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过关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19302/0-17109456688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过关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19302/0-17109456688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过关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519302/0-171094566890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同步练习题
展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本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秋,诗人时任太和县令。
1.下列选项对《登岳阳楼》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五言律诗,相比古体诗而言,律诗属近体诗,有五言、七言之分。
B.首联“昔闻”、“今上”重在表达因向往洞庭湖却迟迟未能登临的遗憾。
C.尾联以“凭轩”收束全诗,与题目“登楼”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
D.本诗意蕴丰厚,抒情沉郁顿挫,写景虚实相生,语言风格雄浑豪放大气。
2.《登快阁》大量用典,下列选项对典故运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活用晋人杨济致书傅咸“生子痴,了官事”句,诗人以痴儿自比,了却官事,故得闲快阁一游,表现了诗人的孤傲不羁。
B.颔联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谢眺“澄江静如练”及柳宗元“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句,巧妙自然,不露斧凿痕迹。
C.第五句用到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朱弦”指琴,“佳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诗是说知音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第六句巧用阮籍善用青白眼的典故,意思是说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横”字在此理解为“横亘”。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首联都以叙事开篇,黄诗“倚晚睛”为绘景做了铺陈渲染。
B.两诗颔联都写了登高所望之景,黄诗空明澄澈,杜诗气势磅礴,
C.两诗颈联或用典或叙事,皆表达因怀才不遇引发的对现实不满。
D.两诗在创作上都将景、事、情融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4.有人说黄庭坚写《登快阁》,意在“寻归意”,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归意”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岳》以“望”字统摄全篇,诗人虽未登山,但泰山的高大巍峨、神奇秀丽如在眼前。
B.《望岳》中“决眦”两字写诗人眼眶好似决裂,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C.洞庭湖好像在吴、楚两国之间划出一道大裂缝,日月星辰也似乎在湖水中飘浮隐现。
D.两首诗都是以无限辽阔的背景来凸显诗人的渺小孤独,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6.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赏心亭①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多样。首联叙述,交代登楼缘由;颔联描写,绘制宏阔壮观图景;尾联又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B.《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坼”与“浮”有动态感,炼字极佳,极写洞庭湖水的力量和宽阔。
C.《登赏心亭》前四句诗人以浓缩的诗句,登亭时回顾了川陕的岁月和长江的千里行程,看起来好像“乘兴”而来,飘逸清脱,游览胜迹,无所挂牵,实则心事浩茫。
D.《登赏心亭》的五、六两句,写景寄情,虚实结合。遥望瓜步,雨中浓云笼罩江面为实写;想象石头城中落叶萧萧为虚写。这两句写景寄情,烘托出诗人忧时的心境。
8.两首诗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诗人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流涕”。然而,他们“流涕”的原因也有不同之处,请试着分析其中的不同。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诗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B.刘诗尾句设譬新颖,极富浪漫色彩,将自然山水的景色描绘得别具一格。
C.杜诗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D.杜诗以自叙和议论为主;写景只有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同时又有想象。
10.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洞庭湖,但其特点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
杜甫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
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
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
西戎外甥①国,何得迕天威②。
【注】①外甥:开元年间,吐蕃王上表给唐玄宗,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②迕:冒犯。天威:指唐朝的威严。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地僻”“山高”号出秦州的环境特点,暗寓诗人思家未归的感伤。
B.颔联明写阴云多现、日光暗淡的边德景象,暗写战事频仍、朝廷声威不足。
C.颈联中的“常”“屡”既凸显军情紧急,又渲染出唐朝将士勇赴国难的豪迈。
D.诗人深切关注着秦州的动态,写景叙事,抒情感怀,前后呼应,似断实连。
12.本诗尾联与杜甫《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早年曾听闻洞庭湖盛名,到暮年才实现了登高观湖的愿望。
B.颔联虚实结合,写洞庭湖分裂吴楚、悬浮日月,浩茫无际、雄伟壮阔的景象。
C.颈联诗人自伤身世,与颔联恢弘的自然景象相得益彰,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D.全诗意境恢弘壮阔,情感含蓄深沉,写法上纵横开阔,富于极强的跳跃性。
14.本诗与《登高》同是登临之作,两首诗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③。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终生布衣,长期流寓江湖。②袖剑飞吟:《唐才子传》载,吕洞宾“醉饮岳阳楼,俯鉴洞庭……别去,留诗云:‘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青蛇”,指宝剑。③一快披襟:《风赋》载:“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官,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吕洞宾游岳阳楼的故事以自比,表达出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B.“秋水深深”主要是写洞庭湖水的清与深,“万顷波光”则主要是写其大与美。
