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
2.下图两个圆圈分别表示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其中阴影部分表示( )
A.有刺细胞B.体壁两胚层C.两侧对称D.有口无肛门
3.“仙女虫”身体细长,分节且体节彼此相似,由刚毛辅助运动。据此判断“仙女虫”属于( )
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C.环节动物D.节肢动物
4.下列各组是泉州市常见的海鲜,都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牡蛎、海马B.章鱼、海蛏C.鲍鱼、海虾D.鲈鱼、海蟹
5.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珍稀鱼类的是( )
A.白鳍豚B.娃娃鱼C.中华鲟D.抹香鲸
6.“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昆虫的头部具有口器,用于呼吸
B.鳖体表有甲,可维持体温的恒定
C.蛔虫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D.狼的犬齿尖锐,可切断、咀嚼食物
7.水中游泳的海豹、空中飞行的蝙蝠、地面爬行的穿山甲,都属于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 )
A.具有脊柱B.体内受精C.用肺呼吸D.胎生哺乳
8.家兔是植食性哺乳动物,它区别于肉食性哺乳动物的最大特点是( )
A.盲肠发达B.体温恒定C.体表被毛D.牙齿分化
9.北方的冬季,常常有人在冰面上凿冰捕鱼。原因是( )
A.洞口水温较高,鱼在此活动B.洞口光线较亮,鱼喜好光亮
C.洞口食物丰富,鱼在此觅食D.洞口氧气充足,鱼在此呼吸
10.中医博大精深,一些动物的某些结构或分泌物可以入药。下列动物与其结构或分泌物对应错误的是( )
A.乌贼——海螵蛸B.水蛭——蛭素C.牡蛎——石决明D.蟾蜍——蟾酥
11.中药“蝉蜕”,是指蝉在发育过程中蜕掉的( )
A.皮肤B.甲壳C.外骨骼D.外套膜
12.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开花季节,果园里的蜜蜂在汲取花蜜、采集花粉的同时( )
A.帮助消灭果树害虫B.帮助果树进行传粉
C.促进花朵提前开放D.延长花的开放时间
13.从行为获得途径看,下列动物的行为与“老马识途”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飞鸽传书B.孔雀开屏C.公鸡报晓D.北雁南飞
14.下列环境中,最容易滋生霉菌的是( )
A.熟透掉落的柿子B.衣柜干燥的皮衣C.罐装保存的奶粉D.工地潮湿的沙堆
15.下列食品制作和保存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乳酸菌制作酸奶B.用脱水法保存紫菜
C.用米曲霉制作泡菜D.真空包装保存肉肠
绿僵菌是一种广谱昆虫病原微生物,其分生孢子很容易附着于昆虫皮肤的节间处,当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并形成菌丝,侵入昆虫的脂肪组织和肌肉,菌丝在昆虫体内繁殖,导致昆虫死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6.下列关于绿僵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单细胞生物B.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
C.能够制造有机物D.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17.绿僵菌和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B.竞争C.共生D.寄生
18.登革热主要由伊蚊传播,伊蚊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雌伊蚊主要将受精卵产在潮湿的水边或水中,发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伊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B.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C.受精卵是发育的起点D.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
19.正常女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条+XB.22条+YC.22对+XXD.22对+XY
2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亲代所有的性状都遗传给后代
B.环境变化不能引起生物变异
C.凡是变异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D.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21.一对夫妻前两胎都生了女孩,第三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 )
A.25%B.50%C.75%D.100%
22.科学家通过导入某种菌类的杀虫基因,使农作物能够有效地抵御害虫,既提高了作物产量,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一成果的取得利用了( )
A.杂交技术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D.转基因技术
23.下列关于人体DNA、基因、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每条DNA上只有一个基因
C.每对基因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是DNA
24.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自然资源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共同举办地球日主场活动。下列做法与这一宣传主题相违背的是( )
A.围湖造田B.拒绝野味C.荒坡植绿D.伏季休渔
25.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形细菌,可引发胃黏膜慢性炎症。为探究火麻油对Hp的抑菌活性及作用,研究人员将Hp菌悬液与适量火麻油混合,调整终浓度为1MIC、1/2MIC、0MIC进行实验,测定菌液的吸光度值(OD600;衡量菌种数目),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Hp通过产生大量的芽孢来繁殖后代
B.0~2h内,Hp可能处于适应环境阶段
C.火麻油浓度越高,Hp繁殖速度越快
D.14h后,三种菌液中的Hp都不再繁殖
二、判断题
26.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态势。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诺如病毒。( )
(2)构成诺如病毒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
(3)诺如病毒可以在未洗净的餐具上繁殖。( )
(4)若感染诺如病毒,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
三、读图填空题
27.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重视度的进一步提高,体育测试成为中考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图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人体的运动是由肌肉牵动___绕关节进行的。
(2)关节的灵活性与[___]内的滑液和[⑤]___有关。
(3)运动时若用力过猛,关节头会从[___]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所以运动前要适度热身。
(4)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___系统的控制和协调;运动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内的___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提供。
28.“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布谷布谷,赶快种谷”。这两句农事谚语描述了两种动物的声音和农事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下列图示回答。
