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1.本试题分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运-20搭载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起飞回国。山河已无恙,英魂归桑zǐ______(A)。历史书太小,装不下70年前前仆后继的你们;历史书太薄,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你们的一生。这盛世如你所愿,我们愧nǎn______(B)的是不知道你的名字,只知道你们叫英雄。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搭载(zǎi) 遗骸(hé) 无恙(yàng) 前仆后继(pū)
B. 搭载(zài) 遗骸(hái) 无恙(yàng) 前仆后继(pū)
C. 搭载(zài) 遗骸(hái) 无恙(yáng) 前仆后继(pú)
D. 搭载(zǎi) 遗骸(hé) 无恙(yáng) 前仆后继(pú)
(2)根据拼音填写横线处的汉字。
A______ B______
【答案】1. B 2. ①. 梓 ②. 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搭载:dā zài,指搭乘装载。
遗骸:yí hái,指弃置而暴露的尸体。
无恙:wú yàng,没有疾病;没有忧患。
前仆后继:qián pū hòu jì,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桑梓(sāng zǐ):借指故乡。
愧赧(kuì nǎn):羞愧脸红。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试卷网站,每日更新。家威杏 MXSJ663 全网性价比最高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南极的冰山在阳光照耀下茅塞顿开,闪着蓝幽幽的光,像一块块巨大的蓝宝石。
B. 建立“一核多元”的网络宣传主体结构,优化网络共生关系,是使网络谣言不攻自破的根本策略。
C. 寒假开启,在异乡求学的大学生们终于可以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了。
D. 一弯新月似的河流环绕着村庄,一座座洋房妙手回春,建设美丽宜居的乡村指日可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茅塞顿开: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因为受到启发,立刻理解、明白。此处形容南极的冰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使用对象错误;
B.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行溃败。形容荒谬的言论或谣言,经不起批驳。此处形容通过建立“一核多元”的网络宣传主体结构,优化网络共生关系,使得网络谣言无法立足。词语使用恰当,符合语境;
C.天伦之乐: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通常形容老一辈人和小一辈人在一起的乐趣。此处形容大学生们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使用不恰当;
D.妙手回春:指医生医术高明。此处形容一座座洋房的建设,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B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差不多几乎全部来自于野生动物。
B. 故宫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
C.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已经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就一路相伴的病毒完美默契了。
D. 由于“非遗”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广大市民更加认识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义重复,删去“几乎”或“差不多”;
B.句式杂糅,删去“的缘故”;
D.缺少主语,删去“由于”或“使”;
故选C。
4.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刻画了不为正史记载的士人群像,鲁迅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B.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杂文,从体裁上看,与《富贵不能淫》都属于驳论文。
C. 明清科举制度中,童生经过院试录取后是秀才,秀才经过乡试后考中的是举人,考取举人即具备了做官资格,乡试可说是明清科举中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关。
D.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都是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都是以记述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言笔记小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世说新语》是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记录的是神仙鬼怪和奇人异事。《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不属于同一类作品;
故选D。
