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精品同步练习
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位置、范围与地形、河流
1.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G8206001) ( )
A.位于东半球,北临地中海
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
D.位于西半球,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邻
2.(2021山东德州中考)读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S),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B.3°S纬线穿过刚果盆地
C.地形类型以高原、平原为主
D.①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知识点2 有规律分布的热带气候
【新特色·常考地图】图Ⅰ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Ⅱ为巴马科和亚的斯亚贝巴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3—6题。
图Ⅱ
3.(2023北京东城期末)关于巴马科和亚的斯亚贝巴的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地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年降水量均低于800 mm
B.两地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
C.巴马科终年温和,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9月
D.与巴马科相比,亚的斯亚贝巴气温年较差更小
4.(2023北京东城期末)巴马科和亚的斯亚贝巴对应图Ⅰ中的 ( )
A.甲地、乙地
B.甲地、丙地
C.乙地、丁地
D.丙地、丁地
5.(2023北京东城期末)影响巴马科和亚的斯亚贝巴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人类活动
6.(2023北京东城期末)下列景观图与图Ⅰ中四地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甲地 B.②——乙地
C.③——丙地 D.④——丁地
知识点3 单一经济为主的地区
【人地协调观】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沿海,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下图示意加纳主要进出口产品。据此完成7—8题。
7.(2022江西中考)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 ( )
A.资源匮乏
B.劳动力短缺
C.海运不便
D.过分依赖初级产品生产
8.(2022江西中考)下列做法,不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的是 (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国际合作
C.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D.加大矿产开采与出口
9.【新考向·时事热点】【新独家原创】央广网北京2023年7月3日消息 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各方签约项目累计120个、金额达103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以下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出口工业产品
B.加工贸易为主
C.农业生产水平高
D.单一的商品经济
知识点4 黑色人种的故乡
10.【跨学科·生物】(2020湖南长沙中考)人种虽有体质差异,但绝无优劣之分。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的是 ( )
A.欧洲西部 B.拉丁美洲
C.西亚 D.撒哈拉以南非洲
11.【人地协调观】(2022内蒙古兴安盟中考)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 )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
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
能力提升全练
猴面包树是非洲的一种热带落叶乔木,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树叶脱落;湿季时利用粗大的身躯吸收并贮存水分,发芽开花。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猴面包树景观图,完成12—13题。
12.【跨学科·生物】(2023山东滨州中考,7,★☆☆)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树最有可能生长在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新特色·多彩文化】(2023山东滨州中考,8,★☆☆)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推断该地典型的传统民居可能是 ( )
【新情境·生活情境】在“走进非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某同学抽取到如图题卡,请你作为场外援助,与他一起完成14—16题。
14.(2023江西中考,12,★☆☆)图中甲、乙处分别填入的序号是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2023江西中考,13,★☆☆)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 ( )
A.增加城市用地
B.获取林草资源
C.扩大耕地面积
D.完善基础设施
16.(2023江西中考,14,★☆☆)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
A.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灾害频发
C.人口增长过快
D.滥伐森林
17.【综合思维】(2023北京中考,29,★★☆)加蓬与中国虽远隔千山万水,两国友谊却源远流长。下图为加蓬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加蓬位于非洲西部,首都利伯维尔的经纬度约为 N,9.5° 。加蓬地势总体呈 。人口相对稠密区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这是因为 。
(2)加蓬矿产资源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 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热量充足,降水 ,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大量种植可可、 等热带经济作物。
(3)目前,中加两国开展经济合作,加蓬向中国出口石油、锰矿和木材等,中国可以 。(双项选择)
A.为加蓬提供资源加工的技术
B.参与加蓬的基础设施建设
C.从加蓬进口机电产品、钢铁等
D. 向加蓬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素养探究全练
18.【人地协调观】(2023北京海淀二模)[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纳米比亚与中国不断加强交流,为中非合作绘出友好愿景。下图为纳米比亚简图及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比亚地处非洲西南部,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与 气候。世界最古老的 沙漠分布在 洋沿岸,漫漫黄沙与蔚蓝海洋相接,成为纳米比亚最具特色的景观。
纳米比亚的辛巴族是非洲最后的原始部落,房屋就地取材,主要由掺有牛粪的泥巴和干草砌成。辛巴族人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泥涂抹在身上以及头发上,白天抵御烈日,夜晚保持体温,还能防止蚊虫叮咬,俗称“红泥人”。他们以捕猎、放牧为生,食物主要是牛羊肉。
(2)【新特色·多彩文化】辛巴族的聚居地属于 (乡村/城镇),农业生产方式以 业为主。他们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当地的气温特征是全年 ,昼夜温差 ;地表植被类型以 (草原/森林)为主。
中非共同投资开发的湖山铀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建设初期,矿区内发现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千年兰,开发人员用石头、木棒和铁丝网设置护栏,形成保护屏障。开发过程中,建设了太阳能发电站为矿业开采供电,回收的面板和木材用来修建办公大楼。中非合作开发湖山铀矿体现了合作共赢、共促可持续发展。
(3)【新考向·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举例说出湖山铀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C 位于东半球,北临地中海是非洲的地理位置,而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故A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故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横跨南北半球,东临印度洋,故C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东半球,非洲隔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邻,故D错误。