C.这首词下片笔锋斗转,劈头直说,一个否定,一个反诘,将情绪一泻而下。
D.末尾三句将人间沧桑变尽和君山岿然不动进行对比,寄寓着词人的理想。
16.杜甫也曾登临岳阳楼,写下了律诗《登岳阳楼》。试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词在情感意蕴上的相同点。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图南,鲲鹏:鲲鹏是传说中鲲鱼变化成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写道:“(鹏)乃今将图南。”“图南”意为打算向南飞,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7.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泊舟岳阳城下所见的江河干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领联上承首联,对仗工整,由近而远,描写了清江泊舟、冷风寒灯之景,衬托出孤独悲怆之情。
C.颈联表明诗人虽留滞异地有才难展,但艰危之际胆气益增,临危无惧,志向弥坚。
D.尾联借用典故,作者以《庄子·逍遥游》中能变化欲图南的鲲鹏自比,把情感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
18.本诗和诗人的另一首《登岳阳楼》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晓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注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皆为登楼抒怀之作,作者远眺想到国事之悲和个人之伤,感慨万千。
B.杜诗颔联意境阔大,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C.陈诗“帘旌不动夕阳迟”句由远及近,描绘出洞庭湖湖水的平静、傍晚的安详。
D.杜诗尾联展现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思,陈诗尾联因境生情,抒发身世之悲慨。
20.古诗文中常以物象来隐喻人世沧桑、世事变迁,借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形成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请从两首诗中各选一例,分析这一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城楼作
陈 翊①
井邑白云间,严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②岸,层峦破枳关③。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注】①陈翊,唐代福州闽县人。唐德宗贞元进士。②榕,榕树。福州别称榕城,因其地多榕树而得名。③枳关,枳木关塞,用以守护和阻隔行人。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将白云比作飘带,描写生动,既写出景色之远,也侧面表现了城楼之高。
B.暮色阴云中的郊野,色调都是淡淡的,但在诗人眼里却更显得清静。
C.从“沙墟阴欲暮”到“孤径回榕岸”,说明唐代福州城外的沙洲和河岸上,榕树已十分繁茂。
D.本诗抒发的感情悲欢杂糅。诗人因看到大好河山而“开颜”,但这种欢乐仅仅是“暂得”的。
2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高之作,但其笔下的登高所见之景却有不同,请结合两诗颔联具体分析。
阅读以下两首格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3.《登高》一诗押韵的字有 个。( )
A.2B.3C.4D.5
24.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以阔大之景引发社稷之思。
B.《登高》:以神奇瑰丽之景反衬悲凉之情。
C.《登岳阳楼》:以不幸的“无”和幸运的“有”相对比形成艺术张力。
D.《登高》:颈联以“萧萧”“滚滚”两组叠词营造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
25.请概述《登岳阳楼》一诗末尾两联所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 字:指书信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北 关山:此处指北方边关
27.下列对《登岳阳楼》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在若干年前就听说了洞庭湖名胜,今天终于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湖光山色的美景。“昔闻”“今上”,写出了登楼的喜悦。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这两句诗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壮观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与上联结合起来看,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诗人身世的孤危感。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想到北方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感情深沉。
28.(1)《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 , °
(2)《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B.《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登高》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登岳阳楼》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只能倚窗北望,涕泗交流。“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30.结合作者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其二)
宋·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33.下列对杜甫的《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D.尾联“戎马”,采用比喻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34.两首诗均有一“浮”字,请从炼字角度分别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5.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坼:分裂B.戎马:代指战争
C.乾坤:指天地D.涕泗:眼泪鼻涕
36.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看似平平交代,却蕴含着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
B.颔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C.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D.尾联抒写出诗人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7.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岳阳楼》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登岳阳楼》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望洞庭》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D.《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3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0.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4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二、语言表达
