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B.同素异形体:石墨、、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
2.某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
C.R的分子式为D.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3.下列无色溶液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
C.、、、D.、、、
4.下列物质的用途或者制备中所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稀硫酸清洗铁锈: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D.用氯化铁溶液刻蚀铜板:
5.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B.个硫酸分子与19.6g磷酸含有的氧原子数不同
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D.个氧分子与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6.将一定量的Fe、Cu、、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不正确( )
A.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不一定含
B.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C.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可能含Fe
D.向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7.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B.参加反应时有5ml电子转移
C.是氧化剂
D.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
8.某兴趣小组为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散系的性质做了如下一组综合实验,下列说法或反应式不正确的是( )
A.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
B.物质③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D.②中加入的试剂只有一种,可以是碱,也可以是盐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的结构示意图:
B.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C.的结构式:
D.的电子式:
10.下列除去括号中的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通入适量
B.溶液():加过量铜粉后过滤
C.(HCl气体):通过饱和溶液后干燥
D.(HCl气体):通过饱和NaCl溶液后干燥
11.下列各图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
A.图甲向碳酸钠固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
B.图乙用强光照射HClO溶液(分解产物为、HCl)
C.图丙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D.图丁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二、多选题
1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R同主族且R原子核电荷数等于Y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D.Y、R分别与X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13.在2.8gFe中加入100mL3ml/LHCl,Fe完全溶解。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转移电子为0.1mlB.HCl溶液中数为
C.含有的中子数为D.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
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周期并相邻,Y是组成水的元素之一,Z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是只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
C.Y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酸性
三、实验题
15.为探究铁和铁的化合物的一些化学性质,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以下实验。
(1)如图:
①和HCl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②B→C变化中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的溶液。在配制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
②某同学取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可将氧化。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实验小组探究氯水与铁的反应。(实验过程)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实验i中产生少量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
②实验ii中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可推知上层清液中含有,则试剂X是________(填字母)。
a.KSCN溶液b.NaCl溶液
③实验iii中观察到溶液无明显变化,可推知上层清液中不含,其原因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④甲同学认为上层清液中的是由与反应生成,乙同学认为还有其他可能性,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16.实验小组对氯气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
Ⅰ.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氯气的常用装置如下图。
(1)利用该装置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h→g→f。
Ⅱ.为探究NaCl对溶解性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在常温下溶解度为。测定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如下:
(4)根据实验数据,NaCl溶液浓度大于________时,增加NaCl溶液浓度对溶解度变化无明显影响。
(5)为进一步探究食盐水中哪些微粒能降低溶解度,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浓度NaCl溶液、HCl溶液和溶液,通入足量后,测定溶解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③设置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
④实验结论:食盐水中能够降低溶解度的微粒有________。
四、填空题
17.X、Y、Z、W、Q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相关信息如下:
X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其单质与氢气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Z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其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Q同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
(1)元素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Z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3)Y、W、Q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某同学为了比较X元素和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物质。
①盛放盐酸和碳酸钙的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M为________(填化学式),其作用是________。
②能说明X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5)元素Z与W相比,金属性较弱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请写出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事实________(列举一条)。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氯气为单质,不是化合物,不是非电解质。
2.答案:D
解析:A.N元素在反应物中以化合态存在,反应生成氮气,N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偏二甲耕和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故B正确;
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偏二甲耕的分子式为,故C正确;
D.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偏二甲册中所含元素化合价一定有升高,故偏二甲作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之间均不发生反应,故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
B.含有的溶液呈浅绿色,故不可以大量共存,B错误;
C.与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不可以大量共存,C错误;
