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时间:75min)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不包括( )
    A. 瞳孔扩张B. 支气管扩张C. 心跳加快D. 骨骼肌收缩
    2.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3. 信号分子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使,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分子,能实现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下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的激素X (脂质类激素)和激素Y 的作用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X 可表示性激素,其能促进动物和人生殖细胞的发育
    B. c→d 过程为翻译,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B→A
    C. 激素Y 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故激素Y 一定是蛋白质类激素
    D. 激素X 与a 的结合物可调节翻译过程
    4. 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B. 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
    C. 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
    D. 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5. 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 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 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 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6. 如下图示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功能上来说,b为树突,d为轴突
    B. c结构位于反射弧的反射中枢
    C. 若在d处给予刺激,则可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
    D. e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
    7. 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图甲是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中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图乙是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 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C. 红光可能促进了与赤霉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D. 温度、重力等因素不可能像光作为信号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8. 植物能通过感知外界光照变化,调节脱落酸和赤霉素合成,保证冬天(短日照)休眠、夏天(长日照)生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日照能促进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合成
    B. 脱落酸和赤霉素对植物休眠的调控作用效果相反
    C.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激素调节,还受环境因素影响
    D. 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9.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按照图示方法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B 用吸管从培养液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从H型凹槽处加样
    C. 计数室有16个中方格时,选择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方格计数
    D. 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
    10. 某研究小组将X、Y、Z三种食性相同的单细胞动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②最可能代表Y的种群数量变化
    B. X和Y共同培养20d后,X的数量会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C. 与单独培养相比,X和Z共同培养会导致彼此的K值增加
    D. X、Y、Z单独培养时,其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不变
    11. 某校学生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如图结果,图1是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 图1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斗争最激烈
    C. 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
    D.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1.92×107个/mL
    12. 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强效阿片类止痛药,芬太尼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等副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通过信号分子的传递完成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间的全部信息交流
    B.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胺
    C. 组胺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红肿、水泡属于激素调节
    D.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但过多使用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
    13. 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
    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D. 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14. 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 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15. 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
    B. 当NAA浓度大于300mg·L-1时,对插条生根率起抑制作用
    C. 生产上应优选320mg·L-1NAA处理插条
    D. 400mg·L-1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16. 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在社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种鸟蛋的密度,能够预测该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森林中鹿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条件、自身密度和天敌数量等因素调节
    C. 用酵母菌酿酒,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
    D. 刚入侵至某地的福寿螺种群,其增长率随着该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17. 《尔雅》《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中记载,麻为雌雄异株、黑、白种子萌发分别长成雌、雄植株,其茎秆经剥皮、加工后生产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织物,雄麻纤维产量远高于雌麻,故“凡种麻,用白麻子”。依据上述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
    B. 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
    C. 因为雌麻纤维产量低,所以在生产中无需播种黑色种子
    D. 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
    18. 一个神经元通常有两种突起:树突和轴突。一般每个神经元有多个树突,但轴突却只有一个。我国科学工作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GSK 的蛋白激酶在神经元中的分布规律: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比较均匀;而在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如果GSK蛋白激酶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如果GSK 蛋白激酶活性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的有序传导与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
    B. 提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C. 若能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将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
    D. 如果能改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可能使一个神经元形成多个轴突
    19. 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 点的电位
    B. 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动作电位
    D.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 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20. 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 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 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 d~e段的产热速率小于a~b段
    21. 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第 5 年至第 10 年群落乙的变化可能与种间关系有关
    C. 第 25 年左右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 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
