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34页。
前世今生鉴真情——古代诗歌五首跟朋友分别了,舍不得……春天,山里的夜景静谧美好……跟朋友K歌真高兴,歌声好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发微博、朋友圈、QQ空间……写信、写诗诗歌:抒情言志 表达情感 反映社会生活【“知人论世”法】学习诗词时,要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状况及创作意图等方面去分析。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目录已亥杂诗登幽州台歌登临诗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山、亭、楼、阁等)而情思涌动,赋诗兴叹,抒发自己的胸怀的诗词。走进作者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曾向武则天上书,主张轻刑罚、用贤才、减徭役等,提出许多符合百姓愿望的主张。 但武则天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的一套施政方针,因此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的意见,反而嫌他议政太多事。 696年,契丹族攻陷营州。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任参谋。武攸宜为人轻率,次年兵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以击敌,反复进言,反被降为军曹。 陈子昂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此诗。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huànɡtì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内心的茫然与无奈。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时间的长河无尽,而生命短暂,不见明君,不能施展才华,写出怀才不遇的悲叹和孤单苦闷的心绪。3.曹操的《观沧海》与本诗都是登高抒怀之作,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本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孤独悲伤的感情。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豪迈自信的态度。望 岳泰山: 位于山东省,古称东岳,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杜甫这首《望岳》最为著名。杜甫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朝气。杜甫的一生家世背景身于北方大士族,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年少优游32岁前一人游览名山大川,后遇李白,两人相约同游,谈诗论文,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后来两人分别,杜甫结束了漫游生活,35岁回到长安。意听朗读录音,划分朗读节奏,注意正音、正字 望岳 唐·杜甫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雄伟高大、神奇秀丽感悟诗情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里?“割”:“分”,泰山像一把刀,把阳光切断,使山的南北两面呈现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泰山高峻挺拔、遮天蔽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聚集”,拟人,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赞美。 直抒胸臆,表达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反映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3.诗言志,诗歌创作是为了传情达意。尾联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仕途不顺三十五岁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在官场也一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战乱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弃官入川,虽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大历五年冬病逝,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结束,时年59岁。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王安石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宋仁宗庆历七年,王安石任鄞(yín)县(今浙江)知县。他初涉宦海,年轻气盛,抱负不凡。三年后任满回老家探亲,路过宝林山,写了这首诗。飞来峰,即宝林山。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背景链接 飞来峰上的应天塔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闻说:虚写看到的旭日东升之景鸡鸣见日升:侧面写塔之高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感悟诗情3.最后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寓意?材料一:《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材料二:为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担任宰相发动改革、推行新法,但是触犯保守派的利益因此遭受到极大的阻挠和陷害。浮云在古代常用来比喻奸邪小人。浮云:既指眼前漂浮的云,也指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势力以及变法路上所遇的艰难险阻。最高层:表面指塔的最高层,实际上指政治决策的最高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4.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其衍生意是什么?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衍生意: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思想境界。6.主旨全诗表现了诗人胸怀抱负、决心改革、高瞻远瞩的思想信念及其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游山西村 陆 游“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河流盘曲,形容重重山河阻隔。柳暗花明:柳树成荫,繁花耀眼。多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陆游南宋诗人,诗歌或抒发政治抱负,或反映人民疾苦,或批判当时的统治集团,风格豪放,多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作此诗之前,陆游因支持北伐被弹劾,于是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镜湖的三山乡。心中虽愤愤不平,但相比诈伪的官场而言,家乡纯朴的生活让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欣慰之情。 作者简介1.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游山西村 陆 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感悟诗情2.结合内容,说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哪两句诗流传最广?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豁然开朗。常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洋溢着爱国之情。 道光十九年(1839)是己亥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写成315首诗,总题为《己亥杂诗》。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等。1.诗中写“浩荡离愁白日斜”,说说诗人为何而“愁”。1.离别之愁;2.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2.除了愁以外,诗人还有表露出哪些情感?回归的喜悦;离别的愁绪;为国家命运担忧的愁绪;忠心报国和继续服务百姓的意愿。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关心国家命运、前途,愿意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诗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