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8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卷版+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1桃花源记(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4庄子两则(原卷版+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5礼记两则(原卷版+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2小石潭记(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2小石潭记(原卷版+解析),共25页。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注释】
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水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水贞元年(805)王叔文领
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②〔篁(huáng)竹〕竹林。
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 都是玉饰。
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⑤〔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⑥〔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⑧〔坻(chí)〕水中高地。
⑨嵁(kān)不平的岩石。
⑩〔翠蔓〕翠绿的藤蔓。
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⑫〔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⑬〔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⑮〔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⑯〔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⑰〔翕(xi)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⑱〔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⑲〔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⑳〔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㉑〔悄(qiǎ)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悄怆, 凄凉。邃,深。
㉒〔清〕凄清。
㉓〔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水州
㉔〔龚古〕作者的朋友。
㉕〔宗玄〕作者的堂弟
㉖〔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㉗〔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内容讲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
作者发现小石潭。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第二段
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第三段
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第四段
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
记录同游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归纳积累】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快乐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谭中景物 特写镜头(近景)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小谭源流 形象比喻(远景)
岸势:参差不齐
小石潭记
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凄苦
记录同游者
【主旨】
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环境和幽深凄凉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以其境过清 以: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斗折蛇行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潭西南而望 D.凄神寒骨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分)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3分)
(二)(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 《小石潭记》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
5. 解释加点字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
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 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5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 本文作者为唐代的_____(人名)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作者因听到悦耳动听的水声而“乐”。
B. 第二段中作者因见到潭中水清鱼可爱而“乐”。
C. 第四段中作者因感受潭边清新的环境而“怆”。
D. 整体来看作者的快乐是表面的,忧伤是深层的。
(四)课内文言文(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上文的作者是 代 。(2分)
9.翻译划线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
10.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作者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抒发自己被贬后孤寂凄苦之情。
B.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悲。
C.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怡然自得。
D.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五)阅读下文,完成6-9题。(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甲】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
【乙】文选自《 》一书,作者是 。(4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 以其境过清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坐潭上“凄神寒骨”的原因是(2分)
。
(七)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上文作者是 朝的 。(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情感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八)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2.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 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
(九)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桃花源记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小石潭记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甲】文作者是东晋大诗人 _____;【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甲】文中以“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桃花源里安定和睦的生活;【乙】文以“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来表现诗人 _____之情。
(4)甲文借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这借助源中人说的话“_____”这一句可以感受到,【乙】文借描写小石潭周围的环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 _____的心境。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俶尔远逝
(3)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小溪和岸势。
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二)古诗文阅读。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丙】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①垂崖;叠石为磴②,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③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④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⑤,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控:连接。②磴(dèng):山道的石阶。③循:顺着、沿着。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⑤山门:寺院。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篇文章都是以游踪为行文线索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B.三篇文章所写的地点都是比较偏僻、不容易发现到达的。
C.三篇文章都是借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D.三篇文章的体裁是古代文体“记”,可叙事、写景、状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4)【甲】文主要写了桃花源中宁静优美的生活环境和 ;【乙】文主要写了 和潭中的游鱼。【乙】文和【丙】文都写出了水 的特点,【乙】文第二段主要运用 的方法突出这一特点。
A.潭中鱼可百许
头不能容十许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终日不绝
C.全石以为底
叠石为磴
D.便得一山
得山门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注释】
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水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水贞元年(805)王叔文领
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②〔篁(huáng)竹〕竹林。
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 都是玉饰。
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⑤〔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⑥〔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⑧〔坻(chí)〕水中高地。
⑨嵁(kān)不平的岩石。
⑩〔翠蔓〕翠绿的藤蔓。
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⑫〔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⑬〔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⑮〔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⑯〔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⑰〔翕(xi)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⑱〔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⑲〔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⑳〔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㉑〔悄(qiǎ)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悄怆, 凄凉。邃,深。
㉒〔清〕凄清。
㉓〔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水州
㉔〔龚古〕作者的朋友。
㉕〔宗玄〕作者的堂弟
㉖〔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㉗〔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了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溪水)的源头 。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上,四下里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其他人,(令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呆得太久,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内容讲解】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
作者发现小石潭。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第二段
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
第三段
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
第四段
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
记录同游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归纳积累】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快乐
