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6自然灾害课件
展开1.干旱、寒潮、台风的比较
探规律 判断旱灾易发区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不稳定。例如,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虽在2 000毫米左右,但季风的异常易引起降水的异常,从而导致旱灾时常发生。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旱灾也与降水的不稳定有关。
2.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及防御措施(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的三大原因分析。
辨差异 洪水和洪涝的区别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称为洪水。若洪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则形成洪涝灾害。
(2)我国三大河流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①淮河的治理。
③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3.气象灾害的相关性(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原因是(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 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 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
(2023·湖南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A.尼罗河流域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融雪洪水灾害次数累计在40°N~50°N范围最多。尼罗河流域和中南半岛都位于低纬度地区,北冰洋沿岸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只有亚洲中部的高大山脉地区符合,D项正确。第2题,根据统计表格数据可知,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春季远远高于秋季。冬季的降雪量大,导致春季地表积雪较多,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积雪融化,①②正确。秋季进入降温阶段,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③④错误。第3题,混合型洪水发生频次高,破坏力不一定大;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不是混合型洪水破坏力更强的主要原因;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雨水混合积雪融水,水的径流量增大,产生了更强的破坏力;由题目材料可知,升温型洪水中也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故选C项。
尘卷风指地面局部强烈增热不均匀而形成的一种持续时间很短(从几十秒到几分钟)、尺度很小(直径一般是几米到十几米)的旋风,可以把尘土和一些细小物体卷扬到空中,形成一个小尘柱。发展成熟的大型尘卷风中心风力大于十二级,常带来小范围的灾害。下图为尘卷风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与尘卷风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A.冷锋B.气旋C.暖锋D.反气旋5.下列下垫面最容易出现尘卷风的是( )A.大面积的草坪B.干燥的河滩C.荒漠中的湖泊D.广袤的森林6.应对发展成熟的大型尘卷风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绿化面积,植树种草B.气象部门监测,预警预报C.进入地下应急避难所及时躲避D.选择合理方向,迅速躲避答案:4.B 5.B 6.D
解析:第4题,图示尘卷风为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促使周边气流向中心汇集,然后旋转上升的现象;与气旋原理相似。冷、暖锋是冷、暖气团相遇产生的现象;反气旋中心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且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第5题,由下垫面热力性质及“地面局部强烈增热”,可判断出尘卷风应出现在裸露的地表;“尘土”体现了地表沙尘较多,B项正确。第6题,“发展成熟的大型尘卷风中心风力大于十二级”,说明大型尘卷风威力大,破坏力强,应对措施是及时躲避。因大型尘卷风是气流运动,且总体范围较小,所以只要避开其移动方向即可,D项正确。易错说明没有读懂尘卷风形成示意图,不明确尘卷风的形成原理。尘卷风为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促使周边气流向中心汇集,然后旋转上升的现象。
1.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拓视野 滑坡可能会造成河道堵塞、河流中断,形成堰塞湖。
3.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 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
(1)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 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2)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
答案:(1)东南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2)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
堪察加半岛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区。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中东部三座活火山。图1示意堪察加半岛部分火山分布,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频发,其中最大的几次火山泥石流都是由舍维留奇火山喷发导致的,图2示意舍维留奇火山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水源B.坡度C.物源D.植被覆盖度2.与我国西南山区的暴雨泥石流相比,图示区域火山喷发引起的泥石流( )①气体多 ②碎屑物颗粒大 ③温度高 ④运动速度慢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3.舍维留奇火山泥石流形成后的流向最可能为(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堪察加半岛,纬度较高,有丰富的季节性积雪,火山喷发时因积雪融化或积水溢出可形成火山泥石流,故影响图示区域火山泥石流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水源。第2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泥石流是火山喷发引起的,火山喷发气体较多,温度较高,①③正确;火山灰颗粒较小,②错误;火山喷发较为猛烈,加上该区地势起伏较大,火山泥石流运动速度较快,④错误。故选A项。第3题,火山泥石流的运动方向是沿山坡向下,根据舍维留奇火山剖面图可知,剖面为东北—西南走向,新火山口位于老火山口的西南方向,地势由火山口向西南方向倾斜,新火山口的西南方向为堪察加河谷,地势低,故舍维留奇火山泥石流形成后最可能的流向是西南方向。故选D项。
