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附解析)
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4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图中甲处,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阶段Ⅰ虚线处的地质构造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考查岩石的类型。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中,只有②为沉积岩,B项正确。第2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甲处的岩层受到挤压向下弯曲,形成了向斜构造。甲处没有断层,无喷出岩和变质岩。A项正确。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构造运动稳定期,河流形成宽阔的谷地或平原(河漫滩)。构造运动剧变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河流河谷剖面图(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3~4题。
3.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地壳稳定—流水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地壳稳定—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D.地壳下降—流水堆积—地壳稳定—流水侵蚀
4.图中公路选址于T1阶地,主要原因是( )
A.保护生态B.地势低平
C.防御洪水D.方便农耕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阶地是由河漫滩经地壳抬升而形成的。河漫滩是由流水堆积形成,这个时期地壳稳定利于堆积。之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变为阶地。第4题,该地位于山区,交通线应选在地势低平的和缓地带。读图可知,T1阶地地势平坦,地势低,建设难度小,成本低。B项正确。
(2021·浙江1月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6.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D.喷出作用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与丙地相比,甲地气候干旱,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更强;甲地为沙漠,风力沉积作用更强,流水侵蚀作用更弱;甲地为沙漠,动植物少,生物风化作用较弱。C项正确。第6题,由材料可知,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地带,接触地带的原有岩石受高温、高压影响,易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A项正确。
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读辽西北某地区风速与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迎风坡各部位剥蚀深度变化图,完成7~8题。
图1
图2
7.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 )
A.流动沙丘坡脚B.固定沙丘坡中
C.流动沙丘坡中D.固定沙丘坡顶
8.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剥蚀深度存在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被B.风速
C.坡度D.土壤
答案:7.C 8.A
解析:第7题,剥蚀深度越大,侵蚀强度越大,流动沙丘沙地土壤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于固定沙丘。由图可知,图1剥蚀深度大于图2,可推测图1为流动沙丘,图2为固定沙丘,图1中坡中剥蚀深度最大,C项正确。第8题,剥蚀深度差异体现了侵蚀强度的差异。流动沙丘缺少植被覆盖,风力侵蚀作用更强,剥蚀深度更大,A项正确。
地壳运动可以引起河道及流水作用的改变,而地质构造与流水相互作用的结果基本取决于构造运动的速度、流水作用的强度等,下图表示通天河水系变迁(箭头表示水流方向)。据此完成9~10题。
9.阶段Ⅰ虚线处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
A.断层B.背斜
C.向斜D.火山
10.阶段Ⅱ甲、乙两地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甲——隆升、乙——隆升
B.甲——陷落、乙——陷落
C.甲——陷落、乙——隆升
D.甲——隆升、乙——陷落
答案:9.A 10.D
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阶段Ⅰ虚线处的河流发生改道,河流被切断,可能是岩层发生断裂,两侧岩层发生相对位移导致的。第10题,甲地河流被切断、改道,说明海拔升高,最可能是岩层挤压过程中出现隆升;乙地河水汇聚,说明海拔降低,最可能是岩石挤压过程中出现陷落。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梅岭位于南昌市西部,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属于典型的花岗岩地貌。这里山岭起伏,水流湍急,并常有断崖瀑布发育,在瀑布下有深潭,潭中分布着许多“口小、肚大、底平”的壶穴。下图示意梅岭水体景观和壶穴地貌的形成过程。
(1)指出形成梅岭水体景观和壶穴的内力、外力作用。
(2)说明梅岭水体景观具有“上有瀑、下有潭、外有溪”分布特征的原因。
(3)概括壶穴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推测其发展趋势。
答案:(1)内力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流水侵蚀。
(2)该地降水丰富,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节理裂隙侵蚀岩体,发育了密集的沟谷,在陡崖处形成瀑布;瀑布下方侵蚀强烈,形成水潭;山体外围流水汇聚形成小溪或河流。
(3)形成过程:瀑布下方水流挟带石块冲击花岗岩河床,形成壶穴;壶穴中的石块在涡流冲击下,反复研磨坑底与坑壁,形成具有“口小、肚大、底平”特征的壶穴。
发展趋势:壶穴逐步扩大、连接,壶壁消失,形成深潭。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梅岭属于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梅岭水体景观和壶穴地貌形成的内力作用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第(2)题,水体景观比较丰富,说明该地降水丰富。“上有瀑、下有潭、外有溪”的组合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第(3)题,壶穴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可结合图中信息以及流水侵蚀过程来描述。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019年5月,地质学家在拜城县城西北23千米处的山区里发现了一处全国罕见的盐溶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发育在主要成分是石盐(NaCl、KCl)的盐岩地层中,盐岩是海水或湖泊水蒸发后沉淀而成的一种沉积岩。研究发现,该盐岩地层中还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盐溶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形态为盐岩天坑和盐溶溶洞。盐岩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距离天坑约1千米的一处峭壁上有一个盐溶溶洞,溶洞面积大约500平方米,里面约有1000根盐钟乳,它们呈白色结晶状从洞顶倒挂下来,似塔尖、如树杈,形态各异。据研究,形成一根长80厘米左右的盐钟乳需要8到10年的时间,比石灰岩地区喀斯特地貌石钟乳的形成要快得多。图1、图2分别为拜城县位置图和盐溶溶洞、盐钟乳景观图。
图1
图2
(1)分析拜城县独特岩盐地层的形成过程。
(2)与我国西南石灰岩地区相比,指出拜城县盐钟乳能够快速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析拜城县盐溶喀斯特地貌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发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古老的塔里木盆地由海洋逐渐演变为陆地湖泊;之后该地气候趋于干旱,湖泊急剧萎缩,湖泊盐度不断增大至大量盐分析出;同时周围山地岩石的风化产物被外力作用搬运到湖中沉积下来。
(2)拜城县的盐岩地层中石盐含量大;气候比西南地区更干燥,结晶速度更快。
(3)该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盐溶喀斯特地貌规模较小,隐蔽性强;盐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较快且存留时间相对较短。
解析:第(1)题,塔里木盆地在远古时代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经地壳抬升,最终演变成内陆湖泊。之后,炎热的气候让湖泊在强烈蒸发作用下急剧萎缩,随着湖水的积聚浓缩和周围山地岩石风化的产物不断汇入湖中,最终形成了夹杂着泥岩和钙质砂岩的岩盐地层。第(2)题,盐钟乳形成速度主要受石盐含量及气候的影响。第(3)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新疆拜城县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地貌形成后不易被人发现;“盐岩天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60米,深约50米”“溶洞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说明该地貌面积小、体积小,不易被发现;因为石盐特有的水溶性,盐溶喀斯特地貌形成时间不会太久,存在时间较短,不利于人们发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3水体运动规律(附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6自然灾害(附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复习专题突破练(四)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任一级阶地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是,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阶段Ⅰ虚线处的地质构造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