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生物大分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5852/0-17106635083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生物大分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5852/0-17106635083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生物大分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5852/0-17106635083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生物大分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生物大分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谷四•烧酒》:“……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糯米、粳米、大麦等谷物中均含有淀粉
B.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
C.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D.“以甑蒸取”过程中涉及蒸馏操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均可表示成(C6H10O5)n,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C.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D.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二者均有两性
3.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酒和食醋都可由淀粉发酵得到
B.氨基酸和核酸都是构成生命物质的生物大分子
C.二氧化氯和明矾用于水处理时的原理相同
D.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食品”专指不含蔗糖的食品
4.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B.BC.CD.D
5.关于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分析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6.ATP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部分的键分别为磷酸酐键和磷酯键
B.ATP是腺苷三磷酸
C.ATP水解释放能量生成ADP
D.ATP中的戊糖为脱氧核糖
7.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苯和浓溴水混合加入铁做催化剂制溴苯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瓶
C.向蔗糖水解后的液体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到沸腾,验证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D.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获得1,2﹣二溴乙烷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B.将2mL1ml•L-1CuSO4溶液与5滴0.5ml•L-1NaOH溶液混合后,再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OOH和—NH2,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
D.游泳场馆常用硫酸铜溶液做池水的消毒剂,其原理是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为发生氧化反应
B.向试管中加入2mL5%硫酸铜溶液,再滴加几滴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匀,立即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可看到红色沉淀
C.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用蒸馏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11.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产口罩的原料之一聚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的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受热变性
C.用于医疗消毒的酒精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95%
D.医用硝酸铵速冷冰袋是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性质
12.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具有多羟基醛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糖类化合物
B.葡萄糖具有多羟基酮结构,能发生加成反应
C.因为葡萄糖具有甜味,所以属于糖类化合物
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所以属于醛类化合物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
B.在淀粉水解液中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再滴加碘水,溶液未变蓝,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C.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在—定条件下,它们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游泳场馆常用硫酸铜溶液做池水的消毒剂,其原理利用蛋白质的变性
14.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C.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15.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D.纤维素、油脂、蛋白质均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7.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工业彰显了民族和文化自信,其中也有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代“四羊方尊”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合金,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铜熔点高
B.侯氏制碱法中用到了 NaHCO3 溶解度相对较大这一性质
C.“世间丝、麻、裘皆具素质……”,这里丝、麻、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西晋·刘琨:“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炼铁和炼钢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8.某含氮有机物C4H9NO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氨基酸的异构体数目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的间二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环内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B.石油的催化裂化主要目的是生产气态烯烃
C.在10mL溴水中加入5mL C6H14 ,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下两层液体几乎均是无色
D.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功能
20.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世界各地蔓延,李兰娟院士指出:新冠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50~60℃持续30分钟,病毒就死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种类的有效手段,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
B.新冠病毒颗粒直径在80~120nm之间,在空气中能形成气溶胶,可能传播较远的距离
C.戴口罩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熔喷布的主要原料聚丙烯是丙烯缩聚而成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75%
二、综合题
21.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1)单质碘可与氢气反应生成碘化氢。将物质的量比为2:1的氢气和碘蒸气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反应经过5分钟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1ml•L-1,碘蒸气的浓度为0.05ml•L-1。
①前5分钟平均反应速率v(H2)= ,H2的初始浓度是 。
②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
a.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碘化氢的消耗速率
b.单位时间内断裂的H-H键数目与断裂的H–I键数目相等
c.c(H2):c(I2):c(HI)=1:1:2
d.2v(I2)正=v(HI)逆
e.反应混合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2)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进行“碘钟实验”:将浓度均为0.01ml•L-1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已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 +2H+= +2H2O,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
反应B:I2+2 =2I-+
①反应A的离子方程式是 。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是 。
②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Ⅰ、Ⅱ。(溶液浓度均为0.01ml•L-1)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I是30min、实验II是40min。实验II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 ;对比实验I、II、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苯酚的稀溶液与FeCl3溶液显 色
(2)淀粉与碘溶液显 色
(3)用乙醇制乙烯时烧瓶中放入几块沸石的目的是 .
23.工业上可以用石油或淀粉作原料生产乙醇.
