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内容,寻找美点,朗读品味,总结扩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有 2000 年以上的历史。演员们通过腰鼓表演,很好地展现出黄土高原上元气琳琳的男儿们的方刚血性。小小的腰鼓成了他们抒情的最好依托,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节奏,腾空跳跃、旋转进退、灵活自如、刚劲有力的优美舞姿,那股子不受任何拘束羁绊的狂野劲头,让人看了一眼就会酣畅淋漓,血脉喷张。刺激人心的舞蹈非得亲临现场才可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活力。文章处处是佳句,处处有美景,处处蕴涵意。既可以作为朗读型文本,又可以作为语用型文本。
学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气息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城市的中学生而言,大部分缺乏直观形象的感受。经过赛课团队教师对文本进行反复素读咀嚼,决定将本文的聚焦点定为“节奏”。以学生较好的朗读能力为抓手,通过朗读感受似鼓点密集的语言节奏;以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桥梁,通过腰鼓表演感受似鼓点强劲的生命节奏;通过学生喜见的媒体融合感受似鼓点厚重的文化节奏。
学习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磷气势。
2. 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磷气势。
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幕,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知识卡片
1.作者简介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2.写作背景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 2000 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 年,安塞县被国家文
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字词积累
亢奋:极度兴奋。
冗杂:繁杂。
晦暗:昏暗。本文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磅磺:(气势)盛大 。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阅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注意本文的感情基调及朗读技巧。阅读感知文气势恢宏的子铿饼激越,表现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要有豪情、音韵铿饼有力,细节方面注意攀仿录音,把报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2.找出文章的文眼,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并用一个词语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表演前------安静
第二部分:表演中-------惊心动魄
第三部分:表演后-------寂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磷”“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等等。
2.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来。
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寻找美点。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
2.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1)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2)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4)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5)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勿匆变幻。
三、朗读品味。
1.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1)齐诵第 7 段。
(2)将第 7 段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1)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评点)
(2)分小组交流。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的”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貌。
A.从用词方面:
“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B.从句式上: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C.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寒腰鼓恢宏磅磷的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D. 从写法上说: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b.“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内涵。
c.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四、总结扩展。
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刘成章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他认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是黄土地的赐予。正如作者所说:“我生长在陕北的山沟·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刘成章的散文从“我”着笔,以自己亲身的体验、血肉的感情、火热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间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
知识拓展,建构提升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 字左右。
2.课外搜集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介绍《安塞腰鼓》,速度,整体感知,朗读,体会激情,思考,学习语言,练习,学以致用,拓展,文化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出示学习目标,一读课文感气势,二读课文赏美点,当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