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生化反应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D.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2.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稳态,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依靠神经调节难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一旦患病,就意味着内环境的pH难以维持平衡
C.严重腹泻后,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D.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其含量为体液总量的一半以上
3.神经递质是神经调节过程中重要的信息分子,下列有关神经递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
B.神经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上
C.神经递质的释放通常需要消耗能量
D.神经递质都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
4.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至第四级记忆
B.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D.记忆的形成过程有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5.胃饥饿素是在人体饥饿时胃内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由胃底部的P/D1细胞产生,能够随血液进入脑部,使人产生饥饿感,调节人的食欲和饮食。研究发现,人体高度紧张时,胃饥饿素的分泌减少;胃饥饿素在神经营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增加人体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学习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胃饥饿素是一种激素,胃底部的P/D1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
B.胃饥饿素能够随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结合
C.人体高度紧张时,胃饥饿素的分泌减少,食欲减弱
D.根据题干信息推测,人在饱腹状态下有更好的学习状态
6.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脊髓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
B.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不可以进行
C.自主神经系统是完全自主的,不受大脑皮层调控
D.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过程中不需要脊髓的参与
7.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睡眠时间一般会减少,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其合成和分泌量呈现昼夜周期性变化,白天分泌减少,而黑夜分泌增加。褪黑素会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推测褪黑素可能与生物的节律有关
B.褪黑素的合成量可能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C.褪黑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D.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
8.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对应的液体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内,ADH在下丘脑和垂体中合成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会引起ADH分泌量增加
C.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图中a过程增强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图中b过程减弱
9.免疫细胞是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具有吞噬功能
C.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D.胸腺、脾、淋巴结都集中分布有免疫细胞
10.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一种疾病。TNF-α等细胞因子有甲(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两大类,与免疫炎症有关,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A是免疫系统功能不足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B.细胞因子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C.乙类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TNF-α和IL-6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光敏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低于衰老细胞
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C.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有类似效应,分子结构相同
D.光敏色素在分生组织细胞中的含量较丰富,受到光照后结构会发生变化
1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不同浓度的NAA(a-萘乙酸,生长素类调节剂)对长寿花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表分析,该枝条中很可能含有与生根有关的激素
B.与生长素相比,NAA的效果可能更稳定
C.该实验中检测因变量的指标有生根数目、第8天总根长
D.欲探究NAA促进该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8~10-7mg·mL-1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13.调查法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
B.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都采用1m2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精确性
C.抽样检测湖水中某种蓝细菌种群数量时,不计数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个体
D.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以在不直接捕捉的情况下调查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
14.若“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以公式的形式表达为N=N0λt。甲、乙是两个种群,它们侵入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某时期自然增长率的值(α>0)如图所示,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侵入该自然生态系统后,α=λ
B.该时期甲种群增长的个体数大于乙种群增长的
C.该时期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相等
D.甲种群的种群数量将一直增加
15.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互利共生等,一生物兴趣小组构建的甲、乙种群的种间关系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
B.a~b段,甲、乙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C.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由图可知,乙种群的K值为N3
16.下列有关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但不是所有种群的必备特征。
②若调查某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用小网眼渔网捕鱼并标记,第二次需改用大网眼渔网重捕。
③在“S”形增长曲线的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出生率最大。
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计数板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大于实际活酵母菌数。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17.线虫是线形动物门动物的统称,由于线形动物门的物种种类繁多,科研人员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脐橙园土壤中的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群落内物种数目的多少)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实验2区(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农药减施防治)。
