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 4.1 几何图形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 4.2 直线、射线、线段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 4.3 角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 专题强化二 角各类考点一遍过必刷题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同步单元基础与培优高分必刷卷(全解全析) 试卷 0 次下载
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1.(2022·河南省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直线与直线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
C.线段与线段是同一条线段
D.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
2.(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有一个端点;
(2)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3)角的大小与我们画出的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4)线段上有无数个点;
(5)两个锐角的和必定是直角或钝角;
(6)若与有公共顶点,且的一边落在的内部,则.
A.1个B.2个C.3个D.4个
3.(2021·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中学校七年级期末)如图,小林利用圆规在线段上截取线段,使.若点D恰好为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B.C.D.
4.(2022·湖南·邵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期末)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 )
A.1cmB.9cmC.1cm或9cmD.以上答案都不对
5.(2020·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工作流程线上A、B、C、D处各有一名工人,且AB=BC=CD=1,现在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使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安放的位置( )
A.线段BC的任意一点处
B.只能是A或D处
C.只能是线段BC的中点E处
D.线段AB或CD内的任意一点处
6.(2022·河北·邢台市开元中学七年级期末)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若AD=BM,则AB=3BD;②若AC=BD,则AM=BN;③AC-BD=2(MC-DN);④2MN=AB-CD.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2021·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相交,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最多有三个交点;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
A.40个B.45个C.50个D.55个
8.(2022·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点C在直线 AB 上, ACa , BCb ,且 a≠b ,点 M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线段 MC的长为( )
A.B.C.或D.或
9.(2019·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某公司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10人,15人,45人,且这三个区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150m,BC=90m.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B.点BC.点A,B之间D.点C
10.(2021·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期末)如图,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为4,一动点从点出发,按以下规律跳动:第1次跳动到的中点处,第2次从点跳动到的中点处,第3次从点跳动到的中点处,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跳动到点(,是整数)处,问经过这样2020次跳动后的点与点的距离是( )
A.B.C.D.
二、填空题
11.(2021·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七年级)如图,已知AB=8cm,BD=3cm,C为AB的中点,则线段CD的长为_____cm.
12.(2019·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如图M、N把线段AB三等分,C为NB的中点,且CM=6cm,则AB=_____cm.
13.(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B=12,AC=8,点D为直线AB上一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MN=10,则线段AD的长为______.
14.(2020·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七年级期末)已知,如图,点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且,线段,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
15.(2021·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一个电子跳蚤在数轴上做跳跃运动.第一次从原点O起跳,落点为A1,点A1表示的数为1;第二次从点A1起跳,落点为OA1的中点A2;第三次从A2点起跳,落点为0A2的中点A3;如此跳跃下去……最后落点为OA2019的中点A2020.则点A2020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16.(2022·江苏·七年级)如图,数轴上有两点,点C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若点M为直线上一点,且,则的值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7.(2022·全国·七年级)如图,线段AB=20,BC=15,点M是AC的中点.
(1)求线段AM的长度;
(2)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2:3.求MN的长.
18.(2020·辽宁·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七年级期中)已知,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6cm到达A点,再从A点向右移动10cm到达B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1)点C表示的数是 ;
(2)若点A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C、B两点分别以每秒1cm、4cm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 (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t=2秒时,CB•AC的值为 .
③试探索: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总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9.(2020·山东·东埠初中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点在线段AB上,,点分别是的中点.
求线段的长;
若为线段上任一点,满足,其它条件不变,猜想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且满足分别为的中点,猜想的长度,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
20.(2022·广东汕头·七年级期末)如图,点C为线段AB的中点,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为线段AE的中点.
(1)若线段AB=a,CE=b,且,求a,b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的长.
21.(2022·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如图1,点M是线段AB上一定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
(1)若AM=4cm,当点C、D运动了2s,此时AC= ,DM= ;(直接填空)
(2)当点C、D运动了2s,求AC+MD的值.
(3)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2AC,则AM= (填空)
(4)在(3)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
22.(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为线段AC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
(1)如图,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①若线段,求的长度.
②若AB=a,求MN的长度.
