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下册一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统计图的选择
单元
一
学 科
数 学
年 级
六
学习
目标
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重点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学生思考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师:你还记得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吗?
展示三种统计图的图片,让同学们复习三种统计图的知识。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知识吧!
学生回顾三种统计图,并回答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讲授新课
三种统计图的表示
1、教师提问:
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宇收集了这个班去年下半年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同学们观察这三幅统计图,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同学们喜欢那种类型的读物的占比最大?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预判:科普
问题二:哪个月看书数量最少?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预判:8月
问题三:多少个同学看书八小时以上?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预判:9个
教师提问:那你们觉得上面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统计图1表示阅读的各类课外书占比情况;统计图2不仅表示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表示了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3表示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
二、看图回答
1、教师提问: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
预判:扇形统计图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去年下半年各月借书本数的变化情况?
预判:折线统计图
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多少?
预判: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2、补充提问:你还能从哪一幅统计图种获取到什么信息?
学生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学习那么多统计图,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
以前后桌为以小组自主完成题目,交流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指名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2、巩固应用
课堂小游戏——智勇大闯关,展示题目学生进行抢答,加深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印象。
问题一:小宇想了解自己班上同学们喜欢看新闻类、体育类、文艺类等电视节目的人数各占百分之几,可以制作什么统计图?
预判: 扇形统计图
问题二:小宇想了解自己班上同学看电视的时间在半小时及以内、半小时以上到1小时、1小时以上到1个半小时、1个半小时以上四种情况的人数各有多少,可以制作什么统计图?
预判:条形统计图
问题三:小宇记录了自己上星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如果想清楚地看出上星期看电视时间长短的变化情况,可以制作什么统计图?
预判:折线统计图
学生抢答回答问题。
四、课堂练习
1、看体检表,回答问题。
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1)一年级一班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一班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二班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一班( )的人数最多。
(5) 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一班的有( )人,六年级一班的有( )人。
2、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条形统计图 ②折线统计图 ③扇形统计图
(1)反映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 )合适。
(2)反映学校各年级的人数选用( ) 合适。
(3)反映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四个城市2013年5月份降水量情况,选用( )合适。
(4)表示某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选用( )合适。
3、如图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统计图。
(1)视力正常的有76人,视力近视的有( ) 人。
(2)假性近视的同学比视力正常的人少( )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视力正常的学生与视力非正常学生人数的比是( )。
4、下面是某班学生上学的三种方式的调查情况。
(1)该班有多少名学生?
(2)有多少名同学是步行去上学的?
(3)骑车去上学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5、某小学三四五年级男生、女姓1分钟平均踢毽子数量如下图。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三年级男生比女生1分钟平均少踢多少下?
(2)四年级女生和五年级男生平均1分钟相差多少下?
(3)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举手教师提问。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自主思考,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自主思考,指明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名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认真听讲。
展示题目,每个小组派代表抢答。
学生自主思考,完成练习题。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思考和做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通过多媒体展示三种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能够体会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统计图的特点。让同学们体会三种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通过自主合作,思考和小组成员交流。有利于提高思考做题能力以及团队和做能力。教师总结,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归纳。
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加深学生印象。
教师评讲,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知识点。
通过巩固练习的方式,让同学再次对知识点加以运用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1、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2、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3、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板书
统计图的选择
扇形统计图: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条形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要想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 统计图的选择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 统计图的选择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看图分析,回答问题,巩固升华,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2 统计图的选择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2 统计图的选择精品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复习导入,激疑探究,反思构建,多层应用,体会特征,总结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