(1)以上两句农事谚语体现的植物繁殖方式属于___生殖。此外,生产实践中,为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人们常利用植物体的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___(写一种)。
(2)图1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该过程属于___发育,其中②的呼吸器官是___。
(3)图2是布谷鸟卵的结构示意图,受精后发育成雏鸟的是[___],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的是[___]。
29.果蝇是研究生物遗传的常用材料。图中表示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A、a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
(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
(2)据图分析,___为隐性性状,依据是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___。
(4)子代长翅个体中,基因组成为AA的比例是___。
30.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2020年9月30日,在龙岩长汀首次发现了一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彩鹮是珍稀鸟类朱鹮的近亲。新发现的彩鹮秋季迁徙途中经过长汀,在稻田湿地觅食水生昆虫、泥鳅等,以补充体力,短暂停留后再向南迁徙。下图是与彩鹮有关的部分食物网。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彩鹮属于___,其体内能量最终来源于___。
(2)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及其粪便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___,供植物再利用。由此可见,细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___起着重要作用。
(3)上述食物网中,彩鹮与泥鳅的关系是___。
(4)结合资料分析,影响彩鹮迁徙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
31.葡萄的果皮上含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图1为某兴趣小组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葡萄醋的实验流程图。
(1)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___的方式大量繁殖。
(2)在醋酸发酵阶段,可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这一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___步骤;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醋酸菌的细胞内没有___。
(3)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酒精的曲线是___。
(4)为延长葡萄醋的保质期,可以选择冷藏保存的方法。从防腐角度分析,原理是___。
四、填空题
3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地球上自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过,但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消失。地质年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可是到了1600年至1700年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从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
资料二:一项研究揭示了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资料三: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生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其中野外大熊猫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成遗传资源保存库和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等,保存树种2000多种,涵盖目前利用的主要造林树种遗传资源的60%。
(1)由资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由资料二可知,鸟类和哺乳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___。
(2)由资料三可知,我国为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此外,我国还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实质上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___的多样性。
(3)结合上述资料,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___(写一种)。
33.下表为武夷山特有的几种野生动物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分析回答。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表中缺少的分类等级是___。
(2)表中与崇安斜鳞蛇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___(填字母);体温高而恒定的动物是___(填字母)。
(3)挂墩鸦雀呼吸作用旺盛,适于飞行,这与___辅助肺呼吸有关;请再写出一个挂墩鸦雀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点: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34.杜鹃属植物是重要的观赏花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西南地区持续增温,降水逐年减少,干旱已逐渐威胁杜鹃健康生长及分布。研究人员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分析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缨杜鹃幼苗株高的影响,揭示其抗旱能力和适应机制,为马缨杜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抗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①实验共设6个处理:对照(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80%~100%;FC60,60%~80%;FC40,40%~60%;FC30,30%~40%;FC20,20%~30%;FC10,10%~20%。每个处理栽20盆,每盆栽1株。(注:FC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含量比值)
②选取无病虫害、长势一致的马缨杜鹃幼苗于2021年12月15日进行材料预处理,至2022年3月1~5日,试验设定的各处理和重复均已达到要求,开始干旱胁迫试验。
③实验周期内,用土壤水分仪检测盆栽土壤含水量,并及时调整浇水量,使其达到实验要求,其他处理均相同,连续控水3个月后,于6月15日测定不同干旱处理下马缨杜鹃的株高。
研究人员依据3月15日和6月15日所测定的不同干旱处理下20盆马缨杜鹃株高的平均值,绘制柱状图如下,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
(2)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一种做法:___。
(3)每组马缨杜鹃的株高取平均值,目的是___。
