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3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4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4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50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52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53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57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09517/0-171075136559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孔子与弟子年龄对照表,孔子的“志”是什么,通假字,希通“稀”稀疏,与通“欤”语气词,一词多义,1名词活用为动词,词类的活用,1宾语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在对话中说理的体制,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书》《礼》《易》《春秋》
课文围绕谈“志”展开:
【翻译】孔子说: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则以何哉”。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ǐ)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翻译】“冉求, 你怎么样啊?”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 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至于礼乐教化,( 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曰:“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翻译】 “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曰:“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翻译】“曾点, 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 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啊。”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孔子说:“ 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 笑仲由呢?”孔子说:“治 国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因此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本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治理“千乘之国”—从政
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从政
愿为小相,“宗庙之事,如会同”—从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敦厚,谦虚。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忍让、虚心。
1.子路率尔而对,到底是谁认定的?“率尔而对” 真的不合礼仪吗?2.子路回答之后,孔子笑了,是怎样的一种笑?当众笑学生合适吗?孔子的笑被谁看见了,看见的人做了什么?3、当师生在讨论时,曾晳在那里弹琴,这种行为是否合理,他弹琴专心吗?
4.孔子听完曾晳的话,为何要喟然叹,为何当场表示赞同?5.曾晳为何课后追问,为何在众弟子不在时偷偷问,他提问时心态如何?6、从孔子对其他三子的点评看出什么?
1.按照礼仪,应该谁先回答?率尔可能是谁对他的评价?
子路年龄最大,入门最早性格使然、从政经历不惑之年、功业无成、时不我待
唐·柳宗元《论语辨》“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
率尔而对很可能是曾晳或曾参对子路的评价
1.是怎样的一种笑?当众讥笑学生合适吗?孔子的笑被谁看见了,看见的人做了什么?
孔子常以“敲打”的方式教育子路要谨慎
1.弟子都看见了2.后面发言一个比一个谨慎
《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曾晳为何最后一个回答?
南宋·朱熹:“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而后及点也。”曾皙在这个场合鼓瑟,是否违礼?曾皙有没有专心弹琴?
《礼记》:“侍坐弗使,不执琴瑟。
孔子为什么独独赞赏曾皙,说“吾与点也”?
1.“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见杨树达《论语疏证》2. “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3.“今以《论语》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终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话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说:饭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饮水,曲脑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学参考资料》
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说法: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身为万世宗师,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而曾皙讲的这个境界,就应是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个大同世界的理想。
十三经中“喟然”二字一共只出现五处,都是人物的内心情绪产生剧烈波动的时候发出的动作。说明曾皙所说的话震撼了孔子的内心。
子路之志“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曾晳之志“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清·张履祥:“四子侍坐,固各言其志,然于治道亦有次第。祸乱勘定,而后可施政教,初时师旅、馑,子路之使有勇知方,所以勘定祸乱也。乱之既定,则宜阜俗,冉有之足民,所以阜俗也。俗之既阜,则宜继以教化,子华之宗庙会同,所以化民成俗也。化行俗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夫三代之矣,能不喟然长叹?”四子之志是一个连贯的治国方略
曾晳为何单独留下来提问
可能一:好学可能二:验证可能三:心机by?
《孟子·尽心下》孟子日:“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杨伯峻注:中道,即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一切都恰合于仁义道德。
曾皙思想进取,立志高远,言大于行,但并不完全合乎道。他不像子路那么轻率,也不像冉有、公西华那么保守。他习惯先观察、聆听,谋定而后动。同时他敢想敢说,在子路因为不谦虚被孔子笑后,其他弟子一个比一个保守,但曾皙却不仅不继续后退,反而大步向前。
唯赤则非邦也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不够谦虚。
没有正面加以评价,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赞成他的治国志向,肯定他的谦虚态度,但认为他低估了自己。
跟孔子观点相同,得到孔子的赞扬。
《论语·公治长》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回:“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三千童之色,百最之掌,可使为之率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回:“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孔安国注:斌,兵赋也。千室之邑,卿大夫之邑也。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谦虚是美德,不谦虚是缺点吗?我们的时代应该鼓励谦虚吗?(2)如果你也是待坐的一员,会怎样回答孔了的问题?
1.鼓瑟希,铿尔:2.莫春者,春服既成3.唯求则非邦也与:
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
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唯求则非邦也与?
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
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
1.如会同,端章甫2.鼓瑟希,铿尔3.三子者出,曾皙后4.冠者五六人5.浴乎沂,风乎舞雩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最后出。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规律: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不吾知也2.毋吾以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前预习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末期鲁国人,晚年整理了“六经”,《论语》,教学民主,因材施教,问“志”,言“志”,评“志”,志向虽各有侧重,公西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半部《论语》治天下,关于《论语》,公西华,¤为何“哂”子路,写作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授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文化三个时期,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至圣先师,《论语》,扩展知识,孔子的四名学生,课文围绕谈“志”展开,短时间概数,介词“于”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