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及答案(九科)
- 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 0 次下载
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江西省新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新余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地球上已存在约35亿年的蓝细菌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的大气环境从无氧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显著地改变了地球上生命形式的组成。蓝细菌旧称蓝藻,新版教材改革之前一度被认为与细菌并列为两大生物类群。而根据当今科学界常用的三域分类法(生物分类主要依据rRNA基因的差异被分为三个域(three-dmain)——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蓝细菌被划定为细菌域。下列有关描述支持蓝细菌属于细菌的是( )
A. 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 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类似藻类的外观
C. 蓝细菌的DNA几乎是裸露的,位于细胞中央,与细胞质无明显界限
D. 蓝细菌的细胞比其他细菌大,大多数细菌的直径为0. 5~5. 0μm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A、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故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但该描述不能支持蓝细菌属于细菌,A错误;
B、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类似藻类的外观,该描述不能支持蓝细菌属于细菌,B错误;
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蓝细菌的DNA几乎是裸露的,位于细胞中央,与细胞质无明显界限,该描述支持蓝细菌属于细菌,C正确;
D、蓝细菌的细胞比其他细菌大,大多数细菌的直径为0. 5~5. 0μm,该描述不能支持蓝细菌属于细菌,D错误。
故选C。
2. 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脂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饴”和“酥”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②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③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其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④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
⑤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⑥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A. 三项B. 四项C. 五项D. 六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不易凝固,大多数植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液态,如花生油,菜籽油等 。
【详解】①“饴”和“酥”化学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①正确;
②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②错误;
③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如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有机化合物,③正确;
④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含氢多,含氧少,酥油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产生能量多,④正确;
⑤可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鉴定“饴”否为还原糖,⑤正确;
⑥人麦芽糖是二糖不能直接吸收,需要水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吸收的葡萄糖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共四项正确,B符合题意。
故选B。
3. 将下列有关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核苷酸为其基本单位,不是大分子,A错误;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固醇类包括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B错误;
C、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六碳糖包括葡萄糖和果糖,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C错误;
D、多糖包括淀粉和糖原,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D正确。
故选D。
4. 某直链多肽含4个缬氨酸C5H11NO2,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该多肽分别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缬氨酸在该多肽中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其R基的分子式为-C3H₇
B. 酶1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氮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减少2个
C. 酶2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原多肽增加54
D. 酶1、酶2同时完全作用后形成的肽链中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少了2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7、8、14、19左侧氨基,即该四个位点为缬氨酸;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羧基端的氨基, 也既是7、8、14的右侧。
【详解】A、根据图示信息,蛋白酶1作用于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后,形成了三个短肽A、B、C,说明酶1作用位点是7、8、14、19左侧氨基,因此该多肽中缬氨酸的位置分别是第7、8、14、19位,氨基酸至少还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可求得缬氨酸的R基为-C3H7,A正确;
B、酶1一共作用于4个肽键,产物是形成三个多肽H和2个缬氨酸,产物中氮原子数目与原多肽相比是一样多的,B错误;
C、蛋白酶2作用于缬氨酸羧基端的氨基, 也既是7、8、14的右侧,消耗了3个水分子,则酶2完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原多肽相比是增加了3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即54,C正确;
D、酶1、酶2同时完全作用,一共断裂6个肽键,产物是形成3个多肽、4个缬氨酸,4个缬氨酸带走5个氧原子,3个多肽上增加3个氧原子,则形成的肽链中氧原子数目比原多肽少了2个,D正确。
故选B。
5. 下列相关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试剂及其作用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检测和观察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时,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
D.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用于分离色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等。
2、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第一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
【详解】A、在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用来洗去浮色,A正确;
B、实验中用吸水纸吸引时滴加的液体为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以使细胞质壁分离,B正确;
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所以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产生情况,C正确;
D、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用于提取色素,D错误。
故选D。
6.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组织钙化和纤维化疾病。结核杆菌侵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菌体中的硫酸脑苷脂能抵抗巨噬细胞的溶菌杀伤作用。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并繁殖,其引发的免疫反应是导致结核病的决定性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核杆菌与巨噬细胞内均具有生物膜系统
