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章末检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章末检测2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章末检测2,共13页。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一、选择题 1.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 少用一次性筷子 D. 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2.酸雨是指具有较强酸性,pH小于5.6的雨水.下列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B. 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C.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D. 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3.下面哪种行为能够控制酸雨的形成?( ) A. 回收废旧电池 B. 净化污水后,再排放C. 不在田间焚烧秸秆 D. 净化工厂燃烧煤、石油等燃料产生的废气后,再排放4.下列保护我国植被的法律是( ) A. 《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B. 《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C. 《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D.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5.洛阳江红树林曾遭严重人为破坏,为恢复其原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 补种并保护红树林 B. 张网捕猎各种鸟类 C. 大面积围海造田 D. 大量排入生活用水6.下列行为中能对水域环境有保护作用的是( ) A. 工厂和生活污染物的到处排放 B. 对海洋鱼类任意捕杀C. 打捞水中污染物 D. 农田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7.对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正确的做法是( ) A. 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无能为力,任其自然发展C. 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D. 只要自己能做到不污染环境,别人怎么做与己无关8.中国环境保护徽的标志是( ) A. B. C. D.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10.阅读以下材料:苏州某县地处水乡,水稻种植、畜渔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如图是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该县生态农业主要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结构合理,合理种养 B. 资源彻底开发 C. 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 资源高效利用11.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 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 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12.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人类活动,其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 ②要致富,砍大树 ③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 ④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 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 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⑥13.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 A. 移风易俗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资源 C. 减少城乡垃圾 D. 减少个个人的经济支出14.我国人口从1979年的9.75亿到2009年的13.35亿,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A. 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能源枯竭 B. 产生大量垃圾 C. 人类竞争压力过大 D. 以上都对15.在美国亚利桑那州花费巨资建造的封闭实验基地是( ) A. 生物圈Ⅱ号 B. 绿色长城 C. 生物圈Ⅰ号 D. 罗斯福生态工程16.地球上的人口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这主要是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 ) A. 一定的空间 B. 适宜的温度 C. 空气 D. 阳光17.如果雨水中的pH值( ),这样的雨就可以成为酸雨. A. 大于5.6 B. 小于5.6 C. 大于6.5 D. 小于6.5 18.2011年8月19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发布了题目为《广东酸雨变淡了》的文章,表明了广东省治理酸雨所取得的成绩,造成酸雨危害的气体主要是(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氮气 D. 一氧化碳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陆地生态系统20.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数百年前还是森林茂密,山清水秀,后来都变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 A. 寒流侵袭 B. 掠夺式开发 C. 地壳运动 D. 蝗灾频繁21.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可实现优势互补.下列对这种生态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 B. 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C. 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 D. 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22.下列措施不利环境保护的是( ) A. 封山育林 B. 禁止捕猎 C. 荒坡变果园 D. 围湖造田23.近年来,黄冈市水产养殖又上新台阶,开创苇田养蟹的新模式.如图的苇田生态系统简图,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 蟹的肌肉细胞与芦苇叶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B. 该生态系统有两条食物链C. 枯叶、昆虫尸体中的无机物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有机物D. 蝗虫属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与蚕相比,没有“蛹”时期24.关于生态系统的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B. 生态系有自动调节能力,但是有限的C. 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D.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各自独立、互不影响25.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 大气污染 B. 土壤污染 C. 火山爆发 D. 植被遭破坏26.不能减轻废旧电池危害的是( ) A. 把废旧电池扔进生活垃圾桶 B. 统一回收废旧电池C. 使用充电电池 D. 禁止生产含汞量高的电池27.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 B. 使能量得以循环利用C. 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 D. 能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生产率28.“西部大开发”中,保持草场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 保护植被,禁止放牧 B. 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C. 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D. 充分利用草原,扩大羊群数量2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原因的是( ) A. 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B. 氧气越来越少 C. 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高 D. 的生物死亡二、非选择题 30.人类是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________ 逐渐成为影响生物圈发展的重要因素. 31.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它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________ 的稳定. 32.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________ 生态系统,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33.到目前为止,________ 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 34.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________气体能阻挡热量,从而保持地球温度的现象. 35.看了如图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怎样做?这幅漫画的寓意是:手持大斧的人类为了自己________的利益,过度地________,使得鸟类无家可归.它们气愤至极,竟然向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发起攻击,视他们为“________”.作为人类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想一想吗?况且森林的破坏不单单影响鸟类的生存,还直接影响我们人类自己,造成水土的流失、沙尘暴的袭击等等.我们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森林的覆盖率为68%,但是他们却不砍伐自己的树木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 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我们中国人可不能这样傻下去了,我们要觉悟!我们要保护森林,我们要号召大家________,我们青少年要节约用纸、回收废纸.回收一吨废纸,就等于挽救了17棵大树.过元旦的时候,我们要少买贺卡,因为制作4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树.总之,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________重返大自然! 36.如图1是“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示意图.