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a-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烧烤是别有风味的东北小吃,下列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将肉切块B. 腌渍入味
C. 用铁签串成肉串D. 点燃炭火烧烤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切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腌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用铁签串成肉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点燃炭火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 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胰液(pH:7.5~8.0)B. 唾液(pH:6.6~7.1)
C. 胆汁(pH:7.1~7.3)D. 胃液(pH:0.9~1.5)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D、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胰液的pH最大,碱性最强。
综上所述:选择A。
3. 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硫酸的性质和用途进行了探究。其中操作规范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干燥氧气
C. 闻稀硫酸的气味D. 测稀硫酸的pH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干燥氧气时,应将氧气通入浓硫酸时,即长进短出,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扇闻法,即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该选项操作正确;
D、测定溶液pH时,不能将pH试纸进入待测液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4.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梦天舱上授课。梦天舱载有世界上第一套由冷原子锶光钟等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根据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C. 锶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
D. 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横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在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18+8+x=38,x=2,所以锶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所在的周期与原子的电子层数有关,锶原子由五层电子,所以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横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 下列对宏观性质或现象的微观解释中,合理的是
A.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C. 钠元素和氯元素存在本质区别,因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质量不同
D. 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因为分子体积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更快,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故A正确;
B、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B错误;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因此钠元素和氯元素存在本质区别,是因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故C错误;
D、6000升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升的钢瓶中,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本身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6.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 沉淀、过滤、蒸馏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过滤
D. 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是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选项正确;
B、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
C、沉淀能够除去水中的大颗粒的难溶性杂质,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蒸馏几乎能够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选项错误;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加快难溶性杂质的沉降,选项正确,故选C。
7. 在工业上,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 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 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 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 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把煤炭磨成粉状可以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煤的燃烧,错误;B、把柴油喷成雾状可以增大柴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柴油的燃烧,错误;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错误;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但是与燃料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正确。故选D。
8. 为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将Fe、Cu、Ag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 将Cu分别放入FeCl2、AgNO3溶液中
C. 将Cu、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D. 将Fe放入稀盐酸、Cu放入AgNO3溶液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Fe、Cu、Ag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产生气泡,而铜、银都不与稀盐酸反应,只能够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但不能验证铜、银活动性的关系,选项错误;
B、将Cu分别放入FeCl2、AgNO3溶液中,铜不与氯化亚铁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铁弱,铜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选项正确;
C、将Cu、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铜、银都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证明铜、银的活动性都比铁弱,但不能验证铜、银活动性的关系,选项错误;
D、将Fe放入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证明铁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Cu放入AgNO3溶液中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不能验证铁与铜的活动性的关系,选项错误,故选B。
9.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所对应的化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锅炒菜利用铁的导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油渍,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空气泵给鱼供氧,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 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是均一稳定的,但水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该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就不是燃烧,该选项推理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D、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该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
11. 阅读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科技之光点亮三星堆考古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古遗址又发现了最新的考古成果,其中青铜面具、黄金面具、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太阳神鸟、象牙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三星堆古遗址的发掘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高度发达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拥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被誉为“一场高科技助力的多学科综合考古”。