(2)若,求MN的长度(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3.(2022·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 A,C 是数轴上的点,点 A 在原点,AC=8.动点 P,Q 分别从 A,C 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每秒 3 个单位长度和每秒 1 个单位长度.
设运动时间为t秒(t>0),解答下列问题:
(1)点C表示的数是 ;点P表示的数是 ,点Q表示的数是 .(点P,点 Q 表示的数用含 t 的式子表示)
(2)若点 M 是 AP 的中点,点 N 是 CQ 的中点,求 MN 的长.
(3)直接写出 t 为何值时,点P与点Q相距4个单位长度.
24.(2021·黑龙江哈尔滨·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A,B,C是数轴上三点,点C表示的数为6,BC=4,AB=12.
(1)写出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
(2)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M为AP的中点,点N在线段CQ上,且CN=CQ,设运动时间为ts(t>0).
①写出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t为何值时,原点O恰为线段PQ的中点?
25.(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是最大的负整数,且,满足.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后立刻返回到点,到达点后再返回到点并停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从点离开后,在点第二次到达点的过程中,经过秒钟,,求的值.
(3)点从点出发的同时,数轴上的动点,分别从点和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和每秒5个单位长度,假设秒钟时,、、三点中恰好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的值.
26.(2018·湖北宜昌·七年级期末)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若线段AB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1)问运动多少秒时BC=2(单位长度)?
(2)线段AB与线段CD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多长时间?
(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且点P不在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BD﹣AP=3PC.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选出即可.
【详解】解:、直线与直线是同一条直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射线与射线不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线段和线段是同一条线段,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射线与射线是同一条射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等知识点,能理解 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是解此题的关键.
2.C
【分析】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根据线段、直线、角的定义等知识逐一进行判断.
【详解】解:(1)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故(1)错误;
(2)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故(2)错误;
(3)角的大小与我们画出的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故(3)正确;
(4)线段上有无数个点,故(4)正确;
(5)两个锐角的和可能是锐角,故(5)错误;
(6)若与有公共顶点,且的一边落在的内部,则,故(6)正确,即正确的序号为(3)(4)(6),共3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直线、角的定义等知识,是基础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3.C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逐项判定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得:D是线段CE的中点,AB=CD
∴CD=DE,即选项A正确;AB=CE=CD=DE,即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和线段中点的性质,其中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由已知条件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做本题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分情况可以求出A,C两点的距离.
【详解】第一种情况:C点在线段AB上时,故AC=AB-BC=1cm;
第二种情况:当C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9cm,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
5.A
【详解】要想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最短,据图可知:
位置在A与B之间时,距离之和
位置在B与C之间时,距离之和
位置在C与D之间时,距离之和,
则工具箱在B与C之间时,距离之和最短.
故选:A.
6.D
【分析】根据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可得AM=MD,CN=BN.
由①知,当AD=BM,可得AM=BD,故而得到AM=MD=DB,即AB=3BD;
由②知,当AC=BD时,可得到MC=DN,又AM=MD,CN=BN,可解得AM=BN;
由③知,AC-BD=AM+MC-BN-DN=(MC-DN)+(AM-BN)=(MC-DN)+(MD-CN)=2(MC-DN);
由④知,AB-CD=AC+BD=AM+MC+DN+NB=MD+MC+DN+CN=MD+DN+MC+CN=2MN
逐一分析,继而得到最终选项.
【详解】解:∵M,N分别是线段AD,BC的中点,
∴AM=MD,CN=NB.
①∵AD=BM,
∴AM+MD=MD+BD,
∴AM=BD.
∵AM=MD,AB=AM+MD+DB,
∴AB=3BD.
②∵AC=BD,
∴AM+MC=BN+DN.
∵AM=MD,CN=NB,
∴MD+MC=CN+DN,
∴MC+CD+MC=CD+DN+DN,
∴MC=DN,
∴AM=BN.
③AC-BD=AM+MC-BN-DN=(MC-DN)+(AM-BN)=(MC-DN)+(MD-CN)=2(MC-DN);
④AB-CD=AC+BD=AM+MC+DN+NB=MD+MC+DN+CN=MD+DN+MC+CN=2MN.
综上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长短比较与计算,以及线段中点的应用.