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或直接用蚕沙喂鱼,用塘泥施肥. (1)该生态系统中,蚕与桑属于________关系. (2)图2选项中属于蚕细胞结构图的是________. (3)在利用蚕桑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它属于________. (4)桑树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 (5)桑树和桑蚕都有能量转换器,其中蚕不具有的转换器是________. (6)如果大部分桑叶被害虫吃掉了,对桑树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作用. 37.我的见解:玉溪的“三湖”(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是玉溪人民的“母亲湖”.这里风光秀丽,吸引了八方游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湖边建起了林立的宾 馆、饭店;围湖造田,建塘养殖侵占湖面;植被破坏,湿地及湖滨消失;工农业污水,人畜粪便、垃圾等入湖…使得抚仙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水质下降;星云湖 水质恶化,蓝藻爆发频繁,土著鱼种濒危…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关注.近年来玉溪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乃至当地居民、学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来保护和治理我们的“母亲湖”…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造成了对“三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________ . (2)作为一个有责任的市民,我们在治理“三湖”等保护环境方面能做些什么? ________ . 38.利用“设施农业”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这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大棚蔬菜的生理活动,将A装置(内装饱满的辣椒种子)和B装置(辣椒幼苗)用透明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向A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增加,原因是B装置中________的浓度增加. (2)如果要证明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须对B装置进行________处理.以防止植物的________ (生理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上出现了大量的水珠,请你分析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 作用,这些水分主要通过叶片的________ (结构)散发出来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答案】D 【解析】据分析可见:A、B、C都属于环境保护的措施,而D大量砍伐森林容易使生物丧失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2.【答案】C 【解析】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正确;酸雨使江河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B正确;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C错误;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D正确.3.【答案】D 【解析】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通过安装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的污染物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污水排放主要污染水源如江河湖泊,对大气影响较少,D符合题意。4.【答案】D 【解析】为保护植被,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森林和草原力求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使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答案】A 【解析】A、补种并保护红树林可以使原来被破坏的红树林得以补充,能恢复原状,此选项符合题意;B、张网捕猎各种鸟类,不但不能恢复红树林的原状,反而会加速毁灭的速度,因为鸟类是农林害虫的天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大面积围湖造田,破坏了环境,使当地气候收到影响,会造成干旱天气,影响红树林生长,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可以加速红树林的死亡,因为生活用水是已经被污染的水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6.【答案】C 【解析】人类的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到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水,人们生活中排放的污水,都会造成水的污染,水的污染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时还会使人中毒,对海洋鱼类任意捕杀,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水域环境被破坏,农田和果园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打捞水中污染物,可以使水中污染物减少有利于环境的保护。7.【答案】A 【解析】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故A符合题意。保护生态环境应尽自己的努力,尽量为维护生态环境做贡献,故B不符合题意。生物圈是人类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的做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D不符合题意。8.【答案】A 【解析】A、上端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人们应当知道:绿色的消失,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就是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环境中.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的大气.下端ZHB为Zhong Guo Huan Bao(中国环保)的缩写,标明这是环境保护徽,此项符合题意。B、是禁止吸烟标志,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此项不符合题意。C、这是有剧毒的标志,此项不符合题意。D、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 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此项不符合题意。9.【答案】A 【解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选:A10.【答案】B 【解析】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A正确;生态系统的资源没有彻底开发,一部分资源浪费掉了,B错误;该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该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正确.11.【答案】C 【解析】A、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B、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能够保护树木,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C、开山、围湖种粮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氟利昂能够破坏臭氧层,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能够保护生态环境.12.【答案】B 【解析】①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②树木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只能破坏环境; 因此,要致富,砍大树,是错误的做法;③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④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13.【答案】B 【解析】“贺卡”“一次性筷子”的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会造成森林遭到严重砍伐.森林遭到破坏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14.【答案】D 【解析】人口过多所需的物质和生存空间就多,而能源和空间是有限的。15.【答案】A 【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Ⅱ号”实验.“生物圈Ⅱ号”是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生态系统,位于美国亚利桑拿州,大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从外观看,它很像科幻片里建在月球上的空间站.依照设计,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Ⅱ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事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Ⅱ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打破了循环.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16.【答案】A 【解析】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阳光、空气、水、适应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世界人口或其它生物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人类或其它生物就不能正常的生存,因为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而生物所生存的空间却是有限的.故A正确.17.【答案】B 【解析】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当大气受到污染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亚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低谓之酸雨.18.【答案】B【解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19.【答案】C 【解析】A、C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二氧化碳会增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是失败的原因;B、氧气减少.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会因为光合作用减弱使大气中氧气减少.D、失败的原因是生态环境恶化,而生物死亡不是失败的原因而是失败的结果;【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20.