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课前预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学指导,全面理解度,探究与分享,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什么是度、关节点、二者关系?2.如何理解适度?3.什么是适度原则?4.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5.如何遵循适度原则?
阅读教材P82-84,结合以下梳理知识
《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强调的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事情做过了头,就和没有做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 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相关链接】 “水的三态变化”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 ℃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 ℃或100 ℃ ),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1)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例如,“一个苹果”的“一”已不是单纯的量,而是有“苹果”作为内容的量。
1.质和量的统一表现为度
例如,人只有通过身高、体重、血压等系列量的规定才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人,否则就只是“人”的抽象。
量因为与质相结合而成为具体存在物的量。
质是使事物得以存在的东西,然而质的存在还需要借助量的规定。
2.度是事物保持自已质的量的限度,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范围。
在度中质和量的关系是:一定的质规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又制约一定的质。一定的量把一定的质限制在一 个确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质的稳定性保持着,该事物仍然是它自身;超出这一范围, 质的稳定性就遭到破坏,该事物就变为他事物。
例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要保持液态,就必须使水的温度维持在0-100C。0-100C这个范围,就是液态水的度。突破0~100C这两 个临界点或关节点,液态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或气态的水蒸气。
3.关节点或临界点是度两端的极限或界限,是不同事物、过程之间互相转化的联结点或转折点。
4.度作为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它不是固定的一点,而是质在其中运动、变化的幅度。度是特定的质的量的活动范围,它是质在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之间的量的变化区间。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声音的“度”: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3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120分贝,难以忍受,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结合上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
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 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 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 压力越大,绩效越高; 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
(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示例评析 《墨子·大取》载:“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子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者,人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
这里的“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1)含义: 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和表现: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4.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①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2)需要“得中”,就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3)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原理(主要内容):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方法论② :遵循适度原则 →
防止过犹不及。把握好“分寸”,不极端化
需要“得中”,保持最佳状态
不限于“得中”,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质变
遵循适度原则,秉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必须反对折中主义。折中主义的特征和表现有( )。①积极应对,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合适且正好②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③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④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
把握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把握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 )。①“得中”而处之,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②积极促成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③“得中”而处之,积极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④超出“度”的范围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为克服超限效应,我们应该( )A.加强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解决矛盾C.充分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D.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保持事物性质稳定
秋季可以说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膏肥蟹黄。适量吃蟹可以促进机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由于螃蟹属于寒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影响肠胃健康,诱发腹泻等症状。这佐证了(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③事物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说法。这一说法蕴含的辩证思想是( )①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②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矛盾统一体就会瓦解③要注意把握分寸,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④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促成事物的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完美版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对于科技的态度,限制发展,适度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精品课件ppt,共17页。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把握适度原则完美版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对于科技的态度,限制发展,适度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