B. 硫酸脑苷脂可能位于结核杆菌的细胞壁上
C. 巨噬细胞内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D. 结核杆菌可利用巨噬细胞提供的氨基酸合成其自身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结核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巨噬细胞可吞噬侵入机体的病原体。
【详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系统,结核杆菌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没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
B、根据题意,菌体中的硫酸脑苷脂能抵抗巨噬细胞的溶菌杀伤作用,说明硫酸脑苷脂可能位于结核杆菌的细胞壁上,B正确;
C、磷脂分子组成膜结构,巨噬细胞内的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含膜结构,C正确;
D、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并繁殖,利用巨噬细胞提供的氨基酸合成其自身蛋白,D正确。
故选A。
7. 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由该卵细胞发育长大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的关系
B. 所有高等动物细胞都有细胞核
C. 该实验说明美西螈皮肤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和细胞代谢的中心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的关系,A错误;
B、高等动物细胞中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
C、该实验说明美西螺皮肤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是由细胞核控制的,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C。
8. 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 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 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 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
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
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
故选D。
9.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B. ATP中的“A”与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物质
C. 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都能产生ATP
D.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2、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中储存的能量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被利用;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但对于ATP的需要量很大,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满足细胞生命活动对ATP的大量需求。
3、ATP的合成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呼吸作用过程合成ATP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细胞或生物体生命活动需要的光能、化学能、机械能或者电能等。
【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A正确;
B、ATP中的“A”是指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是指腺嘌呤,不是同一物质,B错误;
C、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ATP,C正确;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能量;萤火虫发火是ATP中的能量转化为光能,ATP中的能量可以用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这时ATP中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故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正确。
故选B。
10. 细胞代谢是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有序进行的,这离不开生物体内各种各样的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刚采摘的甜糯玉米放入热水中2min破坏淀粉酶的活性,可较好的保持甜味
B. 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继续发挥作用
C. 在坏死性创伤的治疗时,胰蛋白酶可用于溶解血凝块,因为它能水解蛋白质
D. 酶在活细胞内合成,且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详解】A、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形成可溶性糖(有甜味),高温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活性降低,降低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所需酶的活性(该酶不是淀粉酶),从而使可溶性糖能较长时间存在于玉米中保持甜味,A错误;
B、胃蛋白酶适宜pH为1.5左右,小肠内环境属于碱性环境,故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会失活,不可继续发挥作用,B错误;
C、胰蛋白酶具有催化蛋白质水解的作用,使之水解成多肽或氨基酸,提高组织通透性,抑制水肿和血栓周围的炎症反应,溶解血凝块、渗出液以及坏死组织,C正确;
D、酶在活细胞内合成,可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11. 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B. 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说明细胞质基质内H+转运至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液泡中H+浓度高,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A错误;
B 、玉米根部短时间水淹,根部氧气含量少,部分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B正确;
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无ATP的产生,C错误;
D、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与丙酮酸产乳酸途径时消耗的[H]含量相同,D错误。
故选B。
12. 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电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过程中,NADH脱下的H+转运至线粒体的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中,形成H+的质子梯度。H+顺浓度梯度沿ATP合成酶复合体的质子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并将ADP和Pi合成ATP。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合成酶复合体既具有催化功能又具有运输功能
B. H+通过ATP合成酶复合体进入线粒体基质属于主动运输
C. 硝化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推测其细胞膜上可能存在电子传递链
D. 蛋白质复合体将H+转运到膜间隙所需的能量来自NADH的氧化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详解】A、据图可知,H+顺浓度梯度沿ATP合成酶复合体的质子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说明ATP合成酶具有运输的功能,还能催化ADP和Pi合成ATP,A正确;
B、H+通过ATP合成酶复合体进入线粒体基质,是顺浓度梯度,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硝化细菌没有线粒体,其能进行有氧呼吸,根据内共生学说推测,它的细胞膜上可能存在电子传递链,C正确;
D、蛋白质复合体将H+转运到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来自NADH的氧化反应,D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不止一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将水稻根细胞置于一定浓度MgCl2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根细胞对水和Mg2+的吸收速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同温度条件下,根细胞吸收水的速率不同
