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4记叙文(四)人物描写(原卷版+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4记叙文(四)人物描写(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4记叙文(四)人物描写(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4记叙文(四)人物描写(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4记叙文(四)人物描写(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4记叙文(四)人物描写(原卷版+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解题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第X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
    小说第④和第⑥段两次写了妻子和女儿的对话,说说这两次的描写分别有何作用?
    这个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简要分析第X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句子鉴赏,语言表现力中使用了人物描写的题目。
    识别四种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能掌握其作用,或者直接告诉你使用了什么描写,问其作用。变形题目能分析出人物心理,补写人物描写,句子鉴赏中对人物描写进行鉴赏。
    (二)人物描写及作用
    1.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态、姿态等。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答题模式:使用了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对话)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作用:直观地表现人物,反映人物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也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答题模式:使用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使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人的做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感情(或……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作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答题模式:使用了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1)周围人物:衬托,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答题模式:通过周围人的……,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2)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答题模式:通过……(环境、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6.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作用: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7.解题思路: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依次分析,有一个答一个):
    (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
    (2)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
    (3)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适当的时候参照文章主旨
    (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的情节
    (5)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三)写作迁移
    1.肖像描写
    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1)抓住特征描写。要写出一个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容貌,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差别。就人物的眼睛来说,形状上有“杏核眼”“丹凤眼”“三角眼”等之分;神态上有“大而有神”、“大而无神”、“小而有神”等之分。其他如鼻子,嘴,脸,身份,衣着等,必然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对此,我们必须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外貌上的特征。
    (2)根据中心的需要描写。外貌描写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而应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安排,该描写时就描写,不该描写时就不能描写。如:
    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人厉害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3)可以集中写,也可分散写。外貌描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有时可在一个地方集中描写,有时也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陆续介绍。如: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怕羞……
    中年闰土: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话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请看一个描写歹徒的外貌的片段:
    警察生怕抓错人,定睛一瞧,没错,眼前的确是个恶魔的样:年龄20有余,身高不足1.6米,尖嘴猴腮,黄锈牙,一头像被火燎过的黄发又长又乱,活像一个鸟窝,一双鼓凸凸的老鼠一样的眼睛总是溜来溜去,那套在上身的乌鸦色的衣服没扣子,只见他排骨列列,整个人不足 90斤。
    此文所写之人,一看便知不是好“东西”。这段描写抓住了这类“东西”的个性特征,很符合人物的身份。所以,描写一定要抓住特征(比如光头、脚臭、假牙、缺一只眼睛、少一边耳朵等等),要有创意。
    2.语言描写
    (1)要选择典型的语言。人物的语言,不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要有选择地写,写那些能反映人物性格、精神、情趣的典型的话。而不是把人们之间的一切语言都写进作文里。典型的语言就是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的语言。
    (2)要写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说话的语调、措词等也各不相同。
    (3)写合乎场合的语言。人物的语言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讲出来的,语言和场合是和谐。在医院里人们说话要轻;在嘈杂的工地上,人们要大声呼唤;在公众严肃的场合,人们说话应庄重。场合变化,语言也要相应变化。
    此外,语言描写还应写出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力求做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请看下面两段关于同一话题的对话描写:
    = 1 \* GB3 ①明对小李、小张说:“我看见一个家伙穿着一件大裤头,是用尿素袋制成的。”小明还没说完,便忽然大笑起来,“他……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②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拢嘴,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家伙……穿一件用尿素袋制成的大裤头-----”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的文字。”
    小明说着哈哈大笑,笑得流出了眼泪,站了起来。
    小李也站起来,用手捧着肚子,尖声笑起来,就跟哈叭狗的叫声一样。
    小张的笑声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厉害,站也站不稳了。
    补充小技巧:可以试着去掉XX说;也可以试着将XX说放在对话前,对话中和对话后;在XX说前面加上动作描写或者其他描写。
    例文:
    “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
    “别问,你就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细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我演讲的题目是……”
    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结果怎样?实打实——第一!他说准备得充分,就是准备得充分!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同样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1)要描写个性化的动作。由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职业习惯等的不同,不同的人的动作也有差异,因此,写行动时,得描写个性化的动作。例如高尔基这样描写列宁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他站起身来,以他特有的姿态把手指插在腋下背心里,在狭窄的屋子里慢慢地踱着。
    这个动作非常有个性,其准确地表现了列宁善于思考问题的性格特征。
    (2)要写出动作的前后连贯。要把人物的行动过程写出来,就要注意动作的次序和连贯性。如:
    阿姨拿出一瓶桔子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热水瓶往杯里倒了些开水,用勺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放到嘴边吹了吹,然后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下这酸中带甜的水,立刻感到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田。
    这段话中,阿姨的一系列动作,次序井然,前后连贯,这个完整的行动过程表现了阿姨的一片爱心。
    (3)要准确地选用动词。要写好人物的动作,必须注意用词确切,尤其是动词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动词运用得好,动作描写就能准确、生动。如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那一片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人物的行动写得十分具体,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例文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朱自清 选自《背影》)
    例: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心理描写。
    描写示例:
    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心理描写常犯的毛病就是用抽象概述代替具体描写。
    修改一:内心独白式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单放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老师啊,发发慈悲,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老爸呀,手下留情吧,我以后学习一定用心呀!”
    修改二:幻觉描写式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修改三:环境描写式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修改四:语言/行动式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唉”,可怜的“48”,我瘫在了桌上。
    例题解析
    一碗米粉
    ①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个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的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地问:“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⑤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 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⑥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⑦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⑧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⑨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握着父亲的手。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15. 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
