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第六单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玉帛(bó)臣妾(qiè)   昳丽(yì)  朝服衣冠(cháo)B旗靡(mǐ)孰与(shú)  臧否(pǐ)  猥自枉屈(wěi)C.未孚(fú)   窥镜(kuī)   期年(qī)  妄自菲薄(fěi)D.忿恚(huì)  攘除(rǎng)  崩殂(cú)  时时而间进(jiān)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明日,徐公来D.使内外异法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脱贫是我国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B.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辉煌取得了十一连胜的战绩。C.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D.只要充分保护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黎民、庶民都有百姓的意思。B.“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C.古诗词中常能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6.诗文名句默写。(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雉从梁上飞。(3)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4)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中实写史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综合性学习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1)根据上表,写出你探究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咏雪”为主线,不断变换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冬景写春景,设喻新颖,写出边塞风光。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既点明环境,又渲染送别氛围。D.“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丽形象,体现戍边将士不畏艰苦、昂扬勇毅的精神风貌。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释】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少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跗:曲着身体,弯着前肢。⑤务:一心,一定。10.给下列句子断句。(每句断两处)(1)今齐地方千里(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11.解释下列加点字。(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子来!何苦沾衣如此()(4)如是者三旦()12.翻译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归纳)出一个成语。1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面小题。杏花如雪肖复兴(1)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汽车把树拉来,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正是春天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的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2)几乎每天下楼,我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彼此寒暄之后,渐渐熟络了起来。我问她们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候,便好奇地请教她们娘儿俩。(3)母亲很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4)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5)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6)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像是女孩的父亲,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7)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8)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9)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孩子她爸爸说到沈阳住,我就对孩子他爸爸说,这些年,你做生意挣了钱,不差这点儿钱,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满足老太太的愿望吧!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10)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11)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有这样孝顺贴心的孩子。我不由得冲她,也冲她的男人竖起了大拇指。(12)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13)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房门还是紧锁着。(14)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15)一地杏花,那么得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16)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对面一楼那座房子还是空着,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17)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楼房子的灯亮了。主人回来了。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忽然,心里高兴起来,为那个孝顺的女人,为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老太太。(18)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19)她有些伤感地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母亲不来住了,房子没有意义了。(20)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选自《意林》,有删改)15.“我”对面一楼的房子从易主到再次易主,“我”和文中的“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16.“我”始终无法分清杏花、山桃花和梨花,为什么文中的“母亲”却能分得清桃杏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的结尾句“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那个杏花如雪的季节,“我”对文中的“母亲”有怎样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从她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阅读。19.阅读名著语段,请按照要求完成问题。酒至数巡,食供两次,晁盖和他盘话;但提起聚义一事,他便用闲话支吾开去。吴用把眼来看林冲时,只见林冲侧坐在椅上把眼瞅他身上。看看饮酒至午后,他回头叫小喽啰取来,三四个人去不多时,只见一人捧个大盘子,里面放着五锭大银。他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敞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小可使人亲到麾下纳降。”晁盖道:“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一迳地特来投托入伙;若是不能相容,我等众人自行告退。重蒙所赐白金,绝不敢领。非敢自夸丰富,小可聊有些盘缠使用,速请纳回厚礼,只此告别。”(1)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此事的结局是_______________。(2)《儒林外史》片段A(人名)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马二先生这里,A第一次知道能够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这是马二先生给他上的第一课。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_(填人物姓名)。