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行己有耻,品圣贤小语,感受西南大学附中校训,可耻的行为,安徽何允芝事件,笔记区,止于至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想一想为什么练字要从这个“格”开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你如何理解这些话中的“格?”
格:规则、界限、标准、品格、格调
1.什么是“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P28一
青春的我们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充满能量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
卢克索神庙“到此一游”事件“卢浮宫洗脚”事件中国游客大闹曼谷机场
在文物上涂鸦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里随意插队
思考:观看以下事例,青春期的我们可以违反规则和基本界限?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卢梭在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自省,揭露了一件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多年后,卢梭回想此事内心依然隐隐作痛。
从卢梭的故事到社会生活中的许多规则
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帮助,信守承诺…………
思考:通过卢梭的故事和这些规则,你们对“行己有耻”有了哪些新的正确认识?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思考:做到“行己有耻”,首先要怎样?
“行已有耻,君子不器” ——西南大学附中百年校训
大致意思: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
◎人如果有了羞耻之心,有些不该做的事情就能够不去做了。
朱熹:“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孟子:“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指对错事、坏事感到羞耻、憎恶,就是义的开端。
结合名言思考我们该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思考:这些不知耻的行为告诉我们“行己有耻”要提高什么样的能力?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思考:为什么何允芝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爱戴?
③树立底线思维,违反法律的坚决不做
安徽“百姓心中的好法官”何允芝从事审判工作20年,拒请、拒礼,办理的3000件案件无一申诉、信访,无一起错案,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和爱戴。
面对诱惑,我们应该……
面对游戏的诱惑,老板的热情招待,我们应该说:
面对新潮的行为方式,我们应该说:
和写字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出格。我们的青春同样也需要“格”的规范和引导
◎思考:“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④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最后一句)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让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知识扩展: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P28-29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P28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羞耻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P28③树立底线思维,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P29
释义:《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最完美的境界。把自己人性里面善的光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大学》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探究四 止于至善的要求
25年,1577万元!神秘人“顺其自然”又捐款了
虽然受助人并不清楚“顺其自然”的身份但宁波市慈善总会时不时收到受助人对“顺其自然”的感谢还有被帮助过的大学生工作后把第一笔工资捐出来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顺其自然”的感谢
思考:结合材料,止于至善要求我们怎么做?
我们要把“止于至善”当作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任务一:三分钟内在画板上画出班上某位同学,并说明该同学入选学习榜样的理由。任务二:同学们来猜猜他说的是哪位值得我们一起学习的榜样。
②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胡歌透露:在片场,游本昌每天要工作将近十个小时,这对于胡歌这样的青年演员来说都是一种极大挑战,更不用说高龄的游本昌。但不论多晚,只要一开机,他马上精神矍铄,从无倦怠感。
戏外的游本昌更是被胡歌称为“人生导师”
唐嫣表示,游本昌老师每次开拍之后的状态,都能打动在场的所有人。
思考:榜样有什么作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与自我完善的力量(对个人)③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会变得更加美好(对社会、国家)
思考: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笔记二.如何做到止于至善?P19 P14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红色字体必须课堂记住,分点写好问题及标注序号)
1.古代有个秀才赶考,路上又饥又渴,然而当他经过一片桃林时,却只淡淡地忘了一眼熟透的桃子便继续低头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充饥解渴时,他说:“桃李无心,我心有主。”意思是主人不在,桃李是不会管自己的,但要是我去偷吃了,我的善心则不存在了,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在独处或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学会“慎独” B、古代赶考秀才的生活都很艰辛 C、我们要学习古代秀才艰苦奋斗的精神D、在古代,道德的约束力比法律的约束力大
2.“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这句话启示我们,“止于至善”要( ) A.学会自省 B.学会慎独C.关爱他人 D.寻找榜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第二目止于至善,自学导航,PART2,践行止于至善,谈收获解疑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青春有格说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榜样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