5. 根据原文,按照要求填空。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②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③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④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⑤读苏轼词,知人生态度。从“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读出他仍然胸怀家国、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从“____________,归来,____________”(《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可读出他被贬黄州后勘破现实亦释然超脱的旷达乐观。
【答案】 ①.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②. 相见时难别亦难 ③. 半竿斜日旧关城 ④. 故不为苟得也 ⑤.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⑥. 射天狼 ⑦. 回首向来萧瑟处 ⑧. 也无风雨也无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的“亦、竿、斜日、苟得、挽、雕弓、天狼、萧瑟、晴”等字词容易写错。
6. 综合性学习
青春时光转瞬即逝,为了留下这份美好的回忆,九年级1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准备将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作为永久的纪念。
(1)请你为班级电子相册的封面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2个字。)
(2)电子相册做好后,莫小鹏作为班长将相册发送给王老师邮箱,同时发送了一封邮件告知他。请用简要得体的语言拟写这封邮件的正文。(不超过25字,不用分行。)
【答案】6. 示例:青春岁月,永存我心。(花季如歌,梦想如诗或青春绽放,梦想起航。等等)
7. 我代表九(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查收惠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电子相册的主题,这里是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强调的是青春时光和美好的回忆。接着,考虑使用哪些词汇或短语能够准确地传达这一主题。例如,“青春”“岁月”“回忆”“梦想”等都是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词汇。然后,运用修辞手法或创意组合这些词汇,形成一个简洁、精炼且富有吸引力的标题。注意标题的长度要符合要求,不超过12个字。最后,检查标题是否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电子相册的主题和内涵。
示例:流年如水,青春不散。(或岁月留痕,梦想依旧)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邮件正文拟写。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邮件的目的和内容,这里是告知王老师班级电子相册已经发送给他,并请求他查收。接着,考虑使用哪些词汇或短语能够准确地传达这一目的和内容。例如,“发送”、“毕业留念电子相册”、“查收”等都是与邮件目的和内容紧密相关的词汇。然后,运用得体的语言和礼仪,将这些词汇组合成一个简洁、明确的句子。最后,检查邮件正文是否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等。
示例:我们九(1)班的毕业电子相册已发送至您的邮箱,敬请查阅并保存,感谢您的陪伴!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共22分。
(一)(5分)
古诗阅读鉴赏,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7.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紧扣标题,点明时逢佳节身在外,这是诗人所思所感的根源。
B.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叙写了宦游在外的人常有的羁旅之苦。
C. 诗歌构思新颖,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诗歌后两句回忆自己与家人相聚共渡佳节的画面,表达了更广更浓的思念之情。
8. 请从用词炼字的角度,赏析“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答案】7. D 8. 这句诗中“抱膝”一词,生动形象地描写诗人枯坐的神态;“灯前” 二字,既点明时间,又烘染环境;一个“伴”字,联结一人、一灯、一影,表达了诗人孑然一身、形影相伴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文内容能力。
全句大致意思是: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D.依据“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句意可知,这两句诗歌主要借助想象的写法,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并不是实写,而是虚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
依据“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抱膝”可知,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诗人抱膝孤独静坐的神态;依据“灯前”可知,既点明时间,又烘染寂寞冷落的环境;依据“伴”可知,表现了一人、一灯、一影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孑然一身,孤寂寂寞的感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浓郁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8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成下面小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9.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A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B 无冻馁之患矣( )
