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卷旧教材)(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卷旧教材)(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选修1,[生物——选修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肥胖问题是全球热议的话题,有研究预测超重、肥胖率将从2020年的38%迅速增加到2035年的5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和脂肪组成元素相同,但淀粉比脂肪氧的含量高
B.摄食过量的糖类后,多余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
C.肥胖患者通过控制饮食保持能量平衡,可有效减轻体重
D.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
【答案】C
【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①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②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③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淀粉和脂肪组成元素相同,均为C、H、O、但淀粉比脂肪氧的含量高,A正确;
B、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过多摄入糖类,糖类会大量转化为脂肪,B正确;
C、控制饮食保持能量平衡可以有效控制体重,但不一定能减轻体重,C错误;
D、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D正确。
故选C。
2.萌发的某种子中的酶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干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种子萌发时重新合成。研究发现,当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种子吸水后12h才会开始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以开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均减少
B.干种子中没有自由水,但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
C.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母体的光合作用
D.种子吸水后20min-12h,其细胞中不进行基因的转录,也不存在翻译过程
【答案】C
【分析】1、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有关,新陈代谢越旺盛,该比值越高,否则越低。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该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需tRNA转运氨基酸,还需要酶、能量和原料(氨基酸)。3、根据题干信息“一是由干燥种子种的酶活化而来”“新RNA在吸水后12h开始合成”可知有些酶、RNA可以在干种子中长期保存。
【详解】A、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分解,获得的有机物的种类增加,A错误;
B、干燥的种子有自由水和结合水,只不过自由水的含量比鲜种子低,B错误;
C、种子萌发时消耗的有机物根本上来源于母体的光合作用,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种子萌发时,新的RNA在种子吸水后12h才会开始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则在种子吸水后15~20min便可以开始。可见种子吸水后20min~12h,其细胞中不进行基因的转录,但存在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C。
3.“免疫粘附”是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粘附于具有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便于吞噬细胞清除。研究发现,人体循环系统中 95%的受体位于红细胞膜上。下列关于人体红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可能具有免疫功能,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红细胞
B.红细胞能通过小于其正常大小的狭窄血管,与其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有关
C.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氧化分解葡萄糖
D.红细胞与蓝细菌的细胞边界均是细胞膜
【答案】C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无氧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依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产物是乳酸或者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粘附”主要依赖红细胞,据此推测,红细胞可能具有免疫功能,A正确;
B、红细胞能通过小于其正常大小的狭窄血管,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B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其能进行无氧呼吸,因而可以氧化分解葡萄糖,C错误;
D、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红细胞与蓝细菌的细胞边界也是细胞膜,D正确。
故选C。
4.在繁殖季节,不同种的成年萤火虫会以特定频率的荧光吸引配偶的注意。但是Phturis属的雌性萤火虫能发出类似Phtinus属雌体的荧光,用以引诱Phtinus属的雄体前来交配,从而将其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萤火虫获得的能量除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自身有机物中
B.通过荧光信息获得食物,说明种群繁衍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信息属于行为信息,能够在同种和异种间传递信息
D.某地区的全部萤火虫个体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
【答案】A
【分析】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过程: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本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本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这部分能量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如果本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捕食,能量就流入了下一营养级。
【详解】A、萤火虫通过食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即储存在自身有机物中,A正确;
B、通过荧光信息获得食物,是捕食关系,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B错误;
C、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
D、萤火虫含有不同种类,某地区的全部萤火虫个体不能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A。
5.马铃薯是四倍体植物,在年复一年的种植中通常无性繁殖产生后代,长期的种植会造成病毒的积累,使得品质变差,产量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马铃薯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出脱毒马铃薯苗
B.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原因是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
D.基因型为AAaa的马铃薯的花药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经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幼苗中纯合子占1/2
【答案】D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后发育成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详解】A、利用马铃薯茎尖作为外植体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出脱毒马铃薯苗,因为茎尖部位不带毒或带毒很少,A正确;
B、外植体能够形成幼苗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植物细胞中因为含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因而具有发育成各种组织细胞和完整植物体的潜能,B正确;
C、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原因是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因而可以获得无毒苗,C正确;
D、基因型为AAaa的马铃薯的花药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为AA、Aa、aa,它们的比例为1∶4∶1,经染色体加倍后得到的幼苗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比例为1∶4∶1,可见其中纯合子占2/3,D错误。
故选D。
6.科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恰当的方法和正确的原理应用,如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用分子修饰核苷酸的碱基而让mRNA疫苗的生产成为可能,他们因此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研究方法或原理及其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来进行杂交育种实现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
