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讲通练透】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全国通用)
第20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20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考情分析,网络构建,PARTON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面、系统复习回顾基本知识。了解知识规律的来龙去脉,透彻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的过程。要正确理解基础,不是会做几个简单题就叫基础扎实。对于一轮复习,基础就是像盖房子一样,需要着力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夯实地基,二是打好框架。2、扎实训练学科基本技能、理解感悟学科基本方法。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本,全面细致的回顾课本知识,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定律进一步强化理解。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复习习惯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解题的三重境界:一是“解”,解决问题。二是“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三是“归”,回归到高考能力要求上去。解题上强化学生落实三个字:慢(审题),快(书写),全(要点全面,答题步骤规范)。 4、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指导学生补齐短板。高三复习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无的放矢。要在“精讲”上下足功夫。抓住学情,讲难点、重点、易混点、薄弱点;讲思路、技巧、规范;讲到关键处,讲到点子上,讲到学生心里去。
第20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
知识梳理
题型归纳
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2023**卷**题,**分2022**卷**题,**分2021**卷**题,**分……传统文化中的性质与变化2023**卷**题,**分2022**卷**题,**分2021**卷**题,**分
1.物质三态的相互转化
知识点1 物质的聚集状态
A.定义:等离子体是由电子、阳离子和电中性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整体上呈电中性的气态物质。
D.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流动性
B.产生途径:高温、紫外线、x射线、y射线、高能电磁波的照射及大自然的天体现象等都能使气体变成等离子体。
C.存在:存在于日光灯和霓虹灯的灯管里、蜡烛火焰里、极光和雷电里等
E.运用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可以制造等离子体显示器,利用等离子体可以进行化学合成、核聚变等。
①塑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能保持固态晶体典型特征但具有一定塑性(即物体发生永久形变的性质)的一种物质聚集状态。
②离子液体:离子液体是熔点不高的仅由离子组成的液体物质。
(3)介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
A.定义:在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取向有序流体状态。
B.分类:分为热致液晶(只存在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液晶相)和溶致液晶(某些化合物溶解于水或有机溶剂后而呈现的液晶相)。
C.性质:具有液体的某些性质(如流动性、黏度、形变性等)和晶体的某些性质(如导热性、各向异性等)。
D.用途:手机、电脑和电视的液晶显示器,合成高强度液晶纤维已广泛用于飞机、火箭、坦克、舰船、防弹衣、防弹头盔等。
①晶体:内部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都是晶体。如:高锰酸钾、金刚石、干冰、金属铜、石墨等。
②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如:玻璃、松香、硅藻土、橡胶、沥青等。
(2)物质的聚集状态除了气态、液态和固态,还有晶态、非晶态,以及介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塑晶态、液晶态等。
(1)构成物质三态的粒子不一定都是分子,还可以是原子或离子等,如水的三态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离子液体是熔点不高的仅由离子组成的液体物质。
1.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知识点2 晶体与非晶体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注:升华与凝华:固态物质受热不经过液态直接到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气态物质冷却不经过液态直接到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和凝华都属于物理变化。
①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晶体中晶胞的排列——无隙、并置
A.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B.并置:所有晶胞平行排列、取向相同。
1.原则: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n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n。
知识点3 晶胞组成的计算——均摊法
①长方体(包括立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数的计算。
②非长方体晶胞中粒子视具体情况而定
3.晶胞中粒子配位数的计算
一个粒子周围最邻近的粒子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1)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配位数:若晶体中的微粒为同种原子或同种分子,则某原子(或分子)的配位数指的是该原子(或分子)最接近且等距离的原子(或分子)的数目。
(2)离子晶体的配位数:指一个离子周围最接近且等距离的异种电性离子的数目。
【特别提醒】(1)判断某种微粒周围等距且紧邻的微粒数目时,要注意运用三维想象法。如NaCl晶体中,Na+周围的Na+数目(Na+用“○”表示):每个面上有4个,共计12个。
(2)常考的几种晶体主要有干冰、冰、金刚石、SiO2、石墨、CsCl、NaCl、K、Cu等,要熟悉以上代表物的空间结构。当题中信息给出与某种晶体空间结构相同时,可以直接套用某种结构。
4.晶胞计算公式(立方晶胞)
(1)晶体密度:a3ρNA=NM
(a:棱长;ρ:密度;N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N:1 ml晶胞所含基本粒子或特定组合的物质的个数;M:基本粒子或特定组合的摩尔质量)。
(2)金属晶体中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堆积中的几组公式(设棱长为a)
5.有关晶胞的计算方法
(1)计算晶体密度的方法
以一个晶胞为研究对象,根据m=ρ·V,其一般的计算规律和公式可表示为:(N/NA)×M=ρ×a3,其中M为晶体的摩尔质量,N为晶胞所占有的粒子数,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ρ为晶体密度,a为晶胞参数。
(2)计算晶体中微粒间距离的方法
考向1 考查晶体与非晶体
考向2 考查有关晶胞的计算
考向3 考查晶胞中粒子配位数的计算
1.概念:只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
2.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晶体内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分子内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①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水、硫化氢、氨、甲烷等。②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氧(O2)、硫(S8)、氮(N2)、白磷(P4)、C60等。③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P4O6、P4O10等。④几乎所有的酸,如H2SO4、HNO3、H3PO4、H2SiO3等。⑤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晶体,如苯、乙醇、乙酸、葡萄糖等。
4.物理性质: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5.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①分子间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晶体中分子堆积方式为分子密堆积。
①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
②冰的结构模型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含1 ml H2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2 ml“氢键”。
1.构成微粒及其相互作用
①共价晶体中,由于各原子均以强的共价键相结合,因此一般熔点高,硬度大。
②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
①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与另外相邻4个C形成共价键,C—C键之间的夹角是109°28′,最小的环是六元环。含有1 ml C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2 ml。
②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十二元环,在“硅氧”四面体中,处于中心的是Si原子,1 ml SiO2中含有4 ml Si—O键。
③金属键的强弱和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a.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反之,金属键越强。
①概念: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
②成键粒子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b.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①在金属晶体中,原子间以金属键相结合。
②金属晶体的性质: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③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
4.离子晶体结构的决定因素
①几何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半径比。
1.构成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配位数: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②电荷因素: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电荷比。
③键性因素:离子键的纯粹程度。
①NaCl型: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配位数为6。每个晶胞含4个Na+和4个Cl-。
②CsCl型:在晶体中,每个Cl-吸引8个Cs+,每个Cs+吸引8个Cl-,配位数为8。
知识点5 石墨的结构特点
3.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
1.同层内,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正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所有碳原子的p轨道平行且相互重叠,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平面中运动。
2.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
石墨层状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2,C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是sp2。
知识点6 四种晶体的性质与判断
(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 ml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kJ·ml-1。
①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大。
②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
(3)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3、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的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同种晶体类型熔、沸点的比较
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①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NaCl>CsCl。
②衡量离子晶体稳定性的物理量是晶格能。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熔、沸点越高,硬度越大。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得高,如H2O>H2Te>H2Se>H2S。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CH3CH2CH2CH2CH3>CH3CH(CH3)CH2CH3>CH3C(CH3)2CH3。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0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练习)-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0讲晶体结构与性质练习原卷版docx、第20讲晶体结构与性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0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讲义)-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课件+讲义+练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0讲晶体结构与性质讲义原卷版docx、第20讲晶体结构与性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5章 第31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策略,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与晶胞,归纳整合,专项突破,结构与性质,真题演练明确考向,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