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01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02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03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01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02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附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押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轻人,“断亲”现象也就越普遍。
    那么“断亲”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是一种客观社会事实。
    “内卷”环境加剧“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同学所替代,致使“断亲”成为必然。
    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中国开启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的现象。家庭成员居住分离,使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断亲”行为。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小家庭独立自主性增强,对传统社会相对紧密的亲戚关系冲击较大。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这种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感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方式,直接冲淡新世代青年群体对亲戚之间礼物馈赠的渴求,并在情感上也降低了对亲戚的心理需要,青年世代“断亲”变得自然而然。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原子化。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00后”时代的日常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也都在互联网中实现。特别是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广大的乡村地区也基本上实现网络覆盖,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共享同一个互联网世界。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这种长辈坚持的社交方式,已经被青年群体逐渐放弃。“断亲”现象因“网络原住民”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节选自胡小武《“断亲”背后的亲缘关系重构》《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6期】
    材料二:
    青年群体“断亲”之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将会走向何处?
    中国人向来重视情谊,这体现在乡野、市井、家国,在一切人与人产生联系的场景之中。也正因这份对情感的重视,类似亲缘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变淡等话题才屡屡引发热议。理性观之,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比如,亲友虽生活在不同时空,但各种“欢乐一家人”的微信群里,莫不是热闹非凡。再如,随着城市家园居住日久,邻里之间确实不再“鸡犬之声相闻”,但周末假期相约露营、抗疫期间彼此关照等,折射的何尝不是温暖关系的崭新回归。越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就会越渴盼温情。只要内心这份情感追寻不变,只要中国社会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变,便会有新的密切关系不断萌芽生长。
    随着社会经验增长和心智成熟,身为家长的成年人必然遵循亲戚交往的基本伦理,逐渐适应婚后更多亲戚的交往习惯。为人父母后,在孩子哺育、教育、生活、成长等问题方面,大多会形成中国式家长心理。绝大多数中国家长心里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懂礼貌有情商、合群、有朋友,这些心理期盼事实上包含一种“亲缘唤醒”功能,表现为对自己繁衍后代的自我认同,对血缘、亲缘关系有直接认知和生命体验。他们多数会逐渐适应“中国式”家庭亲缘关系规则,逐渐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和亲缘网络,最终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经营和维系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
    “人”字一撇一捺,蕴含着“相互支撑”的智慧。任凭时代变迁,人与人之间始终都需要互动交往、友爱相帮、彼此温暖。为加固这份情感联结创造条件,人人相善其群,延绵千年的中国温情必将在现代社会找到更好的存在方式。
    (节选自“中廉在线”《当代青年“断亲”现象恐引发亲缘关系恶劣,需警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人拉起微信群,邻里之间相约露营、小区住户在抗疫期间彼此关照,这些都展现出了中国社会文化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
    B. 现代社会的“断亲”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了青年人身上。学缘关系也逐渐取代血缘关系,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C. 当如今的青年人有朝一日成了家长,这些包含有“亲缘唤醒”功能的心理期盼自然就会让他们慢慢学会经营亲缘网络。
    D. 传统中国社会常需要依赖亲戚关系取得互助资源,如今人们获得资源的方式更多元,这也成了青年世代“断亲”的原因之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断亲”现象可以说是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过程中的一种衍生现象。
    B. 材料一对“断亲”抱以一种明显的忧虑,相较而言,材料二的态度更客观理性。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断亲”的问题,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区别。
    D. 虽然互联网让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更原子化,但它其实也可以被用来维护亲情。
    3. 下列选项中,最贴合材料一观点的论据是( )
    A. 台湾青年演员魏晖倪因为工作留在北京过年,除了为自己备好“一解舌尖上乡愁”的年夜饭,更与岛内家人早早约好“云上”围炉、拜年。
    B. 在温州农村,婚礼习俗也越来越有文化味了——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披挂着红纱,父母致辞叮嘱传承家训家风,全村乡亲踊跃观礼贺喜。
    C. “今年读书父母终于不用再帮我向亲戚借钱了。”来自千岛湖的学生戴建征接过杭州福彩中心的5000元助学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D. 湖南多家教育类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免费开放在线课程,助力“云课堂”的搭建,保障学生在家学习质量。
    4. 中国人一直都看重“同窗”情谊学缘关系。请参照材料一的角度分析学缘关系在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缘由。
