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写“脆、拦、玻、璃”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洪亮、盲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3.借助思维导图,了解“我”探索怀表的心路历程。
4.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人物作出评价。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2.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并结合课文内容,对人物作出评价。
课时安排: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脆”“怖”“蟋”等8个生字,重点书写“蟋”“蟀”等易错字。
2.借助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梳理文中“我”形成观点的论证过程,并借助图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文字导入,了解作者
1.板书课题:表里的生物。(齐读课题)
2.这里的表不是大家熟悉的手表,而是怀表。怀表与手表是不一样的。(出示怀表图片)怀表上会连着一根链条挂在身上,看时间时需要打开表盖。
3.预测猜想。手表很普遍,而怀表现在却很少见,很多孩子对怀表很陌生,一个孩子看到爸爸的怀表指针在动,这引发了他的好奇心,你猜他会想到什么呢?可联系课题猜测,文中的孩子跟我们的猜测是否一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4.了解作者。这个孩子就是冯至,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他吧。
冯至,原名冯承植,现代著名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明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鲁迅评价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48年,冯至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表里的生物》《彩色的鸟》《猫儿眼》,追忆那“曾经真正感到过片时的快乐”的岁月。
板块二 预学反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利用学习单,交流字词的预学情况。
反馈预学,聚焦易写错词语“蟋蟀”“清脆”;练读易读错词语“蝎子”“钵子”“蜇人”。
2.认读生字词
(1)同桌合作识记生字新词,教师检查合作情况。(出示PPT)
蝎子 钵子 蜇人 街心 单调
丑恶 清脆 盲人 坚硬 神秘
齿轮 玻璃 唯恐 恐怖 蟋蟀
(2)指导生字
“蟀”字的书写要注意“虫”小而偏上,中间宜紧凑,右半部分下边的“十”要托住上边的部件。“蟋”左半边的上半部分与虫字旁基本齐平。“脆”字注意右边的“危”字最后两笔是横折钩和竖弯钩。“璃”字右边笔画较多,书写时要写得紧凑,注意“离”字笔顺,以及最后两笔是撇折和点。
3.利用预学单,交流整体感知的预学情况。
呈现预学单,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学生预学成果,比较发现,教师点拨。
①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比较发现不同。
②预设点拨。我们发现同学通过抓关键句找到了作者的最初观点和最终的结论,
板块三 借助思维图,梳理探究过程
1学习活动:.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探究过程。
个体学习,提取信息。学生在书上圈画“我”如何从最初的观点得到最终结论的关键句。
展示对比,归纳提炼。同屏展示学生的圈画的结果,聚焦共同圈画的两个方面。(相机板书:疑问和猜想)
合作学习,完成导图。(出示学习要求,明确步骤)
①交流:提炼一致内容 ②填写:抓关键词句 ③连说:连起来说探究过程
(4)展现学习成果,交流发现。
①聚焦第二个猜测,容易产生分歧。
预设一:表里有活的生物
预设二:有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②点拨。把同学的发现做一个整合提炼,就是“表里有蝎子,会蜇人”。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板贴,在黑板上共同完成导图。
③组内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导图
板块四 寻找具体事例 证明观点
探究推测证据,感受思维过程。
提问。这个单元的前几篇文章都是通过事例来说明观点,那这篇文章中作者又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呢?
四人小组讨论找证据,可以在书上批注。
小组汇报结合课文内容讲述说明观点的具体事例。
证据一:联系第一自然段,作者根据自己经验,听到各种生物发出的声音,又听到父亲的表里有声音,得出了表里一定有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证据二:联系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亲眼看到父亲打开表,里面有个美丽的世界,有个小尾巴似的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还有一层玻璃蒙着。
证据三:联系第十三至十七自然段,作者听父亲说:“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点拨:注意提炼具体事件的关键词来完善表格
总结:原来文中的“我”是通过生活中“听生物发出的声音”“亲眼看到父亲开表”“听父亲说有蝎子”,这些具体的事例得出不同的推测。
2.观察思维导图,发现行文思路。
提问。这张图里藏着秘密,你可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发现了怎样的行文思路呢?
预设一:竖着看我发现,心中的问题总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得出猜测,都有一定的理由,是有关联的。
预设二:总的看这张图,我发现是从“提出观点”到“论证观点”再到“得出结论”(相机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发思考还会有什么猜测,如何去验证呢?
出示篇章页,总结:正如第五单元篇章页中的那句话——“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提问。真的有小蝎子在里面吗?为什么父亲没有揭开最终的谜底?