【详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规避部分人类遗传病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实现,B正确;
C、不同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越近的话它们的DNA之间的差异越小,因此可以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来进行判断,C正确;
D、X射线衍射技术得到DNA的衍射图谱,有利于构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多少与气孔开放度大小呈正相关。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密闭容器中某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光合速率单位为mgCO2·dm-2·h-1,密闭容器中每组的温度和CO2浓度均相同
(1)由实验可知,对该植株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判断依据是 。(2分)
(2)炎热的中午植物会产生“光合午休”现象。通常认为引起植物“光合午休”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孔限制值增大引起 ,直接影响暗反应;二是温度升高,导致 上的光合色素或者酶的活性降低,使光反应减弱,供给暗反应的 (2分)减少,导致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
(3)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能提高光合速率的原理是 。(2分)
(4)当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可能的原因有 (答出两点即可)。(2分)
【答案】(1) 光照强度 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变化更大
(2) CO2供应不足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NADPH和ATP
(3)炎热条件下,适当增大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4)植物根部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运输;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而出现烂根现象等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酶数量和活性、色素的种类和数量等属于内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和无机盐等属于外因。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变化更大,因此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2)引起植物“光合午休”的原因:一是气孔限制值增大引起CO2供应不足,直接影响暗反应;二是温度升高,导致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或者酶的活性降低,使光反应减弱,供给暗反应的NADPH和ATP减少,导致叶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
(3)根据题意,炎热条件下,植物体内用于散失的水分的多少与气孔开放度大小呈正相关。因此在炎热条件下,适当提高土壤含水量,气孔开放度提高,进入气孔的CO2增多,光合速率提高。
(4)当土壤中含水量过高时,会导致土壤中含氧量降低,引起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生能量较少,导致根部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物质的运输,同时由于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会出现烂根现象等,因此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30.(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研究其合适的使用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下表为来自某医院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
(1)过敏性休克是 (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依据表中数据显示,为增加抢救该病有效性,在对患者用药时应注意采取 措施。(2分)
(2)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弥散在全身的血液中,主要与 素协同升高血糖,与 激素协同升高体温,从而共同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3)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的肾上腺素,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实现 调节。
(4)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 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2分)
【答案】(1) 特异性 使用稀释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多次给药)
(2) 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
(3)反馈
(4)神经-体液-免疫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数据来自某医院,按常规剂量,1次给药后,不良反应较多,而使用稀释剂量,多次给药(2-3次),不良反应较少,因此,为增加抢救该病有效性,在对患者用药时,应使用稀释剂量,增加给药次数。
【详解】(1)过敏性休克是体液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表格中可以看出,使用稀释剂量,增加给药次数的患者不良反应少,因此对于抢救该病更为有效。
(2)如果血糖浓度过低,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升高血糖;在寒冷条件下,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协调升高体温,从而共同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
(3)肾上腺素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这是负反馈调节。
(4)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
31.(10分,每空2分)灵宝苹果甲天下,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苹果园A为单一种植园,常规管理,苹果园B为复合种植园,与果园A面积相近。为防治果园内椿象等植食性害虫,农林科技人员尝试在苹果的株间种植矮小的白三叶草。通过对比研究,获得了果园A和果园B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据表分析,果园B中椿象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这可能是随着 的比例增加,通过 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
(3)若要了解椿象的繁殖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其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4)白三叶草属豆科植物,根部具有发达的根瘤,而且其根茎蔓延至地表,形成5厘米一10厘米的草层。从农业生产和生态角度分析白三叶草对果园B有什么意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肉食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3)样方法
(4)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可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分析表格可知,果园B中椿象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而肉食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明显增加,随着肉食和寄生性昆虫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消灭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3)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生物,如植物、昆虫的卵、跳蝻等。
(4)根瘤中有丰富的根瘤菌,根瘤菌具有固氮的功能,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可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32.(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番茄是两性植物,既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是实现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1)目前番茄雄性不育ms系的应用最为广泛。ms基因是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番茄雄性不育的基因。研究发现,该基因与野生型可育基因MS在DNA序列上的差别在于ms基因的启动区-151bp位置处有个由398个核苷酸组成的片段插入,由此可见该种雄性不育株的变异类型是 。(1分)已知MS对ms为完全显性,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随机传粉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 。
(2)番茄幼苗茎秆们两种形状,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研究者将苗期紫茎雄性可育和苗期绿茎雄性不育两种纯合品系杂交,F1自交,并对F2在苗期和结果期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单位:株()
①上述结果说明ms基因与绿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3分)
②该发现对于育种工作者筛选雄性不育株有什么启发?