7.B
【详解】解∶第四条直线最多和前三条直线都相交而增加3个交点,
第五条直线最多和前四条直线都相交而增加4个交点……
第十条直线最多和前9条直线都相交而增加9个交点,
所以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为∶1+2+3+……+9=4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 结合图形,找规律解答.
8.D
【分析】由于点B的位置以及a、b的大小没有确定,故应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于点B的位置不能确定,故应分四种情况讨论:
①当a>b且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1.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②当a>b且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③当a<b且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3.
∵AC=a,BC=b,∴AB=AC+BC=a+b.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M﹣AC==.
④当a<b且点C在线段AB的方向延长线上时,如图4.
∵AC=a,BC=b,∴AB=BC-AC=b-a.
∵点M是AB的中点,∴AMAB=,
∴MC=AC+AM==.
综上所述:MC的长为或(a>b)或(a<b),即MC的长为或.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间的和差关系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9.D
【分析】本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一个停靠点,分别计算所有人的路程的和再判断.
【详解】①以点A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50×15+45×240=13050(米);
②以点B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0×150+90×45=5550(米);
③以点C为停靠点,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10×240+15×90=3750(米);
④当在AB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则(0<m<150),则所有人的路程的和是:10m+15(150﹣m)+45(240﹣m)=13050-50m>5550 ;
⑤当在BC之间停靠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则(0<n<90),则总路程为10(150+n)+15n+45(90﹣n)=5550-20n >3750,∴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C.
故选D.
【点睛】本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的知识点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A
【分析】根据题意,得第一次跳动到OA的中点A1处,即在离原点的长度为×4,第二次从A1点跳动到A2处,即在离原点的长度为()2×4,找到跳动n次的规律即可.
【详解】由于OA=4,所以第一次跳动到OA的中点A1处时,OA1=OA=×4=2,
同理第二次从A1点跳动到A2处,离原点的()2×4处,
同理跳动n次后,离原点的长度为()n×4=,
则2020次跳动后的点与点的距离是
故选:A.
【点睛】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表示出各个点跳动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11.1
【分析】先根据中点定义求BC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差求CD的长.
【详解】解:∵C为AB的中点,AB=8cm,
∴BC=AB=×8=4(cm),
∵BD=3cm,
∴CD=BC﹣BD=4﹣3=1(cm),
则CD的长为1cm;
故答案为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线段长度的运算关系.
12.12
【分析】根据三等分点,可得AM=MN=NB,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NC=CB,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由点M、N把线段AB三等分得AM=MN=NB,
点C是NB的中点得NC=CB.
由线段的和差得CM=MN+NC=AM+CB=6.
AB=AM+MC+CB
=(AM+CB)+MC
=2MC
=12cm.
故答案是:12.
【点睛】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等分点等分线段的性质,线段的和差.
13.16或24
【详解】解:有三种情况:
①当点D在线段AB上时,如图所示,MN≠10,与已知条件不符,故此种情况不成立;
②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M是AB的中点,AB=12,
∴AM=6,
∵AC=8,
∴MC=2,
∵MN=10,
∴CN=MN-MC=10-2=8,
∵N是CD的中点,
∴CD=16,
∴AD=CD+AC=16+8=24;
②当点D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M是AB的中点,AB=12,
∴AM=6,
∵AC=8,
∴MC=2,
∵MN=10,
∴CN=MN+MC=10+2=12,
∵N是CD的中点,
∴CD=24,
∴AD=CD-AC=24-8=16.
故线段AD的长为16或24.
故答案是:16或24.
14.3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与BD的关系,CD与BD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与BM的关系,DN与NC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AB=4BD,CD=3BD.
点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AM=BM=2BD,DB=BN=N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MB+BN=3BD=9.
所以BD=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
15.
【分析】先根据数轴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分别求出点表示的数,再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
【详解】由题意得:点表示的数为
点表示的数为
点表示的数为
点表示的数为
归纳类推得:点表示的数为(n为正整数)
则点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定义、线段中点的定义,根据点表示的数,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
16.1或
【分析】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由OD=4AC得a与b的关系,再根据点M在直线AB的不同的位置分4种情况进行解答,①若点M在点B的右侧时,②若点M在线段BO上时,③若点M在线段OA上时,④若点M在点A的左侧时,分别表示出AM、BM、OM,由AM-BM=OM得到t、a、b之间的关系,再计算的值即可.