预设:父亲希望他继续探究,保护他的童心,激发他不断地探秘……
板块五 提炼归纳 完成作业本相关题目
提炼思维导图,完成《作业本》第3题。
再次观察思维导图,发现和作业本第三题相关联的地方。
尝试提炼整合中间的探究过程,就是“我的一次经历”,破解预学时概括的难点。
交流反馈后完成《作业本》第3题,校对订正。
利用《作业本》第3题的表格,同桌练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 疑问:
看
听
听
猜测:
提出观点 → 事例证明 → 得出结论
《表里的生物》预学单
独立预习课文,写下你觉得容易写错和读错的字词。
容易写错的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易读错的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课题,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里的生物》学习单
疑问
猜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对人物作出评价。
3.能结合生活经历,交流生活中跟文中的“我”类似的趣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与乐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引入猜想
1.朗读新词并完成课作第2题。
洪亮 钟楼 盲人 坚硬 清脆 齿轮 玻璃 恐怖 蟋蟀
2. 回顾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这个故事好有趣;第二次读的时候觉得这个孩子好可爱。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预设:可爱,天真,喜欢探究,会思考,好奇心很强……
板块二 结合心理活动,评价人物
1.过渡:这篇文章作者是用第一人称讲述童年的故事,文中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来展现自己探索未知事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心理世界,来认识文中的“我”到底是怎样一个孩子?
2.学习课后练习中的两个重点句。
出示重点句子与思考提示,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进行批注。
从这两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在句子旁写上批注。
(1)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2)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思考提示:可以找找句中直接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可以关注作者的心理变化,想想变化的原因。
(2)同桌交换课本,相互阅读、交流批注。
(3)推荐同伴,参与集体交流。
预设一:第一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我”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当父亲告诉作者那摆来摆去的是小蝎子的尾巴,还会蜇人时,他当时是吓了一跳。因为蝎子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但这种受惊吓的心理并没有持续,很快作者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并且因为自己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而内心感到了愉快。那种新的疑问而激发的好奇心,那种愉快的心情,压倒了受惊吓的心理。
预设二:第二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我”好奇心强和爱探究。从“但是”“也许”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此时充满了疑惑,对蝎子出现在表里的原因还不确定。这种心理也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的好奇,想求根问底,一探究竟。
3.交流分享其他心理活动描写。
(1)过渡:从刚才的两个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我们读出了“我”具有好奇心,爱探究的特点。文中还有一些心理描写的句子,也反映了作者这一特点。请大家找到句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思考。
(2)学生学习后交流。
出示其中的重点句子交流。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预设: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好奇心。
板块三 结合对话描写,评价人物
1.过渡:这篇文章中,除了“我”的心理活动描写之外,还有一些人物的对话描写,让我们从对话中来了解“我”的特点。
2.学生自主阅读,完成示意图。
根据《作业本》第四题的提示,阅读第十二至二十一自然段,梳理“我”跟父亲的对话。
“我” “父亲”
3.交流人物对话,评价“我”的特点。
重点读读“我”的语言。
预设:“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从这些问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勤于思考的孩子。
板块四 整合梳理,朗读句子
1.整合梳理,小结人物形象。
刚才我们先学习课后习题的两个句子,然后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来评价小时候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大家一定对于“我”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不过还是让人感觉有些零碎。大家能否整合我们之前的学习内容,连起来表述一下吗?
反馈交流:从上述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中,表现了“我”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好奇心强而且富有童趣的特点。
2.有情有趣,朗读文字。
作者用生动的文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充满童趣的,好奇心极强,很有探究精神的儿童形象。请大家自由选择一部分内容,练习朗读。
学生练习后朗读展示。
板块五 探写法之源,学写作之法
蟋蟀在钵子里,
蝈蝈在葫芦里,
鸟儿在笼子里,
一只小蝎子,
却在我父亲的怀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说了,
因为它太可笑。
但我却把它写下来了,
因为它是我记忆中的珍宝。
1.出示小诗,引发话题
2. 勾连生活,记录童真。
那见人就说的一幕,在我们看起来也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它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在你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吧,大家来说一说。
3.怎么写好你的趣事呢,回顾《表里的生物》,发现写趣事的秘密
(1)写的是:不许我动,越想动的东西
(2)这个事物能带给你怎样的幻想
(3)多描述想动却不让动的心理
4.请你也用上相关的描写方法,完成《作业本》第四大题第三小题。
5. 学生作品例举:
(1)小时候,每当我走到家门口,门口的路灯就会亮起来。妈妈说:“这是路灯在向我们问好呢”。以后,每次看到路灯亮起来的时候,我总是对身边的人说:“快看,路灯在向我问好呢!”后来我从一本科普书中,了解了真相。从此,也就不再说了。
(2)一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散步。走着,走着,发现无论我走到哪里,月亮也会跟着我走到哪里。我发现这个后,心里非常激动。我还记得,当时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太神奇了。月亮会跟着我走呢。”这句话我对很多的小伙伴都说过。后来也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说了。
板书设计:
16表里的生物
心理活动
“我” 好奇心强 善于思考
语言预设一:作者一开始觉得生物都会发出声音,对爸爸的表很好奇,产生各种猜测想解开谜底,终于爸爸带我看了表,最后相信表里有只蝎子。
预设二:作者觉得父亲的表里有活的生物,看了表后相信了表里有蝎子。
疑问
猜测
是什么东西 为什么蒙着一 为什么把蝎子
在响呢? 层玻璃呢? 放在表里?
听
看
听
表里一定有蝉或 表里有蝎子 大半因为它有
虫一类的生物 会蜇人 好听的声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要学会以下生字并会组词,我要把下面的字音读正,我要会读多音字,近义词,生词解释,写出下列带点词语的反义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表里的生物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自学课文,整体感知,研读对话,角色扮演,师生小结,课堂练习,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