(3)除挖掘不育基因外,DNA甲基化也逐渐成为研究植物雄性不育的重要方向,有望进一步揭示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欲研究DNA甲基化在番茄雄性不育中的作用,以下方案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比较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的基因组序列差异
b.比较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
c.比较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中甲基化基因的表达情况
d.研究甲基化抑制剂对雄性不育株和野生植株自性的影响
【答案】(1) 基因突变 1/6
(2) 苗期紫茎雄性可育和苗期绿茎雄性不育两种纯合品系杂交,所以亲本的紫茎雄性的基因型是AAMSMS, 绿茎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amsm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是AaMSms,子一代自交后的比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而是发生了连锁,绿茎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amsms,所以ms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选择绿茎的番茄幼苗即可获得雄性不育株
(3)a
【分析】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做表观遗传。
【详解】(1)ms基因是野生型植株2号染色体上MS基因(可育基因)中插入一段DNA序列形成的,属于碱基对的增添,是基因突变;已知MS对ms为完全显性,基因型为MSms的植株随机传粉,F1表型及比例为1/4MSMS、1/2MSms、1/4msms,F1随机传粉,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由于msms雄性不育,雌雄配子分开算,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1/2MS、1/2ms,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MS=1/3×1+2/3×1/2=2/3,ms=2/3×1/2=1/3,所以F2中雄性不育植株(msms)所占比例为1/2×1/3=1/6。
(2)据题意,苗期紫茎雄性可育和苗期绿茎雄性不育两种纯合品系杂交,所以亲本的紫茎雄性的基因型是AAMSMS, 绿茎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amsm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是AaMSms,子一代自交后的比例(89:89: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9:3:3:1或其变式),推测是发生了基因连锁,绿茎雄性不育的基因型是aamsms,所以ms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该发现给育种工作者筛选雄性不育株提供了新思路:可以选择绿茎的番茄幼苗即可获得雄性不育株。
(3)除挖掘不育基因外,DNA甲基化也逐渐成为研究植物雄性不育的重要方向,有望进一步揭示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表观遗传中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变化,欲研究DNA甲基化在番茄雄性不育中的作用,可以考虑比较雄性不育株和野生型植株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甲基化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研究甲基化抑制剂对雄性不育株和野生植株自性的影响,bcd合理,a不合理,故选a。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生物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厌食、发热、畏寒以及胸骨下疼痛。该病属于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心血管系统损伤及皮肤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常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加以诊断。微生物快速培养时用咽拭子采集疑似患者咽部分泌物,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中部分成分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支原体所需的氮源主要来自于表中的 ,氮源被支原体吸收后,可以转化形成 (填两种)等有机物用于构建细胞膜。
(2)为使支原体快速繁殖,将采集到的咽部分泌物接种到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颜色明显变化的确诊为阳性感染者。
(3)若想进一步了解支原体数量以判断病程,需取咽部分泌物接种培养,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选取 时的记录作为实验结果,并根据菌落 等方面的特征识别培养基中支原体菌落。若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计数结果不准确,原因可能是 。
(4)机体感染支原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检测疑似患者血清中对应抗体情况,可以更快判断疑似患者是否感染及病程,但与前面微生物快速培养相比,该方法容易漏诊延误治疗,原因是患病初期 。(3分)
【答案】(1) 蛋白胨 磷脂和蛋白质
(2)液体
(3) 菌落数目稳定 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 很多菌落连在一起被记录成一个菌落
(4)机体还没有产生抗体或抗体浓度低