A.脐橙园中的所有线虫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随着常规区中的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分布均减少
C.在不同土层中,与实验2区相比,实验1区对杂食捕食线虫相对丰度的影响更明显
D.相比于不同土层,同一土层中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大
18.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中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下列有关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的东部到西部,影响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群落类型变化的因素是光照
B.通常不同群落除外貌和物种组成不同外,群落结构也存在不同特征
C.草原群落中动植物种类少且结构较为简单,动物多为挖洞或奔跑类型
D.森林中有能吸收较强光的阳生植物,也有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的阴生植物
19.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菊科植物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科研小组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结果如图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薇甘菊侵入某地后会完全取代该地的菊科植物
C.为控制薇甘菊数量,田野菟丝子数量越多越好
D.薇甘菊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地物种丰富度降低
20.高原鼢鼠是一种营地下生活的挖掘类啮齿动物,挖洞时会将挖出的土堆在地面上,使草甸中形成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土丘,土丘需要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复。CK作为对照组,表示无土丘区域,A、B、C、D依次表示土丘密度不断增加的4个区域(其他条件相同),下图表示演替至第6年时各区域的植物生物量和植物丰富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C、D区域中,高原鼢鼠数量依次增多
B.高原鼢鼠会破坏植物的根系,不利于植物丰富度的增加
C.高原鼢鼠可能会改变草甸优势植物种群
D.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的植物生物量
二、读图填空题
21.TRPV是一种阳离子通道,在某些化学物质或热刺激条件下会被激活引发机体产生痛觉,同时能有效降低机体血压。TRPV1在组织损伤、热刺激和辣椒素的作用下诱导疼痛产生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吃辣椒,在辣椒素的作用下,产生疼痛,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辣椒素或热刺激等均会引起Ca2+内流,从而使传入神经元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填“兴奋”或“抑制”),膜电位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
(3)TRPV1被激活后,机体内的CGRP物质会促进血管___________________(填“舒张”或“收缩”)。
22.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10.64hm2,公园内有河流等类型的湿地,是许多珍禽水鸟和鱼类的栖息地,生态功能显著。湿地公园于2006年开始建设,并对河道两岸湿地进行了改造,利用自然植被护岸,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湿地植被群落具有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公园内的某些植物在春季开始萌动,在夏季结束生命周期,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小动物具备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等特征,经过取样统计发现,河道两岸湿地改造前某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较多,改造后该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非常多,对该土壤小动物种群数量的统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旁边的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河道两岸湿地物种丰富度明显更高,试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造后的河道两岸湿地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演替的实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河道两岸植被的保护以保护原有植被为主要原则,适当补种当地树种。请说出不引入外来植被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从两个方面回答)
三、实验探究题
23.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问题:
(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与处在温暖环境中时相比,正常人体处在寒冷环境中时,散热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产热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
(2)为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表中的实验操作。
表格中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以在机体的细胞内存活、繁殖,并在细胞间传播,称为胞内感染。研究人员为了探讨机体对这些胞内感染病原体的免疫作用,用小鼠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推测甲、乙、丙组小鼠中最可能出现病理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24.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Ⅰ、Ⅱ、Ⅲ、Ⅳ依次表示幼苗从上到下的部位。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出2点),其在植物体内首先与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最终产生效应。
(2)该实验中,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据实验分析,产生生长素的主要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Ⅰ”“Ⅱ”“ Ⅲ”或“Ⅳ”)中,甲组幼苗能弯曲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5.东北虎和东北豹均为肉食性动物,但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如东北虎主要捕食大中型猎物,而东北豹主要捕食中小型猎物;东北虎主要在海拔低处活动,东北豹主要在海拔高处活动,东北虎和东北豹的活动高峰期在晨昏时段出现先后错位。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东北豹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请从直接因素角度分析两者对东北豹种群密度影响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
(2)野外收集到东北豹皮毛后,提取DNA,通过DNA指纹技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进而进行数量估计,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用该方法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3)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这种“错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欲研究东北豹的生态位,通常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4)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条件下,则东北豹种群数量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形增长。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发生在消化道内,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是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C错误;
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D正确。