C 假诸人而后见也( ) D 非天质之卑( )
10. 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诸生学于太学 假诸人而后见也
B. 不必若余之手录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C.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未有问而不告
D.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所欲有甚于生者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中的“县官”指朝廷,“博士”指广闻博学的人。
B. 今诸生求学吃得饱穿得暖,不必像“余”那样勤奋了。
C. 诸生学于太学,书籍浩繁,不必亲自抄录给别人看。
D. 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仍然业不精德不成者,是因为不像“余”那样专心治学。
【答案】9. ①. 给予,赠送 ②. 担忧、忧虑 ③. 借 ④. 低劣,浅陋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
A.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
B.句意:没有冻饿的忧虑了。患:担忧、忧虑
C.句意: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假:借。
D.句意: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卑:低劣,浅陋
【10题详解】
文言虚词的用法。
A.“众”或“多”/兼词,“之于”;
B.助词,用在主谓间,取独 ;
C.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D.介词,在 /介词,比;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博士”是指国子监的老师,也就是负责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者。选项中说“广闻博学的人”翻译错误;
B.“不必像“余”那样勤奋了”表述错误,作者的意思是条件这么好,更应该勤奋努力;
C.“不必亲自抄录给别人看”表述错误,作者当年抄书是给自己看,不是给别人看;现在,太学生们拥有许多书可读,也不必抄书给自己看;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如今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三)(9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讳瑗①,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为陵州人,后为泰州如皋人。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师道废久矣。自明道、景佑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
后十余年,先生始来居太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第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②。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
(欧阳修《胡先生墓表》)
注:①先生讳瑗:宋代太学博士,一生从事教学。②雅饬:言行合礼制。
12. 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为句子划分停顿(标出三处)
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
14. 选文第二段主要介绍了_________。从内容上具体补充了第一段中的_________(原句)这句话
【答案】12. 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
13. (他)使诚实聪明的人通达,使糊涂愚昧的人受到鼓励,使顽劣傲慢的人改变。
14. ①. 胡瑗在太学的教学盛况、成就及其弟子的不俗表现。 ②. 而先生之徒最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子意思:胡瑗在湖州的府学,学生来来去去经常有好几百人,各自用胡瑗传授的经学转而相互传授,他的教学方法最为完备。
“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独立完整表达句意;
正确断句为: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诚:诚实;明:聪明;达:通达;昏:糊涂;愚:愚昧;励:受到鼓励;顽:顽劣;傲:傲慢;革:改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第二段“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礼部贡举,岁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可知,胡瑗在太学的教学盛况,许多学习者从远方慕名而来,导致太学容纳不下;礼部主办的贡士考试,每年录取的人才,胡瑗的弟子往往占到四五成,说明胡瑗在教学方面的成就;
根据第二段“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可知,胡瑗弟子的表现高雅不俗;
本文第二段描述了胡瑗在太学的教学盛况,教学成就以及弟子不俗的表现,是第一段中的“而先生之徒最盛”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点睛】参考译文:
先生名叫瑗,字翼之,姓胡氏,他的先世是陵州人,后来迁到泰州如皋。胡先生做了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亲身教化,他使诚恳聪明的人通达,使昏味愚鲁的人受到鼓舞,使顽劣傲慢的人革去弊病。所以他教学法则上严格而又守信,道义上恒久而又尊崇。从师之道废弃很久了。从明道、景祐以来,求学者的老师只有胡瑗和泰山的孙明复、石守道等三人,而胡瑗的学生最多。胡瑗在湖州的府学,学生来来去去经常有好几百人,各自用胡瑗传授的经学转而相互传授,他的教学方法最为完备。
那以后十余年,胡瑗才来太学任职任教,学习者从远方慕名而来。太学容纳不下,只好用太学旁边的官署作为学舍。礼部主办的贡士考试,每年录取的人才,胡瑗的弟子往往占到四五成。那些考中高第的,闻名当时,或有人考中甲科进士,做显要的官职;其他的人散在四方,随着各人聪明和愚笨的程度,但都能言行合礼,典雅严谨。他们的言谈举止,使遇到他们的人即使不问也可以知道是胡瑗的弟子。那些学习者相互言谈所称的先生,不用问也能知道指的是胡瑗。
三、名著阅读理解,共6分。
A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A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15. 这段文字中的A______(人名)是《水浒传》中性格鲜明的一个人物形象,这段文字讲述的故事是______。
16. 《水浒传》中讲述A(人物)最早的故事情节是什么?其中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15. ①. 鲁达(鲁智深) ②.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16.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人物提示“众泼皮”,关键语句“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可知,此情节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情节,A人物便是鲁智深,原名鲁达,其绰号是花和尚。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具体情节:鲁智深到大相国寺看菜园子。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愉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乘着酒性,先用手推了推,便脱下外套,右手向下,将腰跨一掀,竟然将碗口大的杨柳连根拔起了,众泼皮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分析。
《水浒传》中讲述鲁智深最早的故事情节是“拳打镇关西”,出现在小说第三回“史太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原是渭州提辖,一次在茶坊吃茶,结识了史进以及教史进开手的师父李忠,三人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阁子有女子哭泣,鲁达询问得知是民女金翠莲被恶霸“镇关西”强娶后抛弃,不禁勃然大怒,救济金氏父女,答应替他们报仇。次日一早,鲁达安排金氏父女离开。后赶到郑屠的肉铺戏弄他,郑屠恼怒之下抄起刀便去和鲁达拼命,却被鲁达三拳打死。这一情节表现了鲁智深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不畏强权的气概。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现代人的阅读途径在悄然改变,据2022年4月20日公布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3%,较上一年的76.2%上升了3.1个百分点。
②仅以上海为例,上海市今年4月15日发布的《2022年度上海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上海市民的数字阅读率为99.52%,高于纸质阅读率(96.05%)3.47个百分点,说明数字阅读已经超越纸质阅读,成为最普及的阅读方式。其中,选择手机阅读的人群占比最高,其次是网络在线阅读和使用电子读器进行阅读,只有0.48%的市民从不进行数字阅读。
③线上数字阅读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使读书便捷,但与此同时,人们却很难通过数字化阅读完整读完大部头的著作。人们阅读的总体时长在变长,但阅读时间切分成碎片,眼花缭乱的各类读物分散了注意力,降低了读者的阅读耐性。这种追求“即时满足”的浅尝辄止的阅读,有人称之为浅阅读。
文本二
①近日发布的《2023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读书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65.17%,收藏量同比增长276.14%;时长超过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发布数量同比增长279.44%。
②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短视频上的视听内容,结合了画面、讲解、配乐、剪辑等多种元素,维度更加丰富,能迅速抓住用户的好奇心,并让用户轻松进入阅读状态,其优势显而易见。不仅如此,短视频用户规模大,短视频与其他应用深度融合,更是形成了跨平台、跨屏幕、跨领域的内容分发和传播网络,具有更强大的用户吸纳力。这也就是当下短视频上的书籍营销能够大火,短视频平台能成为图书最重要宣发渠道的原因。
③在开启阅读之旅时,很多人希望获得一份阅读书单,解决读什么的问题。短视频上的这些说书讲书内容,实际上就发挥着书单的作用,它让一本本好书被更多人看见,也为用户进行兴趣匹配,让用户发现适合自己的书,往阅读世界走得更远。
④短视频上的读书讲书内容,不仅在为用户提供按图索骥的阅读指引,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在帮助用户解决怎么读的问题。_________