书中A的性格(品质)由良变劣,导致其性格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浒传》中鲁智深在野猪林是如何解救林冲的?由此看出鲁智深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习作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晒”是流行的网络用语,意为展示、分享、倡导等。晒出自己的“幸福”,分享快乐甜蜜;晒出自己的好友,分享真挚的情谊;晒出自己的家人,分享浓浓的亲情;晒出自己的梦想,分享成长的经历;晒出自己的感悟,分享成长的体验;晒出自己的才艺,分享青春的风采;也可晒出自己的“光盘”行动,提倡节约新风尚,晒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展现高雅兴趣……同学们,让我们晒出生活正能量。请以“晒出我的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事件内心的变化我和“母亲”的初次见面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我和“母亲”再次相见遗憾参考答案1.B【详解】A.朝服衣冠(cháo)——zhāo;C.期年(qī)——jī;D.时时而间进(jiān)——jiàn;故选B。2.A【详解】A.“孰”同“熟”,仔细;故选A。3.D【详解】A项,“狱”的古义是“诉讼事件”,今义指“监狱”;B项,“鄙”的古义是“目光短浅”,今义指“卑鄙,鄙视”;C项,“明日”的古义是“次日,第二天”,今义是“今天的下一天”。D项“异”的古今意义相同。4.A【详解】B.语序不当,“中国女排辉煌取得了十一连胜的战绩”应该调整为“中国女排辉取得了十一连胜的辉煌战绩”;C.语义重复,删去“约”或“左右”;D.关联词误用,把“只要”改为“只有”;故选A。5.D【详解】D.“花甲之年”指六十岁。故选D。6.(1)不求闻达于诸侯(2)兔从狗窦入(3)愁云惨淡万里凝(4)波涛如怒(5)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详解】作答此题要做到:首先,深入理解诗词;其次,认真审题,选对诗句;最后,准确默写,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需关注的字词有:“诸侯”“狗窦”“凝”“兜鍪”“坐断”“汗青”等。7.(1)示例:①采取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②采取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言之成理即可。(2)示例:①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实践,缺乏指导,走弯路。②既有正确指导,又有自主实践,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详解】(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本图表说明的是“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采用听老师讲解分析和自己看书做题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都不高甚至很低;而采用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效率高。据此理解作答。(2)主观性试题。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从“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8.B 9.运用留白(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解析】8.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B.“以冬景写春景”有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雪后树上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形象。故应为:以春景写冬景;故选B。9.考查赏析作者感情。这两句诗意为: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诗人伫立在风雪中远望朋友离去,朋友的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相送,凝视着雪地上的马蹄印。运用寓情于景或是留白手法,“空”字一语双关,指眼前大雪茫茫之时,友人离开,眼前已空无一物,但诗人仍注目远送,引人无限遐思;“空”字还体现出友人离开自己,诗人依依不舍的停留在原地的失落感,表现了诗人因朋友归京而产生的惜别之情,内心充满惆怅。10.(1)今/齐地/方千里(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11.当面指责满一年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早晨12.(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13.门庭若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4.(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1)句意: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今”为状语,“齐地”为主语;本句应在状语、主语后各断一处;故断为:今/齐地/方千里。(2)句意: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此三者”为主语;本句在主语后应断一处;“而”为连词,表转折,在其前应断一处;故断为: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面刺:当面指责;(2)句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期年:满一年;(3)句意: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子: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4)句意:像这样过了几个早晨。旦:早晨。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谤讥:指责饥刺;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使……听到;(2)皆:都;欲:想要;得:得到;前利:眼前的利益;顾:顾及;患:祸患;13.本题考查成语。【甲】文中的成语中有“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乙】文中“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后来引申出一个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意思是:螳螂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想吃它,后比喻为了利益损害别人,而不知道有人跟着算计他。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从进谏方式看相同点:【甲】文,邹忌先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乙】文少孺子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向吴王说明道理,委婉地告诫吴王攻打楚国的后果;据此可知两篇文章都是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含蓄委婉地指出君王的过失。②从进谏结果看相同点:从【甲】文第二段“王曰:‘善。’乃下令……受下赏。’”,【乙】文最后一句“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都可看出威王和吴王都接受了劝谏,并且付诸了行动。【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几个早晨。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15.①好奇;②一家三口回家,“我”和“母亲”分别;③感动。16.(1)文中的“母亲”从小在农村长大,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见得多了自然分得清。(2)她自己的母亲尤其喜欢杏树,出于孝顺和贴心她也会分得清。17.老太太虽然没有住进开满杏花的房子,但是文中“母亲”的孝心并没有随着房子的易主而消失,代表孝心的三棵杏树永远留在了院子里,留给了房子的下一位主人,也将孝心传承给了房子的下一位主人,表达了作者对文中“母亲”的赞颂。18.“我”被文中“母亲”的孝心所感动,表达了“我”对她的赞颂之情。启发:示例:我们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作为一名学生,在家里要帮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学校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①根据第(4)段中的“我依然好奇”可得:好奇。②根据第(8)段中的“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可得:一家三口回家,“我”和“母亲”分别。③根据第(11)段中的“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可得:感动。16.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第(5)段中的“从小在农村长大。