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左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右图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回答问题。
1. 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
A. 位于板块交界处B. 冰川侵蚀强烈
C. 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D. 流水侵蚀强烈
2. “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
A. 沉积岩层B. 变质岩层C. 侵入岩层D. 喷出岩层
3. 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 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 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 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 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是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在结合图示可知泥火山多分布在天山和断层附近,说明是泥浆和气体沿着岩层的破碎断裂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因此C选项正确。天山地区距板块交界处较远,A项错误;读图可知,“泥火山"位于天山北麓,该处海拔较低,不受冰川侵蚀的影响,故B排除;该地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微弱,故D排除;故选择C。
【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喷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说明泥浆中含有油气,这只能在沉积岩层环境才能出现,因此A选项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3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独山子附近“泥火山”主要是沉积岩层中的粘稠泥浆从天山背斜岩层和断裂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过程的主要地质过程是地壳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岩层,超过岩层的承压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就岩层背斜顶部和断层的破裂地带喷出,然后泥浆慢慢堆积形成的。符合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为D选项。故选择D。
【点睛】泥火山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地表下有大量的有机沉积物、水、碳氢化合物和其他气体,受地下地壳运动的影响。效果过后,压力重重,逐渐膨胀上升,将周围的泥土纷纷喷吐而出。这类泥火山多形成于油气储量相对丰富的地区,如阿塞拜疆巴库油田的泥火山和我国新疆独山子、白杨沟的泥火山。
下左图示意南美洲附近部分海区表层洋流分布,下右图示意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完成下面小题。
4. 甲洋流与右图中①、②、③、④所示洋流的性质相符合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5. 关于图中洋流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附近形成峡湾地貌B. 乙处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C. 丙处出现海雾频次较多D. 丁处洋流受信风影响明显
【答案】4. C 5.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甲洋流位于南北洲西岸,自高纬流向低纬(由南向北),是寒流。根据流向,可知①④错误;由于该地位于南半球,等温线应由南向北数值递增,可知②错误,③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峡湾是冰川侵蚀地貌,和洋流无关,排除A;乙处西风受西北高大山脉影响,难以到达东岸,该地洋流为水平补偿流,难以形成世界级渔场,排除B;丙处寒暖流交汇,冷暖洋流上的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暖流上的气团暖湿且密度小,于是便会被抬升,冷却形成锋面雾;同时当暖空气流经寒流上面时空气冷却也会形成大面积的平流雾,C符合题意;丁处位于中纬度,洋流自西向东流,是盛行西风形成的,不是信风形成的,排除D。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暖流增温加湿,寒流降温减湿)、对航海(顺洋流航行省燃料、海雾等)、对生物(渔场形成于上升流区和寒暖流交汇处)、对海洋环境(降低污染物浓度,扩大污染范围)。
2023年10月,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米)位于北太平洋西部,菲律宾群岛东北侧。该海沟呈弧形,南北向延伸,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6. 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是( )
A. 亚欧板块张裂B. 太平洋板块俯冲
C. 亚欧板块抬升D. 太平洋板块张裂
7. “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需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 黑暗B. 水压高
C. 风浪大D. 水温高
【答案】6. B 7.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在大洋一侧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在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中每平方米要承受一万多吨的压力,是科考活动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B正确;黑暗是外面的环境,潜艇内可以人工克服,不是最主要的困难,下潜过程中风浪不大,水温不高,ACD错误。故选B。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3、板块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基本关系: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二是相邻板块彼此分离。4、一般来讲,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雪线为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反映了冰川和积雪的进退与分布。昆仑山脉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青海等省。根据气候特征相类似、自然风景较相近原则,将昆仑山分为东、中、西三段。下图示意昆仑山脉2006—2015年东、中、西雪线高程的动态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8. 通常,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年降水量B. 冬季气温
C. 冬季降雪量D. 夏季气温
9. 昆仑山雪线分布总特征为( )
A 中部高,东西低B. 中部低,东西高
C. 从西向东持续下降D. 从西向东波动上升
10. 与昆仑山中段相比,东段雪线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水汽
B 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
C. 受冬季西北季风影响气温较低
D. 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较低
【答案】8. D 9. A 10.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据材料“雪线为常年积雪带的下界”,故夏季气温低于0℃的地方才能形成雪线,因此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夏季气温,D正确;年降水量的多少、特别是冬季降雪量会影响雪线的高程,但不是主要因素,冬季气温低,雪线会下降,也不是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昆仑山雪线分布总特征为中段较高,东西两侧较低,大部分年份东段高于西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与昆仑山中段相比,东段雪线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东段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东南季风带来太平洋水汽,降水量较多,A正确;东段距离大西洋较远,受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影响小,B错误;与东段比,昆仑山中段受西北季风影响强,气温低,CD错误。故选A。