【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原因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才变成荒山秃岭的.为正确项.故答案选B.21.【答案】D 【解析】A、养殖业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同时呼吸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所利用,选项正确.B、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氧气,选项正确.C、养殖的动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选项正确.D、养殖的动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选项错误.22.【答案】D 【解析】围湖造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对环保是不利的。23.【答案】C 【解析】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A正确;该生态系统有两条食物链:芦苇→蟹;芦苇→昆虫→蟹,B正确;枯叶、昆虫尸体中的有机物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C错误;蝗虫的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而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两者相比,不完全变态没有蛹期.D正确.24.【答案】D 【解析】A、各生态系统并不是密闭的,孤立的,而是开放的,相互联系在一起.不符合题意。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不符合题意。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不符合题意。D、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符合题意。25.【答案】D 【解析】森林植被防风固沙,加速降尘,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没有的要增产20%左右.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盘根错节,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过渡放牧、开垦等造成植被减少是造成的沙化土地、沙尘暴的主要原因.26.【答案】A 【解析】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会造成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不能扔进生活垃圾桶,A错误;废旧电池含有汞、银、镉的等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要统一回收废旧电池,B正确;可以使用充电电池,C正确;禁止生产含汞量高的电池,D正确.27.【答案】D 【解析】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农业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此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A正确。生态农业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得以循环利用,B正确。生态农业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能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C正确。生态农业能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但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生产率不明显.D错误。28.【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知道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在尊重草原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牧草和其他生物,适度放牧。A、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牧草和其他生物,应当适度放牧,不是禁止放牧,故不符合题意。B、保护植被,适度放牧,发展草原事业,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故符合题意。C、引入食草动物,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D、扩大放牧,会破坏草原,使草原面积减少,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故不符合题意。29.【答案】D 二、非选择题30.【答案】人类活动 【解析】由于人类乱砍滥伐,致使森林生态系统衰退,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下降,破坏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匮乏,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过度放牧,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面积会减少,部分沙漠化,可见生态系统的稳定受人为因素影响最为严重.所以目前影响生物圈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31.【答案】健康 【解析】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因此人类要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因此,环境污染会使环境质量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32.【答案】人工 【解析】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33.【答案】地球 【解析】从生物圈Ⅱ号失败的例子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地球是我们发现的唯一适合生物生存的场所,生物圈中的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约占71%.34.【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35.【答案】眼前;砍伐森林;害虫;植树造林;绿色 【解析】这幅漫画的寓意是:手持大斧的人类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过度地砍伐森林,使得鸟类无家可归.它们气愤至极,竟然向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发起攻击,视他们为“害虫”.作为人类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想一想吗?况且森林的破坏不单单影响鸟类的生存,还直接影响我们人类自己,造成水土的流失、沙尘暴的袭击等等.我们知道,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森林的覆盖率为68%,但是他们却不砍伐自己的树木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 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7%,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我们中国人可不能这样傻下去了,我们要觉悟!我们要保护森林,我们要号召大家植树造林,我们青少年要节约用纸、回收废纸.回收一吨废纸,就等于挽救了17棵大树.过元旦的时候,我们要少买贺卡,因为制作4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树.总之,通过人类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的绿色重返大自然!做环保宣传工作,让所有大庆公民都能有环保意识,这样我们大庆的经济就会在绿色中蒸蒸日上.同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我想最关键的也是要绿化人的心灵.36.【答案】(1)捕食 (2)C (3)细菌;分解者 (4)太阳光能 (5)叶绿体 (6)光合 【解析】(1)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蚕以桑叶为食,所以桑与蚕的关系是捕食关系.(2)蚕属于动物,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所以图2中C是蚕细胞结构图.(3)腐生微生物可以把动物的尸体、死去的植物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分解成水与二氧化碳还有氮气,重新回归自然参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腐生微生物,物质就不能循环.所以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等.(4)太阳能首先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然后,逐级被各种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腐生生物利用,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生物圈中,所以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5)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桑是植物和蚕是动物,其中蚕不具有的转换器是叶绿体.(6)因为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如果大部分桑叶被害虫吃掉了,桑树将无法正常进行有效地光合作用,无法储存足够的有机物. 37.【答案】(1)围湖造田、植被破坏、水污染 (2)①做一名义务的环保宣传员,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②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等. 【解析】(1)从资料可以看出:造成“三湖”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围湖造田、植被破坏、“工农业污水,人畜粪便、垃圾等入湖”造成的水污染.(2)我们可以做到:①做一名义务的环保宣传员,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②保护环境,不制造垃圾等.38.【答案】(1)二氧化碳 (2)遮光;光合作用 (3)蒸腾;气孔 【解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向A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后,种子开始萌发;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呼吸作用旺盛,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因而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2)光合作用必需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要证明B装置中幼苗的呼吸作用,必需对B装置进行遮光处理来限制幼苗的光合作用.(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B装置是一个封闭的装置,因此玻璃罩内壁上出现的大量水珠大部分来自于幼苗的蒸腾作用,叶是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水分散失的窗口. 组别项目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毫升10℃30个9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