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可得:文中的“母亲”从小在农村长大,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见得多了自然分得清。根据第(5)段中的“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可知,她自己的母亲尤其喜欢杏树,她又是一个孝顺和贴心的子女,所以当然会分得清。17.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联系第(17)段中的“忽然,心里高兴起来,为那个孝顺的女人,为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老太太”和后段中的“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可知,老太太没有住进开满了杏花的院子,但是文中“母亲”的孝心却并没有消失。因为老太太爱种杏树,所以“母亲”就在新院子里种了三棵杏树,这一细节体现了她的孝心。所以这三棵树就代表了“母亲”的孝心,这份孝心永远不会消失,就随着这三棵树一起留给房子的下一任主人。作者描写杏树花开如雪,不仅表现了杏树的繁茂,也表现了他对文中“母亲”的赞颂之情。18.第一问: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情感。根据第(11)段中的“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有这样孝顺贴心的孩子。我不由得冲她,也冲她的男人竖起了大拇指”可知,“我”被文中“母亲”的孝心所感动,表达了“我”对她的赞颂之情。第二问: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青少年,要在生活中践行中华孝道,平常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要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做孝顺父母的新时代好少年。19.(1)王伦王伦被林冲杀死(推举晁盖为首领)(2)匡超人当时追求功名的氛围(或假名士虚伪的生活环境,或科举制度。或科取士)(3)示例:鲁智深料想到林冲有难,一路跟随,在野猪林等候多时,在二公差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时及时出现,救下林冲,并一路护送至沧州附近,由此可以看出鲁智深侠肝义胆(重情重义)、粗中有细(男而有谋)、武艺高强的性格特点。【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对名著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所给语段出自哪部名著,文中人物是谁,与之相关还有什么故事情节。通读文段,我们知道文段出自《水浒传》,叙述的是晁盖等人投奔梁山寨,梁山首领王伦心胸狭窄,不肯收留,赠送白银让晁盖等人另寻他处。此后的故事是林冲看不惯王伦的作风,一怒之下火并王伦,留下晁盖等人,拥戴晁盖坐了梁山第一把金交椅。(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这处片段写的是马二先生(马纯上)对匡超人的教导。马二先生为人忠厚,颇有古道热肠和长者风度。他和匡超人萍水相逢,却热心地予以指点和济助。匡超人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他在马二先生的资助下回到家中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伺候病中的父亲,每夜只睡一个更头。晚上村里失火,累及自家,他首先背出父亲,然后扶出母亲。他遵照马二先生的教导,一心为了追求功名。因深夜读书,被知县李本瑛见到。在李知县的提携下,考取了秀才。因李本瑛被诬告,他唯恐被连累,又回到杭州。从此,他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认识了潘三以后,他帮助潘三伪造朱签,拐卖人口,又顶替金跃上考场,并中了秀才,使他一再获利。潘三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娶了亲,是有恩于匡超人的。但是,在潘三被捕后,匡超人展示出他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习成果”:逼妻子回大柳庄乡下,最终致其忧郁而死;对潘三翻脸无情,不加理会;考取教习后,自命不凡,吹自己为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妆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可见其虚伪的丑恶嘴脸。据此可知,导致其性格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追求功名的氛围或假名士虚伪的生活环境。(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条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为,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豹子头林冲因得罪了高俅,被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结果(杀害)林冲。两公差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见四面无人,两公差便凶相毕露,不由分说把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林冲泪如雨下地求饶;当二公差正欲下手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喝一声,接着跳出来个和尚,原来是鲁智深,他一直在暗中保护林冲。鲁智深捡了禅杖,怒火冲天地正要打死两公差,林冲又替他们求饶。林冲一味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与鲁智深的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20.例文:晒出我的梦想时常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今天我就晒出来与大家共享。我的第一个梦想:考上理想的学校。不要说我自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都有点儿“自私”。我的短期目标就是考上我心仪已久的一中。平时,就是课间那比金子还难得的一点儿闲暇,我也常常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中如画的校园里,度过我快乐而温馨的学生时代,这将为我考上理想的大学搭设一个很好的台阶。我的第二个梦想:找一份好的工作。大学毕业后的我步入社会,肩上的责任感加重了。首先要照顾好我的家人,所以我需要一份好工作,让我有能力去做一个负责的好女儿、好姐姐。当然,这份工作必须是我喜爱的,能让我的人生过得更充实、更潇洒。我的第三个梦想:买车买房给爸妈,让他们幸福。每次逛街,妈妈常眯着眼睛,出神地看着路边那一幢幢漂亮的楼房,我知道,她真的很想尝尝住楼房的滋味儿;每次挤公共汽车,爸爸气喘吁吁开玩笑似的说:“要是自己有车就好喽!”但我很清楚,爸妈为了我们姐弟三人一直忙忙碌碌,我们姐弟三人使他们的梦想也只能是梦想。尽管他们从无怨言,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给他们一个幸福愉快的晚年。我的第四个梦想:把我的村庄变成小康村。村里人一年到头鼓捣那几亩地,很少有人出去闯一闯。所以,邻村都富起来了,我们村却依旧“光荣”。我要在不远的将来让自己有这样的实力在村边建起自己的工厂,让我的村庄摇身变成金凤凰,我要让村里所有的人都飞到山外的大海上去搏击风浪。我的最后一个梦想:我们的祖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我知道我的梦想还仅仅是“梦想”,但我会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填充我梦想圆内的每一平方毫米的空间。【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晒出我的________”半命题作文。什么是“晒”?材料给出的答案是“分享”,“晒出我的”也可理解为“分享我的”,横线上补充的内容可以是“友情”、“幸福”、“亲情”、“梦想”、“感悟”、“才艺”等,能晒的内容很多很多,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独到、收获最大的经历或往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第二,思路选材。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提供几种写作思路:(1)“晒出我的幸福”这是广义的“幸福”,包括喜悦、快乐、温馨、满足、甜密、得意等方面的情绪、感受;(2)“晒出我的感悟”,主要指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所得,包括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语、对自己某些经历的反思、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针砭等等;(3)“晒出我的珍藏”,首先是珍贵的、重要的,其次是很少公开的,如自己一段刻骨铭心、很少与人谈及的往事,一本自己最喜欢、时常翻看的好书,一首自己最喜欢、百听不厌的老歌,一份亲人、朋友送的纪念品等。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适当插入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一定要扎根现实,真实可信。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