(1)用石油作原料生产乙醇的一系列反应如图所示:选择一种合适的试剂,完成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反应类型:
(2)用淀粉为原料生产乙醇,需经水解、发酵等过程.写出发酵最后一步产生乙醇的化学方程式(提示:发酵过程中有CO2放出) .
(3)有机物A是乙醇的一种同系物.6g A跟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A的分子式为 ,可能的一种结构简式为 .
24.从A.乙烯 B.乙酸 C.葡萄糖 D.纤维素 E.油脂 F.蛋白质六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字母序号填在空格内.
(1)属于烃类的是 .
(2)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3)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生成的有机物是 .
(4)肉、蛋、奶等富含 .
(5)能作为制造肥皂的原料是 .
(6)棉花、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 .
25.我国古代人民学会了利用含淀粉丰富的谷类物质发酵酿酒的方法,其过程可粗略表示如下:
过程Ⅰ:(C6H10O5)n+nH2O nC6H12O6
过程Ⅱ:C6H12O6 2C2H5OH+2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6H12O6的名称为 。
(2)为检验过程Ⅰ是否反应完全,可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 ,观察溶液是否变 。
(3)“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窖藏过程中生成的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的结果。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酶是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B.温度为30~50℃时,酶的活性最强
C.上述过程Ⅰ可以用蛋白酶作催化剂
D.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糯米、粳米、大麦等谷物中均含有淀粉,选项A不符合题意;
B. 古法酿酒是利用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所以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酶具有活性,温度太高会失去活性,导致酶失效,所以 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不一定越快,选项C符合题意;
D. 烧酒的制备过程为选料、制曲、发酵和蒸馏四步,“以甑蒸取”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 植物的种子含有淀粉;
B. 古法酿酒需要淀粉水解的淀粉酶及葡萄糖分解为乙醇的酒化酶;
C.酶具有活性,温度太高会失去活性,导致酶失效;
D. 烧酒的制备过程为选料、制曲、发酵和蒸馏四步。
2.【答案】D
【解析】【解答】A.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蛋白质完全燃烧不可能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均可表示成(C6Hl0O5)n,但二者n不同,分子式不相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不符合题意;
C.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氧化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氨基酸经多次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理论上,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氨基酸也含氨基和羧基;氨基显碱性,能和酸反应,羧基显酸性,能和碱反应,故蛋白质和氨基酸均有两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蛋白质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
B、化学式中的n值不同;
C.油脂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异味;
D.氨基酸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氨基和羧基,属于两性物质。
3.【答案】A
【解析】【解答】A、淀粉为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得到乙醇,乙醇氧化得到乙酸,因此白酒和食醋都可由淀粉发酵得到,故A正确;
B、氨基酸不是生物大分子,故B错误;
C、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利用其强氧化性杀菌消毒,明矾净水的原理是: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悬浮杂质,故C错误;
D、供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无糖食品”指不含糖类的食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得到乙醇,乙醇可被氧化为乙酸;
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元;
C、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明矾是常用的絮凝剂;
D、“无糖食品”指不含糖类的食品。
4.【答案】C
【解析】【解答】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就是高分子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
B.在铁制水龙头镀铜,铁质水龙头作阴极,纯铜作阳极,含铜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B不符合题意 ;
C.大米酿造米酒的过程中,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
D.轮船外壳镶嵌锌块,锌被腐蚀,而轮船外壳被保护下来。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分析】A.常见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多糖、蛋白质和核酸,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
B.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加工工艺。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一端作为阴极,把渡层金属一端作为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C.大米酿造米酒,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D. 轮船外壳镶嵌锌块,锌比铁活泼,成为原电池的负极不断遭受腐蚀,轮船外壳作为正极被保护起来。
5.【答案】D
【解析】【解答】A.常用普通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不符合题意;
B.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常用来制作衬衫,故B不符合题意;
C.制作面塑的主要材料是淀粉和蛋白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糖人的主要成分是蔗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纤维素、蛋白质、淀粉、蔗糖等物质的存在情况进行分析即可。
6.【答案】D
【解析】【解答】 A. ①是磷酸之间脱水形成的键,为磷酸酐键,②是磷酸与羟基脱水形成的磷酯键,A项不符合题意;
B.依据的 ATP的结构简式可知,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 ATP是腺苷三磷酸,B项不符合题意;
C. ATP水解的产物是ADP和磷酸,C项不符合题意;
D. ATP中戊糖为核糖,不是脱氧核糖,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ATP的结构简式分析判断是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苯和溴水不反应,在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液溴能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溴苯,故A错误.