    16. 第④段加点的“尴尬”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17. 文章第④段运用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5分)
    修车老汉
    ①看了报纸才晓得,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
    ②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的那天,我匆匆赶路,骑行到桥上时,忽感脚下变重,下车一看,轮胎泄气了。我沮丧地推着车子过桥,来到那老汉的路边修车档。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③“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气不打一处来,拿话损老汉-常听人说讲,有些人晚上在马路上撤钉子,白天在路边守株待兔。我有些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他的反应。
    ④“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儿。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我满心正义地想着。
    ⑤“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心里愤愤不平,继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⑥“好了,两块!”老汉站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看着他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一丝同情让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
    ⑦没多久,我再次中招,又去光顾老汉的修车档。他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从我的车胎中取出了两个钉子。再次面对他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没有了同情,更坚定地认为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里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临走时,我用充满正义的锐利眼神狠狠地“钉”了老汉一眼,希望能让他感觉到刺痛。
    ⑧终于,老汉被我抓了现行。
    ⑨那是一个车少人稀的清晨。我骑车上桥时,远远见到一个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⑩“干吗?”我大吼一声。
    ⑪兴许太专注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得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还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拿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果然,他的确就是撒钉子的人。
    ⑫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绝无怜悯,只有厌恶和憎恨!“原来真是你!一把年纪的,你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里绝对充满了正义。我狠狠啐了他一口,骑车离开了,只依稀记得他苍老的脸上似乎有着惊惶与无奈。
    ⑬后来,我的车子好久没中招了。我更加确信,正义的我的确没有冤枉他,丑事被我撞破,自然不敢继续了。他的生意也似乎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朝桥上张望。我每次都呼啸而过,还不忘狠狠“钉”他一眼。
    ⑭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老汉了,桥下的修车摊也不见了。
    ⑮现在才知道我一直都错了,因为晚报告诉我: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撒在桥面用来扎自行车轮胎的钉子,结果不幸遭遇车祸
    17.第③段中加点词“守株待兔”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8.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3分)
    19.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因为听过传言,所以“我”怀疑修车老汉故意在路上撒钉子。

    因为(1)_,所以“我”更加怀疑老汉撒了钉子。
    因为(2),所以(3)。
    因为“我”的车子不再中招,所以(4)。
    因为“我”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所以发现自己冤枉了老汉。
    2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和 。(2分)
    A.选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我”对修车老汉的认识过程。
    B.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真切地表现“我”心理的变化。
    C.文中对“老汉”的肖像描写前后呼应,暗示出他并不是撒钉子的人。
    D.文中描述“老汉”撒钉子的那些证据,其实是暗示故事真相的伏笔。
    21.下列两段文字,哪一个更适合作为小说的结尾?请紧扣加点的内容阐述理由。(4分)
    A.怀揣着深深的歉意,我骑车来到修车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他那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和微驼的腰背。“要学会信任他人。”我这样告诉自己。
    B.“我错了?不可能,我怎么会错!”扔下晚报,我恨恨地对自己说:“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一定是记者在瞎编乱造……这些记者,太没有正义感了。”
    (二)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
    ①我从城里回来,给家人买回两只小兔子。卖兔子的人告诉我:“这可不是普通兔子,这是 ‘袖珍兔’,永远也长不大的,吃得又少,又乖巧。”所以,一只非得卖二十块钱不可。
    ②结果,买回家喂了不到两个月,每只兔子就长到了好几公斤。比一般的家兔还大,贼肥贼肥的,肥得跳都跳不动了,只好爬着走。真是没听说过爬着走的兔子。而且还特能吃,一天到晚三瓣嘴喀嚓喀嚓磨个不停,把我们家越吃越穷。给它什么就吃什么,毫不含糊。到了后来居然连肉也吃,兔子还吃肉?后来,果然证实了兔子是不能吃肉的,它们才吃了一次肉,就给吃死了。
    ③还有一次,我从城里回来,带回了两只“金丝熊”。当时我蹲在那个地摊前研究了半天,觉得“金丝熊”看起来要比上次的兔子可靠多了,而且要更便宜一些,才五块钱一只,就买回去了。我妈一看,立刻骂了我一顿:“五块钱啊?这么贵!真是,家里还少了耗子吗?到处都跑的是,还花钱在外面买……”我再仔细一看,没错,的确是耗子,只是少了条长尾巴而已……
    ④只要我从城里回来,一定会带很多很多东西的。但是买回家的东西大都派不上什么用场。想想看,家里人都需要些什么呢?妈妈曾明确地告诉过我,家里现在最需要的是一头毛驴,进山驮东西方便。
    ⑤可是我回家,所能带给大家的东西不是神气活现的兔子,就是既没尾巴也没名堂的耗子。
    ⑥我在城里打工,没赚上什么钱。但即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里呆着。晚上却只能紧缩成一团睡。被子太薄了,把窗帘啊什么的全拽下来裹在身上,还是冷。身上还穿着大衣,扣子扣得一丝不苟,还是冷。
    ⑦后来我给家里打电话,妈妈问我:“还需要什么啊?”我说:“不需要,一切都好。就是被子薄了点。”于是第二天晚上她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扛着一床厚到能把人压得呼吸不畅的驼毛被。她挂了电话,立刻买来驼毛洗了,烧旺炉子烘干,再用柳条儿抽打着弹松、扯匀,细细缝了纱布,熬了一个通宵才赶制出来。然后又倒了三趟班车,坐了十多个钟头的车赶往城里。
    ⑧我又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呢?每次回家的前一天,总在超市里转啊,转啊。转到“中老年专柜”,看到麦片,就买回去了。我回到家,说:“这是麦片。”她们都很高兴的样子,因为只听说过,从没吃过。我也没吃过,但还是想当然地煮了一大锅。先给外婆盛一碗,她笑眯眯喝了一口,然后又默默地喝了一口,说:“好喝。”然后,就死活也不肯喝第三口了。
    ⑨我还买过咸烧白。一碟一碟放在超市里的冷柜里,颜色真好看,和童年记忆里的一模一样。外婆看了也很高兴,我在厨房忙碌着热菜,她就搬把小板凳坐在灶台边,兴致很高地说了好多话,大都是当年在乡坝吃席的趣事。还很勤快地早早就把筷子摆到了桌子上,一人位置前放一双。等咸烧白蒸好端上来时,她狠狠地夹了一筷子。但是勉强咽下去后,悲从中来。
    ⑩——不是过去喜爱过的那种,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些过去的事物、过去的感觉,永不再有了。她九十多岁了,再也经不起速度稍快一些的“逐一消失”。
    ⑪我在超市里转啊转啊。这回又买些什么好呢?最后只好买了一包红糖。但是红糖在哪里没有卖的啊?虽然这种红糖上明确地标明是“中老年专用红糖”……
    ⑫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兔子或者没尾巴的小耗子替我陪着我的家人。兔子在房间里慢慢地爬,终于爬到外婆脚下。外婆缓慢地弯下腰去,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够着了兔子,然后吃力地把它抱起来。她抚摸兔子倒向背后的柔顺的长耳朵,问它:“吃饱没有,饿不饿?”——就像很早很早以前,问我“吃饱没有,饿不饿”一样。天色渐渐暗下来,又是一天过去了。
    ⑬还有小耗子,代替我又一年来到深山夏牧场,趴在铁笼子里,背朝广阔碧绿的草原。晚上,妈妈脱下自己的大衣把笼子层层包裹起来,但还是怕它冷着,又包了一层毛衣。寒冷的夜里,寂寞的没尾巴小耗子把裹着笼子的衣物死命地拽进笼子里,一点一点咬破。它们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
    14.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到了后来居然连肉也吃,兔子还吃肉?(问号表疑问)
    B.她九十多岁了,再也经不起速度稍快一些的“逐一消失”。(双引号表引用)
    C. 但是红糖在哪里没有卖的啊?(问号表反问)
    D.虽然这种红糖上明确地标明是“中老年专用红糖”……(省略号表语意未尽)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5分 )
    16.请在第⑦段或⑫段画直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语言的表现力。(4分)
    17.文章第③段和第⑬段中划波浪线的两处内容是否矛盾?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第③段表现出妈妈疼惜在外辛苦生活的“我”。
    B.第⑯段照应上文妈妈熬夜为“我”赶制驼毛被的情节。
    C.因为小耗子价格不菲,所以妈妈百般呵护。
    D.两处内容看似矛盾,实则突出妈妈对“我”的爱。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5分)
    (三)(13分)
    一个名出海外的中国士兵
    孙迎庆
    ①1939年3月中旬,侵华日军调集了总计十二万人的兵力,在时任第十一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南昌战役。3月20日,日军的一0一、一0六两个师团强渡修水河,中国守军阵地不支瓦解,全线溃败……
    ②望着眼前兵败如山倒、四处逃散的中国军队,率部追杀的日军第一0一师团步兵第一0三联队队长饭野贤十大佐大喜过望,不禁枪瘾大发。饭野向来有单枪射杀远距离活动目标的嗜好,常会即兴索枪为部下展示他“百步穿杨”的射击技能。在前一天的战斗中,他就射杀了八名中国士兵。
    ③“看好了——”饭野锁定了目标,低声说。稻田大尉和几个护卫都盯住了他枪口所指的正前方。
    ④砰的一声枪响了。只见饭野陡然一颤,身体像从根部折断的墓碑一样沉重地向前扑倒在地。
    ⑤惊诧的日军官兵们立即围了上去,他们看见饭野的背心处有一个弹洞,创口很大,涌出一摊血,饭野已气绝毙命。日军官兵们非常困惑:明明是饭野手中的枪响了,子弹应该向前飞去,怎么他自己却中弹身亡了呢……迷惑之际,稻田大尉一把抓起饭野弃置于地的步枪,猛然拉开枪栓,只见枪膛内跳出的并非弹壳,而是一颗完整的子弹。稻田恍然:饭野并没有扣动扳机,枪响非他所为。夺他命的子弹是从别处飞来的,就在附近。
    ⑥“是中国人打的,肯定是!”稻田说。他们举目四望,周围皆无活着的中国士兵,只有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中国兵尸体。稻田命令护卫们:“都去,摸一摸哪个中国兵的枪管发热!”
    ⑦护卫们逐个检查着,发现在饭野身后十余米处有一个倒毙的中国士兵,他手边的一支中正式步枪的枪管尚有余温。消息立即报告给稻田。稻田过去俯身摸了摸枪管,再一握这个中国兵的手腕,发觉都存余温,即肯定地说:“就是他,是他打死了联队长。”
    ⑧这个中国士兵身中两弹,口鼻均有鲜血淌出,已气绝。显然,当饭野一行出现在他面前时,已重伤倒地的他尚存余息,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他一枪击毙了饭野这个日军的大官……
    ⑨恼羞成怒的稻田一把扯下了这个可恨的绝杀者胸前标示身份的胸章,见上面印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一师第七二一团”,姓名一栏里填着“强三娃”三个字,职务是“下士班长”。
    ⑩强三娃,这是一个真实的姓名。因事发时无国人在场,且事后无国人知晓,战乱数载,他的姓名和事迹被长久地埋没了。
    ⑪直到1981年,日本军事史学者外山操光先生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陆军篇》一书在日本出版,该书以原始的军档资料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当年日军中具有将军军衔(包括追授)的陆军军官的履历及阵亡者的具体死因,其中就有饭野贤十的一页。由此,一名日本陆军少将的死因将一名中国陆军下士的壮举引了出来,强三娃这个名字终得以在异国他乡浮出水面,漂洋过海,千里迢迢地魂归故里。
    1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强三娃”的英雄事迹。
    17.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18. 为什么说“强三娃”的姓名和事迹被长久地埋没了?