(4)分析柱状图可知,不同处理马缨杜鹃在3月15日的初始株高___;干旱胁迫3个月后,随干旱胁迫加剧马缨杜鹃株高的变化趋势: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解析:A.图中阴影表示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腔肠动物有刺细胞,可以用来捕食和防御,扁形动物没有,A错误。
B.腔肠动物身体有两个胚层,扁形动物身体有三个胚层,B错误。
C.而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C错误。
D.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口无肛门,D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所以,“仙女虫”身体细长,分节且体节彼此相似,由刚毛辅助运动,属于环节动物。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牡蛎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和贝壳,属于软体动物,海马用鳃呼吸,属于鱼类,故A错误。
B.章鱼、海蛏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都属于软体动物,故B正确。
C.鲍鱼属于软体动物、海虾属于节肢动物,故C错误。
D.鲈鱼属于鱼类、海蟹属于节肢动物,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白鳍豚胎生、哺乳,是中国长江所独有的珍稀哺乳动物,属于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A错误。
B.娃娃鱼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B错误。
C.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属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口,C正确。
D.抹香鲸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体表无毛,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昆虫的头部具有口器,用于摄食,故A错误。
B.鳖属于爬行动物,体表的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从而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但不能维持体温恒定,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故B错误。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的消化液侵蚀,起保护作用,故C正确。
D.狼具有犬齿,犬齿尖锐,可撕裂食物,与肉食生活相适应,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BC.具有脊柱、体内受精、用肺呼吸是其他脊椎动物也具有的一些特征,如爬行动物,鸟类等,不能用来判断是否是哺乳动物的特征,故ABC不符合题意。
D.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可以作为判断哺乳类的特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A符合题意。
BCD.植食性哺乳动物和肉食性哺乳动物通常都具有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牙齿分化、胎生哺乳等特征,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解析: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可以使鱼儿在水中获取溶解在水中的氧,而自由生活。但是北方的冬季水面上有厚厚的冰面,使得水中的氧含量大大降低,鱼儿获得氧气也较难。如果有人在厚厚的冰面上钻洞捕鱼,鱼儿很快会聚集到冰孔周围来呼吸,原因是洞口氧气充足,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A.乌贼属于软体动物,其贝壳退化成内壳。乌贼退化的内壳可以入药,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A正确。
B.水蛭唾腺中含蛭素是一种多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蛭素对细菌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并能减少死亡率,因此可以利用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
C.石决明为鲍科动物九孔鲍和盘大鲍的贝壳,以贝壳打碎入药,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的功效与作用,C错误。
D.蟾蜍眼睛后方的毒腺能分泌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蝉的皮是蝉的外骨骼,能减少水分的蒸发,保护内部柔软器官。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蝉蜕”就是蝉的外骨骼。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果树多是虫媒花,主要依靠昆虫传粉。在果园里的蜜蜂不但可以采蜜,在采蜜的同时把身体粘附的花粉带到了另一朵花的柱头上,为果树花粉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蜜蜂的传粉,果树的产量能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开花季节,果园里的蜜蜂在汲取花蜜、采集花粉的同时帮助果树进行传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孔雀开屏、公鸡报晓,北雁南飞都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而飞鸽传书和老马识途都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A.熟透掉落树下的橘子既有营养物质,又有水分,非常适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容易滋生霉菌,A正确。
B.干燥的皮衣含有机物、缺水,由于霉菌生活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干燥的皮衣不易滋生霉菌,B错误。
C.罐藏法是食品保存的一种方法,能够隔绝空气,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食品就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可见,罐装保存的奶粉不易滋生霉菌,C错误。
D.工地潮湿的沙堆尽管有水但缺乏有机物,不易滋生霉菌,D错误。
故选A。
15.答案:C
解析: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A正确。
B.干紫菜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体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B正确。
C.泡菜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使蔬菜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产生特殊的风味,这个过程需要利用微生物发酵,C错误。
D.真空包装,排除了包装袋中的氧气,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可用真空包装保存肉肠,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由资料可知,绿僵菌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并形成菌丝,可见绿僵菌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中具有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绿僵菌属于真菌,它侵入昆虫的脂肪组织和肌肉,菌丝在昆虫体内繁殖,导致昆虫死亡。可见,绿僵菌与昆虫属于寄生关系,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A.伊蚊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结合题图可知,伊蚊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A正确。