2.B 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3°S纬线穿过刚果盆地;该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①东非大裂谷主要位于非洲板块,是板块内部张裂拉伸形成的。
3.D 由图可知,巴马科年降水总量在800 mm左右,亚的斯亚贝巴年降水量大于800 mm,A错误。巴马科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份,最大降水量出现在8月份,亚的斯亚贝巴最高气温出现在4月份,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份,B错误。巴马科终年炎热,位于热带,C错误。由图可知,亚的斯亚贝巴的气温曲线更为平缓,气温年较差更小,D正确。
4.C 据图可知,巴马科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位于乙地;亚的斯亚贝巴由于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气温相对来说较低,属于高原、高山气候,位于丁地。
5.C 由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附近,地势较低平,气温较高,而丁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二者海拔相差较大,影响巴马科和亚的斯亚贝巴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
6.C ①斑马应该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A错误;②袋鼠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B错误;③骆驼生活在热带沙漠气候区,C正确;④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地区,D错误。
7.D 据图可知,加纳以出口可可、黄金和木材等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产品价格低,所以加纳经济发展水平低;加纳资源丰富,濒临海洋,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
8.D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开采一点就少一点,且直接出口价格低,加大矿产开采与出口不利于加纳经济持续发展。
9.D 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多数国家的经济过分依赖农矿产品生产,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形成了单一的商品经济,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
10.D 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90%以上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色人种的故乡”。
1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以及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等,是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现状采取的措施,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该区域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题中问题的关键。
能力提升全练
12.C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猴面包树在“干季”时树叶脱落和“湿季”时贮存水分可知,这种树生长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图示中的甲地为地中海气候,A错误;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
13.B 窑洞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A错误;茅草屋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传统民居,B正确;土楼为我国福建等地的传统民居,C错误;冰屋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D错误。
14.B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导致粮食短缺,于是人们开垦草原、毁林开荒,从而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三者中人口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为了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读图可知,图中甲、乙处分别填入的序号是①、③。
15.C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导致粮食短缺,于是人们开垦草原、毁林开荒,从而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
16.C 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三者中人口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17. (1)0.5° E 东高西低 海拔高,气候凉爽
(2)西部沿海 丰沛 咖啡
(3)AB
解析 本题以加蓬简图为材料,考查加蓬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矿产、中加合作等知识和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及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1)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可知,加蓬位于非洲西部,首都利伯维尔的经纬度约为0.5°N,9.5°E。加蓬的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故加蓬地势总体呈东高西低。人口相对稠密区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这是因为地处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海拔高,气候较凉爽。(2)加蓬矿产资源丰富,石油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位于赤道附近,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大量种植可可、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3)中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丰富,加蓬矿产资源丰富。目前,中加两国开展经济合作,中国可以向加蓬出口机电产品、钢铁等,加蓬向中国出口石油、锰和木材等初级农矿产品,中国可以为加蓬提供资源加工的技术、参与加蓬的基础设施建设,AB正确、CD错误。
素养探究全练
18. (1)热带草原 纳米布 大西
(2)乡村 畜牧 高温 大 草原
(3)为保护千年兰设置护栏;建太阳能发电站;回收的面板和木材用来修建办公大楼;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直接找到大西洋、热带草原气候、纳米布沙漠。(2)图中民居明显反映的是乡村聚落,材料中的“他们以捕猎、放牧为生,食物主要是牛羊肉”说明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白天抵御烈日,夜晚保持体温”说明气候炎热,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植被主要是草原。(3)材料中的环保措施主要有:为保护千年兰设置护栏;建太阳能发电站;回收的面板和木材用来修建办公大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图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优秀课时练习,文件包含64撒哈拉以南非洲达标训练原卷版doc、64撒哈拉以南非洲达标训练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习题,文件包含64撒哈拉以南非洲提高训练解析版docx、64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练习解析版docx、64撒哈拉以南非洲提高训练原卷版docx、64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练习原卷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4 撒哈拉以南非洲-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4撒哈拉以南非洲-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专题14撒哈拉以南非洲-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