    19. 第⑨段加点的“扯”运用的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0. 日军确认射杀饭野的是中国士兵“强三娃”的依据是什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数学家陈景润
    ①陈景润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他排行老三。
    ②陈景润上小学和中学时,瘦削、弱小、内,像一只丑小鸭,总是被人qí视,他习惯于挨打,从来不讨饶。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陈景润上高中三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零年上半年,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力报考,他考进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时候,他学习的成效非常高。大学期间,没有人qí视他,他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成绩特别优异。
    ③一九五三年秋季,陈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他是完全不适合当老师的。他那么瘦小和病弱,他的学生却都是高大而且健壮的。他不善于说话,很难做到循循善诱,他私下里骂自己是笨蛋。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查出有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病症。这一年内,陈景润住进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他没有能够好好的教书,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数学专业。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就被陈景润买到了。陈景润一头扎进了《堆垒素数》,废寝忘食的钻研。住进医院,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就是数学。他不能忘记自己的高中老师沈元曾说过的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颗数学明珠。
    ④一次,陈景润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遇见来北京开会的厦门大学校长,谈起陈景润时,连连摇头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王亚南—大学校长,听到这样的话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他同意让陈景润到厦门大学工作。
    ⑤王亚南安排他在厦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却不让他管理图书,只让他专心致志的研究数学。王亚南不愧是专家,他懂得价值论,懂得人的价值。陈景润也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培养。他果然精深地钻研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大厚本的《数论导引》。
    ⑥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也很快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文章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坐的华罗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奇光异采,提出把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究员的建议。
    ⑦一九五六年年底,陈景润再次从南方海滨来到了首都北京。自从陈景润被选调到数学研究所以来,他的才智的蓓蕾一朵朵地烂漫开放了。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题等等之上,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接下来,他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了。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上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的两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颊带上了肺结核的红晕。喉头炎严重,他咳嗽不停。腹胀、腹痛,难以忍受。他跋涉在数学的岖山路上,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但他毫不气馁。他向着目标,不屈不挠,继续攀登。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
    ⑧一九六六年五月,一颗璀càn的讯号弹升上了数学的天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⑨陈景润的论文发表后,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一个英国数学家给陈景润的信里说,“你移动了群山!”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qí视( )璀càn( )
    2.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阅读全文,你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内容简析(至少写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数学家陈景润”为题,却写了陈景润中学任数学老师的事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陈景润在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总是受人欺侮,是因为他只知道演算数学习题,不愿和同学们交往。
    B.第④段中陈景润曾任职的那个中学的领导对厦大学的校长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学如何培养高材生的问题。
    C.王亚南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又不让他管理图书,是因为王亚南懂得陈景润的价值,为他专心致志的研究数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D.陈景润的人生经历说明出身贫寒、性格内向、被看不起等并不可怕,鼓励人们要有理想有毅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 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⑪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 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⑫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⑬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⑭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1.请从“我”的角度 ,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每空不超过十个字)(6分)
    ①篡改歌词,欺负大华——② ——③母亲去世,遭受欺负——④ ——⑤深夜寻访,找到大华
    2.大华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这个细节表现了大华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照两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点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
    百鸟朝凤①(节选)
    ①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明天就要吹上唢呐了,有一些兴奋,又有一些惶恐,总觉得我的人生不该就这样拐弯的,我还没有玩够,我还是个娃儿。想起我的伙伴,此刻他们肯定正在水庄的木桥边抓萤火虫,然后放进透明的瓶子里,走夜路时可以当马灯用。
    ②一早,我还在梦里捉萤火虫,就听见了两声剧烈的咳嗽声,我一惊,这是起床的信号。出了门,打完一个呵欠,这才发现太阳还在山那头浴血挣扎,我心里头就上来了一些怨气,太阳都还没有出来呢,就得爬起来!在家赖床虽然被父亲扇屁股,但那时太阳都老高了啊。看见我脸嘴不好看,师娘说,师傅到河湾去了,你快去吧!
    ③顺着师娘指的方向,我看见了土庄的河湾。河岸四周有烟柳,远远看去像团滚圆的烟。烟柳四四方方的,抱着一团翠绿的河湾,几只纯白的水鹤在河湾上悠闲地飞来绕去。师傅站在河滩上,静静地看着水面,他的身影很孤寂,也渺小。
    ④师傅从河岸边齐根折来一根芦苇,去掉顶端的芦苇须,把足有三尺长的芦苇秆递给我,说,过去把河里的水吸上来,记住,芦苇秆只能将将②伸到水面。我以为这是件极简单的事情,一吸才知道没那么简单。我脸也红了,腿也软了,小肚子都抽筋了,还是没能吸上一滴水。我回头看了看师傅,师傅脸色灰暗,说等你把水吸上来就可以回家了。
    ⑤天黑尽了,我才回到师傅家,师傅和师娘守着一盏如豆的油灯。师娘端给我一碗饭,饭还没到我手里,师傅说话了:水吸上来了?
    ⑥我摇摇头。
    ⑦那你回来!师傅猛地立起来,把手里的旱烟杆往地上狠狠地一掼。他的脸本来就黑,此刻就更黑了。
    ⑧我的晚饭被师傅扒掉了半碗,虽然师娘一直给我说情,说天鸣他爹可是交足了生活费的,再说娃儿在吃长饭呢!
    ⑨娃?老子哪个徒弟不是娃过来的?老子当初拜师的时候,三天没有饭吃呢!
    ⑩夜晚我躺在床上痛快地哭了一回,哭完了就想父亲的绝情,想完父亲的绝情又想母亲的好。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睡着好像没多久又听见了咳嗽声。我爬起来凑到窗户边,发现山那边连太阳浴血的迹象都还没有。
    ⑪此后十多天,我天天攥着根芦苇秆在河滩上吸水。有往来的土庄人隔得远远的就喊,焦三爷又收新徒弟了。还有的喊,这个娃子能成焦三爷的弟子,看来是有些能耐的。我听见他们的喊声里有酸溜溜的味道,肯定是自己的娃没能让师傅看上。这样我有了一些信心,就把吸水这个世间最枯燥的活儿有模有样地干起来。
    ⑫大约是一个黄昏,我记得那天河滩上的水鹤特别多,沿着水面低低地滑翔,在一片耀眼的绿中拉出一尾又一尾炫目的雪白。我像之前千百次的吸水一样,一沉腰,一顿足,一提气,竟然牢牢地咬住了一股冰凉。我把嘴里的水来回渡了渡,又把它轻轻地吐到掌心里,不错的,我把水吸上来了。看着掌心的一窝清澈,我恍若隔世,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心窝子里上下翻滚,喉咙慢慢就变得硬硬的了。我撒腿疯了似的向师傅的土墙小屋子跑去,跑到院子里,师傅正坐在屋檐下编苇席。
    ⑬吸上来了。我一字一顿地说。
    ⑭本来以为师傅会笑一个,然后点点头,说这下你可以吹上唢呐了。但不是这样的。师傅听我说完,从脚边堆积的芦苇里挑出一根最长的,掐头去尾递给我。我把芦苇秆立起来,比我还要高,我疑惑地看着师傅,师傅依然低头认真地编着苇席,半晌才抬起头对我说,去,继续吸。
    【注】①《百鸟朝凤》肖天虹所著中篇小说,讲述了两代唢呐艺人的故事以及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在现代化的挤压下逐渐消亡的过程。②将将:贵州方言,“刚刚”的意思。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百鸟朝凤(朝 chá) B.这才发现太阳还在山那头浴血挣扎(挣 zhēng)
    C.再说娃儿在吃长饭呢(长 cháng) D.天黑尽了(尽 jìn)
    2.请改用第三人称简述小说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⑫段中,表达效果与画线词语“冰凉”相同的词语是 (2分)
    A.沿着水面低低地滑翔 B.在一片耀眼的绿中拉出一尾又一尾炫目的雪白
    C.看着掌心的一窝清澈 D.喉咙慢慢就变得硬硬的了
    4.第⑭段画线句是对“我”的 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与下文“ ”一词形成照应。(4分)
    5.小说中,师傅在教授弟子唢呐技艺时的表现,能不能看出他对唢呐这门民间艺术的态度?请结合一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描写方法扩写:
    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1)添加“语言描写”:
    (2)添加“动作描写”:
    (3)添加“神态描写”:
    (4)添加“心理描写”:
    (5)添加“情境描写”:
    内心独白 (心理想什么就写什么)

    直接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梦境、幻觉描写
    间接描写 环境烘托
    动作语言描写
    我的行为
    事物特点
    家人反应
    带回两只“袖珍兔”
    特能吃能长,吃肉致死
    /
    带回两只“金丝熊”
    少了条长尾巴的耗子
    (1)
    (2)
    大家都没吃过
    高兴,外婆喝了两口后不肯喝第三口
    带回咸烧白
    (3)
    (4)
    带回“中老年专用”红糖
    普通的红糖
    /
    记叙文人物描写
    (一)常考题型
    1.第X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
    小说第④和第⑥段两次写了妻子和女儿的对话,说说这两次的描写分别有何作用?