B.伊蚊属于昆虫,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B错误。
C.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发育通常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受精卵是伊蚊发育的起点,C正确。
D.结合题图可知,伊蚊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19.答案:A
解析: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染色体,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答案:D
解析:A.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故A错误。
B.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因此环境变化能引起生物变异,但是不能遗传给后代,故B错误。
C.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故C错误。
D.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使生物能够长期稳定生存,并一代一代地得以延续。变异使生物得以进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具有了生物多样性,故D正确。
故选D。
21.答案:B
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有一对夫妇前两胎都是生育了女孩,那么他们第三胎生育男孩的可能性为50%,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答案:D
解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基因中的生物技术,科学家通过导入某种菌类的杀虫基因,使农作物能够有效地抵御害虫,既提高了作物产量,又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利用了转基因技术,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答案:A
解析:A.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故A正确。
B.一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个基因,故B错误。
C.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每对基因的遗传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故C错误。
D.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基因,故D错误。
故选A。
24.答案:A
解析:A.围湖造田会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A符合题意。
BCD.拒绝野味、荒坡植绿、伏季休渔的做法都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答案:B
解析:A.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Hp是通过分裂生殖的,不是通过产生大量的芽孢来繁殖后代的,A错误。
B.0~2h内,三组Hp的数量几乎都没有增加,因此该时间段内,Hp可能处于适应环境阶段,B正确。
C.研究人员将Hp菌悬液与适量火麻油混合,调整终浓度为1MIC、1/2MIC、0MIC进行实验。结合题图可知,火麻油浓度越高(1MIC),Hp的OD600越低,意味着菌种数目越少,即:繁殖速度越慢,C错误。
D.14h后,三种菌液中的Hp数量基本不变,说明这时Hp细菌繁殖和死亡的量基本相等,不是“不再繁殖”,D错误。
故选B。
26.答案:(1)√
(2)×
(3)×
(4)×
(1)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诺如病毒,故题干观点正确。
(2)生物通常可分为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这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诺如病毒等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题干观点错误。
(3)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可见,诺如病毒不可以在未洗净的餐具上繁殖,故题干观点错误。
(4)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可见,若感染诺如病毒,不可使用抗生素治疗,故题干观点错误。
27.答案:(1)骨
(2)③;⑤关节软骨
(3)④
(4)神经;线粒体
解析:(1)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2)关节腔内含有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因此,关节的灵活性与图中③关节腔中的滑液和⑤关节软骨有关。
(3)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所以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①关节头从④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发生脱臼现象,所以运动前适度热身有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4)运动除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人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肌细胞内的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
28.答案:(1)有性;嫁接
(2)变态;鳃
(3)⑤;⑥
(1)以上两句农事谚语体现的植物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而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直接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等。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发育类型是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图中②是蝌蚪时期,该时期用鳃呼吸。
(3)在鸟卵结构中⑥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⑤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29.答案:(1)相对性状
(2)残翅;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3)Aa、Aa
(4)1/3
解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可见,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长翅×长翅→子代出现:残翅),可推知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
(3)长翅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残翅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长翅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a。 可见,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Aa。
(4)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子代长翅个体(AA、Aa)中,基因组成为AA的比例是:1÷(1+2)=1/3。
30.答案:(1)消费者;太阳能
(2)无机盐;物质循环
(3)捕食和竞争
(4)温度
