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铁锅生锈C. 节日焰火D. 汽油挥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锅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节日焰火,包含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过滤B. 称量固体
C. 读取液体体积D. 取用少量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缺少玻璃棒引流,而且漏斗下端尖嘴处没有靠近烧杯内壁,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少量液体,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图中所示操作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朝向手心,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解题时结合实验基本操作注意点进行分析判断。
3.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
B. 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 变化观: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 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A认识正确;
B、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认识正确;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故C认识正确;
D、 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核没有中子,故D认识不正确;
故选:D。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所以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③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④洗涤剂和汽油分别去油污的原理是不相同的;⑤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则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腐蚀;
A. ①③⑥B. ①④⑤C. ②③④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含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一定生成水,燃烧生成水的可燃物中也一定含有氢元素,故该说法正确;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该说法错误;
③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但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如碳酸盐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故该说法错误;
④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作用,汽油是有机溶剂,用汽油去油污属于溶解作用,故该说法正确;
⑤阴离子带负电,带负电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故该说法正确;
⑥铝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抗腐蚀性差,故该说法错误;
综上,说法正确的为①④⑤,故选B。
5.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它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化学式为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g
B. 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麻黄碱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
D. 麻黄碱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麻黄碱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15+14+16=165。A不正确;
B、麻黄碱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12×10):(1×15):14:16=120:15:14:16。所以麻黄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B不正确;
C、据麻黄碱的化学式可知,麻黄碱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C正确;
D、据麻黄碱的化学式可知,1个麻黄碱分子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6.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分子不显电性,可推断构成它们的粒子都不显电性
B. 氧气、液氧都由氧分子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不显电性,但原子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B、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该选项叙述正确;
C、燃烧为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但有些物理变化也会发光、放热,如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都是燃烧,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D、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为溶液,如蒸馏水具有均一、稳定性,但其为纯净物,该选项叙述不正确。
故选B。
7. 2023年11月9日是第32个全国消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为主,生命至上”。中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B.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迅速逃离
C. 为了控制森林火灾的蔓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D.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查看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油、面粉、纺织品都是可燃物,一定条件下容易燃烧或发生爆炸,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该选项说法正确;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湿润气体,防止烟进入呼吸道)蹲下(二氧化碳聚集在上方)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迅速逃离,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为了控制森林火灾的蔓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选项说法正确;
D、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查看,以防止发生爆炸,应该关闭阀门开窗通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 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
C. 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详解】A、由4NH3+5O24NO+6H2O可知,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B、由4NH3+5O24NO+6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5×32)=17:40,故说法正确;
C、铂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说法正确;
D、丙是一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说法正确。
故选A。
9.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 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 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 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此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因为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氮气,稀有气体中都易熄灭,所以该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方案不合理;
B、分别点燃,CO与H2燃烧分别产生蓝色、淡蓝色火焰,用观察火焰颜色的方法不容易区分,所以该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方案不合理;
C、灼热的木炭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所以该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C方案不合理;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方法分离出氯化钾,再对滤渣进行洗涤、烘干,分离出二氧化锰,该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方案合理。
实验方案不合理的个数有3个,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
②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
③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_______。
(2)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成功对接空间站。核心舱内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水处理、二氧化碳去除等子系统。
①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来自循环水电解制氧系统。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在水处理系统中,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是利用了它的________性;
③人们常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1. ①. 3SO2 ②. Ar ③.
12. ①. ②. 吸附 ③. 肥皂水 ④. 煮沸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3SO2;
②氩气由氩原子构成,故保持氩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r;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小问2详解】
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在水处理系统中,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
③分别用两只烧杯取等量水样,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所以人们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当硬水被加热后,可溶性的钙镁离子被转化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使钙、镁离子从水中沉淀下来,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t1℃时,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g。
(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填 “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根据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t3℃时,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C. 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1)甲乙丙##甲>乙>丙
(2)130 (3)降温结晶 (4)A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t1℃时,丙的溶解度为30g,则将40g丙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只能溶解30g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0g+100g=130g。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小问4详解】
A、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则降低温度可以使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t3℃时,溶解度甲>乙>丙,则等质量甲、乙、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溶剂的质量关系为丙>乙>甲,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不确定甲、乙溶液的质量关系,则无法比较析出固体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13. 某小组同学对金属的冶炼原理进行了梳理。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B、G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且G为红棕色氧化物,E为紫红色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G的化学式为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物质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e2O3
(2)置换反应 (3)灭火(答案合理即可)
(4)3CO+Fe2O33CO2+2Fe
【解析】
【分析】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是C和Fe2O3,B、G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且G为红棕色氧化物,则G为Fe2O3、B为C;E为紫红色金属,则E为Cu;B(C)+C→D+E(Cu)、A+B(C)→D,则D为CO2、C为CuO、A为O2;B(C)+D(CO2)→F,则F为CO;F(CO)+G(Fe2O3)→D(CO2)+H,则H为Fe。
【小问1详解】
B、G为高炉炼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且G为红棕色氧化物,则G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小问2详解】
分析可知,反应②为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特征为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分析可知,D为CO2,可用于灭火、作气体肥料等。
【小问4详解】
分析可知,反应④为3CO+Fe2O33CO2+2Fe。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b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选择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于B装置,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反应可用该装置制取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B.锌粒和稀硫酸 C.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
(4)已知: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2中______,某同学用如图中G装置收集氨气,应该从______(填“a”或“b”)通入。
【答案】(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
(3)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 B
(4) ①. B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即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A、多孔隔板可以放置块状固体,而二氧化锰为粉末,不能放置在多孔隔板上,故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不能用此装置;
B、锌粒为颗粒状的固体,可以放置多孔隔板,故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用此装置;
C、多孔隔板可以放置块状固体,而碳酸钠是一种粉末,不能放置在多孔隔板上,故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此装置;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常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制取氨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选择图2中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图3中G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该从b通入,故填:B;b。
15. 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少量铜、锌、硫等单质。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已知:加热的条件下,Zn、Cu都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1)写出步骤④中得到铜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2)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_____;
(3)我国古代就制得了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也就是黄铜,它的硬度比纯铜______ (填“高”或者“低”);
(4)取少量的溶液C,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 (填字母序号)。
A. 硫酸镁B. 硫酸锌C. 硫酸铜D. 硫酸铜和硫酸锌
【答案】(1)置换 (2)过滤
(3)高 (4)C
【解析】
【分析】根据管道烟泥成分,铜、锌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锌、氧化铜,而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固体A中含有氧化锌和氧化铜,所以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生成硫酸锌、硫酸铜,所以溶液C中主要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铜,所以在溶液C中加入适量的锌,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溶液D中含有硫酸锌。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④为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其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符合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小问2详解】
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③和④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小问3详解】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高,故填:高;
【小问4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的活动性强于锌、铜,所以将镁加入硫酸锌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硫酸铜消耗完全后再和硫酸锌反应生成锌和硫酸镁,所以在充分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可能含有镁,锌可能被完全置换出来,也可能部分被置换出来,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而可能含有硫酸锌,一定含有硫酸镁,综上分析,故该题选择:C。
16.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8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x
x=8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6.2g=8.8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收集气体
D
分离MnO2和KCl
用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烘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苗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苗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苗场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