    这个细节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简要分析第X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句子鉴赏,语言表现力中使用了人物描写的题目。
    识别四种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能掌握其作用,或者直接告诉你使用了什么描写,问其作用。变形题目能分析出人物心理,补写人物描写,句子鉴赏中对人物描写进行鉴赏。
    (二)人物描写及作用
    1.肖像描写(在做题目的时候,外貌和神态合并为肖像,不再出现外貌和神态的字眼。写作中可以出现。)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态、姿态等。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答题模式:使用了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2.语言(对话)描写: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作用:直观地表现人物,反映人物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精神品质。也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答题模式:使用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作用:①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展示人物精神面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题模式:使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准确的)写出了……人的做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感情(或……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作用: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
    答题模式:使用了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侧面描写:是一种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的描写方法,也称为间接描写。一般通过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言论反应来衬托所要描写的人物。
    (1)周围人物:衬托,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答题模式:通过周围人的……,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品质。
    (2)环境、场面气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答题模式:通过……(环境、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6.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作用: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7.解题思路: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依次分析,有一个答一个):
    (1)生动形象地写出……(特点)
    (2)表现了人物(要结合文章具体化)……(精神/品质/心理)
    (3)表达作者(有时是“我”)……(情感)适当的时候参照文章主旨
    (4)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的情节
    (5)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
    重要人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人物一般分析他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描写,二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人物的精神品质。一般来说,所有的人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三)写作迁移
    1.肖像描写
    不要求写全貌,它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其作用不仅在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面貌,而且是为了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
    (1)抓住特征描写。要写出一个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容貌,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差别。就人物的眼睛来说,形状上有“杏核眼”“丹凤眼”“三角眼”等之分;神态上有“大而有神”、“大而无神”、“小而有神”等之分。其他如鼻子,嘴,脸,身份,衣着等,必然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对此,我们必须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外貌上的特征。
    (2)根据中心的需要描写。外貌描写不能为描写而描写,而应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安排,该描写时就描写,不该描写时就不能描写。如:
    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人厉害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这段外貌描写根据文章的中心细致地突出了老班长日夜为战士操劳而过早衰老了的特点。
    (3)可以集中写,也可分散写。外貌描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有时可在一个地方集中描写,有时也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陆续介绍。如: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怕羞……
    中年闰土: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话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是鲁迅先生同一作品里同一人物的两段外貌描写,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说明闰土在穷困的生活中,痛苦而艰难地挣扎着,因而外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看一个描写歹徒的外貌的片段:
    警察生怕抓错人,定睛一瞧,没错,眼前的确是个恶魔的样:年龄20有余,身高不足1.6米,尖嘴猴腮,黄锈牙,一头像被火燎过的黄发又长又乱,活像一个鸟窝,一双鼓凸凸的老鼠一样的眼睛总是溜来溜去,那套在上身的乌鸦色的衣服没扣子,只见他排骨列列,整个人不足 90斤。
    此文所写之人,一看便知不是好“东西”。这段描写抓住了这类“东西”的个性特征,很符合人物的身份。所以,描写一定要抓住特征(比如光头、脚臭、假牙、缺一只眼睛、少一边耳朵等等),要有创意。
    2.语言描写
    (1)要选择典型的语言。人物的语言,不论是对话,还是独白,都要有选择地写,写那些能反映人物性格、精神、情趣的典型的话。而不是把人们之间的一切语言都写进作文里。典型的语言就是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的语言。
    (2)要写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说话的语调、措词等也各不相同。
    (3)写合乎场合的语言。人物的语言都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讲出来的,语言和场合是和谐。在医院里人们说话要轻;在嘈杂的工地上,人们要大声呼唤;在公众严肃的场合,人们说话应庄重。场合变化,语言也要相应变化。
    此外,语言描写还应写出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力求做到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请看下面两段关于同一话题的对话描写:
    = 1 \* GB3 ①明对小李、小张说:“我看见一个家伙穿着一件大裤头,是用尿素袋制成的。”小明还没说完,便忽然大笑起来,“他……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②小明笑了一阵,又傍着小李和小张的肩膀坐下,乐得合不拢嘴,但他还是说了:“一个家伙……穿一件用尿素袋制成的大裤头-----”又大笑起来,“他,裤脚那儿还印着‘净重50公斤’的文字。”
    小明说着哈哈大笑,笑得流出了眼泪,站了起来。
    小李也站起来,用手捧着肚子,尖声笑起来,就跟哈叭狗的叫声一样。
    小张的笑声提高了两个调门,而且笑得那么厉害,站也站不稳了。
    分析:这两段话描写的是同一话题,但①只是一顿一说的,只写了对话的内容,显得空泛,不传神。而②不仅写了对话的内容,还在对话中穿插了说话人的神态和动作,写出了笑的动态美,既形象,又生动,好像那三个人就站在我们面前表演“笑话”一样,活灵活现。
    补充小技巧:可以试着去掉XX说;也可以试着将XX说放在对话前,对话中和对话后;在XX说前面加上动作描写或者其他描写。
    例文:
    “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
    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上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
    “喂,老孔,该你上了,怎么样?”
    “别问,你就看着吧!”说完,他甩着细胳膊细腿就上台了。
    东北方向90度一个鞠躬,东南方向90度一个鞠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得相当充分。我演讲的题目是……”
    干净,利落!台下一片掌声。
    这就是孔兵杰。他追求的可不仅仅是与众不同。
    结果怎样?实打实——第一!他说准备得充分,就是准备得充分!
    点评:
    本文语言简洁,人物的个性却非常丰满,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大活宝”的可爱之处。用“高高瘦瘦”“五官不很和谐”描绘了他“风趣”的外表。用“细胳膊细腿”进行堆叠性的强化性描写,礼貌而又不失滑稽的个性动作,简短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使我们如见其人,把人物写得活泼、有趣,极好地突出了人物的自信心。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同样要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
    (1)要描写个性化的动作。由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职业习惯等的不同,不同的人的动作也有差异,因此,写行动时,得描写个性化的动作。例如高尔基这样描写列宁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他站起身来,以他特有的姿态把手指插在腋下背心里,在狭窄的屋子里慢慢地踱着。
    这个动作非常有个性,其准确地表现了列宁善于思考问题的性格特征。
    (2)要写出动作的前后连贯。要把人物的行动过程写出来,就要注意动作的次序和连贯性。如:
    阿姨拿出一瓶桔子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热水瓶往杯里倒了些开水,用勺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放到嘴边吹了吹,然后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下这酸中带甜的水,立刻感到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田。
    这段话中,阿姨的一系列动作,次序井然,前后连贯,这个完整的行动过程表现了阿姨的一片爱心。
    (3)要准确地选用动词。要写好人物的动作,必须注意用词确切,尤其是动词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动词运用得好,动作描写就能准确、生动。如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雪地捕鸟”那一片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里“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人物的行动写得十分具体,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
    例文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朱自清 选自《背影》)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攀栏杆时的情景,从中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例:放学了,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回家去。
    放学了,他把书本练习簿什么的一古脑儿往书包里一塞,书包扣带只扣了一个,就把书包往肩上一撂。蹦跳着,还哼着小调。到了校门口,他左右一望,正是车流空隙,就一窜过了马路。他拐过一条小街,这才慢慢走着,因前面就是他的家。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潜意识等思想活动的描写,称作心理描写。
    描写示例:
    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心理描写常犯的毛病就是用抽象概述代替具体描写。
    修改一:内心独白式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单放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跑出去打。老师啊,发发慈悲,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老爸呀,手下留情吧,我以后学习一定用心呀!”