    22.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图为人体体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代表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1/3
    B. b、c、d三者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d、b、c
    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消化液
    D. b被重新吸收回d的量大于b生成c的量
    23. 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除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外,还可以调查该生物的直接数量指标,如捕获率、遇见率等,也可以调查粪堆数、活动痕迹计数、鸣声计数、洞穴(巢)数等间接数量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调查该生物的直接数量指标的方法可得到精确的实际值
    B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调查时间段不同可能不影响实验结果
    C. 标记重捕法调查对象若在被标记放回后死亡,则会导致估算值偏大
    D. 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估算值偏小的原因不可能是标记对象受到惊吓
    24.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
    B. 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
    C. 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D. 若图中的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该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
    25. 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协调与稳定。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下丘脑和脑干
    B. 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其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
    D.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大类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计50分)
    26. 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27.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比较曲线 1、2、3、与4可知____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 ,而且____ (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 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 。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 组织。
    28.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K值的含义是_______,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______。
    (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请分析a点表示的外界因素有_____。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3)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呈J型增长。请分析种群在呈指数增长时_______(增长率/增长速率)是恒定不变的。
    (4)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_个。
    29. 衡水湖是华北第一大淡水湖,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其中生存着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湖水的底层、中层、上层,其分布及食物范围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大家鱼以及___构成了衡水湖独特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该群落的___结构;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的不同,体现了该群落的___结构。
    (2)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占有不同的___;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___关系。
    (3)研究人员在湖边发现了农场的痕迹,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放弃了耕作,导致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___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属于___。天水一中 2022级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75min)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籍(项羽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项羽扛鼎时,其体内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不包括( )
    A. 瞳孔扩张B. 支气管扩张C. 心跳加快D. 骨骼肌收缩
    【答案】D
    【解析】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在项羽扛鼎时,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瞳孔扩张,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血管收缩,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
    【详解】A、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瞳孔扩张是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A错误;
    B、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支气管扩张是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B错误;
    C、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心跳加快是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的结果,C错误;
    D、骨骼肌收缩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的,不属于自主神经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2.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信号分子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使,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分子,能实现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下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的激素X (脂质类激素)和激素Y 的作用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X 可表示性激素,其能促进动物和人生殖细胞的发育
    B. c→d 过程为翻译,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B→A
    C. 激素Y 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故激素Y 一定是蛋白质类激素
    D. 激素X 与a 的结合物可调节翻译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激素X的受体,b表示DNA,c表示RNA,d表示肽链;激素X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调节转录过程;激素Y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化反应。
    【详解】A、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其受体在细胞内,从题图中可以得知,激素X 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故激素X 可表示性激素,其能促进动物和人生殖细胞的发育,A正确;
    B、c会与核糖体结合,因此c是mRNA。d为核糖体合成的产物,因此d是肽链。图中 c →d 过程为翻译,根据长的肽链翻译在前,短的肽链翻译在后,可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A→B ,B错误;
    C、激素Y 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但是不能就此断定激素Y 一定是蛋白质类激素,C 错误;
    D、从图中可以得知,激素X 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来调节生命活动,D 错误。
    故选A。
    4. 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某动物的提取液注射到健康小鼠体内,下列关于该小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B. 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
    C. 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肾上腺素
    D. 若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
    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详解】A、胰岛素通过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及储存血糖来降低血糖浓度,不会出现糖尿现象。因此,若小鼠出现糖尿,则注射的提取液中不可能含胰岛素,A错误;
    B、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若小鼠排卵增多,则注射的提取液可能来自垂体,B正确;
    C、肾上腺素能使机体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等症状,若小鼠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速、反应灵敏等症状,则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有肾上腺素,C 正确;
    D、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在低血糖的情况下,小鼠会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故注射的提取液中可能含胰岛素,D 正确。
    故选A。