B、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不能得到纯净的乙烷,应通入溴水中除去杂质,故B错误;
C、蔗糖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所以水解后溶液呈酸性;银镜反应实验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要做银镜反应实验,必须先中和酸,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做该实验,故C错误.
D、乙烯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获得1,2﹣二溴乙烷,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A、苯和溴水不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能反应.
B、从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产物来分析;
C、根据银镜反应的酸碱性环境分析;
D、根据乙烯的性质反应;
8.【答案】D
【解析】【解答】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中还含有N、S等元素,B不符合题意;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等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二糖和多糖能水解;
B.蛋白质有C、H、O、N、S等元素构成;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糖类中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
9.【答案】B
【解析】【解答】A.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A不符合题意;
B.新制氢氧化铜溶液的配制要求氢氧化钠过量,选项中所用氢氧化钠少量,与葡萄糖反应时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符合题意;
C.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OOH和-N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脱水缩合生成多肽,C不符合题意;
D.细菌病毒的成分为蛋白质,硫酸铜溶液中的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失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根据油脂水解条件进行分析。
B.制备的Cu(OH)2悬浮液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进行。
C. -COOH和-NH2能脱水生成多肽,发生缩聚反应。
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不符合题意;
B、葡萄糖和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向试管中加入2mL5%硫酸铜溶液,再滴加几滴稀氢氧化钠溶液,该混合液是酸性溶液,所以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油脂得到皂化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D中注意蒸馏法沸点相差在30度以上,互溶的两种液体。
11.【答案】C
【解析】【解答】A.生产口罩的原料之一聚丙烯化学式是: ,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因此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不符合题意;
B.温度升高,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因此抗病毒疫苗冷藏存放的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受热变性,B不符合题意;
C.用于医疗消毒的酒精中乙醇所占的体积分数约为75%,C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因此在医疗上可以用硝酸铵作速冷冰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聚丙烯是丙烯进行加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对温度比较敏感,高温易造成蛋白质失活,过低温保存
C.浓度过高不利于杀死病毒,选择是题为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下降,因此可利用其做降温冰袋
12.【答案】A
【解析】【解答】A、葡萄糖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属于多羟基醛,葡萄糖属于单糖,最简单的一种糖类化合物,故A符合题意;
B、葡萄糖属于多羟基醛,醛基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糖类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属于多羟基醛,因此葡萄糖属于糖类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含有羟基和醛基,属于多羟基醛,是糖类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葡萄糖中含有5个羟基一个醛基,具有醇和醛的性质。
13.【答案】B
【解析】【解答】油脂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的主要目的是使油脂的溶解度增大,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A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与碘反应,在淀粉水解液中先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再滴加碘水,溶液未变蓝,不能说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故B符合题意;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在—定条件下,它们之间能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硫酸铜能使蛋白质的变性,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A.乙醇是良好的溶剂,能增大油脂的溶解度,又能使NaOH充分反应;
B.碘水中的碘遇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可能没有雨淀粉反应的碘;
C.羧基表现酸性、氨基表现碱性,羧基和氨基能发生反应生成酰胺基;
D.硫酸铜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14.【答案】C
【解析】【解答】A.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 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A不符合题意;
B.油脂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其中高级脂肪酸钠可生产肥皂,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符合题意;
D.皮肤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到浓硝酸会变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 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B.油脂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C.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D.蛋白质遇到浓硝酸会变黄。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带有苯环的蛋白质在遇到浓硝酸的时候会发生颜色反应,该过程是化学变化,A选项是正确的;
B.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B选项是正确的;
C.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油脂属于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