    5. 在讨论当下青年人的“断亲”现象时,有人说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就是因为现在的青年人普遍都很自私,对亲情很淡漠。这样的说法不合事实,结合材料进行反驳。
    【答案】1. D 2. B 3. C
    4. ①中国古代社会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同窗是比较可靠稳定的社会关系。②当下尤其是内卷加剧之后,青少年社会交往以同学为主,故而学缘关系逐渐占据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③通过学缘关系可以取得生产生活以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这会在情感上加强人们对学缘关系的心理需要。
    5. ①讨论的“断亲现象”是客观的社会现实,而“厌烦亲戚”则是主观的情感倾向。②“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不合实际,现在还是会有很多青年人会通过微信群、节日聚会等方式来热络亲戚关系。③材料一已经充分分析了青年群体出现“断亲”的原因是多元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这些都展现出了中国社会文化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错误。由原文“理性观之,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比如,亲友虽生活在不同时空,但各种‘欢乐一家人’的微信群里,莫不是热闹非凡。再如……”可知,这些是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的重新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所以并不是“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
    B.“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错误。由原文“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可知,原文说的是学缘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而非“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C.“……自然就会让他们慢慢学会经营亲缘网络”错误。由原文“他们多数会逐渐适应‘中国式’家庭亲缘关系规则,逐渐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和亲缘网络,最终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经营和维系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可知,原文是“他们多数会……”,注意是“多数”,不是全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 “材料一对‘断亲’抱有一种明显的忧虑”错误。两则材料的态度都是比较客观理性的,材料一只是在某些点上,比如“‘断亲’现象因‘网络原住民’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这种话语中隐含有一些忧虑,明显的忧虑无从谈起。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对应文本中“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而其他三项都并非指向“断亲”的现象。
    A、B.说的是亲情的连接和保持;
    D.与亲情无关。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可知,中国古代社会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同窗是比较可靠稳定的社会关系。
    根据“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被同学所替代”可知,当下尤其是内卷加剧之后,青少年社会交往以同学为主,故而学缘关系逐渐占据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
    根据“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可知,通过学缘关系可以取得生产生活以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这会在情感上加强人们对学缘关系的心理需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偷换概念。“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而“厌烦亲戚”则是主观的情感倾向,二者概念不一样。
    以偏概全。“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过于绝对,只能说部分青年不太爱走亲戚,况且有的是因为距离原因无法经常走动,但还是会有很多青年人会通过微信群、节日聚会等方式来热络亲戚关系。
    根据“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可知,如今青年群体出现“断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说现在的青年人普遍都很自私。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司马迁发愤
    郭沫若
    那是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有一天司马迁正在书房里席地而坐,埋着头写着他的《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的时候,他的外孙杨恽,一个十三四岁的童子,进来匐着向他报告:
    “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句:“你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
    在司马迁把书案上的稿件略加整理着的时候,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肚子挺得很高。这胖子便是做着益州刺史的任少卿了。当时的地方官每年正月要进京朝见一次,他是才从四川来到长安的。
    司马迁立起身来迎接着他,两人拱手对揖。
    “少卿你几时进京的?”
    “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你的胡子呢,子长?”
    “胡子吗?唉……”司马迁含糊着没有回答出下文来。
    “我记得你要长我两岁的,我今年三十七,你不是三十九岁吗?”
    “是啦。”
    “但你看来却只有三十岁的光景啦。你从前是一位有长胡子的瘦子,如今你长得这样白皙而肥胖起来了,你大约是应着“心广体胖”的那句古话啦。你们过着宫廷生活的人真好。你的声音也变了。子长,宫里的姑娘们一定是很欢迎的罢?吓吓。”
    一见面便一味唠叨着的这位任少卿,全没有想到他说的话,句句都打中了司马迁的伤痕,司马迁对于这位本来不大喜欢的官气十足的朋友,增加了新的厌恨。
    “你请坐罢,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他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因为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不免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说李陵的投降怕是策略的投降,因此便触犯了皇帝的怒气,连把他也投在了天牢里。在牢里关了半年,在第二年的正月,终于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自己的宣传工具,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起来,拜为“中书令”,就是皇帝御用的秘书长。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汉武帝对于刑余之人的这样重视,不用说是看上了司马迁的文才,然而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司马迁已经受宫刑了。皇帝的周围是有很多妃嫔的,假如要选用有文才而又完整的人,那岂不是自寻烦恼吗?
