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5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0单元生物技术与工程第5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转基因成果,氨基酸,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相应病毒,抗除草剂,耐储藏,经济发展水平,安全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2.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教材深挖[选择性必修3第102页“相关信息”]我国科学家将来自玉米的____________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由于α-淀粉酶基因 ,因而可以 。
可以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
链高考·前挂后连(1)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2021·北京卷]( )(2)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2012·江苏卷]( )(3)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2012·江苏卷]( )(4)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2012·江苏卷]( )(5)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2012·江苏卷]( )
考向 结合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考查社会责任(2023·河北石家庄联考)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硕果累累的转基因作物相关研究在带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下列有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性基因可能会随花粉传播到田间近缘野生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B.转入抗性基因的植物可能成为“入侵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有可能会导致棉铃虫群体中相关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只要目的基因来自自然界,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就不会有安全性问题
解析 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它们在某地区的竞争能力较强,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正确;即使目的基因来自自然界,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仍然可能会有安全性问题,D项错误。
考点二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1.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2.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坚决反对克隆人,不允许进行任何
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1)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主要过程
(2)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比较
3.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1)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过程如图所示:
(2)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的异同点
教材深挖[选择性必修3第106页正文发掘]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克隆的目的不同,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用于生育,产生新个体;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治疗人类疾病。
练思维·考教衔接下面是试管婴儿及克隆人的培育流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Ⅰ.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
Ⅱ.克隆人的培育过程:
(1)在Ⅰ的图示中, 是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 是设计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填图中序号) (2)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 。 (3)试管婴儿技术与克隆技术在技术环节上的主要差异是 。 (4)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过程中胚胎的处理方式相同吗?提示 不同。治疗性克隆获得的早期胚胎主要用于获得胚胎干细胞,然后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出所需的特定的组织、细胞和器官;在生殖性克隆过程中,获得的胚胎通过胚胎移植进入母体的子宫内,由母体孕育出婴儿。
设计试管婴儿多了胚胎移植前的遗传学诊断过程
前者需经过体外受精,后者需用到核移植技术
考向 结合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考查社会责任(2023·江苏泰州模拟)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右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夫妇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无性繁殖B.如图所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囊胚期,1代表内细胞团,2代表囊胚腔,3代表滋养层C.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的技术有人工授精、体内培养、核移植D.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对人类的作用是相同的
解析 试管婴儿用到的技术有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因此属于有性生殖,A、C两项错误;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囊胚期,1代表内细胞团,2代表囊胚腔,3代表滋养层,B项正确;“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疾病,试管婴儿技术用于解决不孕不育问题,D项错误。
1.生物武器的种类、特点、途径和中国政府态度
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
2.《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1972年4月,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 》,并于1975年3月生效。 (2)1984年11月,我国也加入了这一公约。(3)1998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 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4)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 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
考向 结合生物武器的禁用,考查社会责任《生物武器公约》是防止生物武器发展和扩散的重要国际机制,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和生化毒剂等,它曾对人类造成过严重伤害B.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C.转基因生物不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D.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等
解析 转基因生物可能会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如由转基因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武器具有目前人类难以预防和治疗的特点,C项错误。
角度 结合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考查社会责任1.(2023·浙江卷)以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生物技术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在安全与伦理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婴儿技术应全面禁止B.治疗性克隆不需要监控和审查C.生殖性克隆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D.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解析 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同样重视治疗性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下实施,A、B两项错误,D项正确;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C项错误。
2.(2021·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基因策略:包括提高杀虫基因的表达量、向棉花中转入多种杀虫基因等。例如,早期种植的抗虫棉只转入了一种Bt毒蛋白基因,抗虫机制比较单一;现在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Bt基因同时转入棉花。②田间策略:主要是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例如我国新疆棉区,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多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等。
(1)关于上述基因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高Bt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抗虫棉种植区的棉铃虫种群密度B.转入棉花植株的两种Bt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若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则两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转入多种Bt基因能提高抗虫持久性,是因为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解析 如果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项错误。
(2)关于上述田间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B.混作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C.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D.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自发发生,且具有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与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A项错误。
