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了解地区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了解地区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说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南极绅士,冰雪霸王,比眼力,比才气,比见识,比视野,北极熊,帝企鹅,北极地区≠北冰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要求:读地图,指地图,回答问题。(答对一问计1分,答错不计分)
1、指地图,说出各自居住地(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范围(必答)
2、读图,指图说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大洋及大洲(必答)
时针
3、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分别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4、黄河站和A岛在北极的 方向。(霸王组必答)
5、昆仑站和长城站在南极 方向(绅士组必答)
请分数落后的组员代表点评:你学到了什么?
纬度最高,最寒冷的大洋——北冰洋
纬度最高,最寒冷的大洲——南极洲
要求:1、本次均为探究题,各组必须讨论完成 2、抢题后必须在20秒内回答完问题(答对一问计1分,答错、回答不完整或超时不计分)
材料一:右图为1983年7月31日俄罗斯在南极东方站曾观测到的低温。
下列材料反映南极地区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材料二:法国在南极迪尔维尔站观测到100米/秒的风速,是12级风的3倍。
材料三:南极大陆年平均降水为30毫米-50毫米,局部地区仅5毫米,少于撒哈拉沙漠。
南极洲平均海拔高,约2350米;绝大部分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余米。
极地气候酷寒,蒸发量小,冰雪经亿万年积累形成巨厚的冰层。
南极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呢?
目前,南极地区有人类长期居住吗?北极地区呢?
南极地区没有人类定居。
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要冷得多?
提示:从海陆因素、阳光反射、地形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回答出1个因素计1分,共计3分,该题不计时。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2、南极大陆被白色冰雪覆盖,反射阳光多
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
冰盖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的地方4500米
南极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的原因
要求:1、说出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抢答)2、竞猜生物资源的属地。(轮流必答)3、列举各自居住地的矿产资源种类。(必答)(答对一问计1分,答错不计分)
说出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
举手竞猜下列植被的属于哪个极地地区?
提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
列举各自居住地3-4种矿产资源(必答)
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
要求:根据提示,探讨我国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分数较高的组有优先答题权,然后轮流答题。(答对一问记1分,答错扣1分)
1、我国目前在南极地区有哪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什么时候建站的?
2、为什么四次建站开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
3、我国考察船一般什么季节向南极出发?
1、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四个科学考察站及建站时间
2、为什么建站、开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
2月份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夏季,且此时白昼较长。
3、我国考察船一般什么季节向南极地区出发?
一般12月-1月出发,即我国的冬季向南极出发。
提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我国在北极地区有科考站吗?什么季节去北极地区考察最合适?
2004年7月, 在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北极地区考察的最佳时间:我国夏季(6、7、8月)
5、看提示,判断我国在南、北极的五个科考站,哪些有极昼极夜,哪些没有?为什么?
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地区黄河站,南极地区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原因:在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南极地区的长城站。原因:在极圈外。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
保护极地,保护环境,我们在行动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搜集关于两极地区的环境问题资料,就保护两极地区、保护环境提出建议,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环保手抄报,以此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家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湘教版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复习目标,自西向东,南极洲,回忆练习,北冰洋,奥伊米亚康,位置与范围,北美洲,北极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极地冰雪,北极熊,冰雪世界,因纽特人,拉普人,独特的野生动物,北极狐,极地植被,一极地探险,二极地探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评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章了解地区,学习目标,我会填,贝贝的疑问,独特的野生动物,考考你,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一极地探险,二极地探险,读“阅读”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