    司马迁就这样因受了宫刑而得到了大官。在他下了狱而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他们都说司马迁是“塞翁之马”;甚至于有好几个中年的朋友想自己也有这“塞翁之马”的福分,要司马迁向皇帝介绍,用他们做部下。
    司马迁的感触却和寻常不同。得官的重大原因是由于受宫刑已使他感觉着双重的侮辱。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又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这些侮辱,这些愤慨,他是很想努力把它们忘记的,然而总有些东西要时常向他把它们提起来。
    任少卿一和司马迁对坐着,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一样,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
    “我还忘记了啦,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们的天官冢宰,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
    这又是射中了伤痕的一箭。
    “老兄的荣升,真是我们交游辈的光宠啦。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仅相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
    司马迁的愤慨这时候又被任少卿激发了起来。去年少卿进京的时候自己在狱里,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照顾的。
    “少卿,”司马迁说着,“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便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我受了皇上的知遇,是因为我受了宫刑,你明白吗?”
    少卿听着司马迁的这般愤愤的语句,他惊愕了起来。连忙摇着头说:“老兄,老兄,我看,你,你这样的话……唉,‘君子无易犹言,耳属于垣’①啦!”
    “哼哼,”司马迁笑着说,“少卿,你用不着那样害怕。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随时都可以死,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这部书我费了十年的功夫来写,但在未下狱之前的几年间我是写得很懒散的,在下狱之后我在一年半的期间便把全部整理了出来,我如今连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
    “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我这是永远不朽的书。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要和有权势的人对抗,看我们的生命哪个更长,我们的权威哪个更大,我们对于天下后世的人哪个更有功德。有些趋炎附势的糊涂蛋在藐视我们做文学的人,我要把我们做文学者的权威提示出来给他们看。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这儿是自有中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我的肉体随时可以死,随时可以被人寸断,但我敢相信我的生命是永远不死的。地上的权势,我笑杀它。哼哼,我笑杀它。”
    “是,是,是。”少卿被司马迁的气焰压倒了,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
    1936年4月26日(有删改)
    注:①君子不能轻发言,有人耳朵贴墙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少卿嘴上说司马迁是“交游辈的光宠”,但他一再揭司马迁的伤疤,可见并不是真心诚意来恭贺,只是为了巴结他。
    B. 司马迁认为《史记》是“永远不朽的书”“自有中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表现了他的自大与狂妄。
    C. 司马迁说自己被任命为中书令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看似对皇上充满感激,其实满怀愤慨不平之情。
    D. 小说称赞司马迁受屈辱而发愤著述《史记》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古人身上铸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格追求。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语言、动作等手法刻画任少卿,将一个自私自利、见风使舵、小心谨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 全文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在张弛有度的叙述中展现了司马迁和任少卿两个不同的人物。
    C. 任少卿“连连地点着头,但在那头的上下动中分明有些左右动”,通过细节描写,暗示了他的不赞同。
    D. 小说开头由司马迁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开始,以介绍《史记》收束,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8. 小说对司马迁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9. 小说插叙了司马迁受宫刑和被超拔为“中书令”的原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答案】6. B 7. A
    8. ①通过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小说通过对司马迁的脸色、声音、体质的描写,写出了司马迁受刑前后的变化,表现了刑罚对司马迁身体和心灵双重的伤害。②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小说通过司马迁与任少卿的对话,尤其是最后对《史记》的介绍,塑造了司马迁坚强隐忍、坚贞不屈、不畏权势的形象。③通过对比(答衬托、侧面描写也可得分)手法塑造人物。小说通过描写任少卿和其他亲戚故旧的阴暗、卑鄙与丑陋,突出了司马迁的高尚、隐忍与坚贞。