⑤据了解,截至2023年2月,共有10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入驻抖音,超1500位图书作者在抖音分享读书心得,各类优质读书博主入驻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正以最时髦的方式提升公众的阅读兴趣,助力国民阅读文学经典。
17. 下面理解和说法与文本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的阅读途径在悄然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最便捷的阅读方式,完全代替了传统的纸媒阅读。
B. 阅读时间碎片化,降低了读者的阅读耐性,所以人们却很难通过数字化阅读完整读完大部头的著作。
C. 读书类短视频播放量和阅读量遽增,从读者心理来说,其阅读优势显而易见。
D. 如今,短视频读书讲书平台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图书宣发渠道。
18. 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主要说明了数字阅读成为当今最普遍的阅读方式,有利也有弊。
B. 文本二主要说明了短视频功能更强大,既发挥阅读书单的作用,也帮助读者解决了怎么读的问题。
C. 两篇文本都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论证了阅读的重要性。
D. 两篇文本都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使事实更确切,表达更有说服力。
19. 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列填入文本二第④段空白处,恰当的排序是_____
A很多普通读者虽然有阅读的想法,
B众所周知,很多严肃文学,有着较高的阅读门槛,
C并为用户架设了一个阅读的梯子。
D但是往往读了个开头就止步,经常半途而废。
E而读书短视频,则为用户拆掉了进入严肃文学的过高门槛,
【答案】17. A 18. C
19. BADE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和辨析。
A.根据文本一第②段“说明数字阅读已经超越纸质阅读,成为最普及的阅读方式”可知,数字阅读的普及率已经超过纸质阅读,但并未提到已经完全代替了传统纸媒阅读,选项描述过于肯定。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根据文本一第②段“仅以上海为例”可知,此处举上海市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数字阅读的普及率高于纸质阅读;根据文本二第②段“与传统的阅读方式相比”可知,此处运用了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短视频平台的优势,文本二并没有使用举例论证。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根据文本二第④段“短视频上的读书讲书内容,不仅在为用户提供按图索骥的阅读指引,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在帮助用户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可知,此句是在论述短视频阅读的便利性,所以下句应紧跟传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形成鲜明对比,所以B句指出严肃文学的门槛。而AD两句紧跟其后,进一步解释这个“高门槛”对用户的影响。E句承接上句,叙述读书短视频解决了这个“高门槛”问题,C与E构成并列复句,指出短视频在拆掉“高门槛”的同时搭建了阅读的梯子。
据此排序为:BADEC。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那边
孙凯
①新兵们来部队已有一个多月了,他们一直都想到山那边看看,可班长就是不同意。每当听到班长说谁训练成绩好就批准谁去山那边看看时,新兵们心里就痒痒的,同时更是干劲足足的。山那边到底有什么好风景呢?于是到山那边看看的愿望就成了新兵们刻苦训练的动力。
②这是个星期六,新兵石柱在班集合解散前大声地喊了声“报告”说:“班长,我的训练成绩不错吧,你能不能批准我去山那边看看?”班长用眼睛看了看石柱说:“你训练时很刻苦,成绩是比其他新战友强些,但和成绩好的比不算最好……”
③班长不用说下去,新兵们也知道班长要说啥了:“我们连是全师先进连队,什么‘投弹王’、‘飞毛腿’、‘神枪手’都出自我们连队,你们哪一个要打破他们创下的纪录,我保证批准你们去山那边看看……”石柱每次听到这里,心里就不服气。他心想: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别人能行我一定也能行!
④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新兵们仍然没有一个达到目标的。石柱越发不服气了,他说:“我就不相信我达不到这个目标。”
⑤为此他拼着命训练,训练场上成了一头凶猛的狮子。和石柱一起入伍的几个同乡都劝他,说石柱你别傻了,去不了就算啦,何必玩命呢。石柱说:“没有爬不上的山!”
⑥班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暗暗地说:“这小子有种!”三个月后,石柱终于成了神枪手。于是班长决定带石柱去山那边看看。石柱很激动。
⑦星期天上午,班长向连长请假,连长同意了,并嘱咐石柱说:“看到山那边的美景后回来向新战友宣传宣传。”石柱立正回答说:“是!”
⑧于是,石柱跟着班长出发了。他们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石柱边爬边问:“班长,山那边到底是什么样子?”班长气喘吁吁地说:“到时你就知道了。”
⑨爬过最高的那座山峰,就到了山那边了。他们来到一个小镇上,镇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班长带石柱走进一家小吃店,班长要了两笼小笼包和两碗馄饨,叫石柱吃。石柱一心想看山这边的美景,什么也不想吃。班长就说:“石柱,咱们吃过饭再看。”
⑩吃过饭,班长又带石柱在镇上转了一圈。石柱忍不住问班长:“山这边就这样子?”班长说:“是啊——”石柱心里有股上当受骗的感觉,他很失望也很生气,班长喊他他也不应,找他说话他更是不理,他木偶似的跟在班长后面走着。班长很着急,想解释点什么,他见石柱脸绷着也就罢了。他们就这样一前一后无声地向连队赶去。
