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5 雷雨(节选)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5 雷雨(节选)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训练篇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无锡(xī) 大堤(tī) 赐福(chì) B:涔涔(cén) 遥岑(cén) 妗子(jìn)
C:伺候(cì) 窥伺(cì) 嗣位(shì) D:谛听(tì) 缔结(dì)蒂固(d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纺绸 半晌 清醒 一帆风顺
B:敲诈 烦脑 固执 发言题要
C:联络 拖延 昧心 苍海桑田
D:揣摩 混帐 签字 斗转星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提出《雷雨》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B: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是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
C:那是因为周大少爷时来运转,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D: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4.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周朴园:你——你贵姓?(表示声音延长)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解释说明)
5.下面有关戏剧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现代戏剧主要指二十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其中的主体。我们常说的戏剧鉴赏主要指中国现代、当代戏剧和外国戏剧的鉴赏。
B.戏剧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戏剧又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雷雨》属于悲剧。
C.戏剧语言是戏剧的灵魂,它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好的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D.下列剧本、体裁、作者分别是:《日出》——现代剧——曹禺;《王昭君》——历史剧——郭沫若;《上海屋檐下》——现代剧——夏衍。
阅读理解篇
阅读《父亲的家国》,完成6—9题。
父亲的家国
鲍鹏山
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骨瘦如柴,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在精力好的时候,他给我们说起他年轻时候的孤危和艰难。鲍姓在当地是小姓,我的祖父没有兄弟,单门独户又忠厚朴拙,我父亲也只有弟兄二人,叔叔老实可欺。说着说着,父亲就给我们背了一首诗: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英雄守困途。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借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识破人情全是假,还须自己着功夫。
背完此诗,父亲还顺带跟我们说起他的一位朋友。说起我父亲的这位“朋友”,我们倒都认识,是镇上人。那时的镇上人,吃商品粮的,和我们相比,几乎是两重天。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来往,也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有什么杯酒之欢。到了后来,竟至于不来往了。原来,有一年,我父亲的这位朋友病了,父亲要去看望,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什么也拿不出来,踌躇多日,只好硬着头皮,几乎空手去了。心想,朋友一定会理解。但没想到,朋友一见父亲几乎空着手,当时就拉下了脸。我父亲觉得大受伤害,也对“朋友”等等,心灰意冷。
父亲一生性情刚烈慷慨,仗义重谊,这次,他给我们背这首诗,带着满腹伤感,几乎唏嘘。我心里极感震动,那种人生的寒凉,一下子就包围了我。我问父亲,这是谁的诗?父亲说,他也不知道,是他年轻时,到一户人家,人家的中堂上,就写着这首诗,因为说中心中隐痛,触动心中感慨,一下子就记住了。
过了几日,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病床边,父亲和我们聊,那天他的情绪很好,他说有一首诗,是邵康节先生的,很好,就又背给我们听:
每日清晨一炷香,谢天谢地谢三光。惟求处处田禾熟,但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忠臣扶社稷,家无逆子恼爷娘。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纵贫时也不妨。
我父亲少时读私塾,读《语》《孟》,读《千家诗》,几年的私塾教育,使他终生都像一个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情怀气质,常常民胞物与,感怀万端;有着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时时礼义廉耻,仁义道德;还有着天下家国的眼光,总是忠臣孝子,修身齐家。我后来到了城市,在城市里见到不少我父亲这个辈分的人,他们大多认识字,能读报,还有各自的技术或专业,见识也广,但是却毫无父亲的那种读书人的气质。这促使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
但是啊,深受私塾熏陶的父亲后来却终生在农村,做一个地道的农民,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的情怀和感慨。他是何等的孤独啊。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他后来砸锅卖铁,也要让我们念书,在没有高考的时代,在社会禁锢阶层流动的时代,这样的读书完全没有什么目的。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吧,希望通过自己的培养,让我们能听懂他的心声?
我在父亲给我背的两首诗中,感受到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和伤感,也感受到了他对家国的真诚祈祷。
不久,我的父亲就去世了。在那样偏僻的乡下,在那样一个完全无人注意的角落,我的农民父亲,对人生有着那样苍凉的感受,还有着那样深重的对家国的关怀。这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父亲曾经对我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最后对我的交代,就仅仅是希望我花钱不要太大手大脚,“你负担重啊。”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的话。
我知道我不能让父亲对我完全满意。但我会一直秉持良心写作和教书,因为,我生活在父亲的家国,我会像我父亲一样,为天下家国祈祷。
(摘自《经典美文》)
6.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这种孤独,是那样的深,却又那样的长——长到他自己的一生。
(2)这是一个文化的奇迹,也是一个人的奇迹。
7.“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8.文中两次引述“父亲”背诵的诗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9.“父亲”对“我”说的最后的话:“你负担重啊。”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父亲”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解析篇
基础训练
一、
1.B分析: A.赐福(cì)C.窥伺(sì)嗣位(sì)D.谛听(dì)
2.A分析: B:烦脑-烦恼 题要-提要C:苍海-沧海D:混帐-混账
3.C分析:“时来运转”应是“一帆风顺”
4.D分析: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5.D分析:《王昭君》作者是曹禺。
阅读理解
1.(1)父亲空有天下家国情怀,却不被周围人理解,(1分)这种孤独和感伤伴随着历经沧桑的父亲,他那寂寞、失望的一生是多么漫长。(1分)
父亲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无人注意的角落,却拥有对人生的苍凉感受和对国家深厚的关怀。(1分)这种天下意识是一种令人赞叹的文化现象,拥有这种感慨和情怀的父亲是一个值得赞叹的人物。(1分)
2.①父亲是一个农民,却有着读书人情怀和气质。②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深刻感受和认识。③刚烈慷慨,仗义重谊。④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意识。(每条2分,答任意三点得满分;答“孤独,苍凉,胸怀宽广、深沉”可酌情给分)
3.(6分)从内容的角度看:引述两首诗,丰富了文章的思想性和文化底蕴,使文章充满了人文性。(2分)从表现人物的角度看:第一首诗,表现父亲对人情世故、朋友交往的深切体悟,对世态炎凉的深沉的感慨,对世界的失望和伤感,突出其人生的苍凉;(2分)第二首诗,表现父亲的天下意识,家国情怀,突出其思想的深沉——二者形成对比,表现了平凡、孤危、艰难的父亲,却有着宽广、仁爱、忠义的胸怀,创造了文化的奇迹。(2分)
4.答案要点:
这句话表达了父亲临终时对我的期望以及对家国的忧心。
经济负担重,希望我花钱不要大手大脚。
做人负担重,希望我要不断砥砺自己的品格和修养。
家国负担重,期待我要有家国的担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5 雷雨(节选)同步练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5 雷雨(节选)当堂检测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5 雷雨(节选)优秀一课一练,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