42.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至少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80字左右。
长江 月亮 虔诚 唐诗 传承 传统 瑰丽
参考答案:
1.B 2.D 3.C 4.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
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
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
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5.D 6.①《望岳》尾联表达诗人想象自己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情。②《登岳阳楼》尾联表达诗人想到国家战火不断而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7.D 8.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9.D 10.①刘诗中洞庭湖的特点是平静秀美。诗的一、二句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三、四句写洞庭湖的山水浑然一体,十分秀美。②杜诗中洞庭湖的特点是浩瀚无边、境界广阔、气魄宏大。颔联中的“坼”字和“浮”字,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水能够割裂大地,浮动乾坤。
11.C 12.①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吐蕃冒犯大唐天威、侵犯边境的愤怒。吐蕃上表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却又背信弃义,冒犯天威,诗人对此进行了痛斥,表达了愤怒之情。②《登岳阳楼》尾联表达了作者对边境不安、时局动荡的感伤。诗人听闻北方战事,倚窗流泪,抒发了对现实的悲痛之情。
13.C 14.①表现了诗人坎坷的生涯,昔日的理想抱负,如今都未实现的悲凉之情;
②表现了诗人只身飘泊、穷愁潦倒、孤独无依的苍凉寂寥的情怀;
③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广阔而深沉的胸怀。
15.A 16.①都呈现出一个满怀豪情的形象。戴词写登楼“袖剑飞吟”“一快披襟”;杜诗因“闻”而“上”,所见亦为吴楚、乾坤这等宏大气象,两者皆眼中有壮景,心中有壮怀。②都表达了对洞庭湖深邃、壮美景象的赞美。戴词言其“秋水深深。万顷波光”;杜甫描绘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者所写境界都开阔壮大,气象雄浑。③都抒发了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戴词中词人面对大好河山“变尽”,悲从中来,以不变的君山寄意;杜诗中诗人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衰老多病的躯体中始终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忱之心。
17.B 18.①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伤时的家国之忧。《泊岳阳城下》通过“留滞”“艰危”二词得以体现;《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
②异:《泊岳阳城下》还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从“气益增”“鲲鹏图南”可见,诗人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
19.C 20.①杜诗中“吴楚坼”、“乾坤浮”既是指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也是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稳定,抒发作者忧国忧民之情。②杜诗中“孤舟”既是指作者老病之时只有一叶孤舟相伴,以舟为家,飘流湖湘,也是隐喻人如孤舟在动荡的时局中漂泊无依,无处安身,无可告慰,寄寓了深切的身世孤危之感。③陈诗中“风霜”既指自然风霜严寒,也是隐喻当时严峻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寄寓国事难为之悲悼。④“老木苍波”既指眼前所见的衰老的枯木、苍凉的湖面,也是沦落天涯、饱经沧桑,憔悴悲愁的自我隐喻,抒发了年华空老、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21.A 22.①陈诗:荒废的沙地阴沉沉的,日色黯淡;郊野的景色淡远,一片安闲清静。作者使用白描(或借景抒情)手法,描绘了一幅寥廓、淡远、沉静、安闲的榕城关山图。
②杜诗: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佛在湖中日夜浮动。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极写洞庭湖水的浩瀚无际,创造了一个无限广阔、气魄宏大的境界。
23.D 24.B 25.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关心百姓疾苦,自己却报国无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26.C 27.A 28.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29.C 30.个人境况: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
感情:时值战争未平、国家多难,因而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31.C 32.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 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 既“老”且“病”飘流湖泊,以舟为家,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33.D 34.“乾坤日夜浮”中“浮”字具有动感,仿佛日月都随洞庭水一起漂浮起落,呈现出雄浑壮阔的图景;“夕帆和雁正浮空”中“浮”字巧妙地把船帆、大雁、湖水交织一起,似乎帆与大雁均得进于空中,写出洞庭湖水清幽宁静的美感。
35.D 36.B
37.B 38.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
异:
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
39.C 40.C 41.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象,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42.月亮那朦胧的光芒轻轻地洒在这千百年来祖辈们走过的道路上以及日日夜夜奔腾的长江水中,面对皎洁的月光,我大声吟诵着唐诗中的瑰丽篇章,尽情享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快感。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随堂练习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小阅读-课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优秀课时作业,共12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优秀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过炼字炼句,品味诗歌语言,全班齐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