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05519/0-17106598320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05519/0-171065983207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5505519/0-17106598321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石灰吟(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迢迢牵牛星(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现代文复习-北京的春节(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现代文复习-表里的生物(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学奕(原卷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非然也,解释加点字,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链接: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属于“四书”之一,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孟子的言行,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媵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其中孟子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等。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2.课文解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③
注释:
弈秋:“秋”是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其为“弈秋”。 通国:全国。通:全。
之:结构助词,的。 善:善于,擅长。
者:……的人。也:表判断语气。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惟:只。 虽:虽然。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援:取来。
弓缴(zhuó):弓箭。缴,系着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弗若:不如。 为:因为。
与(yú):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曰:说。
然:这样。
①第一层(第一句),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所以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②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前一个。
③第三层(最后两句),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3.感悟主题:
本文通过两人同跟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绝不能三心二意。
4.写法鉴赏:
(1)对比手法
课文把两个学棋者的表现做了对比,把他们学习的不同结果也做了对比,以此启迪读者无论学习,还是做其他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三心二意是不行的,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设问结尾
课文最后两句,以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结尾,引导读者由故事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而推论得出课文的主旨,便显得顺理成章。
阅读指南
短文讲了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作者假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国手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人心无旁骛,集中精力专心学棋;另一人在听弈秋说拱时却常常开小差,两人的学习成效自然是不一样的。作者寓抽象于形象,通过两人行为及其结果的比较,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学习时“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自我操练
一、词语解释
1.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
2.其一人专心致志 致
3.惟弈秋之为听 之
4.虽与之俱学 俱
5.非然也。 然
二、句子翻译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学棋者的不同表现
2.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四、常识填空
1.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 、 ,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
2.成语“ ”源出本文,意思是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8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虽与之俱学( )
13.对本文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学弈》一文选自《孟子》。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C.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D.孟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2分)
惟弈秋之为听
15.文中“ ”这句话表明两人学弈所拜的是全国最会下棋的老师,但学习结果不相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解释加点字(2分)
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
10.翻译句子(3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____(人名),作者通过____手法,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5—8题(10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学弈》选自《________》,其与《________》、《大学》.《中庸》合称“四书”。(2分)
6.解释加点字(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
7.翻译句子(2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8.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一个______,告诉我们______。(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上文选自《 》一书,该书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评画线句。(3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文章开头强调弈秋“善弈”,有什么作用? (3分)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8. 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六)课内古文阅读(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 思援弓缴而射之
C. 虽与之俱学 D. 弗若之矣
9. 翻译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
10. 这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七)(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 《学弈》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的______和他的弟子。被称为“至圣”的是______。
5. 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 (2)虽与之俱学______
6. 翻译句子。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7. 曰:非然也。其中,“然”在文中指代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
(八)(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 《孟子》汇编的是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______(人名)的言行。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____________
(2)非然也 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2. 下列有关学习的论述,与本文主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D. 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
(九)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与?曰:非然也。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
9.通过文中的小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十)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8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孟子是________(时期) 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分)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分)
学弈:____________
12.翻译句子。(3分)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3.两个人同时跟全国最会下棋的弈秋学棋,但学习效果却不一样,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2分)
(十一)(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 上文选自《____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 上文中两个学生有相同的老师,相同的学习环境和__________,因为不同的学习表现而导致了不同的学习结果。作者写此文是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道理。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0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
8、《学弈》选自 ,作者是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3分)
9、解释加点字(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 (2) 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借助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7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 》一书。(1分)
2.解释加点的字。(2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2)弗若之矣( )
3.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2分)
(十四)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上文选自 。(1分)
6.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 告诉我们 。(3分)
