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
- 预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11 教案 0 次下载
-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10 教案 0 次下载
- 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8 教案 0 次下载
-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7 教案 0 次下载
- 反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6 教案 0 次下载
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9
展开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9,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手段和特点,掌握基本的防范知识和技能。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和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模拟演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识别电信诈骗,做到不轻易相信陌生信息,及时报警或向家长、老师求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信诈骗的类型及识别方法、应对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到有效防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例,引发学生兴趣。
案例一:据光明网报道,南充市营山县某校初中生张某为获取利益,将自己手机卡租借给不法分子拨打诈骗电话,导致一群众被骗20万元。目前,张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案例二:据平安开平消息,开平市某中学初一学生小明浏览朋友圈时见到一条“扫码送红包”的信息,便添加了对方的QQ号进行操作,在对方的指引下,小明将支付宝二维码发给对方并按提示做任务,小明父亲收到“转账2万元”的信息后询问小明才发现被骗。
案例三:2024年2月1日,沭阳如东中学高一学生在QQ上被人冒充好友,以借款为由诈骗94元。
案例四:2024年2月1日,沭阳塘沟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在QQ上被人冒充好友,以借款为由诈骗380元。
案例五:2024年2月1日,沭阳建陵中学高一学生在QQ上被人冒充好友,以借款为由诈骗200元。
案例六:2024年2月3日,沭阳高墟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在咸鱼上出售游戏账号被对方以需要收取保证金为由诈骗2000元。
案例七:13岁的女孩小琳用外婆手机刷小视频时,有个人主动添加她,并说要送她礼物。父母都在外打工,缺少关爱的小琳被对方的嘘寒问暖所感动。倾谈间,把自己的年龄和家庭情况都告诉了对方。
之后,对方提出要教小琳走一遍支付宝操作流程,才把礼物送给她。不知是陷阱的小琳,在对方的诱导下,先后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21笔,损失人民币4000多元。
案例八:15岁的小洪被陌生人拉进一个QQ红包返利群。他看到群里很多人说发红包就会有返利,还配上了截图。小洪将自己平时积攒的1000元零花钱转账给了群管理员。对方称还需再发500元红包才能拿到返利。
小洪提出退钱,对方表示中途退出需要付500元违约金。小洪按照对方说的做了,却发现自己已被对方“拉黑”并被踢出了群,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案例九:2024年2月3日,沭阳滥洪中学初三学生在网上售卖游戏账号,被对方以支付宝存在风险需要刷流水为由诈骗1190元。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以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 讨论: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学生应如何应对。
知识讲解
电信诈骗的定义: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者转账的犯罪行为。
. 介绍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如假冒公检法、中奖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
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
1.假冒公检法诈骗。
2. 电话诈骗。
3. 网络购物诈骗。
4. 网络贷款诈骗。
5. 网络交友诈骗。
6. 短信诈骗。
7. 微信/支付宝诈骗。
8.虚拟号段诈骗。
9.二维码藏木马。
10.网银退款诈骗。
11.平台购票诈骗。
12.电信恐吓诈骗。
13.兼职刷单诈骗。
14.伪基站诈骗。
15.集资诈骗。
16.“引诱汇款”诈骗。
17.“银行卡透支”诈骗。
. 分析诈骗者使用的手段和特点 ,如利用虚假信息、冒充熟人等。
- 手段:在第一个案例中,诈骗者利用了中学生张某想获取利益的心理,诱使他租借手机卡,从而进行诈骗活动。在第二个案例中,诈骗者则通过“扫码送红包”的诱惑,引导小明发送支付宝二维码并进行操作,最终骗取钱财。
- 特点:这两个案例都体现了电信诈骗的一些典型特点。首先,诈骗者通常会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或其他弱点进行诱骗。其次,他们往往会借助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使得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和便捷。此外,诈骗者的目标群体广泛,包括中学生等防范意识相对较弱的人群。
针对这些手段和特点,我们要加强对中学生的防骗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同时,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避免他们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中学生容易被电信诈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 社会经验不足:中学生在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方面相对较少,对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意识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 好奇心强: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可能更容易被一些虚假的信息、广告或诱惑所吸引,从而陷入诈骗陷阱。
- 经济不独立:中学生通常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可能对金钱的管理和使用经验不足,容易受到虚假的赚钱机会或奖励的诱惑。
-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较高,但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可能不够深刻,容易泄露个人信息或点击可疑链接。
- 缺乏警惕性:一些中学生可能缺乏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容易相信他人,从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 心理压力:中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等,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心理弱点进行诈骗。
为了预防中学生遭遇电信诈骗,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同时,中学生自身也应该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并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或相关部门咨询和报告。