【点睛】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1)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3)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4)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下图为西非第一大城市拉各斯位置(左)及其各月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拉各斯5至7月降水相对偏多,主要原因是( )
①受东北信风带影响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③暖流增湿作用明显④西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12. 影响拉各斯1月平均高温与平均低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小B. 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低
C. 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D.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5-7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拉各斯位于赤道以北地区,容易受到赤道低压控制,同时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在拉各斯登录,迎岸风带来丰富水汽,降水较多,②④正确,①错误;暖流不是只有5-7月对该地产生影响,故并不是拉各斯5-7月降水多的主要原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拉各斯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相对较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温度高;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夜间温度低,因此温差大,A正确,D错误;正午太阳高度低和太阳直射点移至南半球对平均温差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A。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夏季、冬季指的是北半球的季节)。
太阳在一年当中所经过的轨迹叫做日行迹。2017年,某摄影师于二十四节气日9时在北京某栋高楼相同位置拍摄太阳。一年下来,他将拍摄到的24个太阳叠加,全部位点呈现为倾斜的“8”字形,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表示冬至日的点最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4. 春分日该摄影师进行拍摄时,镜头朝向( )
A. 西北B. 东南C. 正北D. 正南
15. 当太阳在①和②对应的时间之间运行时,眉山市( )
A. 昼长小于夜长B. 昼长逐渐变长C. 日落时刻越来越早D. 正午时刻越来越早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时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上午9时左右其太阳高度大致位于全年同一时间最低位置,④点太阳高度是四个选项中最小的,故表示冬至日的点最可能是图中④点,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由于拍摄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故春分日太阳的升落轨迹大致为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从材料可知,拍摄时间为9时,9点时太阳的大致位置为东南方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从图中来看,①点太阳高度角较大,接近夏至日,②点太阳高度角变小明显,按图中二十四节气排列,应在夏至日后的处暑节气左右。眉山位于四川省,位于北半球,故当太阳在①和②对应的时间之间运行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眉山市昼长大于夜长,A错误;昼长逐渐变短,B错误;日落时刻越来越早,C正确;正午时刻为地方时12时,时间不变,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以后直射点南移,秋分日时又直射赤道;继续南移,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以后又北移。
二、综合题(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5日,华北一带经历了罕见的低温,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0°C,风力4-6级,并伴随大范围雨雪天气,下图为2023年12月15日6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
(1)指出H处天气系统的名称,并简析其成因。
(2)推测甲地发生的气象灾害,并分析成因。
(3)预测乙地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1)高压(反气旋)。H处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降温快,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形成高压。
(2)寒潮(低温冻害、大风等)。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强冷空气入侵,形成冷锋天气,短时间内气温骤降、风力强劲、并伴有雨雪天气。
(3)受暖锋影响,气温上升,降水概率高;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天气转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2023年12月15日6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天气系统、气象灾害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此时为12月15日,为北半球冬季,读图可知,H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降温较快,气温低,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形成高气压。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受亚洲高压影响,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入侵,形成冷锋天气,甲位于冷锋锋前,短时间内会出现气温骤降、风力强劲和雨雪天气,因此甲地易发生寒潮、大风等气象灾害。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暖锋锋前,随着暖锋北上,暖锋过境时降水概率提高,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上游山区年降水量350mm左右,下游降水量47mm,蒸发量2250mm。下图是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说出黑河流域水体的补给类型。
20世纪60年代起,黑河密布的引水口浇灌了沿线新垦的农田,也吞噬了居延海的生命补给。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消亡。
(2)试分析居延海干涸消亡的原因。
2000年春天,国务院作出黑河跨省际分水,拯救居延海、保护额济纳绿洲的决策。从“均水制”到“分水制”,机制之变焕出居延新生机。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概述居延海恢复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积雪融水、大气降水、高山冰川融水、地下水。
(2)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黑河沿岸灌溉农业对水分配的不合理。
(3)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水汽含量;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面积增加;地下水位持续升高;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得到控制;水量增加,水质得到改善;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黑河和居延海为背景材料,涉及河流的补给方式、湖泊成因及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纬度位置看,黑河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受季风影响,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降水集中,祁连山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雪融水都少,以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为主。
【小问2详解】
居延海的水主要来自于黑河,而黑河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气候区,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上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过多,农业生产过度会加重水资源短缺,导致黑河注入居延海的水量减少。