    9. ①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插入的情节照应了前文司马迁外貌的变化,解释了司马迁坚持写《史记》的原因,使情节更加完整。②更好的突出了司马迁正直、隐忍与不屈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③使情节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在司马迁与任少卿的交谈中对往事的插入回忆,避免了平铺直叙。④暗示主题。作者通过皇上对司马迁的处罚以及破格提拔来讽喻现实,表达作者对当权者和丑陋人性的讽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B.“自大与狂妄”错,更多的是自信和对写成《史记》价值的确信。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小心谨慎”错,应该是胆小怯懦。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2)根据“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句:‘你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你长得这样白皙而肥胖起来了”“你的声音也变了”分析,小说通过对司马迁的脸色、声音、体质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司马迁受刑前后的变化,表现了刑罚对司马迁身体和心灵双重的伤害。
    (2)根据“你假如和我还有点友谊,希望你莫提起那以往的事情。我受了宫刑便做了中书令,你以为我是受着皇上的知遇吗?哼,真是自古以来所未曾有的知遇啦!我受了皇上的知遇,是因为我受了宫刑,你明白吗”“少卿,你用不着那样害怕。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随时都可以死,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这部书我费了十年的功夫来写,但在未下狱之前的几年间我是写得很懒散的,在下狱之后我在一年半的期间便把全部整理了出来,我如今连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我这是永远不朽的书。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要和有权势的人对抗,看我们的生命哪个更长,我们的权威哪个更大,我们对于天下后世的人哪个更有功德。有些趋炎附势的糊涂蛋在藐视我们做文学的人,我要把我们做文学者的权威提示出来给他们看。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这儿是自有中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我的肉体随时可以死,随时可以被人寸断,但我敢相信我的生命是永远不死的。地上的权势,我笑杀它。哼哼,我笑杀它”分析,小说通过司马迁与任少卿的对话,尤其是最后对《史记》的介绍,塑造了司马迁坚强隐忍、坚贞不屈、不畏权势的形象。
    (3)根据“司马迁就这样因受了宫刑而得到了大官。在他下了狱而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他们都说司马迁是‘塞翁之马’;甚至于有好几个中年的朋友想自己也有这“塞翁之马”的福分,要司马迁向皇帝介绍,用他们做部下”“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又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去年少卿进京的时候自己在狱里,诚然没有缘分见面,然而家中的儿女是没有得到他的照顾的”分析,小说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了任少卿和其他亲戚故旧的阴暗、卑鄙与丑陋突出了司马迁的高尚、隐忍与坚贞的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段落或情节作用能力。
    (1)结合“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句:‘你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你从前是一位有长胡子的瘦子,如今你长得这样白皙而肥胖起来了,你大约是应着“心广体胖”的那句古话啦。你们过着宫廷生活的人真好。你的声音也变了”“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随时都可以死,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这部书我费了十年的功夫来写,但在未下狱之前的几年间我是写得很懒散的,在下狱之后我在一年半的期间便把全部整理了出来,我如今连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分析,文中插入司马迁受宫刑这一情节,照应了前文司马迁外貌的变化,解释了司马迁坚持写《史记》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情节更加完整。
    (2)结合“我这两年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我随时都可以死,只是我有一件挂心的事,便是我所写的这一部《史记》。这部书我费了十年的功夫来写,但在未下狱之前的几年间我是写得很懒散的,在下狱之后我在一年半的期间便把全部整理了出来,我如今连最后一篇的《自叙传》都已写了一半了”“我这部书寓《春秋》的褒贬之意,而比《春秋》详明。我这是永远不朽的书。有权势的人能够在我的肉体上施以腐刑,他不能够腐化我的精神上的产品。我要和有权势的人对抗,看我们的生命哪个更长,我们的权威哪个更大,我们对于天下后世的人哪个更有功德。有些趋炎附势的糊涂蛋在藐视我们做文学的人,我要把我们做文学者的权威提示出来给他们看。我的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血,都凝集在了这儿。这儿是自有中国以来的政教礼乐,学术道义的结晶。我的肉体随时可以死,随时可以被人寸断,但我敢相信我的生命是永远不死的。地上的权势,我笑杀它。哼哼,我笑杀它”分析,文中插入司马迁受宫刑这一情节,更好地突出了司马迁正直、隐忍与不屈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
    (3)结合“一见面便一味唠叨着的这位任少卿,全没有想到他说的话,句句都打中了司马迁的伤痕,司马迁对于这位本来不大喜欢的官气十足的朋友,增加了新的厌恨。‘你请坐罢,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我还忘记了啦,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们的天官冢宰,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这又是射中了伤痕的一箭。‘老兄的荣升,真是我们交游辈的光宠啦。去年正月我进京的时候,老兄还受着委屈,我们无从见面。仅仅相隔一年,老兄竟成了天上人了’……”分析,在司马迁与任少卿的交谈中对往事的插入回忆,使情节有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
