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2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6471/0-17106765144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2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6471/0-17106765144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2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506471/0-17106765144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一遍过(全国通用)
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2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2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共2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要正确理解基础,不是会做几个简单题就叫基础扎实。对于一轮复习,基础就是像盖房子一样,需要着力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夯实地基,二是打好框架。
2、扎实训练学科基本技能、理解感悟学科基本方法。
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本,全面细致的回顾课本知识,让学生树立“教材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每个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定律进一步强化理解。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复习习惯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落实学生解题的三重境界:一是“解”,解决当前问题。二是“思”,总结解题经验和方法。三是“归”,回归到高考能力要求上去。解题上强化学生落实三个字:慢(审题),快(书写),全(要点全面,答题步骤规范)。
4、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指导学生补齐短板。
高三复习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无的放矢,导致复习不深不透,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雾里看花。怎么办?就是要在“精讲”上下足功夫。抓住学情,讲难点、重点、易混点、薄弱点;讲思路、技巧、规范;讲到关键处,讲到点子上,讲到学生心里去。
考点22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环境污染
1.酸雨
(1)酸雨的形成
pHB>D。
4.【答案】C
【解析】题中示意图表明:在TiO2催化作用下,紫外线提供能量,发生反应4NOx+(5-2x)O2+2H2O===4HNO3,故A、B正确;没有紫外线时上述反应不能发生,故C错误;纳米TiO2与紫外线接触面积更大,将产生更多的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从而消除更多的NOx,故D正确。
5.【答案】B
【解析】虽然在煤的气化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煤的潜在能量受到损失,但由于加工后得到的气态燃料的热利用率高,且较清洁,故从总体来看煤气化后使用是较合理的,B项错误,A、C项正确。D项,因反应C+O2CO2中的氧气用空气代替,故反应后混合气体成分为N2、CO、CO2和H2等,除去CO、CO2后主要就是合成氨的原料N2、H2,正确。
6.【答案】C
【解析】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氨气溶于水呈弱碱性,可以使滴有酚酞的水变红,①符合“绿色化学”;氯气有毒,与钠反应后,多余的氯气被碱液吸收,②符合“绿色化学”;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有毒,一氧化氮可以用气球收集,④符合“绿色化学”;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易挥发,③不符合“绿色化学”。
7.【答案】C
【解析】由粗盐得到精盐,就是要除去粗盐中的杂质,除去Mg2+、、,分别用NaOH溶液、盐酸、BaCl2溶液,这些反应都是化学反应,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和氯气两种单质,A正确;因为MgCl2·6H2O受热生成 Mg(OH)Cl 和HCl气体,得不到无水MgCl2,B正确;根据2Br−+Cl2Br2+2Cl−可知,每氧化0.2 ml Br−需消耗 0.1 ml Cl2,0.1 ml 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在其他状况下不一定为2.24 L,C不正确;根据Br2+SO2+2H2O2HBr+H2SO4可知,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能与金属容器反应,所以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D正确。
8.【答案】(1)①2NO+O2 2NO2、3NO2+H2O 2HNO3+NO ②abd
(2)CaCO3+SO2 CaSO3+CO2、2CaSO3+O2 2CaSO4、CaSO4+2H2O CaSO4·2H2O
(3)二氧化碳 加剧“温室效应”
(4)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品红溶液是否褪色,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废气中还含有SO2;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说明废气中不含SO2
【解析】(1)形成硝酸型酸雨,说明煤燃烧过程中生成了NO和NO2等氮氧化物,NO与O2发生反应生成NO2,NO2与H2O发生反应生成HNO3;硝酸型酸雨有危害性,但酸雨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因此应该一分为二地评价酸雨的利与弊;酸雨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2)由题图可知,脱硫使硫转化为CaSO4,最终产品是CaSO4·2H2O。(3)在脱硫的同时生成了CO2,且消耗1 ml SO2的同时生成1 ml CO2。(4)检验脱硫后气体中是否含有SO2的简单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的溶液颜色。
9.【答案】(1)NaCl MgCl2
(2)相等 MgSO4
(3)过滤 Mg(OH)2+2HClMgCl2+2H2O 蒸发、结晶 就地取材,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4)乙 4.8
【解析】(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1 000 g盐卤中含有的NaCl、MgCl2、MgSO4、KCl分别为163.0 g、142.5 g、60.0 g、22.0 g。由此可见,含量最多的是NaCl、MgCl2。
(2)在t1 ℃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相交;t2 ℃以后,MgSO4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到一定温度时首先析出的是MgSO4。
