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选择题)
一、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家住重庆(29.5°N,106.5°E)的王老师某月连续三日环彩云湖跑步期间,在18:30(北京时间)经过同一地点时,均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图1为“王老师所见的太阳位置示意图”,图2为“王老师跑步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王老师观日的位置为( )
A. 甲B. 乙C. 丙D. 丁
2. 该月可能为( )
A. 2月B. 5月C. 8月D. 10月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成都位于104°E。当北京时间为18;30,成都的地方时为17:26;由左图可知,此时成都接近日落,说明成都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成都日落方位为西南。根据常识,跑步一般沿跑道逆时针行进,连续三日王老师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均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朝向西南,乙丙丁都不朝向西南,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由上题结论可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同一时刻太阳高度变低,位置偏南,此时日落时间逐渐提前,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所以此时应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故10月较符合,2月、5月、8月不符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全球约70%的冰壶球原料产自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岛上无人居住。下左图为“艾尔萨克雷格岛和冰壶球”,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代表冰壶球原料岩石类型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4. 艾尔萨克雷格岛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 )
A.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B. 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C. 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运动D. 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冷却凝固
5. 当地每十年采石一次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远洋运输成本B. 避免破坏岛屿原有地貌
C. 免受火山活动影响D. 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答案】3 B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全球约70%的冰壶球原料产自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根据右图可知,乙可以转化为甲、丙、丁,但只能由丙转化形成,说明丙是岩浆、乙是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岩(侵入岩),B正确。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艾尔萨克雷格岛上品质独特的花岗岩是由岩浆活动的岩浆侵入上覆的岩层之中,冷却凝固形成,后期经过地壳抬升,受外力侵蚀,出露地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无人居住,每十年开采一次可以尽可能的减小对该地生态环境的影响,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该岛位于英国克莱德河河口”可知,该地距离英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A错误;开采石材会破坏岛屿的原有地貌,B错误;火山活动没有固定规律,与每十年开采一次无关,C错误。故选D。
【点睛】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降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花岗石是火成岩,也叫酸性结晶深成岩,是火成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岩质坚硬密实。
蒸散是植被及地面整体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主要包括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及截留降水或露水的蒸发。我国南方某海岛由钙质砂堆积而成,降雨入渗速率较大,使得岛礁几乎没有可用的地表淡水。下图为“该海岛不同下垫面对蒸散速率的影响示意图”,下图示时段内均为晴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空旷地草地蒸散速率高于空旷地砂壤土的主要原因是草地( )
A. 平均温度较高B. 土壤水分较多
C. 叶片面积较大D. 整体风力较强
7. 导致林间带蒸散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B. 光照C. 降水D. 云量
8. 7月27日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风力较强B. 温度较低C. 晴转多云D. 湿度较高
【答案】6. C 7. B 8. A
【解析】
【6题详解】
由于蒸散是植被及地面整体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植被蒸腾对蒸散速率影响较大,空旷草地植被叶片相对较大,所以蒸腾能力较强,而空旷沙壤土的植被叶片相对较小,蒸腾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空旷地草地的蒸散速率高于空旷地砂壤土,C正确。温度、水分与风力不是空旷地草地的蒸散速率高于空旷地砂壤土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由于林带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因此对太阳光的遮盖能力较强,所以到达林间带的光照相对较少,因此林间带蒸散速率较低,所以导致林间带蒸散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正确。地形、降水与云量对林间带蒸散速率影响较小,不是导致林间带蒸散速率较低的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7月27号蒸散速率相对较高,由此可以判断出7月27日可能风力较强或者温度较高,A正确,B错误;晴转多云会减小蒸散量,C错误;湿度较高,蒸散量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个:1、温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蒸发速度越快,反之越慢;2、气流速度,气流越强,蒸发越快,反之越慢;3、被蒸发物体的表面积,越大则越快,越小则越慢。