某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锦城镇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此次滑坡落差达400 多米,造成部分公路、农田掩埋和少量房屋损毁。下图为此次滑坡堆积体颗粒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此次滑坡的方向是( )A.由西南滑向东北B.由东北滑向西南C.由西北滑向东南D.由东南滑向西北
5.垂直方向上钻探发现,细小颗粒碎屑主要分布在滑坡体的下层,其主要原因是( )A.细小颗粒碎屑质量轻,运动距离长B.细小颗粒碎屑数量多,堆积范围广C.细小颗粒碎屑黏度小,摩擦作用强D.细小颗粒碎屑受震动,沿空隙沉降
解析:第4题,滑坡—碎屑流是指滑坡发生后在其运动过程中,岩土结构逐渐被破坏,最后转化为碎屑流体的特殊现象。碎屑流发生后,自东北向西南运动,受到挡土墙以及地形变缓的影响,速度变慢,巨石会逐渐在堆积区沉积,碎屑流体量也会骤减,从而形成了图示分布特征。此外,滑坡堆积体的上部可能不会被掩埋,会保留部分地表植被,滑坡下部大多会被完全掩埋,堆积体中一般不会保留植被。第5题,在滑坡过程中,由于碎屑流表层震动筛选作用,细小颗粒沿着大颗粒间的空隙沉降到碎屑流下部,表层留下分选过后的碎块石。易错说明不能准确理解滑坡—碎屑流的形成过程。滑坡—碎屑流是指滑坡发生后在其运动过程中,岩土结构逐渐被破坏,最后转化为碎屑流体的特殊现象。
核心考点三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方法(1)用“点”与“面”区分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面”。选取地理信息技术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技术或地理信息系统,看其是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要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监测森林火灾则选用遥感技术,在某城市为大型商业中心选址则选用地理信息系统。
类似于人的眼睛(2)用“看”与“想”区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类似于人的大脑
(3)用关键词判断地理信息技术。
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析特点 遥感技术的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乡村是指依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将涵盖乡村基础设施、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建立的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信息网络平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农业机械将实现自主作业——无人农场、鸡场、渔场等成为现实,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重点监测,发现并解译了部分农村生态系统的疑似扰动图斑;网上办公、网络监督得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下图示意数字乡村结构框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乡村大脑中的地理信息技术最可能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 5G网络技术(2)在对某山区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的监测中,卫星影像发现疑似扰动图斑,为准确解译图斑信息,下列措施合理且高效的是( )A.利用无人机抵近观测B.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C.调查员前往现场考察D.专业人士分析遥感图像(3)某乡政府利用“数字乡村系统”推进了该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行动等,进而实现农业的清洁化生产。该工作主要体现了“数字乡村系统”的( )A.智慧流通B.智慧分析C.智慧监管D.智慧决策
思维流程第(1)题:
(2021·浙江1月选考)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海洋灾害D.地质灾害2.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运用全球定位系统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遥感技术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滑坡是指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滑坡发生在地表(岩石圈),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发生过程划分,属于地质灾害。故选D项。第2题,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所以全球定位系统不能采集雨量信息,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①错误,②正确;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片、获取信息,可对灾害进行监测,但不能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③错误;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对滑坡发展变化进行分析,④正确,故选B项。
某游客从下图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地图提示:“前方1千米处行驶非常缓慢”。热力图是某手机地图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种地图。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手机地图提示使用的技术有(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4.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C.核定区域游客数量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该手机地图提示需要对车辆定位,使用的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还需要对交通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C项正确。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定位或分析数据信息。第4题,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规划布局景区道路、评估区域商业价值、助力交通部门决策,但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故选C项。
易错说明不能准确地应用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来分析问题。遥感技术是视力的延伸,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进行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处理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获取的信息和数据。
微专题(五)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
1.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