【小问3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生物、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五个方面。湖泊水域为湿地,延海面积恢复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应结合湿地的生态效益考虑。湿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湖面变大,可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水汽含量;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湿地面积增加;湖泊补给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持续升高;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得到控制;水量增加,净化速度加快,水质得到改善。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距峨眉山西北约37千米,形如“方桌”。该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泥页岩、玄武岩等构成,四面壁立千仞,山顶坦荡平阔。距今2.6亿年左右,当时为一片浅海的峨眉山地区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火山瞬间释放出约25万平方千米的熔岩。下图左是瓦屋山景观图,下图右是瓦屋山地质构造示意图。
(1)结合材料指出瓦屋山所处气候类型并描述山区气温特点。
(2)指出瓦屋山甲、乙、丙岩层的具体名称,并说出判断理由。
(3)描述瓦屋山的形成过程。
【答案】(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受山区地形的影响,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早晚温差较大。
(2)甲为玄武岩。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大喷发,在瓦屋山地区覆盖了大量的玄武岩;玄武岩硬度高,不易被风化侵蚀而保留下来;丙为石灰岩。易受流水溶蚀形成洞穴;乙为泥页岩。火山喷发前,当地为浅海环境,形成泥页岩沉积。
(3)(约26亿年前)瓦屋山地区的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和泥页岩,峨眉山地区火山大喷发后,岩浆覆盖到瓦屋山海底的沉积岩之上;后来该地区受地壳水平运动的挤压,海洋地壳抬升,瓦屋山区域出露地表;山体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形状。
【解析】
【分析】本题以瓦屋山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岩石的成因、内外力作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瓦屋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受山区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变得稀薄,早晚温差增大。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早期该地区为浅海环境,且有洞穴发育,说明丙为石灰岩;结合材料可知,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大喷发,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在瓦屋山地区覆盖了大量的玄武岩,玄武岩硬度高,不易被风化侵蚀而保留下来,出现在山体顶部,故甲为玄武岩。火山喷发前,当地为浅海环境,由于河流从陆地会携带泥沙,形成泥页岩沉积,乙为泥页岩。
【小问3详解】
根据瓦屋山具体岩石类型与分布位置推测,距今2.6亿年左右,当时为一片浅海的峨眉山地区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火山喷发,(约2.6亿年前)瓦屋山地区的海底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峨眉山地区火山大喷发后,岩浆覆盖到瓦屋山海底的沉积岩之上;后来受构造运动影响,该地区受地壳水平运动的挤压,海洋地壳抬升,瓦屋山区域出露地表,接着山体受到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桌状的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态合碳有机物。土壤碳含量输入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输出主要是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海拔升高会改变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27°N附近),面积56527hm2,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图为研究者甲得出的黄岗山海拔800~1700m间隔100米不同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示意图。
(1)推测如今的武夷山是否有永久积雪冰川带,用数据进行说明。
(2)分析武夷山针阔混交林带比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多的原因。
(3)研究者乙选取武夷山5个海拔(312m、687m、1153m、1775m、2150m)的土壤进行分析后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你是否赞同乙的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不会有。理由是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C以上;北纬27°的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区,夏季气温应在0°C以上。
(2)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5°C;相较于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地区的气温和土温相对较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活性较弱,土塘有机质分解较慢,且土壤淋溶作用较弱,因此土壤有机碳积累量较多。
(3)赞同。总体上看,乙的观点与图所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虽然图示1100米处上有机质含量可能存在一个突变,但可以理解为局部环境因素影响所致。
不赞同。乙选取5个代表点,结果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但普遍性存在质疑;甲在有限高度范围,选取的点位数和分布更为客观和全面,图示有机质含量在1100米处存在一个次峰;结论是“双峰型”,而非乙的线性关系。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武夷山土壤有机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垂直地域分异、土壤形成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永久积雪冰川带是夏季都有还未融化的冰雪,而武夷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由山麓到山顶气温下降大约12摄氏度,所以山顶温度大于0摄氏度,积雪已经融化殆尽,并不会有永久积雪冰川带。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土壤碳含量输入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输出主要是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结合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针阔混交林带比常绿阔叶林带海拔高,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5°C,所以针阔混交林地区的气温和土温相对较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活性较弱,土塘有机质分解较慢,有机碳积累多;针阔混交林地区降水较常绿阔叶林带少,淋溶作用更弱,土壤有机碳积累更多。
【小问3详解】
首先表明态度,若表示赞同,可以从黄岗山海拔800~1700m间隔100米不同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示意图中得出结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大致是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只是1100米处上有机质含量不符合规律,可能是存在局部环境因素干扰导致,排除干扰,就会符合规律。若表示不赞同,乙选取5个代表点,结果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但普遍性存在质疑,取点海拔范围太大,点位数少于甲,不如甲的规律具有可靠性;而且直接由图中数据可知,甲选择的点位所在海拔范围小于乙选取的点所在海拔范围,选取的点位数和分布更为客观和全面,且根据数据可知有机质含量在1100米存在一个次高峰,分布规律呈双峰型,而不是乙的线性关系规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冠城七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2022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地理docx、高二下地理入学考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6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