    修改二:幻觉描写式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修改三:环境描写式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修改四:语言/行动式
    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唉”,可怜的“48”,我瘫在了桌上。
    例题解析
    一碗米粉
    ①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个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的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地问:“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⑤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 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⑥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⑦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⑧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⑨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握着父亲的手。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15. 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
    16. 第④段加点的“尴尬”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17. 文章第④段运用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___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5. 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16. “尴尬”写出了父亲付不出米粉钱时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态。
    17. B; 补充交代了父亲去桂林吃米粉的原因,突出了父亲善良、诚信、感恩的道德品质。
    18.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表现了父亲找到老杨后的激动和喜悦(兴奋)之情。
    19. 父亲是一个诚信、感恩、重情重义、执着的人。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设置悬念作用的理解。父亲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坚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这会让读者心里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还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题详解】
    本题要考查对字词的赏析。做这种题首先我们应该解释加点词原本的意思,接着回归文本,看该词在句中是什么意思,最后分析词语的作用或表达的情感。 “尴尬”一词的意思是难为情、不好意思;结合“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可知,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付不出米粉钱时难为情、不知所措的情态,用得很好。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记叙顺序的类别与各自的作用。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 第④段主要讲述了父亲回忆十五年前吃米粉却没钱付款的事情,补充交代了父亲去桂林吃米粉的原因,解开了开篇的悬念;父亲一定要去桂林还欠老板的一碗米粉钱,以此突出了父亲善良、诚信、感恩的道德品质。故这里是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运用的描写,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是语言描写,,结合“语气中满是激动”可知,这里的语言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几经辗转终于找到老杨时的激动和喜悦。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答此题时一定不能忽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要求,不能仅仅答出父亲的性格特点。 父亲不远千里去送米粉钱,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从他不辞辛苦的寻找杨店主并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从“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表明父亲是一个感恩、重情重义的人。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5分)
    修车老汉
    ①看了报纸才晓得,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
    ②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的那天,我匆匆赶路,骑行到桥上时,忽感脚下变重,下车一看,轮胎泄气了。我沮丧地推着车子过桥,来到那老汉的路边修车档。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③“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我气不打一处来,拿话损老汉-常听人说讲,有些人晚上在马路上撤钉子,白天在路边守株待兔。我有些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他的反应。
    ④“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儿。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我满心正义地想着。
    ⑤“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心里愤愤不平,继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⑥“好了,两块!”老汉站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看着他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一丝同情让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
    ⑦没多久,我再次中招,又去光顾老汉的修车档。他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依旧是从我的车胎中取出了两个钉子。再次面对他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没有了同情,更坚定地认为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里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临走时,我用充满正义的锐利眼神狠狠地“钉”了老汉一眼,希望能让他感觉到刺痛。
    ⑧终于,老汉被我抓了现行。
    ⑨那是一个车少人稀的清晨。我骑车上桥时,远远见到一个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⑩“干吗?”我大吼一声。
    ⑪兴许太专注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得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还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拿着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果然,他的确就是撒钉子的人。
    ⑫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绝无怜悯,只有厌恶和憎恨!“原来真是你!一把年纪的,你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里绝对充满了正义。我狠狠啐了他一口,骑车离开了,只依稀记得他苍老的脸上似乎有着惊惶与无奈。
    ⑬后来,我的车子好久没中招了。我更加确信,正义的我的确没有冤枉他,丑事被我撞破,自然不敢继续了。他的生意也似乎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朝桥上张望。我每次都呼啸而过,还不忘狠狠“钉”他一眼。
    ⑭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老汉了,桥下的修车摊也不见了。
    ⑮现在才知道我一直都错了,因为晚报告诉我: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撒在桥面用来扎自行车轮胎的钉子,结果不幸遭遇车祸
    17.第③段中加点词“守株待兔”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8.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3分)
    19.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因为听过传言,所以“我”怀疑修车老汉故意在路上撒钉子。

    因为(1)_,所以“我”更加怀疑老汉撒了钉子。
    因为(2),所以(3)。
    因为“我”的车子不再中招,所以(4)。
    因为“我”看到了报纸上的报道,所以发现自己冤枉了老汉。
    2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和 。(2分)
    A.选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我”对修车老汉的认识过程。
    B.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真切地表现“我”心理的变化。
    C.文中对“老汉”的肖像描写前后呼应,暗示出他并不是撒钉子的人。
    D.文中描述“老汉”撒钉子的那些证据,其实是暗示故事真相的伏笔。
    21.下列两段文字,哪一个更适合作为小说的结尾?请紧扣加点的内容阐述理由。(4分)