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②加强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法规体系。③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④调整农业结构,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旱灾)。⑤参加防灾保险。
(2)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帕龙藏布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流域内山高谷深,气候湿润。受某次突发灾害影响,灾害点(L地)上下游河道横断面发生骤变,图1示意L地上游P地断面,图2示意L地下游Q地断面,P地与Q地距离较近。灾害发生数日后,断面水位恢复至正常水平。河道横断面指河槽中某处垂直于流向的断面。读图,完成1~3题。
1.引发L地上下游断面突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强降雨致山洪暴发B.滑坡土石阻塞河道C.地震迫使河流改道D.上游大坝开闸泄流2.此次灾害的生消过程中L地下游水量( )A.不断增加B.不断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3.从河道断面骤变至水位恢复正常水平期间,L地下游应( )A.迁离沿岸居民B.清理河道淤泥C.大坝蓄水防旱D.积极恢复生产
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L地上游P地断面为正常状态的河道横断面,河流侵蚀岸水较深,最深处约为12米,堆积岸水较浅;而L地下游Q地断面,水深较浅,最深处仅3米,且河床中部水很浅。P地与Q地距离较近,正常情况下,河床水深不会相差太大,结合材料“流域内山高谷深,气候湿润”,可推断应该是滑坡土石阻塞河道,使该断面位置的水深发生变化,B项正确。第2题,此次灾害发生后,开始时,由于滑坡土石阻塞河道,阻隔水流向下游流动,上游储水增多,下游水量减少;当上游储水量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增大时,滑坡土石被流水冲垮崩塌,流向下游的水量增加,D项正确。第3题,从河道断面骤变至水位恢复正常水平期间,上游储水量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增大,可能会导致河流决堤,形成洪涝灾害,威胁下游沿岸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L地下游应该迁离沿岸居民,A项正确。
4.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寒潮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寒潮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寒潮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寒潮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影响: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解析:第(1)题,寒潮灾害主要是由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主要受灾体是农业,包括对农作物的直接损害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间接危害。图中信息显示,P地区位于三山夹峙地带,并且向北敞开,成为北方冷空气容易进入并且堆积的区域;同时该地为山地地形,地势高,气温低。第(2)题,寒潮灾害的防御措施主要有预报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和加强防灾管理、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等。
图表解读(五) 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示意图的判读
1.地理信息系统叠加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示意图
(1)明确地理信息系统图层由许多的专题地图组成。这些专题地图是由许多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专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上图中的叠加图层有水系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居民点分布图、地形图和土壤分布图。(2)明确不同的专题地图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如从水系图中可以找到河流的上游地带,而河流的上游往往是山地,在地形图中则常反映为等高线较为密集、有一定的坡度等特征。(3)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地图。在新地图中的某个位置,我们可以综合考虑各个要素,进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场所的选择评价。
不同图层叠加后的分析如下。
2.图示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断方法
下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C.商业分布和规划D.学校布局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图层 ②区域规划图层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图层 ④水文地质图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综合土壤、地形、居民点、土地利用和水系分布可以对耕地进行分类和评价,A项正确;研究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需要工厂和交通线的图层;商业分布和规划需要商业网点的图层,图中没有呈现,且商业与土壤、水系分布无关;学校的分布与土壤、水系无关。第2题,垃圾深埋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且会对某些功能区的布局产生影响,故需要区域规划和水文地质图层信息,②④正确,故选D项。
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分析区域的地质地形条件,地基承载力越大、地形坡度越小,车辆的通行能力越强(叠加分析车辆通行能力的基本方法:平坦+岩石=容易;平坦+砂土=容易;中等+黏土=一般;中等+砂土=困难;中等+岩石=困难;陡峻+岩石=困难;陡峻+砂土=困难;陡峻+黏土=困难)。读下面两图,完成3~4题。
3.下列车辆通行能力图与材料相符的是( )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专项模块·素养培优,归纳提升·学技法,典型例题·用技法,第2题,经典对练·得高分,素养提升,易错防范·不失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网络构建·专题总览,高频考点·能力突破,专项模块·素养培优,归纳提升·学技法,典型例题·用技法,第2题,经典对练·得高分,素养提升,易错防范·不失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自然灾害(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7 自然灾害(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知识构建,气象灾害,真题研析·规律探寻,核心提炼·考向探究,洪水灾害,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暴雨洪涝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