【详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点M表示的数为m
则OC=t,BD=4t,即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4t,
∴AC=-t-a,OD=b-4t,
由OD=4AC得,b-4t=4(-t-a),
即:b=-4a,
①若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
由AM-BM=OM得,m-a-(m-b)=m,即:m=b-a;
∴
②若点M在线段BO上时,如图2所示:
由AM-BM=OM得,m-a-(b-m)=m,即:m=a+b;
∴
③若点M在线段OA上时,如图3所示:
由AM-BM=OM得,m-a-(b-m)=-m,即:
∵此时m<0,a<0,
∴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④若点M在点A的左侧时,如图4所示:
由AM-BM=OM得,a-m-(b-m)=-m,即:m=b-a=-5a;
而m<0,b-a>0,
因此,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的值为1或.
【点睛】考查数轴表示数的意义,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分类讨论和整体代入在解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7.(1);(2)
【分析】(1)根据图示知AM=AC,AC=AB﹣BC;
(2)根据已知条件求得CN=6,然后根据图示知MN=MC+NC.
【详解】解:(1)线段AB=20,BC=15,
∴AC=AB﹣BC=20﹣15=5.
又∵点M是AC的中点.
∴AM=AC=×5=,即线段AM的长度是.
(2)∵BC=15,CN:NB=2:3,
∴CN=BC=×15=6.
又∵点M是AC的中点,AC=5,
∴MC=AC=,
∴MN=MC+NC=,即MN的长度是.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定义,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1;(2)①﹣1+t;②121;③线段CB与AC相等,理由详见解析.
【分析】(1)依据条件即可得到点A表示﹣6,点B表示﹣6+10=4,再根据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得出点C表示的数;
(2)依据点C表示的数为﹣1,点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即可得到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1+t;
②依据点A表示的数为﹣6﹣2×2=﹣10,点B表示的数为4+4×2=12,点C表示的数是﹣1+2=1,即可得到CB•AC的值;
③依据点A表示的数为﹣6﹣2t,点B表示的数为4+4t,点C表示的数是﹣1+t,即可得到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
【详解】解:(1)∵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6cm到达A点,再从A点向右移动10cm到达B点,
∴点A表示﹣6,点B表示﹣6+10=4,
又∵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点C表示的数为=﹣1,
故答案为:﹣1.
(2)①∵点C表示的数为﹣1,点以每秒1cm的速度向右移动,
∴运动t秒时,点C表示的数是﹣1+t,
故答案为:﹣1+t;
②由题可得,当t=2秒时,点A表示的数为﹣6﹣2×2=﹣10,点B表示的数为4+4×2=12,点C表示的数是﹣1+2=1,
∴当t=2秒时,AC=11,BC=11,
∴CB•AC=121,
故答案为:121;
③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理由:
由题可得,点A表示的数为﹣6﹣2t,点B表示的数为4+4t,点C表示的数是﹣1+t,
∴BC=(4+4t)﹣(﹣1+t)=5+3t,AC=(﹣1+t)﹣(﹣6﹣2t)=5+3t,
∴点A、B、C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CB与AC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动点问题,整式的加减,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1)理解数轴上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是两个端点所表示的数的和除以2;(2)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数轴上两点之间对应的距离等于它们所表示的数差的绝对值.
19.;,证明解解析;,证明见解析;见解析
【分析】根据“点、分别是、的中点”,先求出、的长度,再利用即可求出的长度即可;
当为线段上一点,且,分别是,的中点,则存在;
点在的延长线上时,根据、分别为、的中点,即可求出的长度;
根据前面的结果解答即可.
【详解】解:分别是的中点,
分别是的中点
又
∵,
∴在点的右边,
如图示:
分别是的中点,
又
只要满足点在线段所在直线上,点分别是的中点.那么就等于的一半
【点睛】本题主要是线段中点的运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a=15,b=4.5;(2)1.5.
【分析】(1)由,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推出a、b的值;
(2)根据(1)所推出的结论,即可推出AB和CE的长度,根据C为线段AB的中点AC=7.5,然后由AE=AC+CE,即可推出AE的长度,由D为AE的中点,即可推出DE的长度,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出CD的长度.