纳米比亚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位于该国斯瓦科普蒙德市郊沙漠中的中国航天测控站是我国在南半球最早建立的地面卫星测控站。读“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海陆分布
C. 洋流因素D. 地形地势
10. 在斯瓦科普蒙德市郊建立航天测控站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地广人稀,观测干扰少B. 晴天多,大气能见度好
C. 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D. 距城市近,设施配套好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沿岸沙漠延伸到更低的纬度,C正确。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与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观测星空有利条件主要结合当地自然及人为条件进行分析,题目问的是自然条件,斯瓦科普蒙德市郊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气能见度好,有利于航天观测,B正确;该地海拔较低,C错误;而地广人稀,距城市近属于人为条件,AD 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天文观测站的选址:(1)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2)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3)污染少,大气透明度高;(4)远离城市,人为光源影响少;(5)纬度高,星空起落变化小;纬度低,观测天空范围广;此外,还应考虑地质结构等。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河流域是世界著名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保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政府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读“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风力强劲,蒸发旺盛B. 土质疏松,下渗严重
C. 地形平坦,河流较少D. 山脉背风坡,降水少
12. 墨累—达令河流域从区域外调水可以( )
A. 减少水分蒸发量B. 提高土地生产力
C. 增加生物多样性D. 减轻土地盐碱化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墨累—达令河流域地处大分水岭的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雨影区,降水少,D正确;背风坡风力弱,A错误;水资源短缺与土质关系不大,B错误;读图可知,墨累—达令河流域河流相对较多,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区域外调水,使盆地的水量增加,蒸发加大,A错误;水源充足,可能提高土地生产力,B正确;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C错误;会增加下渗量,蒸发增强,土地盐碱化加重,D错误,故选B。
【点睛】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读“日本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对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岛海域渔业资源匮乏B. 乙航天发射中心常年晴朗
C. 丙植被为温带荒漠草原D. 丁箭头大致指向东南方向
14. ①、②、③三地自然带类型变化反映的是(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我国大陆分布北界为34°N,在日本为38°N。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日本全年降水较多B.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C. 日本冬季较为温暖D. 我国光照时间较长
【答案】13. D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甲岛海域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A错误;日本属于季风气候,不可能常年晴朗,B错误;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降水较多,没有温带荒漠草原,C错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由此可判断丁方向大致指向东南方,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①为常绿阔叶林,②落叶阔叶林,而③地纬度较高,根据所学知识,该地植被为针叶林,三个自然带的变更主要是热量的差异引起,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日本分布比我国纬度高,说明日本热量条件较中国好;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冬季较为温暖,加之沿岸日本暖流影响大,亚热带分布纬度偏高,C正确;分布的纬度高低主要与热量有关,与降水关系不大,A错误;温度带分布看平均温度,不是夏季温度高影响,我国冬季寒冷,B错误;光照时间长不等于热量条件好,D错误。故选C。
【点睛】日本和韩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相较于中国纬度更高,降水更为均匀,气温年较差也较小,这是因为其离海洋更近,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更小,其海洋性特征更加明显。同时,日本暖流(黑潮)流经该地区,也会使暖流沿岸增温增湿。
第II卷综合题(共55分)
一、本卷共有3个小题,共55分。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2月20日,晴,我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搭乘豪华邮轮前往火地群岛探险旅游。……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邮轮到达乌斯怀亚港已然风平浪静,大大小小的船只星罗棋布,海鸟自由翱翔,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构成绚烂的画卷。——摘自游记《世界尽头·原始火地岛》
材料二、下图为火地群岛位置示意图及游记中的景观照片。
(1)描述火地群岛的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沿途“青山雪峰”景观的形成原因。
(3)乌斯怀亚民居为低矮的小木屋,且屋顶坡度大。说明该地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答案】(1)位于南半球,西半球;地处中纬度,南温带;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地处南美大陆南部;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相望。
(2)青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地处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降水丰富且正值夏季,森林茂密。雪峰: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山峰被积雪覆盖。