考点一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
2.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教材深挖[选择性必修3第102页“相关信息”]我国科学家将来自玉米的____________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由于α-淀粉酶基因 ,因而可以 。
可以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
链高考·前挂后连(1)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2021·北京卷]( )(2)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2012·江苏卷]( )(3)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2012·江苏卷]( )(4)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2012·江苏卷]( )(5)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2012·江苏卷]( )
考向 结合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考查社会责任(2023·河北石家庄联考)转基因作物的推广种植,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硕果累累的转基因作物相关研究在带给人们喜悦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关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下列有关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性基因可能会随花粉传播到田间近缘野生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B.转入抗性基因的植物可能成为“入侵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有可能会导致棉铃虫群体中相关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只要目的基因来自自然界,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就不会有安全性问题
解析 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它们在某地区的竞争能力较强,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正确;即使目的基因来自自然界,培育出的转基因植物仍然可能会有安全性问题,D项错误。
考点二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
1.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
2.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坚决反对克隆人,不允许进行任何
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1)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的主要过程
(2)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比较
3.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1)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过程如图所示:
(2)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的异同点
教材深挖[选择性必修3第106页正文发掘]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克隆的目的不同,生殖性克隆的目的是用于生育,产生新个体;治疗性克隆的目的是治疗人类疾病。
练思维·考教衔接下面是试管婴儿及克隆人的培育流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Ⅰ.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
Ⅱ.克隆人的培育过程:
(1)在Ⅰ的图示中, 是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 是设计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填图中序号) (2)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的主要区别是 。 (3)试管婴儿技术与克隆技术在技术环节上的主要差异是 。 (4)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过程中胚胎的处理方式相同吗?提示 不同。治疗性克隆获得的早期胚胎主要用于获得胚胎干细胞,然后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出所需的特定的组织、细胞和器官;在生殖性克隆过程中,获得的胚胎通过胚胎移植进入母体的子宫内,由母体孕育出婴儿。
设计试管婴儿多了胚胎移植前的遗传学诊断过程
前者需经过体外受精,后者需用到核移植技术
考向 结合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考查社会责任(2023·江苏泰州模拟)试管婴儿技术是通过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使其发育到如右图所示的时期,再将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它使一部分不能生育的夫妇重新获得了生育的机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无性繁殖B.如图所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囊胚期,1代表内细胞团,2代表囊胚腔,3代表滋养层C.试管婴儿的形成用到的技术有人工授精、体内培养、核移植D.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对人类的作用是相同的
解析 试管婴儿用到的技术有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因此属于有性生殖,A、C两项错误;图示时期是胚胎发育的囊胚期,1代表内细胞团,2代表囊胚腔,3代表滋养层,B项正确;“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疾病,试管婴儿技术用于解决不孕不育问题,D项错误。
1.生物武器的种类、特点、途径和中国政府态度
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
2.《禁止生物武器公约》(1)1972年4月,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 》,并于1975年3月生效。 (2)1984年11月,我国也加入了这一公约。(3)1998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重申了在任何情况下 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 (4)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 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
考向 结合生物武器的禁用,考查社会责任《生物武器公约》是防止生物武器发展和扩散的重要国际机制,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和生化毒剂等,它曾对人类造成过严重伤害B.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C.转基因生物不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D.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等
解析 转基因生物可能会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如由转基因微生物制成的生物武器具有目前人类难以预防和治疗的特点,C项错误。
角度 结合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考查社会责任1.(2023·浙江卷)以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生物技术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在安全与伦理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管婴儿技术应全面禁止B.治疗性克隆不需要监控和审查C.生殖性克隆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D.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解析 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同样重视治疗性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下实施,A、B两项错误,D项正确;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C项错误。
2.(2021·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基因策略:包括提高杀虫基因的表达量、向棉花中转入多种杀虫基因等。例如,早期种植的抗虫棉只转入了一种Bt毒蛋白基因,抗虫机制比较单一;现在经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Bt基因同时转入棉花。②田间策略:主要是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例如我国新疆棉区,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转基因棉花,为棉铃虫提供专门的庇护所;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多采用将转基因抗虫棉与高粱和玉米等其他棉铃虫寄主作物混作的方式,为棉铃虫提供天然的庇护所。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等。
(1)关于上述基因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提高Bt基因的表达量,可降低抗虫棉种植区的棉铃虫种群密度B.转入棉花植株的两种Bt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若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则两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转入多种Bt基因能提高抗虫持久性,是因为棉铃虫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解析 如果两种Bt基因插入同一个T-DNA并转入棉花植株,两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项错误。
(2)关于上述田间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可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B.混作提高抗虫棉的抗虫持久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的重要价值C.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敏感棉铃虫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D.为棉铃虫提供庇护所,可使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自发发生,且具有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与环境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非抗虫棉,不能降低棉铃虫抗性基因的突变率,A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