    5. 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 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 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 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详解】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即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其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A错误;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入侵时,能迅速作用于该病毒,属于主动免疫,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B正确;
    C、分析题干信息“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可知S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C正确;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二次免疫会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D正确。
    故选A。
    6. 如下图示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功能上来说,b为树突,d为轴突
    B. c结构位于反射弧的反射中枢
    C. 若在d处给予刺激,则可形成一次完整的反射
    D. e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c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d是轴突,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详解】A、图示为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b是树突,d是轴突,A正确;
    B、c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常位于神经节中,B错误;
    C、若d处给予刺激,则 b、e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但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构成一次完整的反射,C错误;
    D、e为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连接的是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才参与构成效应器,D错误。
    故选A。
    7. 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图甲是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中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图乙是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 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C. 红光可能促进了与赤霉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D. 温度、重力等因素不可能像光作为信号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由图乙知,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更短。
    【详解】A、图甲显示远红光使种子赤霉素含量下降,进而抑制种子萌发,与图乙结果相符,而不是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A错误;
    B、图乙显示红光处理6天左右莴苣种子开始萌发,赤霉素处理10天时莴苣种子开始萌发,两种处理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不同,B错误;
    C、图甲显示红光能使种子赤霉素含量增加,其机理为红光将光敏色素激活,进而调节相关基因表达,C正确;
    D、光、温度、重力等因素都可作为信号参与调节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8. 植物能通过感知外界光照变化,调节脱落酸和赤霉素合成,保证冬天(短日照)休眠、夏天(长日照)生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日照能促进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合成
    B. 脱落酸和赤霉素对植物休眠的调控作用效果相反
    C. 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激素调节,还受环境因素影响
    D. 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等。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等。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夏季植物生长旺盛,赤霉素含量多,脱落酸含量少,故长日照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不能促进脱落酸的合成,A错误;
    B、赤霉素可以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促进休眠,二者作用效果相反,B正确;
    C、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所以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激素调节,还受环境因素影响,C正确;
    D、光作为一种能源,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D正确。
    故选A。
    9.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按照图示方法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小
    B. 用吸管从培养液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从H型凹槽处加样
    C. 计数室有16个中方格时,选择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方格计数
    D. 实验结束后,血球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
    【答案】C
    【解析】
    【分析】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 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 25×16 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和正中间的(共5个)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 16×25 的方格网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
    【详解】A、正常操作的过程应该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图示所示方法是先加细胞悬液,再盖盖玻片,由于多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沉降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A错误;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实验误差。直接从培养液底部吸取的话,会有实验误差,B错误;
    C、对于 16×25 的血球计数板而言,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即选择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方格计数,C正确;
    D、血球计数板不能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应浸泡和冲洗后晾干,D错误。
    故选C。
    10. 某研究小组将X、Y、Z三种食性相同的单细胞动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和共同培养,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②最可能代表Y的种群数量变化
    B. X和Y共同培养20d后,X的数量会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C. 与单独培养相比,X和Z共同培养会导致彼此的K值增加
    D. X、Y、Z单独培养时,其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由于X、Y、Z食性相同,共同培养时会存在生存空间有限、资源有限以及种间竞争等环境阻力。
    【详解】A、X、Y、Z食性相同,则共同培养时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应该小于单独培养时,X和Y共同培养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75左右,而曲线②最大值略高于50,故曲线②最可能代表Y的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
    B、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是“J”型(形)曲线的特点,X和Y共同培养20d后,由于存在生存空间有限、资源有限等环境阻力,X的数量不会成“J”型增长,B错误;
    C、K值是指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维持的最大数量,X和Z存在竞争关系,二者共同培养时会导致彼此的K值降低,C错误;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三者的种群均是S型增长,X、Y、Z单独培养时,其增长速率均为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
    故选A。
    11. 某校学生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如图结果,图1是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实验结果来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 图1中a点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内斗争最激烈
    C. 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沉降后再盖盖玻片
    D. 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是1.92×107个/mL
    【答案】D
    【解析】
    【分析】1、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但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环境阻力等存在,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形。
    (1)环境容纳量=K值。
    (2)“S”形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详解】A、呈S形增长的种群数量的变化特点是先增加后相对稳定,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直到为0,图中增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出现负数,意味着后期种群数量在减少,不呈S型增长,A错误;