(3)分离固体与液体混合物应用过滤方法,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则需要蒸发、结晶。由于就地选用了海边的贝壳为原料来生产CaO,所以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4)制备金属镁应该电解熔融的MgCl2,如果电解氯化镁溶液则得到的不是镁,而是氢气;根据卤水中镁元素守恒,可以得出电解所得到的镁的质量为100 g× QUOTE × QUOTE +100 g× QUOTE × QUOTE =3.6 g+1.2 g=4.8 g。
直通高考
1.【答案】C
【解析】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A项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形成雾霾的无机颗粒物中含有NH4NO3和(NH4)2SO4,B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NOx、SO2等分别转化为HNO3、H2SO4后,吸收空气中NH3生成NH4NO3和(NH4)2SO4,即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C项错误;过度施用氮肥,会导致空气中NH3浓度增大,与雾霾的形成有关,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A项,光合作用消耗CO2,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可表示为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下降;B项,自然降雨时H2O会与少量CO2反应生成H2CO3,不会引起CO2含量的上升;C项,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C元素,C元素燃烧后生成CO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D项,碳酸盐沉积指由形成于海洋或湖泊底部的粒装泥状碳酸盐矿物及其集合体,通过生物作用或从过饱和碳酸盐的水体中直接沉淀,水体中生物活动消耗CO2,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碳酸盐沉积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A.通常将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悬浮颗粒物称为PM2.5,故A正确;B.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故B正确;C.燃煤燃烧产生SO2和CO2,其中CaO可以和SO2结合生成CaSO3,并最终氧化为CaSO4,而CO2在高温下不能与CaO结合生成CaCO3,则加入CaO可减小SO2的排放,但不能减小CO2的排放,故C错误;D.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故D正确。答案选C。
【名师点睛】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其中绿色化学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4.【答案】C
【解析】A.设定温度很低时,空调会一直工作,浪费电能,A错误;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是浪费资源的行为,B错误;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应该提倡,C正确;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浪费资源,D不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要抓住节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保等要素。化学学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化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答案】B
【解析】A、工业废气通入过量的石灰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被吸收形成碳酸钙或亚硫酸钙沉淀,所以固体1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和亚硫酸钙,故正确;B、气体 1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氮气,微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成亚硝酸钠,需要将一氧化氮变成二氧化氮,与一氧化氮一起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通入的X为空气,因为要实现的反应为NO+NO2+2NaOH=2NaNO2+H2O,空气不能过量,故错误;C、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捕获剂捕获的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故正确;D、亚硝酸钠中的氮元素为+3价,与铵根离子中的氮元素−3价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无污染的气体为氮气,根据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其方程式为NH4++NO2−==N2↑+2H2O,故正确。故答案选B。
【名师点睛】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可以被过量的石灰乳吸收,而氮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不能被吸收,从亚硝酸钠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气体分析,无污染的气体为氮气,则说明一氧化氮被氢氧化钠吸收,因为存在反应NO+NO2+2NaOH=2NaNO2+H2O,所以要使气体中的一氧化氮被氢氧化钠吸收,应该通入空气,使部分一氧化氮变成二氧化氮,且不能过量。剩余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所以捕获的产物为一氧化碳。本题考查的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合元素守恒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各物质的成分。
6.【答案】C
【解析】Cl2能够置换Br2:Cl2+2Br-2Cl-+Br2,A项正确;粗盐通过重结晶可以除去其中的易溶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杂质,通过加入除杂试剂,可以除去其他易溶的杂质,B项正确;工业上用氨水或氨气作为沉淀剂,NaOH作为沉淀剂,成本较高,C项错误;用水蒸气和空气将Br2吹出,然后用SO2吸收浓缩提纯,D项正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共19页。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5 化学键,共19页。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讲义) 考点24 原子结构,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微粒的组成与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