    (4)结合“李陵的老母为李陵的兵败失援投降了匈奴要遭诛戮,他不免在汉武帝面前多说了几句话,说李陵的投降怕是策略的投降,因此便触犯了皇帝的怒气,连把他也投在了天牢里。在牢里关了半年,在第二年的正月,终于受了宫刑”“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自己的宣传工具,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起来,拜为‘中书令’,就是皇帝御用的秘书长。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汉武帝对于刑余之人的这样重视,不用说是看上了司马迁的文才,然而还有一个重大的原因是——司马迁已经受宫刑了。皇帝的周围是有很多妃嫔的,假如要选用有文才而又完整的人,那岂不是自寻烦恼吗”“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又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司马迁就这样因受了宫刑而得到了大官。在他下了狱而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他们都说司马迁是“塞翁之马”;甚至于有好几个中年的朋友想自己也有这“塞翁之马”的福分,要司马迁向皇帝介绍,用他们做部下”分析,作者通过皇上对司马迁的处罚以及破格提拔来讽喻现实,表达作者对当权者和丑陋人性的讽刺,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今齐、楚、燕、赵、韩、梁六国之递甚也,不足以立功名,适足以强秦而自弱也,非山东之上计也。能危山东者,强秦也。不忧强秦,而递相罢弱,而两归其国于秦,此臣之所以为山东之患。天下为秦相割,秦曾不出力;天下为秦相烹,秦曾不出薪。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愿大王之察也。
    “古之五帝、三王、五伯之伐也,伐不道者。今秦之伐天下不然,必反之,主必死辱,民必死虏。今韩、梁之目未尝干,而齐民独不也?非齐亲而韩、梁疏也,齐远秦而韩、梁近。今齐将近矣!今秦欲攻梁绛、安邑,秦得绛、安邑以东下河,必表里河而东攻齐,举齐属之海,难免而孤楚、韩、梁,北向而孤燕、赵,齐无所出其计矣。愿王孰虑之!
    “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而出锐师以戍梁绛、安邑,此万世之计也。齐非急以锐师合三晋,必有后忧。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齐王敬诺,果以兵合于三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B. 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C. 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D. 三晋合秦/必不敢攻梁/必南攻楚/楚秦构难三晋/怒齐不与己也/必东攻齐/此臣之所谓齐必有大忧/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惟,下对上陈述时表敬之辞,与《孔雀东南飞》“伏惟启阿母”中的“伏惟”意同。
    B. “今臣亡国贱俘”的“亡”与《苏武传》“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的“亡”意同。
    C. 结草,出自《左传》,后与“衔环”合二为一,指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D. 自弱,即“使自弱”,与现代汉语中的“自强”“自立”“自娱自乐”的语法现象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密为了消除晋武帝的误解,说自己希望做官显达,不在乎名节;继而又承诺待终养祖母之后应召出仕,以报答知遇之恩。
    B. 陈轸认为齐国不能参与到诸侯国的混乱相攻之中,齐国最大的敌人是秦国,混乱相攻的结果只能是让秦国坐享渔人之利。
    C. 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因为齐国距离秦国遥远;韩、魏的民众屡遭兵祸,是因为韩、魏距离秦国太近。
    D. 陈之所以推测秦国会有主辱民虏的结果,是因为古代帝王出兵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而秦国出兵则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而立功名,以利后世也。
    14. 李密和陈都在各自的历史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的策略完成了劝说,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2)古代王者出兵讨伐,想要来匡正天下,建立功业和名声,而有利于后世。
    14. ①李密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晋武帝暂时同意其不为官的好处:树立“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形象、宣扬国策、笼络人心;②陈轸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齐王若不“以兵合于三晋”的危害:强敌弱己、秦灭韩魏后必攻齐、三晋恐会联合攻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魏、韩三国如果联合,秦国必然不敢攻打魏国,而一定会南下进攻楚国。楚、秦交战之后,赵、魏、韩怨恨齐国不与他们联合,必然会进攻齐国。这就是我所说的齐国必有后患。您倒不如迅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
    “三晋合”为主谓句,语意完整,后面应断开;“秦”是“必不敢攻梁”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D;
    “三晋”是“怒齐不与己也”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我要恭恭敬敬地再向母亲您哀求。
    B.“意同”错。“亡”,灭亡。/同“无”,没有。二者不同。句意:如今臣是卑贱亡国之俘。/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C.正确。