    B、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种内斗争最激烈,图1中a点时增长速率最大,但种群数量没有达到最大值,图1中曲线与横坐标轴的交点代表的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观察计数,C错误;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题中是16(中格)×25(小格)的计数板,这个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12(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12÷25(中方格的小方格总数)×400(计数室的小方格总数)÷(1mm×1mm×0.1 mm)×103×10(稀释倍数)=1.92×107个/mL,D正确。
    故选D。
    12. 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作为一种强效阿片类止痛药,芬太尼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等副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通过信号分子的传递完成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间的全部信息交流
    B.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胺
    C. 组胺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红肿、水泡属于激素调节
    D.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但过多使用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
    【答案】D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详解】A、通过信号分子的传递完成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间的部分信息交流,还需要抗原(过敏原)刺激,A错误;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后,需要与过敏原接触才能释放组胺,B错误;
    C、组胺不是激素,图中组胺作为化学物质调节小血管通透性,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
    D、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但存在负反馈调节,过多使用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较少,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D正确。
    故选D。
    13. 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甲处低于乙处
    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D. 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甲处高于乙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详解】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升高,在肝脏中合成肝糖原后血糖浓度,甲处高于乙,A正确;
    B、如果器官为肝脏,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甲处低于乙处,B正确;
    C、血液经过肾之后,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最后经肾小管排出体外,所以乙处的尿素浓度较低,C正确;
    D、如果器官为胰腺,饭后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随血液从乙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乙处高于甲处,D错误。
    故选D。
    14. 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 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癌细胞的特征:①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详解】A、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若被“覆盖物”覆盖,则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也就无法将之清除,A正确;
    B、若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丢失,会造成人体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发生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B正确;
    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继而出现“免疫逃逸”,则可推测该产物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而产生免疫逃逸,C错误;
    D、若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15. 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
    B. 当NAA浓度大于300mg·L-1时,对插条生根率起抑制作用
    C. 生产上应优选320mg·L-1NAA处理插条
    D. 400mg·L-1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课题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生长素生理作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由图可知,本实验人为改变的量是NAA的浓度,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生根率,A正确;
    B、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浓度低于300 mg/L时能提高生根率,浓度高于300 mg/L时会降低生根率,起抑制作用,B正确;
    C、用200mg·L-1NAA处理插条时,生根率最高,生产上应优选,C错误;
    D、由图可知,与NAA浓度为0时比较,400 mg/L的NAA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D正确。
    故选C。
    16. 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在社会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某种鸟蛋的密度,能够预测该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森林中鹿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条件、自身密度和天敌数量等因素调节
    C. 用酵母菌酿酒,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
    D. 刚入侵至某地的福寿螺种群,其增长率随着该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核心问题):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④性别比例。
    2、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 (2)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动物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
    【详解】A、调查某种鸟蛋的密度,能够预测该鸟类短期的出生率但不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
    B、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森林中鹿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条件、自身密度和天敌数量等因素调节,B正确;
    C、酵母菌酿酒,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由于发酵前期,营养充足、溶氧量大,种群增长快,随着资源不断消耗,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在密封前种群数量一直增加,C错误;
    D、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刚入侵时,由于食物、空间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缺少天敌或竞争者等,福寿螺的种群增长大致呈“J”形,“J”形曲线的增长率保持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加,D错误。
    故选B。
    17. 《尔雅》《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中记载,麻为雌雄异株、黑、白种子萌发分别长成雌、雄植株,其茎秆经剥皮、加工后生产的纤维可用于制作织物,雄麻纤维产量远高于雌麻,故“凡种麻,用白麻子”。依据上述信息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
    B. 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
    C. 因为雌麻纤维产量低,所以在生产中无需播种黑色种子
    D. 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细胞的全能性,可通过组织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经过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
    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
    【详解】A、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可从雄麻植株上取部分组织,体外培养产生大量幼苗用于生产,A正确;
    B、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对雄麻喷洒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增加纤维产量,B正确;
    C、若在生产中不播种黑色种子,即无雌性植株,不能正常通过有性生殖繁殖,获得下一年的种子,C错误;
    D、与雌雄同花植物相比,麻避免了去雄,更便于杂交选育新品种,D正确。
    故选C。
    18. 一个神经元通常有两种突起:树突和轴突。一般每个神经元有多个树突,但轴突却只有一个。我国科学工作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GSK 的蛋白激酶在神经元中的分布规律: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比较均匀;而在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如果GSK蛋白激酶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如果GSK 蛋白激酶活性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冲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的有序传导与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
    B. 提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C. 若能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将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
    D. 如果能改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可能使一个神经元形成多个轴突