    A.怀揣着深深的歉意,我骑车来到修车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他那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和微驼的腰背。“要学会信任他人。”我这样告诉自己。
    B.“我错了?不可能,我怎么会错!”扔下晚报,我恨恨地对自己说:“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一定是记者在瞎编乱造……这些记者,太没有正义感了。”
    【答案】浦东2020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学科
    17.(2分)守在修车铺前,等待那些被钉子扎破了车胎的人。(2分)
    18.(3分)评分建议:角度(比拟或肖像等)(1分)分析(2分)
    评分示例 把“我的充满正义的锐利眼神”比拟为钉子(句运用了肖像描写)(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老汉”撒钉子行为的憎恨(1分),希望以此来警告他(1分)
    19.(4分:各1分)(1)在老汉的铁盒里发现了一样的钉子
    (2)发现老汉拿着钉子在路上走走停停
    (3)确认他就是撒钉子的人
    (4)确信自己没有冤枉老汉
    20.(2分)A、C(各1分)
    21.(4分)评分建议:选A或B皆可,从加点的内容与小说主题的关系方面来阐述理由评分示例:
    选A。这段文字中“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纹和微驼的腰背”与前文的肖像描写相呼应(1分),抒发了“我”对自己误解“汉”的愧疚(或可理解为“我”对“老汉”的歉意)(1分),表现了“学会信任他人”的主题(2分
    选B。这段文字中的“正义感”与前文的“正义”相呼应(1分),体现出“我”始终自以为正义却不肯承认错误的偏执(1分,表达了对不愿“信任他人”的人的讽刺(2分)
    (二)我所能带给你们的事物
    ①我从城里回来,给家人买回两只小兔子。卖兔子的人告诉我:“这可不是普通兔子,这是 ‘袖珍兔’,永远也长不大的,吃得又少,又乖巧。”所以,一只非得卖二十块钱不可。
    ②结果,买回家喂了不到两个月,每只兔子就长到了好几公斤。比一般的家兔还大,贼肥贼肥的,肥得跳都跳不动了,只好爬着走。真是没听说过爬着走的兔子。而且还特能吃,一天到晚三瓣嘴喀嚓喀嚓磨个不停,把我们家越吃越穷。给它什么就吃什么,毫不含糊。到了后来居然连肉也吃,兔子还吃肉?后来,果然证实了兔子是不能吃肉的,它们才吃了一次肉,就给吃死了。
    ③还有一次,我从城里回来,带回了两只“金丝熊”。当时我蹲在那个地摊前研究了半天,觉得“金丝熊”看起来要比上次的兔子可靠多了,而且要更便宜一些,才五块钱一只,就买回去了。我妈一看,立刻骂了我一顿:“五块钱啊?这么贵!真是,家里还少了耗子吗?到处都跑的是,还花钱在外面买……”我再仔细一看,没错,的确是耗子,只是少了条长尾巴而已……
    ④只要我从城里回来,一定会带很多很多东西的。但是买回家的东西大都派不上什么用场。想想看,家里人都需要些什么呢?妈妈曾明确地告诉过我,家里现在最需要的是一头毛驴,进山驮东西方便。
    ⑤可是我回家,所能带给大家的东西不是神气活现的兔子,就是既没尾巴也没名堂的耗子。
    ⑥我在城里打工,没赚上什么钱。但即使赚不上钱,还是愿意在那个城市里呆着。晚上却只能紧缩成一团睡。被子太薄了,把窗帘啊什么的全拽下来裹在身上,还是冷。身上还穿着大衣,扣子扣得一丝不苟,还是冷。
    ⑦后来我给家里打电话,妈妈问我:“还需要什么啊?”我说:“不需要,一切都好。就是被子薄了点。”于是第二天晚上她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扛着一床厚到能把人压得呼吸不畅的驼毛被。她挂了电话,立刻买来驼毛洗了,烧旺炉子烘干,再用柳条儿抽打着弹松、扯匀,细细缝了纱布,熬了一个通宵才赶制出来。然后又倒了三趟班车,坐了十多个钟头的车赶往城里。
    ⑧我又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呢?每次回家的前一天,总在超市里转啊,转啊。转到“中老年专柜”,看到麦片,就买回去了。我回到家,说:“这是麦片。”她们都很高兴的样子,因为只听说过,从没吃过。我也没吃过,但还是想当然地煮了一大锅。先给外婆盛一碗,她笑眯眯喝了一口,然后又默默地喝了一口,说:“好喝。”然后,就死活也不肯喝第三口了。
    ⑨我还买过咸烧白。一碟一碟放在超市里的冷柜里,颜色真好看,和童年记忆里的一模一样。外婆看了也很高兴,我在厨房忙碌着热菜,她就搬把小板凳坐在灶台边,兴致很高地说了好多话,大都是当年在乡坝吃席的趣事。还很勤快地早早就把筷子摆到了桌子上,一人位置前放一双。等咸烧白蒸好端上来时,她狠狠地夹了一筷子。但是勉强咽下去后,悲从中来。
    ⑩——不是过去喜爱过的那种,完全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些过去的事物、过去的感觉,永不再有了。她九十多岁了,再也经不起速度稍快一些的“逐一消失”。
    ⑪我在超市里转啊转啊。这回又买些什么好呢?最后只好买了一包红糖。但是红糖在哪里没有卖的啊?虽然这种红糖上明确地标明是“中老年专用红糖”……
    ⑫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兔子或者没尾巴的小耗子替我陪着我的家人。兔子在房间里慢慢地爬,终于爬到外婆脚下。外婆缓慢地弯下腰去,慢慢地,慢慢地,终于够着了兔子,然后吃力地把它抱起来。她抚摸兔子倒向背后的柔顺的长耳朵,问它:“吃饱没有,饿不饿?”——就像很早很早以前,问我“吃饱没有,饿不饿”一样。天色渐渐暗下来,又是一天过去了。
    ⑬还有小耗子,代替我又一年来到深山夏牧场,趴在铁笼子里,背朝广阔碧绿的草原。晚上,妈妈脱下自己的大衣把笼子层层包裹起来,但还是怕它冷着,又包了一层毛衣。寒冷的夜里,寂寞的没尾巴小耗子把裹着笼子的衣物死命地拽进笼子里,一点一点咬破。它们在黑暗中睁大了眼睛。
    14.下列对文中标点符号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到了后来居然连肉也吃,兔子还吃肉?(问号表疑问)
    B.她九十多岁了,再也经不起速度稍快一些的“逐一消失”。(双引号表引用)
    C. 但是红糖在哪里没有卖的啊?(问号表反问)
    D.虽然这种红糖上明确地标明是“中老年专用红糖”……(省略号表语意未尽)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5分 )
    16.请在第⑦段或⑫段画直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语言的表现力。(4分)
    17.文章第③段和第⑬段中划波浪线的两处内容是否矛盾?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第③段表现出妈妈疼惜在外辛苦生活的“我”。
    B.第⑯段照应上文妈妈熬夜为“我”赶制驼毛被的情节。
    C.因为小耗子价格不菲,所以妈妈百般呵护。
    D.两处内容看似矛盾,实则突出妈妈对“我”的爱。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5分)
    【答案】(23一模·闵行区)
    14.(3分)B
    15.(5分)(1)妈妈责骂我(2)带回中老年麦片 (3)颜色好看
    (4)外婆高兴地聊当年吃席趣事,狠夹一筷子却勉强下咽
    16.(4分)
    第 = 7 \* GB3 ⑦段:动作描写/“熬”字用得好(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妈妈得知我在城里被子薄后通宵赶制被子(1分)的迅速、细致、辛苦(1分),表现妈妈对我的关爱(1分)。
    第⑫段:反复、叠词/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外婆年老动作迟缓(1分)表达了外婆对“我”买给她兔子的疼爱(1分),更隐含了外婆对“我”的思念和爱(1分)。
    17.C
    18.(5分)文中写了“我”从城里带回了“袖珍兔”、 “金丝熊” 、“中老年专用”红糖等礼物给家人,这些从城里带回的实际物品大多派不上什么用处,“我”所能带给家人的关怀远远比不上她们给予我的爱(对于家人的爱的感激),表达出因无法陪伴她们(她们逐渐老去)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三)(13分)
    一个名出海外的中国士兵
    孙迎庆
    ①1939年3月中旬,侵华日军调集了总计十二万人的兵力,在时任第十一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南昌战役。3月20日,日军的一0一、一0六两个师团强渡修水河,中国守军阵地不支瓦解,全线溃败……
    ②望着眼前兵败如山倒、四处逃散的中国军队,率部追杀的日军第一0一师团步兵第一0三联队队长饭野贤十大佐大喜过望,不禁枪瘾大发。饭野向来有单枪射杀远距离活动目标的嗜好,常会即兴索枪为部下展示他“百步穿杨”的射击技能。在前一天的战斗中,他就射杀了八名中国士兵。
    ③“看好了——”饭野锁定了目标,低声说。稻田大尉和几个护卫都盯住了他枪口所指的正前方。
    ④砰的一声枪响了。只见饭野陡然一颤,身体像从根部折断的墓碑一样沉重地向前扑倒在地。
    ⑤惊诧的日军官兵们立即围了上去,他们看见饭野的背心处有一个弹洞,创口很大,涌出一摊血,饭野已气绝毙命。日军官兵们非常困惑:明明是饭野手中的枪响了,子弹应该向前飞去,怎么他自己却中弹身亡了呢……迷惑之际,稻田大尉一把抓起饭野弃置于地的步枪,猛然拉开枪栓,只见枪膛内跳出的并非弹壳,而是一颗完整的子弹。稻田恍然:饭野并没有扣动扳机,枪响非他所为。夺他命的子弹是从别处飞来的,就在附近。
    ⑥“是中国人打的,肯定是!”稻田说。他们举目四望,周围皆无活着的中国士兵,只有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中国兵尸体。稻田命令护卫们:“都去,摸一摸哪个中国兵的枪管发热!”
    ⑦护卫们逐个检查着,发现在饭野身后十余米处有一个倒毙的中国士兵,他手边的一支中正式步枪的枪管尚有余温。消息立即报告给稻田。稻田过去俯身摸了摸枪管,再一握这个中国兵的手腕,发觉都存余温,即肯定地说:“就是他,是他打死了联队长。”
    ⑧这个中国士兵身中两弹,口鼻均有鲜血淌出,已气绝。显然,当饭野一行出现在他面前时,已重伤倒地的他尚存余息,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他一枪击毙了饭野这个日军的大官……
    ⑨恼羞成怒的稻田一把扯下了这个可恨的绝杀者胸前标示身份的胸章,见上面印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一师第七二一团”,姓名一栏里填着“强三娃”三个字,职务是“下士班长”。
    ⑩强三娃,这是一个真实的姓名。因事发时无国人在场,且事后无国人知晓,战乱数载,他的姓名和事迹被长久地埋没了。
    ⑪直到1981年,日本军事史学者外山操光先生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陆军篇》一书在日本出版,该书以原始的军档资料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当年日军中具有将军军衔(包括追授)的陆军军官的履历及阵亡者的具体死因,其中就有饭野贤十的一页。由此,一名日本陆军少将的死因将一名中国陆军下士的壮举引了出来,强三娃这个名字终得以在异国他乡浮出水面,漂洋过海,千里迢迢地魂归故里。
    1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强三娃”的英雄事迹。
    17. 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18. 为什么说“强三娃”的姓名和事迹被长久地埋没了?