⑪翻过一座山,眼看就要回到部队了,班长回头见石柱气鼓鼓的样子,就有意放慢脚步。可谁知全连的新兵们都等在营房门口,见他们回来后就一哄而上把石柱团团包围起来,像欢迎凯旋的将军一样。这个问:山那边怎么样?那个说:山那边美不美?石柱的心登时一颤,看着新战友们羡慕的神情,绷紧的脸上猛地露出了阳光般自豪的笑容。
⑫石柱高兴地说:“山那边的风景真的很美很美,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接着,新战友就问:“石柱,你的训练成绩这么好,有什么绝招,能不能告诉我们?”石柱腼腆地说:“我……我没有什么绝招。”
20. 这篇文章行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暗线是______。
21. 结合全文,品味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
22. 完成下面表格,补写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石柱的心理变化。
23. 下面对文本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以新兵对山那边的好奇设置悬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小说对新兵石柱的形象刻画,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C. 文本第⑦段内容可有可无,删去不影响整篇小说的结构和主题表达。
D. 小说的主旨是只要人生路上有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就会收获不同的人生美景。
【答案】20. ①. 以时间为明线 ②. 以去山那边看看的愿望为暗线
21. 这句话一语双关,“山”既指部队旁的大山,也指班长为新兵立下的训练目标,表现了石柱为达到目标,毫不动摇、拼命训练的决心。
22. ②很不服气 ③很激动 ④到了山那边 ⑤很自豪,很高兴 23. C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线索的梳理。
一空:根据第②段“这是个星期六”,第④段“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第⑦段“星期天上午,班长向连长请假”,第⑩段“吃过饭,班长又带石柱在镇上转了一圈”可知,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石柱努力训练,去山那边看看的过程。
二空:根据第①段“于是到山那边看看的愿望就成了新兵们刻苦训练的动力”,第③段“石柱每次听到这里,心里就不服气。他心想: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别人能行我一定也能行”,第④段“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新兵们仍然没有一个达到目标的。石柱越发不服气了,他说:‘我就不相信我达不到这个目标。’”,第⑩段“吃过饭,班长又带石柱在镇上转了一圈。石柱忍不住问班长:‘山这边就这样子?’班长说:‘是啊——’石柱心里有股上当受骗的感觉,他很失望也很生气”,第⑪段“这个问:山那边怎么样?那个说:山那边美不美?石柱的心登时一颤,看着新战友们羡慕的神情,绷紧的脸上猛地露出了阳光般自豪的笑容”可知,石柱刻苦训练是为了去山那边看看;石柱到了镇上感到生气,是因为这与想象中的山不一样;石柱最后露出自豪的表情,是因为他是唯一去山那边看看的人,去山那边看看的愿望贯穿了全文,也是本文的线索。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联系第②段“这是个星期六,新兵石柱在班集合解散前大声地喊了声‘报告’说:‘班长,我的训练成绩不错吧,你能不能批准我去山那边看看?’”,第⑤段“和石柱一起入伍的几个同乡都劝他,说石柱你别傻了,去不了就算啦,何必玩命呢”可知,“山”既指部队旁的大山,“没有爬不上的山”意思是石柱一定要去山那边看看;
联系第③段“你们哪一个要打破他们创下的纪录,我保证批准你们去山那边看看……”“石柱每次听到这里,心里就不服气。他心想: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别人能行我一定也能行”,第④段“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了,新兵们仍然没有一个达到目标的。石柱越发不服气了,他说:‘我就不相信我达不到这个目标。’”可知,班长立下任务:打破前人的记录就批准去山那边看看,石柱为此刻苦训练;“山”一语双关,也指班长为新兵立下的训练目标,“没有爬不上的山”意思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与挑战,表现了石柱为达到目标,毫不动摇、拼命训练的决心与毅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概括。
一空:根据第③段“石柱每次听到这里,心里就不服气。他心想: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别人能行我一定也能行”可知,石柱很不服气,下决心刻苦训练达到班长的要求,故填:很不服气;
二空:根据第⑥段“班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暗暗地说:‘这小子有种!’三个月后,石柱终于成了神枪手。于是班长决定带石柱去山那边看看。石柱很激动”可知,石柱最后成为了神枪手,达到了班长的要求,心里很激动,故填:很激动;
三空:根据第⑩段“吃过饭,班长又带石柱在镇上转了一圈。石柱忍不住问班长:‘山这边就这样子?’班长说:‘是啊——’石柱心里有股上当受骗的感觉,他很失望也很生气,班长喊他他也不应,找他说话他更是不理,他木偶似的跟在班长后面走着”可知,石柱与班长到了山那边,山那边的景象与石柱想象中的不一样,石柱很失望,很生气,故填:到了山那边;