(十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3-15题(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学弈(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14.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15.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2分)
(十六)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家、 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
和 。(2分)
9.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下列对学习的论述与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目不能两视耳鸣,耳不能两听而聪。 B.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己,非有为也。
C.人若知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D.善学着,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文学常识(1分)
解释划线词语(2分)
句子翻译(3分)
本文选自: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念
援______
为是其知弗若与
为
惟弈秋之为听
译句:
学奕
1.知识链接: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属于“四书”之一,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孟子的言行,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完成,倡导“以仁为本”。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媵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其中孟子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寡人之于国也》等。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2.课文解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①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②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③
注释:
弈秋:“秋”是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其为“弈秋”。 通国:全国。通:全。
之:结构助词,的。 善:善于,擅长。
者:……的人。也:表判断语气。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惟:只。 虽:虽然。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援:取来。
弓缴(zhuó):弓箭。缴,系着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弗若:不如。 为:因为。
与(yú):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曰:说。
然:这样。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①第一层(第一句),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所以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②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前一个。
③第三层(最后两句),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
3.感悟主题:
本文通过两人同跟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绝不能三心二意。
4.写法鉴赏:
(1)对比手法
课文把两个学棋者的表现做了对比,把他们学习的不同结果也做了对比,以此启迪读者无论学习,还是做其他事,都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三心二意是不行的,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设问结尾
课文最后两句,以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结尾,引导读者由故事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进而推论得出课文的主旨,便显得顺理成章。
阅读指南
短文讲了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作者假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国手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人心无旁骛,集中精力专心学棋;另一人在听弈秋说拱时却常常开小差,两人的学习成效自然是不一样的。作者寓抽象于形象,通过两人行为及其结果的比较,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学习时“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自我操练
一、词语解释
1.使弈秋诲二人弈 使
2.其一人专心致志 致
3.惟弈秋之为听 之
4.虽与之俱学 俱
5.非然也。 然
二、句子翻译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内容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学棋者的不同表现
2.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四、常识填空
1.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 、 ,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
2.成语“ ”源出本文,意思是
【答案】一、1.假使2.尽,极3.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4.一起,都5.这样二、略(参见“今语对释”,下同)三、1.一人专心致志,只听从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拿弓箭去射它2.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四、1.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2.专心致志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借以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8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虽与之俱学( )
13.对本文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学弈》一文选自《孟子》。 B.《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C.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D.孟子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2分)
惟弈秋之为听
15.文中“ ”这句话表明两人学弈所拜的是全国最会下棋的老师,但学习结果不相同,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3分)
12.善于,擅长 指前一个人(2分)
13.D(1分)
14、(他)只听弈秋的教诲。(补主语;“惟”2分)
15、“通国之善弈者也”(1分)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2分)
上海市北海中学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解释加点字(2分)
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
10.翻译句子(3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1.本文的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____(人名),作者通过____手法,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3分)
9.教;这样
10.虽然和他(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成绩)不如他。
11.孟轲;对比;专心致志
(三)阅读下文,完成5—8题(10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学弈》选自《________》,其与《________》、《大学》.《中庸》合称“四书”。(2分)
6.解释加点字(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2)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
7.翻译句子(2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8.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一个______,告诉我们______。(4分)
5.《孟子》、《论语》
6.全国、只
7.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8.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做事情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
上海市普陀区培佳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上文选自《 》一书,该书是 家学派经典著作。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评画线句。(3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文章开头强调弈秋“善弈”,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8.孟子;儒
9.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10.强调奕秋“善奕",表明文章的中心,引出下文对“善奕”的具体表述。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翻译文言文语句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通顺即可。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6.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时期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8. 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6. (1). 《孟子·告子》/《孟子》 (2). 战国
7. 虽然他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但棋艺不如前者好。
8.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解析】
【6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虽(虽然)、俱(一同,一起)、弗若(不如)”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8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本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从“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一语句可以看出: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那个人。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六)课内古文阅读(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 思援弓缴而射之
C. 虽与之俱学 D. 弗若之矣
9. 翻译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
10. 这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8. A 9.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10. 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多种用法。答题时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B.代词,代指鸿鹄;
