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日的韵味。
2.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上的字。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端午习俗,体会作者表达方式,学习作者描述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作者描述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述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与端午节有关的实物、图片、录像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端午的习俗、诗歌、粽子制作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你们知道哪一些传统节日?(学生自由说)
2. 你们知道“端午习俗”吗?(学生交流资料)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端午节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
3.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时候的什么粽子和妈妈包粽子的经过,结果怎样?
4. 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5. 找出文中你不懂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6. 师生交流重点句段,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体会粽子变化过程的不同心情。
1. 找出描写粽子变化的句子。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想一想粽子的形状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心情是怎样变化的?并在文中做记号。
2. 指名回答。(形状由大变小,颜色由原来的墨绿变成了红色。)
3. 文中找出人们相应的表情和动作的词语。(神气十足、略显紧张、得意扬扬、笑容满面)集体朗读相关句子。
4.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粽子是用心灵手巧创造出的一幅活泼生动的图画呢?(作者用心灵手巧创造出说明粽子不仅是一种味道,还是一种心情,一种感受。粽子里的糯米因为用心搓揉才会那样均匀有韧性,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6. 师生接读,感受端午节的气氛。(男女生接读第五、六自然段)
7. 你喜欢端午节和这粽子吗?为什么?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 搜集有关端午的诗歌、粽子制作的资料,准备交流。
2. 学习描写事物的方法,选择课后第三题中的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老师温馨提示:写的时候不仅要写出动物的特点,还要注意表达方法。可以参考课文的写作方法。
3. 交流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五、课堂练习:
填空题:
1. 端午粽的形状由大变小,颜色由原来的墨绿变成了______。
2. 人们看到由心灵手巧的粽子创造出的一幅活泼生动的图画时,心情是______的。
3. ______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
判断题:
1. 课文中提到粽子的颜色变化是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墨绿。()
2. 课文中写到了不同的人包粽子的过程,但是并没有具体描写不同人的不同做法。()
3. 课文中写到了妈妈包的粽子形状比较奇特,这是因为妈妈的心灵手巧。()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端午粽的相关知识,包括端午粽的形状、颜色变化、人们的心情以及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通过朗读、讨论和交流,学生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作者描述事物的表达方法。
七、课后作业:
1. 复习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2. 搜集更多有关端午粽和端午节的资料,分享给同学。
3. 以端午节为主题,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板书设计:
端午粽
形状:由大变小(从粽子中可以看出人们的心情变化)
颜色:墨绿——红色——墨绿(心灵手巧的劳动成果)
传统习俗: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等
妈妈的心灵手巧(细节描写)
课后反思:
课后需要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包括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教学效果等。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83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端午粽教案设计</a>,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83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端午粽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一年级下册10 端午粽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