. 讲解识别电信诈骗的方法和技巧 ,如核实信息来源、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等。
以下是一些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
1.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邮件,尤其是涉及到钱财交易的信息。
2. 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信息等。
3. 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陌生软件,以免被植入恶意软件。
4. 不要轻信高额回报的投资机会,避免被诈骗。
5. 如果收到可疑信息,要及时核实,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或拨打相关电话进行核实。
6. 要保持警惕,不要被恐吓或威胁所吓倒,不要轻易转账或汇款。
7. 可以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保护电脑和手机的安全。
8. 要加强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总之,防范电信诈骗需要我们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核实可疑信息,避免被诈骗。
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两戒两多”:
(1)戒贪心。不要相信虚假公司或机构及网站上标榜的优厚回报的虚假宣传,防止犯罪分子用“钓鱼”方式行骗。
(2)戒轻信。无论遇到“天下掉馅饼”还是“天上降灾祸”,要多渠道核实信息来源,不轻信。
(3)多学习。要主动学习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常识,提高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4)多保密。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保密意识,不要轻易将本人的家庭资料、家庭情况、银行卡号及密码等向他人透露。
(三)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信诈骗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诈骗手段,并提出防范建议。
.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案例中的错误行为。
(1)遇到电信诈骗如何处理?
1.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尽量保持冷静,理智地分析和处理。
2. 停止交流:立即停止与诈骗者的任何沟通,不要再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操作。
3. 核实信息: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所涉及的信息的真实性。
4. 报警求助: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提供详细的信息和证据,协助警方调查。
5. 联系相关机构:如涉及银行卡、支付平台等,及时联系相关机构,采取冻结账户、更改密码等措施。
6. 告知他人:将遭遇告知家人、朋友和相关机构,防止他人受到类似诈骗。
7. 保留证据:保留与诈骗相关的所有证据,如聊天记录、短信、电话号码等,以便提供给警方。
8.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对电信诈骗的了解,学习防范技巧,避免再次受骗。
最重要的是,预防胜于治疗,平时要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要求,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2)如果已经上当受骗,想要追回损失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1. 尽快报警:向当地警方报案,提供详细的证据和信息,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
2. 联系相关机构: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受骗,及时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尝试冻结账户或撤销交易。
3. 收集证据:保留所有与诈骗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短信等,以便后续追索。
4. 寻求法律帮助:可以咨询律师,了解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
5. 提高防范意识:吸取教训,加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避免再次上当受骗。
需要注意的是,追回损失的过程可能并不容易,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损失都能够完全追回。因此,预防诈骗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要求,确保个人信息和财产的安全~你知道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追回损失吗?
(3)受骗后如何处理?
①第一时间你应该去公安局报案,提供被骗过程,这时候可以要求警察陪同你去银行办理冻结被害人银行卡的手续,以防诈骗犯对你的银行进行转账操作。
②如果你是因为被骗转账,那么你可以向警方提供诈骗犯的银行卡号,通过卡号可以查询到该卡的开户点且可以查询到资金流向,警方可以通过银行卡号获取到诈骗犯的个人信息。
③如果你的银行卡号密码被诈骗犯获取了,那么你可以立刻登录银行官网,输入3次错误的密码,然后再去ATM机进行相同的操作,这样你的银行账号就会被冻结,诈骗犯也就没办法对你的银行卡进行操作了。
(4)如果已经向对方转账,追回损失的可能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追回损失的建议:
1. 立即行动:发现被骗后,应立即采取上述措施,如报警、联系银行等,争取尽快阻止资金流转。
2. 证据收集:确保收集到所有相关的证据,包括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对方的账号信息等,这将对追回损失有很大帮助。
3. 银行协助:及时与转账的银行联系,告知情况并遵循他们的建议,银行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协助追回资金。
4. 警方调查:警方在调查诈骗案件时,可能会通过追踪资金流向、查找嫌疑人等方式尝试追回损失。
5. 法律途径: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损失,但这需要具体分析案件情况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四)总结提升
.强调电信诈骗的危害性和防范的重要性。. 总结学生在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中的收获和体会。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总结
本次班会旨在提高学生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能力,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电信诈骗的理解,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同时,教师也需关注电信诈骗的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3,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4,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主题班会教案5,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