C.代词,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D.代词,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句子时需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句子时要抓住关键词汇。本句中的关键词:
为:因为;弗若:不如;与:同“欤”,相当于“吗”。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与“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对比,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的道理。
【点睛】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七)(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 《学弈》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的______和他的弟子。被称为“至圣”的是______。
5. 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 (2)虽与之俱学______
6. 翻译句子。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7. 曰:非然也。其中,“然”在文中指代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
【答案】4. (1). 孟子 (2). 孔子
5. (1). (1)全国 (2). (2)一起
6.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7. 后者的智力不如前者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孟子被尊称为“亚圣”,孔子被尊称为“至圣”。
【5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通国”是“全国”;“俱”是多义词,这里是“一起”的意思。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使(派,让)、诲(教导)、弈(下棋)、惟(只)”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是,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这里“然”是代词,这,这样。具体来说,是指“后者的智力不如前者”。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那个人。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那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八)(8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 《孟子》汇编的是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______(人名)的言行。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____________
(2)非然也 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2. 下列有关学习的论述,与本文主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D. 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
【9~12题答案】
【答案】9. ①. 战国 ②. 孟子(孟轲)
10. ①. 善:善于 ②. 然:这样
11. (开小差的人或这个人)尽管和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下棋),(成就或成绩)却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12. B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孟轲)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善,善于。
(2)句意:不是这样啊。然,这样。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虽,虽然;与,和;俱,一起;弗若,不如。
【12题详解】
B.这两句强调了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本文记叙两人学棋,一人因为专心而学有所成。一人因为心不静而学棋不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专心,没有人能一心二用还学有所成。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心不在焉,就不能学有所成。学习只有心静且定,才有学有所成。并没有强调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
(九)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与?曰:非然也。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6分)
9.通过文中的小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三、课内文言文(9分)
8.(1分)《孟子》或者《孟子·告子上》 书名号不写扣0.5分
(2分) 取来 因为
(3分)(其中一人/他)只听奕秋的教诲( 主语,惟 ,语序 )
(3分)学习效果不同并不是智力有差异的缘故,而是学习态度不同导致的。/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学习时,还是要看主观努力的程度,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十)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8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0.孟子是________(时期) 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2分)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分)
学弈:____________
12.翻译句子。(3分)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3.两个人同时跟全国最会下棋的弈秋学棋,但学习效果却不一样,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0.战国(1分) 儒家(1分)
11.下棋(1分)
12.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却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要拉弓箭把它射下来。(3分。重点字词:鸿鹄、援、“而射之”的“之”,各一分)
13.学习应该专心致志。(2分)
(十一)(7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 上文选自《____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 上文中两个学生有相同的老师,相同的学习环境和__________,因为不同的学习表现而导致了不同的学习结果。作者写此文是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4. 《孟子》(《孟子∙告子上》)
5. 虽然(他)和那个人(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他。
6. ①. 相当的智力 ②. 学习要专心致志(学习不能三心二意)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0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
8、《学弈》选自 ,作者是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3分)
9、解释加点字(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 (2) 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借助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9分)
8、(每空1分) 《孟子》或《孟子.告子上》 儒家 专心致志
9、(2分)(1)擅长,善于 (2)因为
10、(3分)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
11、(2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十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7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 》一书。(1分)
2.解释加点的字。(2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 ) (2)弗若之矣( )
3.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2分)
【答案】
孟子
2.(1)教诲 (2)不如
3.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并非这样。
4. 对比
(十四)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上文选自 。(1分)
6.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 ,一个 , 告诉我们 。(3分)
答案:
5.《孟子》
6.(1)全
(2)这样
7.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8.非常专心,学得很好 不专心,老想看射大雁,学得不如另个好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十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3-15题(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学弈(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14.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15.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2分)
【答案】
13.(1)下棋 (2)引,拉
14.难道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5.设问 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十六)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家、 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
和 。(2分)
9.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下列对学习的论述与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目不能两视耳鸣,耳不能两听而聪。 B.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己,非有为也。
C.人若知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D.善学着,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8.思想 教育 思想 言行(每空0.5分)
9.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2分)
10.A(2分)
文学常识(1分)
解释划线词语(2分)
句子翻译(3分)
本文选自: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念
援______
为是其知弗若与
为
惟弈秋之为听
译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竹石(原卷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迢迢牵牛星(原卷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感悟主题,写法鉴赏,下列队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预初)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古诗文复习-石灰吟(原卷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课文解析,感悟主题,写法鉴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