2.答案:A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人体患病,内环境的pH不一定难以维持平衡,B错误;严重腹泻后,只喝水不补充无机盐,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降低,C错误;内环境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约占体液总量的一半以上,D错误。
3.答案:D
解析:AB、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上,AB正确;
C、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消耗能量,C正确;
D、神经递质不都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还可以向肌细胞或腺体细胞传递信息,D错误。
4.答案:A
解析:A、人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A错误;B、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B正确;C、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C正确;D、记忆的形成过程有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D正确。
5.答案:D
解析:A、胃饥饿素是一种激素,胃底部的P/D1细胞产生胃饥饿素,属于内分泌细胞,A正确;B、胃饥饿素能够随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结合,B正确;C、人体高度紧张时,饥饿素的分泌减少,食欲减弱,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推测,人在饥饿状态下有更好的学习状态,D错误。
6.答案:A
解析:
7.答案:D
解析:A、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量呈现昼夜周期性变化,白天分泌减少,而黑夜分泌增加,推测褪黑素可能与生物的节律有关,A正确;B、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睡眠时间一般会减少,推测褪黑素的合成量可能会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B正确;C、褪黑素是一种激素,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失活,C正确;D、褪黑素会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D错误。
8.答案:D
解析:A、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④是集合管,其腔内的液体属于外环境,A错误;B、下丘脑通过分泌ADH调节水的重吸收过程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为神经一体液调节,B错误;C、若“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某种刺激”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ADH的释放量增加,C错误;D、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渗透压降低,a过程会减弱,而b过程会增强,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会减少,对水的重吸收减弱,D正确。
9.答案:C
解析: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A正确;
B、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它们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B正确;
C、有些免疫活性物质不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比如溶菌酶可以由泪腺细胞等分泌,C错误;
D、胸腺、脾、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地方,因此这些部位集中分布有免疫细胞,D正确。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D
解析:A、植物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衰老细胞,A错误;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B错误;C、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有类似效应,但分子结构不同,C错误;D、光敏色素在分生组织细胞中的含量较丰富,受到光照后结构会发生变化,D正确。
12.答案:D
解析: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NAA浓度为0时长寿花枝条仍能生根,推测长寿花的细胞中很可能含有与生根有关的激素,A正确;
B、NAA (α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效果稳定等特点,B正确;
C、据表可知,该实验中检测因变量的指标为生根数目、第8天总根长度,C正确;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促进长寿花枝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10-7mg.mL-1左右,所以应在10-8~10-6mg.m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实验,D错误。
13.答案:D
解析:A、沿河岸分布的某植物所处地带狭长,调查其种群密度宜采用等距取样法取样,A错误;
B、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1m2的样方面积适合草本植物,不适合乔木植物等其他植物,B错误;
C、抽样检测微生物种群数量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记左不记右,记上不计下”的原则,C错误;
D、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以在不直接捕捉的情况下调查大型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且对生物没有影响,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甲种群侵入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该时期的λ=1+α,A错误。
B、虽然该时期甲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乙种群的,但是个体数并不一定大于乙种群的,B错误;
C、该时期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α>0,出生率和死亡率不相等,C正确;
D、甲种群处于自然生态系统中,不是在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不会一直增加,D错误。
15.答案:B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可存在捕食关系,A错误;
B、a~b段,甲、乙种群数量都表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B正确;
C、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影响的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C错误;
D、由图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在N2附近波动,K值不是N3,D错误。
16.答案:B
解析: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但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性别比例,如雌雄同体的生物,A正确;调查某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用小网眼渔网捕鱼并标记,第二次需改用大网眼渔网重捕,会导致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比例减小,调查结果会偏大,B错误;在“S”形增长曲线的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但出生率不一定最大,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利用计数板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大于实际活酵母菌数,因为计数板计数时将死酵母菌也计数在内,D正确。
17.答案:D
解析:A、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脐橙园中的所有线虫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
B、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常规区中的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植物寄生线虫分布增多,B错误;
C、在不同土层中,与实验1区相比,实验2区对杂食捕食线虫相对丰度的影响差别更明显,C错误;
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相比于不同土层,同一土层中线虫的各种营养类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更大,D正确。
18.答案:A
解析:我国的东部到西部,降水量逐渐减少,影响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群落类型变化的因素是水分,A错误。群落类型不同,外貌和物种组成不同,群落结构也存在不同特征,B正确。草原群落中动植物种类少且结构较为简单,动物多为挖洞或奔跑类型,C正确。森林中有能吸收较强光的阳生植物,也有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的阴生植物,D正确。