四空:根据第⑪段“可谁知全连的新兵们都等在营房门口,见他们回来后就一哄而上把石柱团团包围起来,像欢迎凯旋的将军一样。这个问:山那边怎么样?那个说:山那边美不美?石柱的心登时一颤,看着新战友们羡慕的神情,绷紧的脸上猛地露出了阳光般自豪的笑容”可知,石柱回到部队后,面对队友们的询问,石柱很开心、很自豪,故填:很自豪,很高兴。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C.第⑦段“星期天上午,班长向连长请假,连长同意了,并嘱咐石柱说:‘看到山那边的美景后回来向新战友宣传宣传。’石柱立正回答说:‘是!’”写班长的嘱咐,与石柱的回答,“立正”一词写出了石柱即将去山那边看看的激动与喜悦;第⑩段“吃过饭,班长又带石柱在镇上转了一圈。石柱忍不住问班长:‘山这边就这样子?’班长说:‘是啊——’石柱心里有股上当受骗的感觉,他很失望也很生气”,写石柱到了山那边,心里很失望,很生气,前后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了文章的起伏,因此不能删掉,本项“文本第⑦段内容可有可无,删去不影响整篇小说的结构和主题表达”有误;
故选C。
五、写作,共50分。
24. 题目:我和我的______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我和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小县城,那里风景如画,人们淳朴善良。
小时候,家乡的田野就是我的乐园。春天,我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追逐着蝴蝶和蜜蜂,处处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和口哨;夏天,我们在河里捉鱼摸虾,尽情享受着清凉的河水,看着小鱼小虾活蹦乱跳,是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秋天,我们一起采摘果实,感受着丰收的喜悦,看着漫山遍野红的、绿的、橙的果实,仿佛已经尝到了香甜的味道;冬天,我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这里的田野留下了我无数美好的回忆。
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家乡还有独特的风俗文化。每年的春节,村里都会举行隆重的庙会。庙会上,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还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我最喜欢的是糖画,看着师傅用糖汁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我总是惊叹不已。这些独特的风俗文化,让我的家乡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来到了大城市读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家乡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了我生命中无法磨灭的记忆。
尽管家乡并不富裕,也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那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家乡的田野、河流、风俗文化,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我爱我的家乡,无论我走到哪里,它永远是我心中的牵挂。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回到家乡,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这个题目强调的是“我”和另一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个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这要求我们反思自己与这个对象的关系,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情感、经历和故事。同时,题目也暗示了这是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和成长的故事,需要我们思考“我”在与这个对象互动中,是如何成长、变化的。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意展开:亲情,通过描述与亲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的互动,展现亲情的温暖和力量;友情,通过描述与朋友、同学的交往,展现友情的珍贵和影响力;自我成长,通过描述与某个物品、经历或概念的接触,展现自我认知和成长的过程。
第二,文体思路。本题适合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写作记叙文时,可以通过具体事例,讲述“我”和某个具体人物、物品、兴趣爱好等之间的故事,突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写作议论文,可以探讨“我”与某个抽象概念(如梦想、信念、友谊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论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作散文时,可以围绕“我”和某个特定的情感、体验(如家乡、自然、青春等)展开,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补充题目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如《我和我的影子》,通过描述与影子的互动,展现自我认知和成长的过程;《我和我的老师》,通过描述与老师的交往,展现师恩难忘的情感和对教育的思考;《我和我的故乡》,通过描述与故乡的变迁,展现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序号
情节
人物心理
①
刚到部队初训练
很希望去山那边看看
②
刻苦训练
③
终成“神枪手”
④
很失望,很生气
⑤
回到部队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用直径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文学是纸上精灵,电影是光影艺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请用直径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