(3)该地森林茂密,便于就地取材;多大风天气,地震频发,低矮小木屋抗风性强,且利于防震;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不易积雪。
【解析】
【分析】本题以火地群岛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地理环境整体性、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纬度信息可知为南纬,火地群岛位于南半球、地处中纬度,南温带;结合图中经度可知火地群岛位于70°W附近,西半球;从海陆位置看,火地群岛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地处南美大陆南部,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相望。
【小问2详解】
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受两大板块碰撞挤压的影响,地壳褶皱隆起形成高大山脉;该处地处中纬度地区,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丰富,且文中提到的时间为2021年2月20日,正值夏季,山上森林茂密,呈绿色,故为青山;由于纬度较高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较高海拔地区降水以降雪为主,积雪不易融化,因此山峰被积雪覆盖,形成雪峰。
【小问3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地森林茂密,木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多大风天气,且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地震频发,低矮小木屋抗风性强,且利于防震;地处西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不易积雪。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寒冷干燥的极地大陆气团形成于高纬冰雪覆盖的内陆地区,一般不会形成深厚的云层和强降水,但是当极地大陆气团穿过温暖开阔水域时往往会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带,在秋冬季大湖区下风向沿岸80千米范围内会形成间歇性暴风雪现象,被称为大湖效应。北美五大湖水域面积广,水体储量大,垂直温差显著,湖泊降雪效应强。
材料二、下图为2022年11月9日至14日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降雪量分布图。
(1)简述图示区域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地形因素对图示区域低温的主要影响。
(3)观测发现:在冬季强风条件下该地区只能产生弱降雪,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降雪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降雪带呈东北西南走向;查尔顿附近降雪量最大,并向四周递减。
(2)西北部湖面广阔,地势平缓,利于冷空南下;东南部地势较高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冷空气滞留时间长(冷空气大量堆积)。
(3)强风缩短了气团在湖面驻留时间,热量补充少,垂直温差缩小(空气上升运动弱),降雪量减少;强风导致气团水汽补充少,降雪量减少;强风使得降雪云带推移速度快(强风加快云带消散),降雪时间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湖效应为材料,涉及气温及其影响因素、降水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降雪空间分布不均匀;降雪量呈带状分布,降雪带由东北向西南延伸;降雪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查尔顿附近,向四周逐渐减少。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北侧为伊利湖,湖畔地势较低,湖面开阔,有利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部地区地势较高,对冷空气的阻拦作用较强;冷空气在该地停留时间较长,受冷空气影响时间较长,气温较低。
【小问3详解】
冬季强风条件下,经过伊利湖的时间较短,获得的水汽补给量较少,云层薄,降雪较少;冬季强风条件下,极地大陆气团在湖区停留的时间较短,获得的热量补给较少,垂直方向上气团的温度差异较小,对流运动较弱;冬季强风条件下,降雪带移动的速度较快,该地区受降雪带影响时间较短,降雪量较少。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石冰川是在高山地区出现的岩石碎块和冰的混合体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移动而形成的巨大舌状或叶状堆积体,岩石碎块主要来自于谷壁崩塌物、岩石风化物和冰碛物,冰主要来自冰川未融化部分或雪水、雨水凝结。与洁净冰川相比,石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较弱。
材料二、图1为石冰川结构示意图,图2为石冰川景观照片。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石冰川分布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
(2)指出石冰川岩块堆积物的主要特点。
(3)分析与洁净冰川相比,石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弱的原因。
(4)说出全球变暖背景下石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可发育冰川;谷地或坡地地形,有利于冰川汇集;谷壁陡峭,岩石风化明显,易发生崩塌。
(2)分选性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
(3)石冰川表面覆盖有较厚岩块层,能减少热量向内部传递,可减缓内部冰的融化速度。
(4)利:提供水资源;成为独特的自然景观,可发展旅游业;弊: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掩埋道路,阻塞交通。
【解析】
【分析】本题以石冰川为材料,涉及地形特征、气候变化和冰川融化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该地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较弱,因此当地存在冰川;结合图片可知,当地为谷地地形,冰川容易汇集于此;两侧谷壁陡峭,岩石风化明显,有利于崩塌物汇集,形成石冰川。
【小问2详解】
石冰川中的碎石在缓慢蠕动中,大部分被冰保护,流动性差,因此呈现大小混杂的情况;石冰川岩块堆积物在冰川搬运过程中不易受到磨蚀,因此推测石冰川中碎石的主要特点是棱角分明。
小问3详解】
岩石相对于洁净冰川而言,导热性较差,因此对于气候变化反应较慢;当气温变化时,岩块层会削弱热量的传递,可减缓内部冰川的融化速度。
【小问4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质量监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3℃左右, 图中灵河的流向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渝高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