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分析】A.发生颜色反应后的蛋白质已经变性,加水不会使蛋白质恢复;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发生酯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
C.油脂就是 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
D.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千百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16.【答案】C
【解析】【解答】A.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需要在碱性溶液中,纤维素水解时加入了硫酸,因此水解后需要首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然后再验证,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生成的丙烯中含有挥发出的乙醇蒸汽,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有丙烯生成,B不符合题意;
C.用盐酸酸化后,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明显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硫酸钡,这说明说明“一次过滤”后没有完全除尽 ,C符合题意;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说明有苯酚生成,所以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酸性,但不能说明碳酸溶液的pH比苯酚小,因为二者的浓度不一定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意实验操作有问题,加氢氧化铜验证之前需要将溶液pH调成碱性;
B.乙醇具有还原性和挥发性;
C.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离子主要包含镁离子、钙离子、硫酸根离子;
D.酸溶液pH大小不仅和酸性强弱有关还和浓度有关。
17.【答案】D
【解析】【解答】A.青铜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铜的熔点低,A不符合题意;
B.侯氏制碱法中利用的是NaHCO3溶解度较小的性质,从而可以结晶析出,B不符合题意;
C.丝、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不符合题意;
D.炼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2Fe+3CO2,炼钢是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碳和其他杂质转为气体或炉渣而除去,所以炼铁和炼钢中元素化合价有变化,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注意合金的熔点比其任何一种金属的熔点都低。
B.侯氏制碱法中利用的是NaHCO3溶解度较小的性质,从而可以结晶析出。
C.注意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18.【答案】C
【解析】【解答】氨基酸分子中一定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根据化学式C4H9NO2可知,除-NH2和-COOH外,剩余基团为"-C3H6"。
当烃基"-C3H6"无支链时的同分异构体为:
。
当烃基"-C3H6"有支链时的同分异构体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氨基酸的基本结构,氨基酸分子中一定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在分子中排除氨基(-NH2)和羧基(-COOH)后,剩下的按照有无分支排列后将氨基(-NH2)和羧基(-COOH)插入即可罗列出有多少异构体。
19.【答案】C
【解析】【解答】A.苯的邻二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环内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A不符合题意;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丁烯、乙炔等气态短链烃,故B不符合题意;
C.在10mL溴水中加入5mL C6H14,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正己烷和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溴代烃和HBr,分层后,下层为油层,上层为HBr的水层,上、下两层液体几乎均是无色,故C符合题意;
D.向鸡蛋白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但不失去生理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间二元取代物也只有一种;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C.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正己烷会发生萃取,光照条件下,溴单质与正己烷发生取代反应;
D.蛋白质会发生盐析。
20.【答案】C
【解析】【解答】A.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病毒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序列,通过检测病人体内的病毒核酸,就可判断病人体内是否存在病毒,A不符合题意;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在80-120nm,它形成的气溶胶粒径一般在100nm左右,B不符合题意;
C.聚丙烯是丙烯加聚反应形成,C符合题意;
D.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可进入细菌的细胞内,完全的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乙醇的浓度太高,会在表面形成保护膜,浓度太低,杀菌效果差,75%浓度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
B.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
C.是加聚反应;
D.乙醇的浓度太高,会在表面形成保护膜,浓度太低,杀菌效果差。
21.【答案】(1)0.01ml·L-1·ml-1;0.2ml·L-1;de
(2)H2O2+2I-+2H+=I2+2H2O;作催化剂;8,3,2;其它条件不变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解答】(1)①平衡后碘化氢的浓度为0.1ml•L-1,碘蒸气的浓度为0.05ml•L-1,根据碘元素守恒,则反应前浓度为0.1ml/L,已知氢气与单质碘的物质的量比为2:1,则氢气的初始浓度为0.2ml/L;氢气与碘为1:1反应,则反应的氢气的浓度为0.05ml/L,v(H2)= =0.01ml·L-1·ml-1;
②a.氢气的生成与碘化氢的消耗为相同方向,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不正确;
b.单位时间内断裂的H-H键数目是断裂的H–I键数目的0.5倍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相等时,未达到平衡状态,b不正确;
c.c(H2):c(I2):c(HI)=1:1:2时,无法判断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也不能确定浓度是否还要改变,则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不正确;
d.2v(I2)正=v(HI)逆=2v(I2)逆,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正确;
e.反应物I2有颜色,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碘的浓度不再改变,则混合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e正确;
答案为de;
(2)①总反应式减去反应B,可得反应A,则反应A为H2O2+2I-+2H+=I2+2H2O;I-在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为催化剂;