【详解】(1)∵,
∴=0,=0,
∵a、b均为非负数,
∴a=15,b=4.5,
(2)∵点C为线段AB的中点,AB=15,
∴,
∵CE=4.5,
∴AE=AC+CE=12,
∵点D为线段AE的中点,
∴DE=AE=6,
∴CD=DE−CE=6−4.5=1.5.
【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平方和线段的和差.能通过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是解决(1)的关键;(2)能利用线段的和差,用已知线段去表示所求线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1)2,4;(2)6 cm;(3)4;(4)或1.
【分析】(1)先求出CM、BD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
(2)先求出BD与CM的关系,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
(3)根据已知得MB=2AM,然后根据AM+BM=AB,代入即可求解;
(4)分点N在线段AB上和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再分别根据线段的和差倍分即可得.
【详解】(1)根据题意知,CM=2cm,BD=4cm,
∵AB=12cm,AM=4cm,
∴BM=8cm,
∴AC=AM﹣CM=2cm,DM=BM﹣BD=4cm,
故答案为:2cm,4cm;
(2)当点C、D运动了2 s时,CM=2 cm,BD=4 cm
∵AB=12 cm,CM=2 cm,BD=4 cm
∴AC+MD=AM﹣CM+BM﹣BD=AB﹣CM﹣BD=12﹣2﹣4=6 cm;
(3)根据C、D的运动速度知:BD=2MC,
∵MD=2AC,
∴BD+MD=2(MC+AC),即MB=2AM,
∵AM+BM=AB,
∴AM+2AM=AB,
∴AM=AB=4,
故答案为:4;
(4)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1,
∵AN﹣BN=MN,
又∵AN﹣AM=MN
∴BN=AM=4
∴MN=AB﹣AM﹣BN=12﹣4﹣4=4
∴;
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AN﹣BN=MN,
又∵AN﹣BN=AB
∴MN=AB=12
∴;
综上所述或1
故答案为或1.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上的动点问题,线段的和差,较难的是题(4),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是解题关键.
22.(1)①7;②a;(2)见解析.
【分析】(1)①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先求出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CN即可求出MN的长度即可,
②方法同①
(2)需分三种情况,结合图形,很容易看出线段之间的关系,分: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
当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
【详解】解:(1)当点在线段上时
①∵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CM= AC=4,CN=BC=3,
∴MN=CM+CN=4+3=7;
②∵同(1)可得CM= CM= AC, CN= BC,
∴MN=CM+CN= AC+ BC= (AC+BC)=AB=a.
(2)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
当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时,.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难点,难度较大.
23.(1)8,3t,8+t;(2) ;(3)2或6
【分析】(1)由题意可知,AP=3t,CQ=t,AC=8,A在原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8,P表示的数为3t,Q表示的数为8+t;
(2)根据题意,得,,,AQ=8+t则 ,,则求解即可;
(3)由题意得 ,AQ=8+t,则,求解即可.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AP=3t,CQ=t,AC=8,A在原点,
∴点C表示的数为8,P表示的数为3t,Q表示的数为8+t,
故答案为:8,3t,8+t;
(2)根据题意,得,,,AQ=8+t
∵点M是AP的中点,点N是CQ的中点,
∴, ,
∴,
∴;
(3)由题意得 ,AQ=8+t,
∴,
解得t=2或6.
∴当t=2或6时点P与点Q相距4个单位长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线段的中点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准确找到线段之间的关系.
24.(1)A点表示-10;B点表示2;(2)①点M表示的数是-10+3t;点N表示的数是6-t;②t=.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可求出A、B表示的数;(2)①根据距离=速度×时间可得AP=6t,CQ=3t,根据中点性质可得AM=3t,根据CN=CQ可得CN=t,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答案;②根据中点定义可得OP=OQ,再根据数轴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1)∵C表示的数为6,BC=4,
∴OB=6-4=2,
∴B点表示2,
∵AB=12,
∴AO=12-2=10,
∴A点表示-10;
(2)①由题意得:AP=6t,CQ=3t,
∵M为AP中点,
∴AM=AP=3t,
∴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10+3t,
∵点N在CQ上,CN=CQ,
∴CN=t.
