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1)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4章 章末检测-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4章 章末检测-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1),文件包含第4章章末检测教师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1doc、第4章章末检测学生版-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讲义人教必修1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本卷共1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你连续嗑带盐的瓜子时,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涩的感觉。其原因是( )A.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B.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C.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D.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2.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转运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B.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红细胞的C.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D.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3.如图是在停止能量供应的条件下得出的曲线,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与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4.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穿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5.将胚胎干细胞置于下列浓度的M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吸收M与细胞呼吸有关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扩散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转运D.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6.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分类示意图,已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f可表示主动运输B.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g可表示自由扩散C.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可表示主动运输D.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d可表示被动运输7.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8.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一定是相等的B.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C.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先升高,然后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两侧液面会持平D.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9.如图为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病菌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物质通过丙方式进入细胞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无氧环境中,人成熟红细胞中甲、丙方式可正常进行,而乙方式不能发生D.将活的动物细胞放置在与其细胞内液等渗的溶液中,仍有水分子进入细胞10.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E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4分。11(18分).取藓类小叶依次浸入蒸馏水、0.8 mol/L蔗糖溶液和8 mol/L尿素溶液中,图1是在0.8 mol/L蔗糖溶液中的观察结果,图2是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A中充满的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结构B是____________,出现图中所示状态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_________________。(2)图2的A、B、C三条曲线中,代表浸在0.8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___,代表浸在8 mol/L尿素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bc段外界溶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d段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 mol/L。(4)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______的位置。12(16分).下图表示几种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_________;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_____。(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红细胞吸收O2、K+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3)红细胞膜内K+的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的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K+、Na+分布不均是由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所控制的。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13(17).某同学为探究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萝卜切成长度和宽度相同的细条,将其分为a、b、c、d、e和f六组(每组的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萝卜条的长度并记录,结果如图所示。(1)水分子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进出萝卜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填字母)组的萝卜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将这些萝卜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的现象。若将萝卜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细胞吸水后不会涨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该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实验中_________mol·L-1之间的蔗糖溶液浓度。(4)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根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根细胞对不同浓度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①根据实验结果发现a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自由扩散的含义是__________。②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溶液中b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b的浓度,根细胞对b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③甲同学据图认为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乙同学认为是协助扩散。请设计实验确定甲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题号12345678910得分答案物质M溶液的浓度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30 mmol/L3 mmol/min3 mmol/min50 mmol/L3 mmol/min3 mmol/min题号111213总分得分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章末检测(本卷共1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你连续嗑带盐的瓜子时,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干涩的感觉。其原因是( )A.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B.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C.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大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D.口腔和唇的黏膜细胞质浓度小于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2.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转运方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B.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红细胞的C.图示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D.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3.如图是在停止能量供应的条件下得出的曲线,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与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4.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穿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5.将胚胎干细胞置于下列浓度的M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M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细胞吸收M与细胞呼吸有关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扩散C.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转运D.细胞吸收M需载体蛋白的参与6.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分类示意图,已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f可表示主动运输B.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g可表示自由扩散C.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则c可表示主动运输D.若a与b的分类依据为是否消耗能量,则c、d可表示被动运输7.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8.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开始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相等,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一定是相等的B.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上升C.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葡萄糖溶液,则实验现象为高浓度的一侧液面先升高,然后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两侧液面会持平D.若向U型管中加入两种浓度不等的蔗糖溶液,当液面停止上升时,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9.如图为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只有病菌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物质通过丙方式进入细胞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无氧环境中,人成熟红细胞中甲、丙方式可正常进行,而乙方式不能发生D.将活的动物细胞放置在与其细胞内液等渗的溶液中,仍有水分子进入细胞10.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E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蔗糖溶液的结果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4分。11(18分).取藓类小叶依次浸入蒸馏水、0.8 mol/L蔗糖溶液和8 mol/L尿素溶液中,图1是在0.8 mol/L蔗糖溶液中的观察结果,图2是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的A中充满的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结构B是____________,出现图中所示状态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_________________。(2)图2的A、B、C三条曲线中,代表浸在0.8 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___,代表浸在8 mol/L尿素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bc段外界溶液的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d段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 mol/L。(4)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细胞中_______________的大小,以及______________的位置。12(16分).下图表示几种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请据图回答:(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_________;A代表___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_____。(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红细胞吸收O2、K+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3)红细胞膜内K+的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的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K+、Na+分布不均是由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所控制的。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Ca2+吸收量明显减少,而K+的吸收量不受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木糖为五碳糖,但是细胞膜能转运葡萄糖,却不能转运木糖,这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细胞膜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13(17).某同学为探究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萝卜切成长度和宽度相同的细条,将其分为a、b、c、d、e和f六组(每组的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萝卜条的长度并记录,结果如图所示。(1)水分子可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进出萝卜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填字母)组的萝卜细胞处于失水状态,将这些萝卜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的现象。若将萝卜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细胞吸水后不会涨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该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实验中_________mol·L-1之间的蔗糖溶液浓度。(4)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根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根细胞对不同浓度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①根据实验结果发现a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的。自由扩散的含义是__________。②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溶液中b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b的浓度,根细胞对b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③甲同学据图认为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乙同学认为是协助扩散。请设计实验确定甲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题号12345678910得分答案物质M溶液的浓度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30 mmol/L3 mmol/min3 mmol/min50 mmol/L3 mmol/min3 mmol/min题号111213总分得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