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是我国开创的田野考古新模式——“考古方舱”。文保人员进入舱内时需穿防护服,尽量减少带入污染物。发掘舱可调节温度和湿度,文保人员还可密切跟踪仓内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含量。考古实验室里配备了充氮保湿箱和各种检测仪器,可实现文物发掘、保护的“零时差”衔接。
考古人员通过高光谱成像,分析坑内的灰烬等物质,发现了一些丝绸制品的残余,这为“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金面具、青铜器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青铜器上布满锈斑[主要成分Cu₂(OH)₂CO₃],本身比较脆弱。用3D技术打印的硅胶壳覆盖在文物表面,再用石膏固定后就像给文物穿上了“护身服”,便于文物的安全提取。三星堆遗址的考古仍在继续,多学科融合的科技之光必将让古老的历史文化遗产绵延流传。
(1)新发掘的半张黄金面具,埋在地下数千年仍保持金光闪闪,用金制成较薄的面具,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2)考古实验室中的保湿箱中填充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3)建造考古方舱内密切跟踪的有害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4)青铜器表面锈斑的产生原因是Cu与空气中的O₂等发生了反应,我国三星堆最新出土的青铜神树表面已锈蚀。班级兴趣小组对铜锈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将大小相同的4小块铜片按如图装置所示放置一周,结果如下:
I、实验中使用的蒸馏水是“煮沸后并迅速冷却的”。
II、③中除去空气中二氧化碳常用药品是氢氧化钠。
Ⅲ、对比实验①③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若要说明铜锈蚀还与氧气有关,则④中方框里应该填写的内容是______。
【查阅资料】铜锈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两种。Cu₂(OH)₂CO₃为无害锈,无害锈能保护青铜器:CuCl₂•3Cu(OH)₂为有害锈,有害锈会使器物受损加剧并不断扩散。土壤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其中的Cl-与Cu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uCl,CuCl与氧气水继续发生如下反应化学方程式:4CuCl+4H₂O+O₂==CuCl₂•3Cu(OH)₂+2HCl。
【拓展探究】
IV、无害锈能保护青铜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V、为了有效保护锈蚀的青铜器,常用的方法是用蒸馏水反复多次漂洗锈蚀的青铜器,根据资料猜想一下不用自来水清洗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延展 (2)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防止文物被氧化
(3)NO2 (4) ①. 铜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 ②. 除去氧气的空气 ③. 覆盖文物表面,隔绝空气和水,阻止进一步反应 ④. 自来水含有 Cl-,会加快铜的锈蚀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金制成较薄的面具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小问2详解】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可以作保护气,防止文物被氧化。
【小问3详解】
舱内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是有毒气体,故填:NO2。
【小问4详解】
实验①③控制的变量为二氧化碳,实验①中铜生锈、③中铜不生锈,对比实验①③得到的结论是铜生锈与二氧化碳有关;
若要说明铜锈蚀还与氧气有关,则需要控制的变量为氧气,故④中方框里应该填写的内容是除去氧气的空气;
无害锈能保护青铜器的原因可能是无害锈覆盖在青铜器表面,隔绝空气和水,阻止进一步反应,保护了内部金属;
为了有效保护锈蚀的青铜器,常用的方法是用蒸馏水反复多次漂洗锈蚀的青铜器,该方法中不用自来水清洗的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会加剧青铜器的锈蚀。
12. 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分类角度:CO2属于_____(填“单质”或“氧化物)。
(2)微观角度:CO2和CO均由碳、氧元素组成,但化学性质却不同,原因是_____。
(3)制备角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室常选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现要制取4.4g二氧化碳,理论上需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_____。
②结合实验原理,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_____(填字母)。
③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_____(填字母)。
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
B.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
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
D.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
(4)性质角度:用下图所示实验研究CO2的性质。
①可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现象是_____。
②燃着的木条熄灭,由此可得出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答案】(1)氧化物 (2)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3) ①. ① ②. 12.5g ③. BC ④. ⑤. B
(4) ①. 2处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1、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②. 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比1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先变红 ③. 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属于氧化物。
【小问2详解】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小问3详解】
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需要石灰石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2.5g
则理论上需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12.5g。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C。
③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A、制取气体时,所选药品要容易获得,且能生成所需要的制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制取气体,不需要考虑气体的颜色,该选项符合题意;
C、制取气体的操作要简单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制取气体时,反应条件要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4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则可观察到:2处干燥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1、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观察到3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比1处湿润紫色石蕊纸花先变红,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②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1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I. 分析图甲实验。
(1)回答下列问题。
①能够发生燃烧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__________(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环保。
(2)可燃物在有限空间里极速燃烧可导致爆炸。下列混合物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烷和空气B. 氢气和氮气C. 一氧化碳和氧气D. 一氧化碳和甲烷
(3)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预防灾难事故发生,是化学不可忽视的学科任务。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高楼火灾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B. 煤炉取暖前,检查烟囱是否通畅
C. 进入加油站,严禁吸烟或打电话
II.农业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一般先配制成浓缩贮备液后,再用大量水稀释使用。
(4)某校实验小组欲在实验室配制浓缩营养液100g,该营养液中硝酸钾质量分数为16%。请回答:
①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_。
A.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杂质
B.烧杯内有水
C.用量筒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5)请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杂质,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③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B ③. P2O5 (2)AC (3)A
(4) ①. 玻璃棒 ②. AB
(5) ①. 降温结晶 ②. 丙>乙>甲 ③. 乙>甲>丙
【解析】
【小问1详解】
