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讲通练透】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1、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这些概念都弄清,千万不要混淆一些概念,根底知识,这点来说就是地理成功的一半掌握了,这些根底东西一定要掌握非常好,才能灵敏运用。注重书中特别案例的学习,和特殊国家的自然特征、人文状况的学习。2、重原理抓过程。我们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3、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考虑,注重平时的积累,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用联络的方法来表达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把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平素总结,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4、多读图勤考虑。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学习不可以分开地图。5、重标准有条理。答题标准、有条理是文科综合的得分重要法宝,因此学生在平时就要注重培养标准做题的才能,以进步得分率。
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
考点一 人口分布知识点1 世界人口分布(基础) 知识点2 中国人口分布(基础)知识点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重点) 考点二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知识点1 人口的自然增长(基础) 知识点2 人口问题(重点)知识点3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重点)考点三 人口容量知识点1 资源环境承载力(重点)知识点2 人口合理容量(重点)热点应用01 第七次人口普查 02 我国人口负增长
知识点1 世界人口分布(基础)
人口分布概念: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来衡量。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常用的数量指标,人口密度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越稠密,反之稀疏。
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的总特征。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经济因素)
世界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三大人口稀疏区:高纬、高寒地带;湿热的雨林区;干旱的沙漠戈壁区
干旱沙漠地区高温少雨,淡水缺乏
高寒地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
湿热地区高温多雨,水网密布,蚊虫肆虐
表1 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2021年)
①人口分布不均衡从半球、纬度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北纬20°~50°地带最为集中。从各大洲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最少、密度最小;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
②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气候温暖湿润地区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沿河、近海地区:一般来说,近海地区对外联系便利;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都利于人类生产生活,人口较为密集世界人口分布趋向低平地区: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约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世界人口分布趋向城市集中:近现代以来,世界人口越来越向城市(空间相比广阔乡村地区较为狭小)集中,从而使世界人口分布呈现出大小不等的密集点和密集带。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城镇地区。
在沿海地带又有两类地区人口尤其密集:沿海的工、商业经济发达区。这些地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对外可进行海路贸易活动,对内有很大的物资集散能力,经济效益大大优于内陆地区,因此,逐渐形成沿海城市带及大型港口城市,人口的集聚方式以集中于城市为特点。世界主要河流中下游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农业区。这些地区大多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网密集、排灌方便、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而且开发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就是农业发达区。
非洲刚果盆地人口稀少,而东非高原海拔1000-1200米的地区则人口稠密。在南美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思考:为什么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在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无疟疾分布等。
区域人口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分析(1)人口分布特征描述:定性与定量结合。先说明人口分布是否平衡;再说明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哪里多,哪里少),从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递增(递减),或找到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极值区域,什么地方人分布最多或分布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分布形状,分布呈点状、环状、线状还是面状等。一般来说,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呈面状;河流、海岸线、交通线附近人口分布呈线状;沙漠中城市多分布在绿洲区域,人口分布呈点状。描述一般先总体,后局部,再细节。(2)人口分布原因分析: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历史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人口分布特征的三维描述
知识点2 中国人口分布(基础)
古往今来,我国始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长期保持在20%左右。1935年,胡焕庸依据点密度,绘出我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依据这张地图,胡焕庸敏锐地发现一条东北一西南向的直线,即瑷珲(现名黑河)——腾冲线,作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描述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①分布很不平衡,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③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差异的成因自然原因:东部多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社会原因:东部工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东部开发早,西部开发晚。
东南半壁面积占比43%人口占比94%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工商业、交通业发达,城镇多。
西北半壁面积占比56.2%人口占比5.9%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工商业、交通业不发达,城镇少。
新疆: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带人口稠密。
西藏:高寒特征,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人口稠密。
东北:开发历史短,冬季气候寒冷,人口较为稀少。
鲁豫苏:开发历史较长,地处温带平原,人口密度很大。
“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对比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积)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 550-3 650米的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3.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能资源分布B.地形地势和坡向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
下表示意2000--2020年中国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代表要素分布的均匀程度,其数值越大,要素分布越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四大地区中,表中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 )A.东部西部东北B.东部东北西部C.东北西部东部D.西部东北东部
5.预计我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则各级地方政府应( )A.提高人口迁移的成本B.引导区域专业分工C.培育国家级中心城市D.增加经济考核权重
自然因素: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人文因素: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3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点)
①地形人类生产生活大多数集中在平原地区。据统计,全世界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海拔1千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其中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居住着全球50%以上的人口。高山、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加上气候寒冷风大等不利因素,人口较稀疏。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②气候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热带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安地斯山脉北段和中段山区的山间盆地、河谷和高原,土壤肥沃、气候涼爽,为主要人口集中地。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拉萨河谷,河谷地区热量条件好,有利于居住。
低纬度 高海拔
高海拔 低河谷
③水源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海、沿湖地区人口稠密。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例如,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
④土壤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因而影响到人口分布。如: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
⑤矿产资源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集聚。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早期因交通运输不发达,煤炭开采区往往人口稠密,如德国鲁尔区。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沙漠和茫茫草原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大庆等。
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起到重要影响,就业机会多、收人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大多数时候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因素,有时也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此外,历史因素等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例如,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经历长时期的持续增长,数量多,密度大;而在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至今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人口分布还受到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题型01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其上游流域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的变化具有很强的垂直性特征。图1示意贵州省乌江上游各海拔人口数量变化,图2示意贵州省乌江上游各海拔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江上游人口分布特征是( )A.人口数量与海拔呈正相关B.人口密度与海拔呈负相关C.人口密度最大处人口数量最多D.人口数量最多处人口密度较高
2.推测影响乌江上游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矿产D.土地
3.该区域海拔1000米以下最可能为( )A.低盆、矮岭B.深谷、陡坡C.宽河、阔滩D.平地、缓坡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奠定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大。下图示意中国四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依次是(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5.交通便利度对丙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是因为丙区域( )A.工业基础雄厚 B.距沿海港口近C.地形地势复杂 D.对外开放度高
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两个方面。(1)区域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3)人口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
考点二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知识点1 人口的自然增长(基础)
人口数量增长的多少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
= 出生率 — 死亡率
>0 正增长=0 零增长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课件)-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网络构建,考点一人口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考点三人口容量,热点应用,真题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0讲 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0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原卷版docx、第20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章人口第1讲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考点2人口容量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某一种或几种,社会经济,发展中,续发展,水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