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
谭中景物 特写镜头(近景)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
小谭源流 形象比喻(远景)
岸势:参差不齐
小石潭记
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凄苦
记录同游者
【主旨】
文章生动描写了小石潭优美的环境和幽深凄凉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和凄苦之情。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以其境过清 以: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斗折蛇行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潭西南而望 D.凄神寒骨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了伏笔?(2分)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 氛围,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15分)
6.(4分)(1)大约 (2)因为
7.(2分)D
8.(3分)它的岸的地形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9.(2分)隔篁竹,伐竹取道
10.(3分)凄清寂静 忧伤凄苦
(二)(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 《小石潭记》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
5. 解释加点字
(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 (2)斗折蛇行:_______
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 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答案】
4. 柳宗元 5. (1). 大约; (2).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6.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后就离开了。
7. 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解析】
【4题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小石潭记》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出自《柳河东集》。
【5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可:大约。
(2)句意:(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斗折: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以(因为)、清(清冷)、乃(于是,就)、去(离开)”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文章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初见小石潭时, 从“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乐”;但到最后,作者所感受到的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忧”。其主要原因是,这里凄清的环境引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内心的忧伤。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5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 本文作者为唐代的_____(人名)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中作者因听到悦耳动听的水声而“乐”。
B. 第二段中作者因见到潭中水清鱼可爱而“乐”。
C. 第四段中作者因感受潭边清新的环境而“怆”。
D. 整体来看作者的快乐是表面的,忧伤是深层的。
【答案】
4. 柳宗元 5.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 6. C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以,因为;境,环境;清,凄清;居,停留。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的翻译“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可知,第四段中作者因为感受潭边环境凄清、清冷而悲伤。C错误,故选C
(四)课内文言文(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上文的作者是 代 。(2分)
9.翻译划线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
10.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作者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抒发自己被贬后孤寂凄苦之情。
B.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悲。
C.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怡然自得。
D.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三)课内文言文(6分)
8.唐 柳宗元(2分)
9.(2分)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10. C (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6-9题。(1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甲】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
【乙】文选自《 》一书,作者是 。(4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 以其境过清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海市罗南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柳河东集》 柳宗元
(1)邀请 (2) 因为
这个人向他们一一详细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村中人都感叹惋惜。
甲文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乙文段画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六)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坐潭上“凄神寒骨”的原因是(2分)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
8、B (2分)
9、(鱼儿)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2分)
10、小石潭过于冷清的环境引发了作者内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七)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上文作者是 朝的 。(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情感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参考答案】
1.唐 柳宗元 2.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3.B(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八)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2.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 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
答案:
1.(3分)B
2.(3分)D
(九)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桃花源记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小石潭记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甲】文作者是东晋大诗人 _____;【乙】文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甲】文中以“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桃花源里安定和睦的生活;【乙】文以“似与游者相乐”一句来表现诗人 _____之情。
(4)甲文借桃花源这个理想社会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这借助源中人说的话“_____”这一句可以感受到,【乙】文借描写小石潭周围的环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 _____的心境。
【答案】上海市青浦区部分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 ①. 陶渊明 ②. 柳宗元
(2)句意为: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3) ①. 阡陌交通 ②. 鸡犬相闻 ③. 喜悦
(4) ①.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 悲凉孤寂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散文,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为,对,向;具,详细,详尽;皆,全,都;叹惋,感叹惋惜。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甲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知,桃花源里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这样表现出安定和睦的生活场景。
乙文“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是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在这里作者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喜悦。据此作答。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意思是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因为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生活之地,这里的人不想让外面的战争破坏了桃花源的安宁,也委婉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现实的不满。
乙文尾段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由“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俶尔远逝
(3)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②段写了小石潭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③段写小石潭的源头——小溪和岸势。
D.第④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答案:
(1)唐 柳宗元
(2)①大约;②忽然。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A
A.有误,第①段共有四句话,其中第一、二句写了发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三句写了潭底的石头,第四句写了周围的植物。
(二)古诗文阅读。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丙】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①垂崖;叠石为磴②,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③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④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⑤,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控:连接。②磴(dèng):山道的石阶。③循:顺着、沿着。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⑤山门:寺院。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篇文章都是以游踪为行文线索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B.三篇文章所写的地点都是比较偏僻、不容易发现到达的。
C.三篇文章都是借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D.三篇文章的体裁是古代文体“记”,可叙事、写景、状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句。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4)【甲】文主要写了桃花源中宁静优美的生活环境和 ;【乙】文主要写了 和潭中的游鱼。【乙】文和【丙】文都写出了水 的特点,【乙】文第二段主要运用 的方法突出这一特点。
【丙】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
答案:上海市宝山区民办交华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B
(2)C
(3)我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
(4)淳朴的社会风尚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清澈 侧面描写
A.潭中鱼可百许
头不能容十许人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终日不绝
C.全石以为底
叠石为磴
D.便得一山
得山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课内古诗文复习03诗经二首(原卷版+解析),共2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7说明文(二)说明文语言(原卷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一种题型,第二种题型,第三种题型,第四种题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06说明文(一)说明方法(原卷版+解析),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