    【答案】B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2、由题意分析可知,GSK的蛋白激酶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如果活性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
    【详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与轴突的形成有关,因此神经冲动的有序传导与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A 正确;
    B、如果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因此,提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不利于信息的传递,B 错误;
    C、若能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将有助于信息的传递,进而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C正确;
    D、如果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因此,如果改变GSK 蛋白激酶的活性,可能使一个神经元形成多个轴突,D正确。
    故选B。
    19. 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 点的电位
    B. 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动作电位
    D. 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 的过程中,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装置a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即静息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1装置b测得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相当于图2中的c点的电位,即动作电位,A错误;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Na+内流量减少,导致图2中c点下移,B错误;
    C、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时为静息电位,C错误;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神经纤维恢复为静息电位,D正确。
    故选D。
    20. 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散热量等于产热量B. 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 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D. d~e段的产热速率小于a~b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a~b段的体温维持正常,故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正确;
    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因此散热量增大,汗腺分泌会减少,B错误;
    C、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量,C错误;
    D、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与散热相对稳定,但由于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此时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D错误。
    故选A。
    【点睛】
    21. 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第 5 年至第 10 年群落乙的变化可能与种间关系有关
    C. 第 25 年左右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D. 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第5年至25年,群落乙的物种丰富度变化幅度较甲大,说明群落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
    【详解】A、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A错误;
    B、由图可知,第5年至第10年乙曲线下降,可能是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后,使某些物种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B正确;
    C、第25年左右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达到最大,C错误;
    D、由图可知,第25年后,甲群落物种丰富度较初始时略有下降,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初始丰富度,无法判断是否都具有大量物种被替代的特点,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特征,包含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其中空间结构包含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前者是指的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后者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22.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图为人体体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代表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 1/3
    B. b、c、d三者的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是d、b、c
    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消化液
    D. b被重新吸收回d的量大于b生成c的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a表示细胞内液,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液,d表示血浆。
    【详解】A、a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2/3,A错误;
    B、图中c是单向箭头进出,表示淋巴液,则b表示组织液,d表示血浆,三者共同组成内环境,通常组织液的含量>血浆>淋巴液,B错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b表示组织液,组织液被重新吸收回d血浆的量大于组织液生成c淋巴液的量,D正确。
    故选D。
    23. 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除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外,还可以调查该生物的直接数量指标,如捕获率、遇见率等,也可以调查粪堆数、活动痕迹计数、鸣声计数、洞穴(巢)数等间接数量指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调查该生物的直接数量指标的方法可得到精确的实际值
    B. 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调查时间段不同可能不影响实验结果
    C. 标记重捕法调查对象若在被标记放回后死亡,则会导致估算值偏大
    D. 标记重捕法调查时估算值偏小的原因不可能是标记对象受到惊吓
    【答案】A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调查生物的直接数量指标,如捕获率、遇见率等,不可得到精确的实际值,A错误;
    B、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种群密度可能不受调查时间段的影响,B正确;
    C、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标记重捕法调查对象若在被标记放回后死亡,会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估算值偏大,C正确;
    D、标记对象受到惊吓,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减少,估算值偏大,不会导致调查时估算值偏小,D正确。
    故选A。
    24.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做出反应
    B. 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可以作为效应器
    C. 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α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D. 若图中的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则该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的内外刺激a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内分泌腺c引起激素d的分泌并作用于效应器或靶细胞,也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调节直接作用于效应器或靶细胞,或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内分泌腺c引起激素d的分泌而作用于效应器或靶细胞。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内外刺激a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作出反应,A正确;
    B、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和肾上腺都可以作为效应器,分别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
    C、血糖浓度升高会促进图中c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可促进血糖降低,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若图中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可影响神经系统b的发育和功能,D正确。
    故选C。
    25. 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协调与稳定。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枢神经系统不包括下丘脑和脑干
    B. 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其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
    D.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两大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脑干、小脑和下丘脑等)和脊髓组成,A错误;
    B、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B错误;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其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相反,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C正确;
    D、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外表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计50分)