【分析】培养基除了提供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外还要满足微生物对pH、氧气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详解】(1)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等必要成分,从表格分析,能提供氮源的主要是蛋白胨;氮参与多种物质构成,磷脂、蛋白质、ATP等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2)液体培养基可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且便于观察颜色变化,为了使支原体快速繁殖应选择液体培养基。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在菌落数目稳定时进行计数;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可作为判断菌种的依据;若培养时间过长很多菌落连在一起被记录成一个菌落,会导致结果偏小而不准确。
(4)患病初期,机体还没有产生抗体,即使产生了抗体浓度也较低,因此检测抗体容易漏诊延误治疗。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如下图表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设想流程图,其中iPS细胞为诱导形成的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类似。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治疗方法运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 (答出2种即可)。
(2)iPS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分化程度较高的是 。遗传改造的iPS细胞经历的④过程是 ,获得的“A”指的是 。
(3)图中①过程,需要提供的培养条件有 、温度和pH、营养、气体环境等;图中②③过程,将构建好的基因导入细胞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与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相比,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的优点是: ,从而提高正确的重组率。(3分)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基因工程
(2) 骨髓造血干细胞 诱导分化 造血干细胞
(3) 血清、血浆 显微注射法 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别发生自身环化以及目的基因与质粒的反向连接,提高连接的有效性
【分析】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过程①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②是基因工程、经过程③、④后,改造得到的A是造血干细胞;iPS细胞的诱导成功具有的医学价值,可以治疗人类疾病、培育人造组织器官、解决供体器官的不足和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问题等。
【详解】(1)该治疗方法运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基因工程。
(2)iPS细胞为诱导形成的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类似,iPS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分化程度较高的是骨髓造血干细胞。遗传改造的iPS细胞经历的④过程是诱导分化,获得的“A”指的是造血干细胞。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还需添加动物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温度和pH、营养、气体环境等;图中②③过程,将构建好的基因导入细胞时,常采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与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相比,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的优点是:避免目的基因和载体分别发生自身环化以及目的基因与质粒的反向连接,提高连接的有效性。
选项
研究方法或原理
应用
A
基因重组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系
B
遗传咨询
规避部分人类遗传病
C
DNA分子杂交
比较不同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
D
X射线衍射技术
推测出DNA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土壤含水量
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
20%
40%
60%
强
13.3(A组)
13.9(B组)
14.5(C组)
中
19.3(D组)
20.4(E组)
21.5(F组)
弱
10.1(G组)
11.1(H组)
12.3(Ⅰ组)
病例(人)
年龄范围(岁)
给药方法
使用剂量
给药次数
不良反应(如血压过高)
死亡(人)
31
15--68
静脉注射
常规剂量
1次
多
5
36
14---72
静脉注射
常规剂量
2---3次
少
0
苹果园
植食性昆虫比例(%)
肉食和寄生性昆虫(%)
腐食性昆虫(%)
A
68.50
18.67
19.21
B
43.21
30.86
30.52
F2
检测单株数
可育株
不育株
苗期紫茎单株
90
89
1
苗期绿茎单株
90
1
89
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葡萄糖
KH2PO4
K2HPO4
MgSO4·7H2O
CuSO4
10g
0.4g
5g
0.2g
0.1g
0.01g
0.001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全国卷新教材)(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某研究小组对基因型为BbD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重庆A卷)(全解全析),共18页。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浙江A卷)(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 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