②为了便于研究,在反应中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即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其它条件都相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I和实验II相比,硫酸的体积减少,所以其他条件都相同,而且混合后总体积也要相同,则x=8,Y=3,z=2;通过实验对比,溶液中的酸性越强,则氢离子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分析】(1)①根据元素守恒,确定反应的碘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的关系计算;②依据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及平衡时的特征判断;(2)①总反应式减去反应B,可得反应A;②对比实验时,只改变一个条件,而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22.【答案】(1)紫
(2)蓝
(3)防止暴沸
【解析】【解答】解:(1)苯酚与FeCl3溶液在水中主要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酚铁盐显紫色,故答案为:紫;(2)淀粉与碘单质形成络合物显蓝色,故答案为:蓝;(3)用乙醇制乙烯时反应条件是加热到170℃,因乙醇的沸点低,易暴沸,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分析】(1)FeCl3可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3)用乙醇制乙烯时反应条件是加热到170℃,因乙醇的沸点低,易暴沸,所以加沸石;
23.【答案】(1)C2H4+H2O CH3CH2OH;加成反应
(2)C6H12O6(葡萄糖) 2 CH3CH2OH+2CO2↑
(3)C3H8O;CH3CH2CH2OH或(CH3)2CHOH
【解析】【解答】解:(1)由题中流程可知,石油分馏可得C8H18,C8H18经裂解得CH2=CH2,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乙醇,反应的方程式为C2H4+H2O CH3CH2OH,故答案为:C2H4+H2O CH3CH2OH;加成反应;(2)淀粉为多糖,水解生成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葡萄糖) 2 CH3CH2OH+2CO2↑,故答案为:C6H12O6(葡萄糖) 2 CH3CH2OH+2CO2↑;(3)有机物A是乙醇的一种同系物,说明A为一元醇,6g A跟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60,所以A的分子式为C3H8O,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或(CH3)2CHOH,故答案为:C3H8O;CH3CH2CH2OH或(CH3)2CHOH.
【分析】(1)依据题中流程可知,石油分馏可得C8H18,C8H18经裂解得CH2=CH2,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乙醇;(2)淀粉为多糖,水解生成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3)有机物A是乙醇的一种同系物,说明A为一元醇,6g A跟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0,据此解答.
24.【答案】(1)A
(2)B
(3)C
(4)F
(5)E
(6)D
【解析】【解答】解:(1)因烃是只含C、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故答案为:A;(2)因酸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故答案为:B;(3)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葡萄糖,故答案为:C;(4)因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故答案为:F;(5)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肥皂,该反应又称为皂化反应,故答案为:E;(6)因棉花、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为纤维素,故答案为:D.
【分析】(1)根据烃是只含C、H两种元素的化合物;(2)根据酸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3)根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产物为葡萄糖;(4)根据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5)根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肥皂;(6)根据棉花、甘蔗渣的主要成分是为纤维素;
25.【答案】(1)葡萄糖
(2)碘水;蓝
(3)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4)C
【解析】【解答】(1) (C6H10O5)n+nH2O nC6H12O6,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6H12O6的名称是葡萄糖;
(2) 淀粉遇碘水变蓝,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碘水,若观察到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完全水解;
(3)乙酸、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4) A.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故A正确;
B.酶具有生物活性,温度为30~50℃时,酶的活性最强,故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淀粉水解可以用淀粉酶作催化剂,蛋白质水解用蛋白酶作催化剂,故C不正确;
D.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的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水解是否完全,主要是检验淀粉是否有剩余,用碘单质进行检验观察颜色是否变蓝色
(3)乙醇脱氢,乙酸脱羟基,最终形成酯基
(4)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酶有自己的活性温度大概是30℃左右,蛋白酶一般是用于蛋白质水解,淀粉酶主要是用于淀粉水解,生物体内有很多种分解的酶
A
B
C
D
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在铁质水龙头镀铜时,纯铜作阳极
大米酿制米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水解反应
轮船外壳镶嵌锌块防腐,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A.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真丝衬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面塑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
D.糖人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纤维素中加入适量硫酸溶液,微热一段时间后,滴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未发现砖红色沉淀生成
纤维素没有水解或者已经水解但水解后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B
1-溴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该气体是丙烯
C
粗盐提纯时,将2ml·L-1NaOH、饱和BaCl2和0.5ml·L-1Na2CO3溶液依次加入后,一次过滤,滤液用HCl调至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铁 金属材料,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钠和氯及其化合物,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基础练——合成高分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