    D.正确。“自弱”“自强”“自立”“自娱自乐”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弱自”“强自”“立自”“娱自乐自”。同时,“弱”“强”“立”“娱”“乐”还都是形容词的使用用法,译为“使……变弱”“使……强大”“使……独立”“使……快乐”。句意:使自己变弱。/使自己强大。/使自己独立。/使自己快乐。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陈轸认为齐国不会步韩、魏的后尘”错。“而齐民独不也?”是一个反问句,陈轸分析认为齐国也会步韩、魏的后尘。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矜愍”,怜恤;“听”,准许;“庶”,或许、可以。
    (2)“伐”,出兵讨伐;“正”,使动用法,使……正,匡正;“利”,使动用法,使……得利,有利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由“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可见,李密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晋武帝暂时同意其不为官的好处:树立“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形象、宣扬国策、笼络人心;
    由“今三晋已合矣,复为兄弟约……不如急以兵合于三晋”可见,陈轸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了齐王若不“以兵合于三晋”的危害:强敌弱己、秦灭韩魏后必攻齐、三晋恐会联合攻齐。
    参考译文:

    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很长,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臣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微的志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

    秦国攻打魏国,陈轸联络赵、魏、韩三国组成联合阵线,然后再去齐国,对齐王说:“古代王者出兵讨伐,想要来匡正天下,建立功业,而有利于后世。现在齐、楚、燕、赵、魏、韩六国互相激烈地攻打,这是不能建立功业,流传美名的,正好可以增强秦国,削弱自己,决不是六国的上策。真正能颠覆六国的,只有强秦。六国不去担心强秦,却互相攻打,彼此削弱,以致两败俱伤,使秦国坐享渔人之利,这是我深为山东六国所忧虑的。诸侯为了秦国互相残杀,可是秦国竟连一点力气也不出;诸侯为了秦国互相煎熬,可是秦国竟不拿出一把柴禾。为什么秦国就那样聪明,而山东六国就这样愚蠢呢?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古代五帝、三王、五霸,他们出兵讨伐,是讨伐昏庸无道之君。现在秦国出兵讨伐诸侯,却不是这样,它必然是倒行逆施,违反古道。国君必受辱而死,百姓必被俘而亡。韩、魏民众屡遭兵祸,人们为死亡的战士深感哀痛,眼泪从未干过,难道齐国就不会步韩、魏的后尘吗?并不因为秦国与齐国关系密切,与韩、魏关系疏近,它才攻打韩、魏,而是因为秦国距离齐国遥远,距离韩、魏更近。现在齐国与秦国的距离就要拉近了!现在秦国想要进攻魏国的绛、安邑,他占领了绛、安邑两地之后,往东直指黄河,那就会以东河为表,以西河为里,占领东河与西河广阔之地,作为后方,向东进发,去攻打齐国,齐国被兼并后,秦国的领土就会一直延伸到东海边上。这样,南边将使楚、韩、魏孤立,北边将使燕、赵孤立,如果南、北不能呼应,齐国就会一筹莫展,无可奈何。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现在赵、魏、韩已经组成联合阵线,恢复了兄弟友好关系,派出了精锐部队驻扎在绛、安邑,这是千秋万世的长远大计。齐国如果不立刻派出精锐部队与三国联合,必有后患。赵、魏、韩三国如果联合,秦国必然不敢攻打魏国,而一定会南下进攻楚国。楚、秦交战之后,赵、魏、韩怨恨齐国不与他们联合,必然会进攻齐国。这就是我所说的齐国必有后患。您倒不如迅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齐王说:“敬从您的指教。”果真派兵与赵、魏、韩三国联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①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②,未解庄生天籁,刚道③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欹(qī)枕:谓卧着可以看望。②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③刚道:“硬是说”的意思。
    15. 以下关于这首词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片描写令人感伤的江南春景,下片描写眼前所见实景,都表达了豁达自适的心境。
    B. 这首词上片写景突出日落与山色,有孤寂之感,下片写人突出庄子胸怀,有自比之意。
    C. 这首词上片写静景,宁静中有孤独悲凉,下片写动景,动态中有奋发向上之心
    D. 这首词,展现了开阔明丽、动静互衬的情景,同时由景生情,表达了自由豁达情怀。
    16. 词中展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全词,简要概括并分析。
    【答案】15. D 16. 塑造了一位身处逆境,却依然胸怀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士大夫形象。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令人感伤的江南春景……都表达了豁达自适的心境”分析错误,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接着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B.“日落与山色有孤寂之感,下片写人突出庄子胸怀,有自比之意”分析错误,“日落与山色”描绘出苍茫阔远的意境,并无孤寂之感,下文没有自比庄子,作者自比的是那位风波浪尖上弄舟白头翁,作者认为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丰姿即是明证。作者认为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