B. 温度只能通过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来影响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C. 实验结果可证明根细胞对水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方式是相同的
D. 不同温度条件下,根细胞对Mg2+吸收速率的不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状态下都能进行呼吸释放能量,但有氧状态下释放的能量要较多;
2、根细胞对各种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详解】A、由图可知,16℃时比0℃时,根吸收的速率高,所以不同温度条件下,根细胞吸收水的速率不同,A正确;
B、温度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呼吸速率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B错误;
C、从图中的结果只能看出吸收速率,看不出吸收的方式,C错误;
D、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来影响离子吸收的速率,但都能吸收Mg2+,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BCD。
14.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反应速率最终不再上升是因为酶的活性下降所致
B.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也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
C. 图丙中,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变
D. 图丁中,c点和d点相关酶促反应的速率都处于最大值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甲图表明,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A错误;
B、图乙中,最高点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但是保存酶的最适温度在低温(4℃左右),B错误;
C、图丙中,pH=6时酶变性失活不可恢复,故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变,C正确;
D、图丁中M点表示最终生成氨基酸的总量,cd段产物不再变化,说明底物耗尽,此时酶促反应速率较小,D错误。
故选ABD。
15. 下图为细胞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生成化合物D的过程示意图,C为化学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A为丙氨酸、B为缬氨酸,则C可表示为肽键
B. 若A为多糖、B为蛋白质,则D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
C. 若A为腺苷,B为三个磷酸基团,则C是含较多能量的特殊化学键
D. 若A为甘油,B为三分子脂肪酸,则D在糖类供能不足时可分解供能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2、糖类有单糖、二糖、多糖,其中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
【详解】A、若A为丙氨酸、B为缬氨酸,则D代表二肽,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所以C可表示为肽键,A正确;
B、若A为多糖、B为蛋白质,则D为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B正确;
C、若A为腺苷,B为三个磷酸基团,则腺苷与磷酸基团相连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所以C不是含较多能量的特殊化学键,C错误;
D、若A为甘油,B为三分子脂肪酸,则D为脂肪,是细胞内的良好储能物质,在糖类供能不足时可分解供能,D正确。
故选ABD。
16. 下图甲表示某作物种子萌发为幼苗的过程中CO2释放、O2吸收相对速率的变化,图乙表示只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时气体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第Ⅱ阶段种子细胞内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
B. 图甲中第Ⅲ、IN阶段,种子中的脂肪参与了细胞呼吸
C. 图乙中A代表O2,B代表CO2
D. 图乙中萌发时间为10~25h,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约为1:6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或;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详解】A、根据甲图可知,在种子萌发的第Ⅱ阶段有O2吸收,在种子细胞中既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根据图甲可知,在种子萌发的第Ⅲ、Ⅳ阶段存在氧气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情况,说明种子在分解糖类的同时,还会分解脂肪,耗氧量更大,B正确;
C、图乙表示只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时气体量的变化趋势,氧气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CO2的释放量,B表示O2吸收量,C错误;
D、图乙中,在10~25h时种子氧气吸收量是20,二氧化碳释放量是60,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氧气之比是1:6,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0/3,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40,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二氧化碳之比是1:2,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20,所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比值为接近1∶6,D正确。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甲型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其表面分布有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质分子。人体感染该病毒后多数会出现严重的肺炎。
(1)甲型流感病毒通过表面的HA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识别并进入肺泡上皮细胞,甲型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
(2)细胞质中的病毒RNA通过____(填结构名称)进入细胞核中;合成子代病毒的HA、NA时,首先在____中开始多肽链的合成,然后再依次经过____(填结构名称)转移到细胞膜上;最后子代病毒RNA与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并释放到细胞外。
(3)除甲型流感病毒外,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 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RNA中
B. 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均为6种
C. 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细胞中均没有染色体
D. 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细胞均具有细胞壁
(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填标号)。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细胞,原因是____。
【答案】(1)胞吞 (2) ①. 核孔 ②. 核糖体 ③. 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 (3)C
(4) ①. BE ②. 成熟的红细胞 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细胞器膜
【解析】
【分析】甲型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RNA是遗传物质,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具有抗原作用。蛋白质和RNA都属于生物大分子,甲型流感病毒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小问1详解】
病毒通过HA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识别并进入肺泡上皮细胞,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甲型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和RNA都属于生物大分子,因此甲型流感病毒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小问2详解】
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其中,细胞质中的病毒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合成子代病毒的HA、NA时,首先在核糖体中开始多肽链的合成,然后再依次经过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转移到细胞膜上;最后子代病毒RNA与蛋白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并释放到细胞外。