    19. 第⑨段加点的“扯”运用的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0. 日军确认射杀饭野的是中国士兵“强三娃”的依据是什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16. 在1939年3月中句侵华日军发动的南昌战役中,身中两弹、一息尚存的陆军下士“强三娃”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一枪击毙了日本陆军少将(追授)饭野。
    17. ①. 比喻 ②. 形象地表现了饭野中弹后气绝身亡、轰然倒下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从侧面表现了“强三娃”射杀的准确和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
    18. 因为“强三娃”一枪射杀日本陆军少将饭野的壮举发生在1939年3月,而我们直到1981年才通过日本军事史学者外山操光先生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陆军篇》一书知晓了“强三娃”的姓名和事迹,期间整整间隔了42年,所以说“强三娃”的姓名和事迹被长久地埋没了。
    19. ①. 动作 ②. 生动形象地写出恼羞成怒的稻田撕碎、拉断胸章用力之大、速度之快,从而表现出稻田急于知道绝杀者身份的心理及对绝杀者的愤恨之情。
    20. ①. 饭野中弹向前扑倒,而强三娃倒毙在饭野身后十余米处。 ②. 强三娃手边的一支中正式步枪的枪管尚有余温。 ③. 强三娃的手腕尚存余温。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梳理文章,抓住关键信息。时间、起因:“1939年3月中旬侵华日军调集了总计十二万人的兵力,在时任第十一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南昌战役。”,事件:“砰的一声枪响了。只见饭野陡然一颤,身体像从根部折断的墓碑一样沉重地向前扑倒在地”“这个中国士兵身中两弹,口鼻均有鲜血淌出,已气绝。显然,当饭野一出现在他面前时,已重伤倒地的他尚存余息,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他一枪击毙了饭野这个日军的大官”。人物:“恼羞成怒的稻田一把扯下了这个可恨的绝杀者胸前标示身份的胸章,见上面印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一师第七二一团’,姓名一栏里填着‘强三娃’三个字,职务是‘下士班长’”。据此可以概括为:在1939年3月中句侵华日军发动的南昌战役中,身中两弹、一息尚存的陆军下士“强三娃”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一枪击毙了日本陆军少将(追授)饭野。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砰的一声枪响了。只见饭野陡然一颤,身体像从根部折断的墓碑一样沉重地向前扑倒在地。”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身体”比作“墓碑”,形象地表现了饭野中弹后轰然倒下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揭示了作恶多端的侵略者罪有应得的可悲下场。从侧面表现了“强三娃”射杀的准确。
    【18题详解】
    注意“强三娃”牺牲的时间和被发现的时间来分析。根据“1939年3月中旬,侵华日军调集了总计十二万人的兵力,在时任第十一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南昌战役。”“这个中国士兵身中两弹,口鼻均有鲜血淌出,已气绝。显然,当饭野一行出现在他面前时,已重伤倒地的他尚存余息,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他一枪击毙了饭野这个日军的大官……”可知,“强三娃”一枪射杀日本陆军少将饭野的壮举发生在1939年3月;根据“直到1981年,日本军事史学者外山操光先生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陆军篇》一书在日本出版,该书以原始的军档资料为依据,系统地介绍了当年日军中具有将军军衔(包括追授)的陆军军官的履历及阵亡者的具体死因,其中就有饭野贤十的一页。”可知,我们直到1981年才通过日本军事史学者外山操光先生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陆军篇》一书知晓了“强三娃”的姓名和事迹;综上所述,因事发时无国人在场,且事后无国人知晓,战乱数载,因此他的姓名和事迹被长久地埋没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一把扯下”是对人物动作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写出恼羞成怒的稻田拉断胸章用力之大、速度之快,从而表现出稻田急于知道绝杀者身份的心理,对绝杀者的愤恨,表现日本人的凶残及其穷穷极恶的变态心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仔细阅读第⑦段总结原因即可。第⑦段“护卫们逐个检查着,发现在饭野身后十余米处有一个倒毙的中国士兵”,概括为:饭野中弹向前扑倒,而强三娃倒毙在饭野身后十余米处。“他手边的一支中正式步枪的枪管尚有余温”,概括为:强三娃手边的一支中正式步枪的枪管尚有余温。“消息立即报告给稻田。稻田过去俯身摸了摸枪管,再一握这个中国兵的手腕,发觉都存余温,即肯定地说:‘就是他,是他打死了联队长’”,概括为:强三娃的手腕尚存余温。
    (四)阅读下文,完成1—5题(19分)
    数学家陈景润
    ①陈景润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他排行老三。
    ②陈景润上小学和中学时,瘦削、弱小、内,像一只丑小鸭,总是被人qí视,他习惯于挨打,从来不讨饶。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陈景润上高中三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零年上半年,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力报考,他考进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时候,他学习的成效非常高。大学期间,没有人qí视他,他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成绩特别优异。
    ③一九五三年秋季,陈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他是完全不适合当老师的。他那么瘦小和病弱,他的学生却都是高大而且健壮的。他不善于说话,很难做到循循善诱,他私下里骂自己是笨蛋。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查出有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病症。这一年内,陈景润住进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他没有能够好好的教书,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数学专业。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就被陈景润买到了。陈景润一头扎进了《堆垒素数》,废寝忘食的钻研。住进医院,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就是数学。他不能忘记自己的高中老师沈元曾说过的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颗数学明珠。
    ④一次,陈景润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遇见来北京开会的厦门大学校长,谈起陈景润时,连连摇头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王亚南—大学校长,听到这样的话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他同意让陈景润到厦门大学工作。
    ⑤王亚南安排他在厦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却不让他管理图书,只让他专心致志的研究数学。王亚南不愧是专家,他懂得价值论,懂得人的价值。陈景润也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培养。他果然精深地钻研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大厚本的《数论导引》。
    ⑥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也很快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文章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坐的华罗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奇光异采,提出把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究员的建议。
    ⑦一九五六年年底,陈景润再次从南方海滨来到了首都北京。自从陈景润被选调到数学研究所以来,他的才智的蓓蕾一朵朵地烂漫开放了。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题等等之上,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接下来,他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了。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上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的两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颊带上了肺结核的红晕。喉头炎严重,他咳嗽不停。腹胀、腹痛,难以忍受。他跋涉在数学的岖山路上,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但他毫不气馁。他向着目标,不屈不挠,继续攀登。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
    ⑧一九六六年五月,一颗璀càn的讯号弹升上了数学的天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⑨陈景润的论文发表后,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一个英国数学家给陈景润的信里说,“你移动了群山!”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qí视( )璀càn( )
    2.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人物描写中的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阅读全文,你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内容简析(至少写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数学家陈景润”为题,却写了陈景润中学任数学老师的事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陈景润在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总是受人欺侮,是因为他只知道演算数学习题,不愿和同学们交往。
    B.第④段中陈景润曾任职的那个中学的领导对厦大学的校长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学如何培养高材生的问题。
    C.王亚南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又不让他管理图书,是因为王亚南懂得陈景润的价值,为他专心致志的研究数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D.陈景润的人生经历说明出身贫寒、性格内向、被看不起等并不可怕,鼓励人们要有理想有毅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答案】共19分
    1.(共2分,各1分)歧 璨
    2.(4分)肖像(1分)形象地写出了景润病情严重(1分),表现了他为攀登科学高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分)以及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1分)
    3.(4分)他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坚韧而勤奋的、对数学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
    ①有理想有追求: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颗数学明珠。
    ②坚韧而勤奋:他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力报考,他考进了厦门大学。
    ③卓越贡献:攻克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任意两点,每点2分。只写怎样的人,没有分析,最多得2分。)
    4.(6分)这样安排是非常合理(1分):①从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涵,真实全面地展现了陈景润的生活和性格。②从主旨上,不能胜任中学数学老师与在数学领域有重大贡献作对比,说明不要被暂时的不顺而吓倒,要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3分)③从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厦门大学校长给他提供良好的工环境埋下了伏笔。(2分)(答其他的,如果合理,可酌情给分)
    5.(3分)D(3分)C(2分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 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⑪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 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⑫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⑬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⑭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1.请从“我”的角度 ,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每空不超过十个字)(6分)
    ①篡改歌词,欺负大华——② ——③母亲去世,遭受欺负——④ ——⑤深夜寻访,找到大华
    2.大华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这个细节表现了大华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请照两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点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黑夜遇袭,遭到报复 ④学习游泳,再次交往
    2.运用肖像描写,表现大华想与“我”和好,又碍于自尊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3.(1)写出发现大华没有“报复”“我”,出乎“我”的意料,及表现了“我”的惊讶,又流露出“我”的感激,还传达出“我”的愧疚。
    (2)写“我”夜晚再次到护城河边寻找大华,这个举动一方面表现出“我”对大华的牵挂,另一方面凸显出“我”对大华有信心。
    4.示例一:“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照应“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 “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
    示例二:“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照应“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
    示例三:“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照应“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
    5.(1) “我”和大华曾因年幼无知互相伤害,而大华却能在“我”遭遇不不幸时,谅解“我”,包容 “我”;
    (2) “我”和大华虽心有芥蒂,却能不计前嫌,敞开胸怀,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3)“我”在大华最脆弱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我们开始建立真正的友谊;
    (4)“我”和大华能够心心相通,心有灵犀,无需语言就能知道对方的需要并施以援手。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
    百鸟朝凤①(节选)
    ①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明天就要吹上唢呐了,有一些兴奋,又有一些惶恐,总觉得我的人生不该就这样拐弯的,我还没有玩够,我还是个娃儿。想起我的伙伴,此刻他们肯定正在水庄的木桥边抓萤火虫,然后放进透明的瓶子里,走夜路时可以当马灯用。
    ②一早,我还在梦里捉萤火虫,就听见了两声剧烈的咳嗽声,我一惊,这是起床的信号。出了门,打完一个呵欠,这才发现太阳还在山那头浴血挣扎,我心里头就上来了一些怨气,太阳都还没有出来呢,就得爬起来!在家赖床虽然被父亲扇屁股,但那时太阳都老高了啊。看见我脸嘴不好看,师娘说,师傅到河湾去了,你快去吧!
