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一初慧泉中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一初慧泉中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由野蛮社会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关键时期。下列不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是( )
A.良渚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陶寺遗址
2.著名学者贾兰坡曾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爪哇猿人的发现都曾经被斥为奇谈怪论。但是,当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其空前丰富而完备的原始人生活遗迹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清晰而无可辩驳了。”这能够说明( )
①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已经与现代人相同②北京人为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③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④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和保存火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我国自古流传着“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燹公盨的发现及其铭文的释读,将大禹治水传说的确凿证据提前到了西周时期。这说明( )
A.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中提炼出来的B.远古传说中蕴含着某些真实的历史元素
C.远古传说是研究历史最具科学性的资料D.远古传说完全是虚构的,毫无真实可言
4.对下列图片解读有误的是( )
A.左图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B.右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左图能够反映我国第一个王朝的历史D.左右图代表了当时灿烂的文明成就
5.商朝时期,其统治区域虽然很大,但方国、部落遍布全国,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连年征伐。而商王对于臣服的一些方国、部落,虽采取了加封侯、伯等封号的做法,但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这一套完整的制度是何时建立的,是什么?( )
A.夏朝、世袭制B.周朝、分封制C.秦朝、郡县制D.汉朝、刺史制
6.观察下图,对图中人物评价有误是( )
A.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B.主张“以德治国”
C.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D.主张实行“仁政”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曾写道:“事实上,在20世纪前漫长的两千多年间,China确实就是‘秦’,是不叫大秦帝国的大秦帝国。因为所有王朝实行的都是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这里的“秦始皇创立的帝国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B.世袭制C.中央集权制度D.推恩令
8.“文景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一大盛世,更是帝制时代的第一盛世,受到了后人包括今人的高度赞扬。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减轻农民徭役、赋役负担B.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C.统一铸币,盐铁专营D.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9.食物名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下列食物得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胡豆胡麻胡桃
A.丝绸之路B.百家争鸣C.三国鼎立D.光武中兴
10.“黑暗、乱世”的标签,遮盖了东汉王朝的亮点和历史贡献。这一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造纸术B.华佗——创编了“五禽戏”
C.扁鹊——《伤寒杂病论》D.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11.“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对于盛唐诗人李白诗文中提及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发生在西晋时期B.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2.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就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来讲主要是( )
A.先进生产工具的使用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人南迁,输入了大量劳动力D.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北方各民族普遍产生了对汉民族的根祖认同,普遍以华夏子孙自称而崇奉华夏先祖。内迁的北方民族对汉民族产生“根祖认同”的原因不包括( )
A.表明其统治的正统性与合法性B.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C.希望得到中原士大夫的支持D.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书法、绘画、雕塑艺术乃至科技著作都体现了浓厚的时代特征。这个特征是( )
A.民族交融B.经济发展C.社会动荡D.国家分裂
二、材料题(共3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2分)
材料一:历史学家钱穆指出,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在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
(1)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具体是指哪一时期的哪一史实?(2分)如何评价?(3分)
材料二:这一时期,战火燃遍大地,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也一个能人志士辈出,思想文化最璀璨的时代。
孔子孟子荀子墨子
老子庄子韩非子商鞅
(2)请将上图中的人物名称填写在相应位置上。(7分)
①“兼爱”、“非攻”:_______________②以法治国、中央集权:_______________
③“仁者爱人”、“以德治国”:_______________④顺应自然、“无为而治”:_______________
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______________⑥“礼治”,礼法并用:_______________
⑦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2分)
材料一:“始皇……起诸侯,并天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并天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有人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无非是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其一是朝廷内部帝王与群臣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都是为了加强帝王的专制集权。
(2)围绕第二条主线,秦朝在地方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这一措施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3)汉武帝从政治方面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8分)
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五胡乱华以后,终由鲜卑族的拓跋氏统一华北,建立北魏,其时北魏历代君主都已重视汉文化之学习。到北魏孝文帝一代,已有冯太后与朝臣李冲的改革,建立均田制,重新建立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帝国。由于孝文帝由属汉族的冯太后抚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即位后才有日后的汉化政策。
(1)以上展板内容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根据展板内容拟一主题,结合相关事实写下观后感。(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不少于100字)(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B4.C5.B6.D7.C8.C9.A10.B
11.C12.D13.D14.A
二、材料题
15.
(1)战国;百家争鸣;促进思想、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墨子、韩非子、孔子、老子、孟子、荀子、庄子。
16.
(1)秦统一六国
(2)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加强中央集权。
(3)推恩令、刺史制度
17.
(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2)改革;历史人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一初慧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3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与历史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一初慧泉中学2022-2023学年度9月月考九年级历史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一初慧泉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3月九年级道法与历史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