【小问3详解】
A、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A错误;
B、甲型流感病毒只含有RNA,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6种,肺炎支原体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彻底水解的产物为8种,B错误;
C、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细胞均为原核生物,均没有染色体,C正确;
D、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C。
【小问4详解】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图中B为蓝细菌,E为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D图为猪的血细胞,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细胞器膜,故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成熟的红细胞。
18. 在生物学中常常要根据“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过程,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答案】 ①. 液泡 ②. 将细胞与外界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③.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④. 脂质和蛋白质 ⑤. 蛋白质纤维 ⑥. 中心粒 ⑦. 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内质网产生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给细胞膜
【解析】
【详解】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还有胆固醇;
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内质网产生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给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然后,高尔基体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给细胞膜;
蛋白质纤维是构成细胞骨架的物质,其功能是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19. 取藓类小叶分别浸入蒸馏水、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图1是在蔗糖溶液中的观察结果,图2是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中充满的是____,出现图中所示状态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____大于细胞壁的。
(2)图2的A、B、C三条曲线中,代表浸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是____。在f时滴加清水,C曲线没有变化,其原因可能为____。
(3)图2的bc段外界溶液的浓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液的浓度。
(4)若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细胞中____的大小,以及____的位置。H2O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
(5)藓类小叶的细胞膜的复杂程度主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填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____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
【答案】(1) ①. 蔗糖溶液 ②. 伸缩性
(2) ①. B ②. 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3)小于 (4) ①. 中央液泡 ②. 原生质层 ③.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5) ①. 蛋白质 ②. 直径和形状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中,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尿素分子可以进入到细胞中,因此刚开始使细胞在尿素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但是随着尿素分子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升高后开始吸水。
【小问1详解】
图1的A为细胞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充满的是蔗糖溶液;图1所示状态为质壁分离,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小问2详解】
将藓类小叶浸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刚开始细胞会失水导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后由于K+、NO3− 不断被细胞吸收,又使细胞液溶质的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大,与曲线B相对应;在f时滴加清水,C曲线没有变化,可能是由于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小问3详解】
bc段,细胞吸水,逐步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此时外界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小问4详解】
若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细胞中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H2O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小问5详解】
细胞膜的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只允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和离子通过。
20. 生物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科学。图1和图2是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绘制的“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曲线图,图3是该兴趣小组绘制的“温度对麦芽糖酶活性影响”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图1和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
(2)图2酶促反应中限制bc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由图3可得出酶具有的特性是____。
(3)该兴趣小组还根据图3做了关于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探究经过温度t4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关于自变量的设置: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____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____。
(4)麦芽糖酶可以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但实验结果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原因是____。
(5)另外班上有其他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①选择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并提供不含钙离子的饮用水;乙组小鼠饲喂等量相同的饲料,并提供富含钙离子的饮用水。
③将甲乙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并随时观察其生理状况;
④实验现象:甲组小鼠出现肌肉抽搐现象,乙组小鼠正常生长。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试验现象与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的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是____。
【答案】(1) ①.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 催化剂种类 ③. H2O2浓度
(2) ①. 过氧化氢酶量(浓度) ②. 作用条件温和
(3) ①. t3、t4 ②. 先在温度为t4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
(4)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5) ①. 探究钙离子是否是小鼠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 ②.