∴在数轴上点N表示的数是6-t.
②∵原点O恰为线段PQ的中点,
∴OP=OQ,
∵OP=-10+6t,OQ=6-3t,
∴-10+6t与6-3t互为相反数,
∴-10+6t=-(6-3t),
解得:t=,
∴t=时,原点O恰为线段PQ的中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及数轴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知识的运用是解题关键.
25.(1),,;(2)或或或;(3),1,,8,12
【分析】(1)根据b为最大的负整数可得出b的值,再根据绝对值以及偶次方的非负性即可得出a、c的值;
(2)由题意知,依次求出PC、PB的长,再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当从到时,当从到时,当从到时,三种情况分类讨论.
(3)以点从为PN中点时,当0
∴b=-1,a+3=0,c-9=0,
∴a=-3,c=9.
故答案为:-3;-1;9.
(2)由题意知,此过程中,当点P在AB上时.
∴PA+PB=AB=b-a=-1-(-3)=2.
∴.
又∵BC=c-b=9-(-1)=10.
∴PB=PC-BC=11-10=1.
当从到时,如图所示:
∵PB=1,可以列方程为:3x=1,
解得:x=1;
当从到时,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P在线段AB之间时,如图所示:
可以列方程为:3x=3,
解得:x=1,
②当P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所示:
∵PA+PB+PC=13,AB=2,BC=10,
∵PB+PC=10
∴PA=13-10=3,
∴PB=PA-AB=3-2=1,
可列方程为:3x=5,
解得:.
当从到时,如图所示:
可列方程为:3x=23,解得:.
综上所述,或或或.
(3)当点从为PN中点时,
当0
(-1-3t)+(9-5t)=2(-3+4t),解得t= (舍去).
当≤t≤时,点P从A返回向B运动.
此时,P=-3+3(t-)=3t-5.
3t-5+9-5t=2(-3+4t),解得t=1.
当P为MN中点时,t>.
(9-5t)+(-3+4t)=2(3t-5),解得t= .
当点N为PM中点时,t>.
(-3+4t)+(3t-5)=2(9-5t),解得t=.
综上所述,t的值为1, 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轴的特点能求出两点间的距离.
26.(1)1或2
(2)1.5秒
(3)3.5或5
【分析】(1)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点B在点C的右边两种情况讨论;
(2)所走路程为这两条线段的和,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可求解;
(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
(1)
解:设运动t秒时,BC=2单位长度,
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
由题意得:3t+2+t=6,
解得:t=1;
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
由题意得:3t﹣2+t=6,
解得:t=2.
(2)
解:(2+4)÷(3+1)=1.5(秒).
答:线段AB与线段CD从开始相遇到完全离开共经过1.5秒长时间.
(3)
解:存在BD-AP=3PC,
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t=(4+2)÷(3+1)=1.5时,点B和点C重合,BD=CD=4,
∵点P在线段AB上,
∴0<PC≤2,
∴PA+3PC=PA+PB+2PC=AB+2PC=2+2PC,
∴当PC=1时,BD=AP+3PC,即BD-AP=3PC;
此时PD=5,
②当1.5<t<2.5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PC<2,
当点P在线段BC上时,
∵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
∴4-BC=2-BC+4PC,
∴PC=0.5,有BD=AP+3PC,
故PD=3.5时,BD-AP=3PC,
③当t=2.5时,点A与点C重合,0<PC≤2,
∵BD=CD-AB=2,AP+3PC=4PC,
∴4PC=2,
∴PC=0.5,有BD=AP+3PC,
故BD-AP=3PC,
此时PD=3.5,
综上所述,线段PD的长为3.5或5.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分类列方程解决问题.
同.
初中数学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1 角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a href="/sx/tb_c884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4.3 角4.3.1 角练习</a>,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1 线段 射线 直线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1 线段 射线 直线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第20讲线段射线直线原卷版docx、第20讲线段射线直线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强化训练一+各类三角形中高频考点一遍过必刷题精练(30题)-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专题强化训练一+各类三角形中高频考点一遍过必刷题精练(30题)-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考点•题型•技巧》精讲与精练高分突破(北师大版),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