅读之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拓展原卷版docx、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3散文阅读之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拓展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42 散文阅读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文件包含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2散文阅读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原卷版docx、中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42散文阅读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