实验步骤:在步骤③之后,给甲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同时提供含钙离子的饮用水,乙组小鼠作相同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其生理状况;
预期现象:甲组小鼠肌肉抽搐现象消失,正常生长,乙组小鼠也正常生长。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所做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催化剂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图2所做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H2O2浓度。图1所示实验中,加过氧化氢酶,氧气的产生量比加入FeCl3增加快,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图2中ab段的限制因素为H2O2的浓度,bc段H2O2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限制因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图3是研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到某一温度时,酶活性达到最大,超过此温度,酶活性开始下降,甚至失活。
【小问1详解】
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这两个实验是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分析图1可知,两条曲线的形成是加入的催化剂的种类及反应时间的不同,图2是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所以图1、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和反应时间、H2O2浓度。
【小问2详解】
图2中ab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O2产生速率也不断增大,说明过氧化氢浓度是限制ab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为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图3是研究温度影响麦芽糖酶活性的实验,由图3可得出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小问3详解】
由于实验目的是研究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故根据实验目的,实验需分为三组,一组温度设定在t3,一组温度设定在t4,一组温度应从t4降到t3。因此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t3、t4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 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先在温度为t4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的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
【小问4详解】
因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均为还原糖,它们均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酶是否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这一实验结果。
【小问5详解】
由题意知,甲乙组小鼠自变量是钙离子的有无,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钙离子是否是小鼠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若要进一步验证试验现象与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可以给甲组小鼠重新饮用含有钙离子的饮用水,观察其症状是否消失。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是:实验步骤:在步骤③之后,给甲鼠饲喂适量无钙的饲料,同时提供含钙离子的饮用水,乙组小鼠作相同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观察其生理状况;预期现象:甲组小鼠肌肉抽搐现象消失,正常生长,乙组小鼠也正常生长。
21. 图甲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乙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相对值的情况,图丙表示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产生[H]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图甲中产生能量的过程有_________(填序号)。
(2)马铃薯植株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在马铃薯植株中,图乙中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可反映图甲中______过程的大小。酵母菌细胞在图乙中b氧气浓度条件下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人的成熟红细胞在此氧气浓度条件下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在瓜果、蔬菜和种子的保存过程中,应将氧气浓度控制在图丙中_______点对应的氧气浓度。图丙中A点和D点CO2释放量相同,则A点和D点葡萄糖的消耗量情况是A_________D(填“>”“=”或“ ③. 一直下降到1后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是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图乙中,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只有有氧呼吸;图丙中,AC段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同时进行,且无氧呼吸大于有氧呼吸,CD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最后只有有氧呼吸。
【小问1详解】
图甲中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③是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是乳酸途径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产[H],故图甲中产生氢的过程有①②;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以产生能量,故图甲中产生能量的过程有①②。
【小问2详解】
马铃薯植株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一般的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但其块茎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故其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①②③④;在马铃薯植株中,图乙中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差值可反映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大小,即图甲中③过程的大小;酵母菌细胞在图2中b氧浓度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故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①②③;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故在此氧浓度条件下能发生图甲中的过程有①④。
【小问3详解】
在瓜果、蔬菜和种子的保存过程中,应降低其呼吸消耗,故应将O2浓度控制在图3中C点对应的O2浓度;图丙中A点和D点CO2释放量相同,但A点进行无氧呼吸,D点进行有氧呼吸,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相同多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更少,故A点和D点葡萄糖的消耗量情况是:A>D,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分析图丙中曲线可知,随O2浓度升高,无氧呼吸越来越弱,有氧呼吸增强到一定程度不再增加,故RQ值的变化情况是一直下降到1后保持不变。
①
②
③
④
⑤
A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苷酸
B
脂质
脂肪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
C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脱氧核糖
果糖
D
多糖
淀粉
糖原
肝糖原
肌糖原
结构名称
细胞膜
(1)________(填细胞器)
囊泡
细胞骨架
中心体
功能
(2)_______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运输“货物”
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
(3)_______
成分或结构
膜的主要成分(4)______________
主要由(5)_______
构成
由(6)_______构成
功能举例
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细胞的过程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透过原生质曾进入细胞液
(7)_____________(至少举出两例)
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天水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云南省下关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含解析,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开远一中校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