    C.“这首词上片写静景,宁静中有孤独悲凉”分析错误,上片写景,并无孤独悲凉之感。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首词的下片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词人并由此生发开来,抒发其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句,写一阵巨风,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从而自然过渡到全词表现的着重点——一位奋力搏击风涛的白发老翁。这位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作者由风波浪尖上弄舟的老人,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看来,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其实,庄子所言天籁本身绝无贵贱之分,关键于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
    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所以,这首词塑造了一位逆境中仍保持旷达、豪迈的浩然之气的士大夫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水为喻,形容时间流逝,表达深沉感慨的,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有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江市湖口旅游局考虑选用与本地相关的古诗文名篇中的语句来制作名胜古迹宣传语,如鼓楼上游客击鼓体验处的宣传标牌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对作者而言,项脊轩是个独属自己、不被干扰的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年轻的归有光在这里动静随意、自在自得的生活状态。
    【答案】 ①. 汩余若将不及兮 ②. 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 桴止响腾 ④. 余韵徐歇 ⑤. 偃仰啸歌 ⑥. 冥然兀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汩、桴、偃、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呵,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虫儿们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畴躇满志。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节选自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18. 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点字“呢”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鹑鸽箱里的生活,鹑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
    A. 还有这么久,那谁知道呢?B. 那才有意思呢!
    C. 他在吃饭呢。D. 你要是想去呢,我也不反对。
    19. 同样是表达这里没有秋虫的意思,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不容留秋虫的地方!”和“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却有着不同意味。请简要说明。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不容留秋虫的地方”强调这个地方与自然隔绝,缺少生机; “秋虫所不屑留的地方”强调这个地方令人厌恶,不值得留恋。
    20. ①比喻:将秋虫比作神妙的乐师,生动形象地说明每一个秋虫的演奏都非常精妙。
    ②反问:以反问的语气突出强调秋虫的合奏确实属于人间绝响,其美妙无与伦比。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原文“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这句中的“呢”,正是在自问自答中表达作者对“趣味干燥”的强调和确认。这种情感意味,正与B项相同。
    A.表示反问语气;
    C.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明动作正在继续;
    D.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着眼点在“地方”,强调这个地方没有容留秋虫的条件,与自然隔绝,缺少生机;
    “秋虫不屑留的地方”着眼点在“秋虫”,“不屑留”说明连秋虫都不喜欢这里,强调这个地方令人厌恶,不值得留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他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运用比喻修辞,本体为“秋虫”,喻体为“乐师”,比喻词为“是”。将秋虫比作神妙的乐师,生动形象地说明每一个秋虫的演奏都非常精妙,就好比是音乐大师。
    ②“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为反问,以反问的语气表达相反的意思,突出强调秋虫的合奏“众妙毕集”,确实属于人间绝响——失传的音乐,其美妙无与伦比。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___①___。比如,不少网络平台很早就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ChatGPT能给人留下“高精尖”的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___②___,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___③___,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
    21. 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汉语中也会出现一些新词汇,比如文段中的“高精尖”。请简析其构词特点,并从生活中另举一例。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构词特点:将三个形容词单字并列合成为一个新词。举例:高富帅(所举例子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2. ①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 ②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 ③并非真正的“理解”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构成、仿写词语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高精尖”的构词特点,这个词是由三个单音节形容词构成的,语言简洁,可以形象描述事物的性质状态,类似的如“高富帅”等。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前面提到的关键词“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和后面的信息“不少网络平台很早就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客服”可推断,第①处应填“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