    26. 甲状腺激素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调节机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放射性碘溶液经腹腔注射到家兔体内,一定时间后测定家兔甲状腺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二:给甲、乙、丙三组家兔分别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溶液、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三组家兔血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现注射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家兔甲状腺中检测到碘的放射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实验二推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答案】(1)甲状腺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
    (2) ①. 大于 ②. 不相同 ③. 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解析】
    【分析】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
    【小问1详解】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将放射性碘溶液注射到兔体内,碘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被吸收,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小问2详解】
    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甲状腺的活动没有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维持原来的水平;乙组注射外源甲状腺激素,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使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丙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故三种情况下,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大于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量不相同。

    27. 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请回答:比较曲线 1、2、3、与4可知____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 ,而且____ (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____ 的化合物促进侧芽生长。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____ 。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____ 组织。
    【答案】 ①. 顶芽 ②. 生长素 ③. 细胞分裂素 ④. 对抗生长素 ⑤. 侧芽的伸长 ⑥. 分生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可知豌豆植株侧芽的生长,同时受到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的影响,由此可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不同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详解】比较1和4,实验变量为顶芽的有无,实验结果是去掉顶芽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长,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在1和3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结果是涂抹细胞分裂素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比不涂抹长,侧芽生长明显,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抑制的作用;由于生长素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可以喷施对抗生长素的化合物来解除这种抑制促进侧芽的生长;通过比较曲线4与5,可知在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侧芽的生长状况,其观测指标是侧芽的平均长度,结果是去顶芽切口涂抹赤霉素后侧芽生长的平均长度大于没有涂抹赤霉素的一组,由此说明赤霉素能明显促进侧芽的伸长;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顶芽的分生组织细胞。
    28.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K值的含义是_______,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______。
    (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请分析a点表示的外界因素有_____。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3)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呈J型增长。请分析种群在呈指数增长时_______(增长率/增长速率)是恒定不变的。
    (4)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_个。
    【答案】(1) ①. 环境容纳量 ②.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2) ①. 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 ②. K2 ③. I
    (3)增长率 (4) ①. 12 ②. 2.4×108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I曲线的K值较高,因此I保持较好;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
    【小问1详解】
    K值又叫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的数量。则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是环境条件不被破坏。
    【小问2详解】
    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I,种群数量下降,表示该种群环境阻力增加,可能的原因有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等。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在K/2增长率最大,而K2小于K/2,将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K2,能够抑制其恢复到K值;如果控制在0,则不能提供给以其为生物的营养级生物能量;如果控制在K1,则数量过高,不利生态系统稳定。据信息可知“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故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蝗虫种群数量将会增加,对应曲线为I。
    【小问3详解】
    在实验室条件下细菌的繁殖呈J型增长。J型指数增长的曲线增长率不变。
    【小问4详解】
    若血细胞计数板为如图样式,应选用五点取样法选取如图中的5个中方格计数并求平均值再进行换算。样方法计数原则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上边和左边的交点、计方格内”的原则。若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由于图中1个中方格(含有25个小方格)中藻细胞数量为12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15个,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15个÷25小方格×100倍×400小方格)÷0.1mm3×1000mm3=2.4×108个。
    29. 衡水湖是华北第一大淡水湖,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其中生存着浮游植物201种、浮游动物174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湖水的底层、中层、上层,其分布及食物范围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大家鱼以及___构成了衡水湖独特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该群落的___结构;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的不同,体现了该群落的___结构。
    (2)由图可知,鲢鱼和鳙鱼占有不同的___;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___关系。
    (3)研究人员在湖边发现了农场的痕迹,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放弃了耕作,导致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种___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属于___。
    【答案】(1) ①. 衡水湖中的其他生物 ②. 垂直 ③. 水平
    (2) ①. 水层 ②. 种间竞争
    (3) ①.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②. 次生演替
    【解析】
    【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小问1详解】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因此图中四大家鱼以及衡水湖中的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衡水湖独特的生物群落;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不同水层,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体现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因此岸边的底栖动物和湖中央底栖动物的不同,体现了该群落的水平结构。
    【小问2详解】
    分析题意,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别生活在湖水的底层、中层、上层,故鲢鱼和鳙鱼占有不同的水层;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会相互争夺食物和空间资源,两者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小问3详解】
    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为弃耕的农田上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可能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因此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相关试卷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淮南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