D.在强酸性溶液中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不可以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A。
4.答案:C
解析:A.用稀硫酸清洗铁锈,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用氯化铁溶液刻蚀铜板,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6.答案:B
解析:①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全部参加反应生成和Cu,反应的方程式为:、,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一定含有;
②当固体为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可能含有,一定含有;
A.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不一定含,故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故B错误;
C.通过以上分析知,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可能含Fe,故C正确;
D.溶液中一定不含,所以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故D正确;
故选:B。
7.答案:D
解析:A.H、S、O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正确;
B.参加反应时有电子转移,故B正确;
C.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是氧化剂,故C正确;
D.5个Cl失去电子与1个Cl得电子数目相等,则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故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A正确;
B.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物质③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正确;
C.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①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氯化铁和碱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铁沉淀,②中加入的试剂只有一种,可以是氢氧化钠、氨水等碱,D错误;
故选D。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B
解析:A.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通入适量可除杂,故A正确;
B.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引入新杂质氯化铜,不能除杂,故B错误;
C.HCl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饱和溶液后干燥可除杂,故C正确;
D.HCl极易溶于水,食盐水抑制氯气的溶解,洗气后干燥可除杂,故D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图甲向碳酸钠固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钠首先和盐酸生成碳酸氢钠,继续加入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A正确;
B.次氯酸见光分解为氧气和盐酸,分解后酸性变强,pH减小,B错误;
C.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锌比铁活泼则锌反应速率更快,锌的摩尔质量较大,等质量的Zn、Fe中铁的物质的量较大,最终铁生成氢气较多,C正确;
D.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硫酸铜和氢氧化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沉淀,溶液中离子减少,导电性减弱,氢氧化过量后粒子浓度增加,导电性增强,D正确;
故选B。
12.答案:AC
解析:
13.答案:AD
解析:
14.答案:AC
解析:B.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故B错误;
D.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硝酸钠溶液显中性,故D错误;
故选:AC。
15.答案:(1)①
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2)①防止被氧化
②
(3)①氢气
②a
③
④溶液中的HClO将氧化为
解析:(1)①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方程式是;
②B→C的反应是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易被氧气氧化、转变为氢氧化铁,故变化中可看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①亚铁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氧化为铁离子,铁和铁离子能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则在配制溶液时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被氧化;
②溶液与氯水反应生成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3)①氯水是含氯气、盐酸、次氯酸的混合溶液,氢离子能和铁反应生成氢气。实验i中产生少量无色气体,该气体可能是氢气;
②铁离子能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则(2)实验ii中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为上层清液中含有的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故选a;
③实验iii中观察到溶液无明显变化,可推知上层清液中不含,则说明铁离子已经被试管底部的铁所消耗,其原因是:;
④氯气和次氯酸都具有强氧化性,都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则乙同学认为还有其他可能性为:溶液中的HClO将氧化为。
16.答案:(1)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d;c;a;b
(4)4.00
(5)①1.00;1.00;0.50
②食盐水中钠离子能在一定程度降低氯气的溶解度
③研究氯离子对氯气溶解度的影响
④、
解析:(1)利用该装置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氯气不纯;在实验过程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3)发生装置得到氯气,应该先除杂再干燥,故通过饱和食盐水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且有毒,使用万用瓶装置长进短出收集,然后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减小污染,故实验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e→d→c→a→b→i→h→g→f;
(4)根据实验数据,NaCl溶液浓度大于4.00ml/L时,氯气的溶解度不再变化,此时增加NaCl溶液浓度对溶解度变化无明显影响;
(5)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数据可知,食盐水中钠离子能在一定程度降低氯气的溶解度;
③设置实验3的目的是和实验1进行对比,研究氯离子对氯气溶解度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可知,氯离子对降低氯气的溶解度作用更大;
④由以上分析可知,食盐水中能够降低溶解度的微粒有、。
17.答案:(1)第二周期第ⅦA族
(2)
(3)
(4)分液漏斗;锥形瓶;;除去中混有的HCl;盛放硅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中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5)铝;NaOH是强碱,而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解析:由分析可知,X为C、Y为F、Z为Na、W为Al、Q为Cl;
(1)元素Y为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ⅦA族;
(2)Z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为,电子式为;
(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而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制备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HCl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影响实验,需要除去,用饱和溶液除去HCl;
发生反应,说明C的非金属性比Si强,观察到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5)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金属性,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事实:NaOH是强碱,而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等。
0.50
1.00
3.00
4.00
5.00
溶解度/
0.0658
0.0580
0.0416
0.0360
0.0360
实验编号
1
2
3
实验装置
溶解度
0.0580
0.0665
0.08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创新部)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8,江西省丰城中学东校区(九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日新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A,【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