燃烧条件为有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a处有可燃物白磷、水温为80℃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容器中有空气(或氧气),所以a处能燃烧,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装置中的氧气太少,很快耗尽导致;试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白磷燃烧的产物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环保,
【小问2详解】
A、甲烷和空气遇明火可能爆炸,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氢气和氮气,没有氧气,遇明火不会燃烧爆炸,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和氧气遇明火可能爆炸,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甲烷,没有氧气,遇明火不会燃烧爆炸,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小问3详解】
A、高楼火灾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不符合安全要求;
B、煤炉取暖前,检查烟囱是否通畅,符合安全要求;
C、进入加油站,严禁吸烟或打电话,符合安全要求;
故选:A。
【小问4详解】
①分析可得,图1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②A、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硝酸钾的有效成分不足,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B、烧杯内有水,水的量偏多,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
C、用量筒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量取水的量偏少,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高;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故选:AB。
【小问5详解】
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甲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杂质,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②t2℃时,溶解度甲>乙>丙,故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③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但乙的溶质的量还是最小的,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14.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无明显现象。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产生探究兴趣,于是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探究一】 通过 pH 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利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 pH 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 2 所示。
①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 Y 是______。
②图中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③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利用如图 3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盐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通过能量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3)毛毛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牛牛同学认为毛毛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4)牛牛同学为了验证毛毛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①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 pH 逐渐______,到达 C 时溶液中溶质有______。
【探究三】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5)娇娇同学利用图②实验进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6)明明同学观察到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四】通过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为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萌萌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已知: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②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7)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
(8)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 U 形管内液面______。
【探究五】
(9)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______。
【答案】(1) ①. 氢氧化钠溶液##NaOH溶液
②. 氯化钠##NaCl ③.
(2)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析出氢氧化钙
(3)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也会放出热量
(4) ①. 放热 ②. 变小 ③. 硫酸钠、硫酸或Na2SO4、H2SO4
(5)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6)
(7)甲乙中固体不变色,丙中固体由蓝色变红色 (8)左低右高
(9)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反应前烧杯液体 Y 的 pH 值>7,根据溶液的 pH 值大小可知,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液体 Y 是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②图中 a 点为少量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a 点的 pH >7,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 a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氯化钠; b 点的 pH =7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全,故 b 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答案为:氯化钠;
③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 + NaOH = NaCl +H2O;故答案为: HCl + NaOH = NaCl +H2O;
【小问2详解】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是中和反应;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所以析出氢氧化钙;
【小问3详解】
毛毛同学的操作过程中既有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也有和硫酸中和的过程,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也会放出热量,不能认为就是中和反应放热,故填:固体氢氧化钠溶解也会放出热量;
【小问4详解】
①由图可知,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温度逐渐升高,故填:放热;
②A 到 B过程中, 硫酸逐渐的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由碱性逐渐的变为中性, pH 由大于7变成等于7,B到 C 的溶液中,是硫酸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硫酸,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与硫酸.故答案为:变小、硫酸钠,硫酸;
【小问5详解】
娇娇同学利用图②实验进行反应,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小问6详解】
观察到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应该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则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生成了碳酸钠,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7详解】
由于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所以要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甲、乙装置固体不变色,丙中固体变为红色,故填:甲、乙中固体不变色,丙中固体变为红色;
【小问8详解】
实验过程中,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也是中和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可以观察到丙的 U 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故填:左低右高;
【小问9详解】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解释
A
用铁锅炒菜
铁有良好的导热性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性物质反应
C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能乳化油污
D
用空气泵给鱼供氧
氧气难溶于水
编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现象
铜片表面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料能源,合理开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