    根据后面“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可推断此处是递进分句的前句,使用关联词“不仅”,内容表达“能够回答‘客观题’”,故第②处应填“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
    根据前面的关键词“理解”和后面“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可推断第③处应填“并非真正的‘理解'”。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对于“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这段话,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岁月静好,亦需负重前行
    责任与担当是个体成长为社会一员的必要条件,内外的压力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必然挑战。正是负担货物的重量使得轮船安稳度过惊涛骇浪,正是直面飓风的阻力使得大鹏扶摇于九天之上。当今社会日新月异,而这一切的岁月静好的前提,永远是负重前行所凝聚合力的铸造与守护。
    生命的重量是人真正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基点。如果生命的担子太轻,那人的精神会因而空虚,人的心智也会陷入迷惘的困顿之中,若一片秋叶,随风而去,顺水而逝,人会在满足和放纵中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失去为探视世界和追随梦想的动力——人会在轻浮中不知不觉失去对自我意识的感知,如此,“我”还称得上“我”吗?人生负重的积累是一个过程——面对,克服,反思。就像对知识的积累一样,那些我们曾经遭受过的挫折与挑战从未真正离开,它们沉淀在我们生命的最底层,成为了我们更坚实地挺立于这世界的磐石,使我们的生命承受住东西南北风的侵蚀。贝多芬面对失聪,选择沉淀自我而非自暴自弃,他理性地潜心于用骨传导进行乐曲创作,最终谱写出一首首人间古典音乐的绝唱,他用自己的付出践行了“即使生活以痛苦吻我,我仍报之以赞歌”。面对奸佞小人的迫害,饱经身心折磨的司马迁在痛苦中依然坚持发光发热,他坚定的信念助推他完成了《史记》,这部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著作,终成集史学于文学之大家。由此可见,逆境并不可怕,相反,正是风雨的磨砺,成就了个人熠熠生辉的理想。
    生命的重量亦使民族走向强大的出发点。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息息相关,压不倒我的是困难与挫折,压不垮我们的是苦难与瓶颈。如今国家欣欣向荣,青年们长在春风里,仿佛一切皆现世安稳,但这背后都是无数人们负重前行而形成的强大支柱,推动着国家的发展。新冠疫情突发,武汉医院的张定宇主任,虽身患渐冻症,依然任劳任怨地奔波在抗疫的一线,即使妻子也感染入院,他也决绝地回过头,继续向一位又一位病人的床边匆匆赶去。青空之上飞机突发故障,“传奇机长”刘传健冷静分析,顶住压力,在生死时速之间飞速穿越,最终使飞机安全着陆,成功拯救机上乘客。危难之际,民族的脊梁依然挺直,无数无名英雄负担起国家和人民的希望,披荆斩棘,垒砌起守护和平盛世的高墙。
    梅花经历严寒才显幽芳,海燕搏击风雨方长健翅,生命的负担不会压垮我们刚毅的脊梁,反而是我们通向成功与理想的必经之路。人生因负重而精彩,人间朝阳正好,青年们,让我们直面压力,发光发热,在拼搏中追求青春梦想,在奉献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中给出了关于生命轻与重的最本质的思考:负重前行的人更贴近大地,而缺少负重的人会因为完全没有负担而无法体会到生命的真实。人如果一味追求所谓的自由,不肯承担任何责任,生命将会毫无分量,轻到极致,从而离开现实的生活状态,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背负一定的压力、承担足够的责任,敢于面对逆境,勇于载重生活,才能感知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活力。而无论选择了哪个方向、哪项事业,只要有挑战、有关卡、有竞争,就一定会有随之而来的沉重和困难,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困境,以昂然不屈的斗志迎接压力,以轻松坦然的心境解决问题,正视肩上的重担,接受生命的重量。
    但不可否认的是,负重并不是没有限度的。当一个人的负重远超出自己的能力时,人就会被重量所压垮,非但体会不到真实的快乐和安稳,反而连最重要的生命都会失去。因此,考生可以赞同“生命应当负重前行”的观点,也可以辩证地思考“重”与“轻”之间的关系。
    例如选择“直面压力,负重前行”作为论点,可以先从正面论述压力对人的积极影响,再从反面论述假如没有压力,人将会失去前行的动力,迷失奋斗的方向;接下来联系实际,说明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命之重,最后强调观点,总结全文。
    立意:
    1.直面压力,负重前行。
    2.承担责任,甘受磨砺。
    3.勇于担当,活出意义。
    4.适当减压,寻找平衡。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零模考前押题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零模考前押题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PDF版),共10页。

    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PDF版): 这是一份2019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PDF版),共1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