    ③顺着师娘指的方向,我看见了土庄的河湾。河岸四周有烟柳,远远看去像团滚圆的烟。烟柳四四方方的,抱着一团翠绿的河湾,几只纯白的水鹤在河湾上悠闲地飞来绕去。师傅站在河滩上,静静地看着水面,他的身影很孤寂,也渺小。
    ④师傅从河岸边齐根折来一根芦苇,去掉顶端的芦苇须,把足有三尺长的芦苇秆递给我,说,过去把河里的水吸上来,记住,芦苇秆只能将将②伸到水面。我以为这是件极简单的事情,一吸才知道没那么简单。我脸也红了,腿也软了,小肚子都抽筋了,还是没能吸上一滴水。我回头看了看师傅,师傅脸色灰暗,说等你把水吸上来就可以回家了。
    ⑤天黑尽了,我才回到师傅家,师傅和师娘守着一盏如豆的油灯。师娘端给我一碗饭,饭还没到我手里,师傅说话了:水吸上来了?
    ⑥我摇摇头。
    ⑦那你回来!师傅猛地立起来,把手里的旱烟杆往地上狠狠地一掼。他的脸本来就黑,此刻就更黑了。
    ⑧我的晚饭被师傅扒掉了半碗,虽然师娘一直给我说情,说天鸣他爹可是交足了生活费的,再说娃儿在吃长饭呢!
    ⑨娃?老子哪个徒弟不是娃过来的?老子当初拜师的时候,三天没有饭吃呢!
    ⑩夜晚我躺在床上痛快地哭了一回,哭完了就想父亲的绝情,想完父亲的绝情又想母亲的好。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睡着好像没多久又听见了咳嗽声。我爬起来凑到窗户边,发现山那边连太阳浴血的迹象都还没有。
    ⑪此后十多天,我天天攥着根芦苇秆在河滩上吸水。有往来的土庄人隔得远远的就喊,焦三爷又收新徒弟了。还有的喊,这个娃子能成焦三爷的弟子,看来是有些能耐的。我听见他们的喊声里有酸溜溜的味道,肯定是自己的娃没能让师傅看上。这样我有了一些信心,就把吸水这个世间最枯燥的活儿有模有样地干起来。
    ⑫大约是一个黄昏,我记得那天河滩上的水鹤特别多,沿着水面低低地滑翔,在一片耀眼的绿中拉出一尾又一尾炫目的雪白。我像之前千百次的吸水一样,一沉腰,一顿足,一提气,竟然牢牢地咬住了一股冰凉。我把嘴里的水来回渡了渡,又把它轻轻地吐到掌心里,不错的,我把水吸上来了。看着掌心的一窝清澈,我恍若隔世,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心窝子里上下翻滚,喉咙慢慢就变得硬硬的了。我撒腿疯了似的向师傅的土墙小屋子跑去,跑到院子里,师傅正坐在屋檐下编苇席。
    ⑬吸上来了。我一字一顿地说。
    ⑭本来以为师傅会笑一个,然后点点头,说这下你可以吹上唢呐了。但不是这样的。师傅听我说完,从脚边堆积的芦苇里挑出一根最长的,掐头去尾递给我。我把芦苇秆立起来,比我还要高,我疑惑地看着师傅,师傅依然低头认真地编着苇席,半晌才抬起头对我说,去,继续吸。
    【注】①《百鸟朝凤》肖天虹所著中篇小说,讲述了两代唢呐艺人的故事以及唢呐这种民间艺术在现代化的挤压下逐渐消亡的过程。②将将:贵州方言,“刚刚”的意思。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百鸟朝凤(朝 chá) B.这才发现太阳还在山那头浴血挣扎(挣 zhēng)
    C.再说娃儿在吃长饭呢(长 cháng) D.天黑尽了(尽 jìn)
    2.请改用第三人称简述小说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⑫段中,表达效果与画线词语“冰凉”相同的词语是 (2分)
    A.沿着水面低低地滑翔 B.在一片耀眼的绿中拉出一尾又一尾炫目的雪白
    C.看着掌心的一窝清澈 D.喉咙慢慢就变得硬硬的了
    4.第⑭段画线句是对“我”的 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与下文“ ”一词形成照应。(4分)
    5.小说中,师傅在教授弟子唢呐技艺时的表现,能不能看出他对唢呐这门民间艺术的态度?请结合一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天明拜焦三爷为师,学吹唢呐,焦三爷要求他用芦苇杆吸河湾里的水,经过十几天的练习,天明终于成功了,却被要求用更长的芦苇杆继续吸水。(第三人称运用正确——“焦三爷”和“天明”这对师徒,1分;事件的起因正确——学吹唢呐,1分;事件的经过正确——用芦苇杆吸水,1分;事件的结果正确——用更长的芦苇杆吸水,1分)
    3. B、C
    4. 心理 为吸水成功(可以吹唢呐)而兴奋(得意) 疑惑
    5. 评分建议:摘引具体内容(概述或摘抄)、评述教授弟子的特点(严厉)、分析其对艺术的态度(虔诚),各1分。
    参考答案示例:“我”第一天练习吸水失败后,师傅只给“我”半碗饭吃以示惩罚,可以看出师傅教授弟子特别严厉,这么做的原因在于他重视基本功训练,吹唢呐不是玩,要用虔敬(严肃)的态度对待。
    (三)综合运用描写方法扩写:
    她骂他混蛋。
    1.尽你最大的努力,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2.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
    (1)添加“语言描写”:
    (2)添加“动作描写”:
    (3)添加“神态描写”:
    (4)添加“心理描写”:
    (5)添加“情境描写”:
    【参考示例】
    (1)添加“语言描写”(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2)添加“动作描写”(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3)添加“神态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4)添加“心理描写”(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5)添加“情境描写”(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内心独白 (心理想什么就写什么)

    直接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梦境、幻觉描写
    间接描写 环境烘托
    动作语言描写
    我的行为
    事物特点
    家人反应
    带回两只“袖珍兔”
    特能吃能长,吃肉致死
    /
    带回两只“金丝熊”
    少了条长尾巴的耗子
    (1)
    (2)
    大家都没吃过
    高兴,外婆喝了两口后不肯喝第三口
    带回咸烧白
    (3)
    (4)
    带回“中老年专用”红糖
    普通的红糖
    /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5记叙文(五)综合阅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5记叙文(五)综合阅读(原卷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词语,句子理解作用鉴赏,段落作用,内容概括,归纳主题中心思想,考查标题,语文知识, 分析题目“赔偿”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难点04记叙文阅读-结尾的妙处(作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难点04记叙文阅读-结尾的妙处(作用)(原卷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括结尾段落写了什么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好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热点04记叙文阅读-概括与主旨(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热点04记叙文阅读-概括与主旨(原卷版+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标题,标题表明内容,根据文章线索,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综合分析,把握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