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彩鹮是动物,属于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彩鹮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腐生细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上述食物网中,彩鹮与泥鳅都以水生昆虫为食,是竞争关系;同时彩鹮以泥鳅为食,是捕食关系,因此彩鹮与泥鳅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彩鹮迁徙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行为。
31.答案:(1)酵母菌;出芽
(2)接种;成形的细胞核
(3)丙
(4)低温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解析:(1)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包括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在通气阶段,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大量繁殖。
(2)在醋酸发酵阶段,向葡萄酒中加入醋酸菌,这一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醋酸菌属于细菌,与制酒用到的微生物—酵母菌相比,醋酸菌无成形细胞核。
(3)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很快就会使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甲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足够的数量之后,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曲线丙表示酒精,乙是二氧化碳。
(4)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为了延长葡萄醋的保质期,可以选择冷藏保存的方法。从防腐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2.答案:(1)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栖息地丧失
(2)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物种类/物种
(3)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等
解析:(1)由资料一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由上表资料二可知,栖息地丧失分别占哺乳类和鸟类丧失原因的32%和60%,故哺乳类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丧失。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由资料三可知,我国为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采取的有效措施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建成遗传资源保存库和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等,保存树种2000多种,涵盖目前利用的主要造林树种遗传资源的60%。这体现了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由于各种原因,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作为个人我们除了响应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之外,我们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自我做起,从周围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周围的一草一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多植树,注意保护环境等。
33.答案:(1)种;科、属
(2)b;d
(3)气囊;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等
解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等级,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少。由分析可知,表中缺少的分类等级是科、属。
(2)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分类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通过分析表格可知,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动物是崇安地蜥和崇安斜鳞蛇,因为崇安地蜥和崇安斜鳞蛇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两者所共有的分类等级最小,因此共同特征最多。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因此表中的挂墩鸦雀体温高而恒定。
(3)挂墩鸦雀属于鸟类,其呼吸作用旺盛,这与气囊辅助肺呼吸有关。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吸气时,吸进的空气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则直接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又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不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挂墩鸦雀属于鸟类,其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表覆羽,可以保温;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等。
34.答案:(1)土壤含水量
(2)选取无病虫害、长势一致的马缨杜鹃幼苗;实验周期内,除土壤含水量外,其他处理均相同;3月15日的每组马缨杜鹃初始株高相同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4)相同;先降低、再小幅升高、再降低
解析:(1)研究人员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分析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缨杜鹃幼苗株高的影响。可见,本实验的变量是土壤含水量。
(2)一组探究实验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这就是控制单一变量。结合题干实验步骤可知,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有:选取无病虫害、长势一致的马缨杜鹃幼苗;实验周期内,除土壤含水量外,其他处理均相同;3月15日的每组马缨杜鹃初始株高相同。(写1条,合理即可)
(3)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每组马缨杜鹃的株高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4)结合题图可知,不同处理马缨杜鹃在3月15日的初始株高相同;干旱胁迫3个月后,与对照组(CK)相比,随干旱胁迫加剧(FC60→FC40→FC30→FC20→FC10)马缨杜鹃株高的变化趋势:先降低、再小幅升高、再降低。
原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的影响
其他原因
鸟类
20%
60%
12%
8%
哺乳类
31%
32%
17%
20%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无尾目
有鳞目
雀形目
a.崇安髭蟾
b.崇安地蜥
c.崇安斜鳞蛇
d.挂墩鸦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59,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