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1东南亚 教案3 教案 0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2南亚 教案1 教案 0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2南亚 教案3 教案 0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3西亚 教案1 教案 0 次下载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7.3西亚 教案2 教案 0 次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形和河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7.2.1 南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 学 目 标
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描出南亚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明确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南亚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学会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归纳
新课导入
通过PPT展示一幅《西游记》四大主角的图片,学生观察图。教师提问:哪个同学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去哪里取经的?
学生回答:天竺国、印度、南亚……
教师提问:唐僧到那里是取什么经呢?为什么要到那里取经?
学生回答:佛经,那里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预习导学
简要讲解: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西域往南,到达天竺国,就是现在的南亚地区。
这节课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环境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谐师生关系。
互动探究
探究一: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1.展示地图教师提问:
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
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东西濒临的海域?
北回归线穿过本区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的纬度位置如何?
(4)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
指导订正。
学生读图回答:
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
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北部地区,大部分在0゜-35゜N。
(4)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克什米尔地区。
2.学生读图活动
1.找一找南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陆地接壤。
2.找一找南亚地区各国的首都以加尔各答、孟买。
教师指导:
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巴基斯坦 印度 尼泊尔 不丹
教师继续提问南亚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教师总结:
内陆国:尼泊尔 不丹
临海国:巴基斯坦 印度 孟加拉国
岛国:斯里拉卡 马尔代夫
在地图上请同学们查找南亚的国家已经各个国家的首都。
设问: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学生讨论、回答:东接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是印度洋东、西航运的必经之地。
说明“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名词含义的不同之处。阅读材料,了解南亚次大陆。
探究二: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展示课件,指导读图。
读图:
通过读图、识图、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1.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2.读图观察,判断德干高原地势东、西部的地势高低,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问:南亚有哪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征?
回答(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2、两大河流
提问:南亚有哪两大河流?恒河、印度河
指导订正。
强调:这两条河流既在流经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又成为南亚主要的灌溉水源。
观察,在图上找出南亚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再用蓝笔描出主要河流。
读图说出恒河、印度河的发源地,流经国家和注入的海洋。(恒河发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在入海口形成广阔的三角洲,有南亚“圣河”之称。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向南流经巴基斯坦干旱地区,流入阿拉伯海。)表格总结:
河流名称
发源地
流经国家
注入的海洋
印度河
中国西藏
(青藏高原)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恒河
喜马拉雅山南坡
印度
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总结:南亚的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区。南亚的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这充分体现了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也反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讨问题,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映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以致用
1.图中甲是印度的邻国( )
A.巴基斯坦 B.中国
C.孟加拉国 D.不丹
2.图中乙所在的山脉是( )
A.昆仑山脉 B.若开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落基山脉
3.根据图,可以判断出印度主要位于五带中的( )
A.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带
4.南亚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国 D.不丹
读“78°E南亚地形剖面图”,其中b出地形区名称为( )
A.恒河平原 B.印度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喜马拉雅山脉
说出图中地形区名称。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
说出图中河流名称1___________.2___________.
过渡教学
南亚的地形受河流影响,在中部塑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当然成为人口密集区气候的因素也是不容小觑的,南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下节课会继续了解南亚。了解南亚的气候。
激发学生的对南亚进一步了解的好奇心
延伸教学
南亚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地区,为什么世界古代文明最先在这个地区兴起?
让学生对南亚认识更深,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板 书 设 计
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二、地形和河流
1.三大地形区
(1)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2)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3)南部:德干高原
两大河流
(1)恒河
(2)印度河
教 学 反 思
南亚位于亚欧大陆的南部,引人注目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苏莱曼山把南亚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南亚相对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来说,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南亚地形分为北、中、南三部分,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特别明显。在本节的授课中学生对南亚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第2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南亚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