19.答案:D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推知,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故田野菟丝子和薇甘菊是寄生关系,A错误;
B、薇甘菊侵入某地后不一定会完全取代该地的菊科植物,B错误;
C、由图可知,当田野菟丝子数量达到一定值时薇甘菊干重不再降低,田野菟丝子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C错误;
D、薇甘菊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地物种丰富度降低,D正确。
20.答案:B
解析:A、裸露土丘含有土壤条件,土壤中可能还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裸露土丘的恢复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草甸中高原鼢鼠数量越多(土丘越密集的地区高原鼢鼠越多),土丘恢复后植物丰富度就越高,但超过C区域的数量后,植物丰富度不再增加,B错误;C、由图2中A~D组植物生物量均高于CK组可知,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会使草甸中植物生物量下降,即彻底消灭高原鼢鼠不利于提高草甸的植物生物量,C正确;DD、受高原鼢鼠造丘行为的影响,草甸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种类和密度的种群,呈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1.答案:(1)不属于;人吃辣椒,在辣椒素的作用下,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这一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兴奋;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舒张
解析:(1)人吃辣椒,在辣椒素的作用下,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这一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结合题图,辣椒素或热刺激等均会引起Ca2+内流,从而使传入神经元产生兴奋,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TRPV1被激活后,机体内的CGRP物质会促进血管舒张,进而降低血压。
22.答案:(1)水平和垂直或垂直和水平;季节性
(2)目测估计法;河道两岸湿地处于水陆交接处,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其能够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
(3)次生;优势物种的取代
(4)一方面外来植被可能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另一方面没有天敌等而大量繁殖造成生物入侵
解析:(1)该湿地植被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故该群落的空间结构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公园内的某些植物在春季开始萌动,在夏季结束生命周期,生命历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时间结构)。
(2)用目测估计法来估计单位面积中土壤小动物种群的数量,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河道两岸湿地处于水陆交接处,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其能够为更多的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与其旁边的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河道两岸湿地物种丰富度更高。
(3)改造前河道两岸湿地群落已经存在,故改造后的河道两岸湿地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发生的实质或者判断标准为优势物种的取代。
(4)对河道两岸植被的保护以保护原有植被为主要原则,适当补种当地树种,而不是引入外来植被,理由可能是一方面外来植被可能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另一方面没有天敌等而大量繁殖造成生物入侵。
23.答案:(1)下丘脑;加快;加快
(2)适量胰岛素溶液;等量生理盐水
(3)甲组
解析:(1)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产热和散热都会加快,便于体温的维持。
(2)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该实验自变量是是否向下丘脑神经元注射胰岛素,因变量是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实验思路是: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实验组),另一组施加等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3)分析表格甲组小鼠胸腺被切除,缺乏T细胞,失去对胞内感染病原体的免疫能力;乙组小鼠胸腺正常,丙组小鼠胸腺虽被切除但输入了同种小鼠的T细胞,乙、丙两组小鼠均可发挥正常细胞免疫,故甲组小鼠最可能患病。
24.答案:(1)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或促进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受体
(2)甲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和弯曲情况;Ⅰ;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
解析:(1) 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等,生长素在植物体内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从而诱导特定基因表达,进而产生效应。
(2)依据题图信息可知,自变量是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处理的因素,因变量是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依据题图信息可知,自变量为对拟南芥幼苗的处理方式,自变量为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弯曲程度,对照组通常指不进行实验处理的一组,即甲组;据表格和题图还可知,不切断任何部位,该幼苗正常弯曲生长,但在①处切断,即去除部位Ⅰ,生长变慢,推测部位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甲组幼苗能够弯曲生长是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最终导致生长不均匀,出现弯曲生长情况。
25.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是性别比例只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避免捕捉、标记对动物造成伤害
(3)自然选择或协同进化;东北豹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4)J
解析:(1)影响东北豹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与标记重捕法相比,收集野外东北豹皮毛提取DNA,通过DNA指纹技术来区别不同的个体,可避免捕捉、标记对动物造成伤害。
(3)东北豹通过食性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与东北虎发生错位减少竞争,这种“错位”是东北虎、东北豹及其生存环境相互适应,长期自然选择(或协同进化)的结果;生态位包括资源、空间、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故研究东北豹的生态位时,可以研究东北豹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4)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的理想条件下,生物(东北豹)种群数量呈现“J”形增长即指数增长。
NAA浓度/(mg·mL-1)
生根数目/条
第8天总根长/mm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0
1.0
1.5
3.5
12.5
15.5
115.1
10-8
2.1
4.3
5.0
13.2
16.0
121.5
10-7
7.5
11.5
13.5
18.5
24.1
216.0
10-6
3.0
5.5
7.5
8.5
105
119.5
10-5
0
0
0
1.1
1.1
5.0
0~20cm
20~40cm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常规区
实验1区
实验2区
食细菌线虫
79.92
80.05
79.71
77.45
60.94
66.39
食真菌线虫
6.54
6.33
7.45
2.69
2.56
2.59
杂食捕食线虫
5.77
5.68
5.52
4.45
4.42
4.20
植物寄生线虫
7.77
7.94
7.32
15.41
32.08
26.82
组别
处理方式
观测指标
实验组
在家兔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①
测定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对照组
在家兔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②
分组
处理
甲
幼年时被切除胸腺,成年后让其接受某种胞内感染病原体的感染
乙
幼年时被施行类似切除胸腺的手术,但不切除胸腺,成年后让其接受某种胞内感染病原体的感染
丙
幼年时被切除胸腺,成年后注射来自不发生免疫排斥的同种小鼠的T细胞并接受某种胞内感染病原体的感染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