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课时规范练1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19479/0-17109480019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课时规范练1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19479/0-17109480019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课时规范练1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519479/0-17109480020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4份)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课时规范练1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课时规范练19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6页。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1.(2023·广东广州统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为纯种
B.孟德尔对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进行解释,属于提出假说
C.孟德尔分析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应为1∶1,属于实验验证
D.分离定律的“分离”是指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2023·湖北孝感期末)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色;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黏性(由基因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W对w为完全显性。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花粉1/2变蓝色、籽粒3/4变蓝色
B.花粉、籽粒各3/4变蓝色
C.花粉1/2变蓝色、籽粒1/4变蓝色
D.花粉、籽粒全部变蓝色
考点二 基因分离定律重点题型突破
4.(2023·安徽安庆二模)水稻的多粒和少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多粒植株甲和少粒植株乙,为了判断多粒和少粒的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让甲与乙杂交。方案二:让甲和乙分别自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方案一的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B.若方案一的子代出现两种性状,则让子代两种个体继续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
C.若方案二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D.若方案二的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则让二者子代进行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
5.(2023·湖南模拟)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玉米颖果的球形和扁球形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某同学用一株结球形果的玉米植株(植株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植株甲自交,子代中球形果∶扁球形果=3∶1
②植株甲与结扁球形果植株杂交,子代全为球形果植株
③植株甲与结扁球形果植株杂交,子代中出现扁球形果植株
④植株甲与另一结球形果植株杂交,子代全为球形果植株
其中能够判定显隐性关系及植株甲基因型的实验是(不考虑突变)(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D.③或④
6.科研人员通过杂交实验研究某种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方式,获得如下结果。下列相关推断合理的是( )
A.黄色为隐性性状
B.黑色为显性性状
C.种群中黄色小鼠均为杂合子
D.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7.(2023·湖北联考三模)苏格兰折耳猫因软骨发育不良导致耳朵无法直立。折耳猫折下来的耳朵尽显萌态而招人喜爱,但其终生可能伴随失聪、尾巴僵直、关节畸形等病情。研究发现,只要携带折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100%会发病,且杂合子比纯合子发病更晚,病程恶化更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显微镜检验细胞,可判断某折耳猫是纯合子或杂合子
B.理论上,一对折耳猫的后代为折耳猫的概率为75%
C.不考虑其他变异,一对立耳猫的后代一定为立耳猫
D.可采用近亲繁殖的方式,不断为折耳猫纯化血统并改善病情
8.(2023·浙江联考三模)番茄营养丰富,为自花授粉植物,在梅雨季节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真菌感染而得叶霉病。选择Vc含量为0.12 mg/g、抗叶霉病植株为母本,Vc含量为0.13 mg/g、易感叶霉病植株为父本,子一代(F1)Vc含量为0.37 mg/g、抗叶霉病。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杂种F1,需对母本进行套袋→ →套袋→人工授粉→ 操作,F1的Vc含量高于其亲本,可见F1番茄具有 现象。
(2) (填“能”或“不能”)确定Vc含量高是隐性性状,原因是 。
(3)为了确定番茄的抗叶霉病与易感叶霉病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最简便的杂交实验是 ,若 ,则可确定抗叶霉病与易感叶霉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抗叶霉病为显性性状。
(4)研究表明番茄Vc含量与抗叶霉病有关,为更好的防治番茄叶霉病,请提出合理方法: 。(答2点即可)
关键能力提升练
1.(2023·重庆南开中学模拟)豌豆茎的高茎与矮茎分别受D和d基因控制。现将基因型为DD、Dd的豌豆以3∶2的比例种植,若两种基因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数量之比为( )
A.16∶8∶1B.3∶2∶1
C.7∶2∶1D.25∶10∶1
2.在玉米和豌豆植株中,高秆对矮秆均为显性,现将若干杂合高秆的玉米和豌豆种植,自然状态下分别产生F1,选取F1部分高秆植株,自然状态下分别产生F2,F2表型及比例均为高秆∶矮秆=35∶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玉米的株高至少由一对基因控制
B.选取F1部分的植株中玉米纯合子所占比例高于豌豆
C.将玉米F1所选部分高秆植株进行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5∶1
D.亲本杂合高秆玉米和豌豆所产生的F1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相同
3.某植物可自交或自由交配,在不考虑生物变异和致死的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交配3次后所得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5?( )
A.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
B.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
C.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
D.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
4.欧洲麦蛾的幼虫皮肤颜色和成虫复眼颜色由同一对基因控制(A、a)。现有两对亲本组合,杂交后得到的子代表型及数量比如下表所示:
(1)成虫眼色性状中 为显性性状,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 。
(2)已知表现为显性性状的雌蛾在减数分裂前由基因指导合成并积累了犬尿素,可进一步合成一定量的某种色素,使幼虫的体色由母本卵细胞中所积累的色素决定。
①组合二子代成虫眼色表现为1∶1的数量比,说明该性状是由 (填“母本”或“子代”)的基因型决定。
②组合二子代自由交配,获得的F2幼虫的皮肤颜色表型及比例为 ,成虫复眼颜色表型及比例为 。
答案:
必备知识基础练
1.C 解析 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且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A项正确。孟德尔对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进行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这属于提出假说,B项正确。孟德尔分析F1测交后代的表型比例应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进行测交实验,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属于实验验证,C项错误。分离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项正确。
2.C 解析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孟德尔并没有提出“基因”一词,A项错误;孟德尔依据实验结果及假设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B项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项正确;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项错误。
3.C 解析 WW和ww杂交,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含基因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色,含基因w的花粉遇碘变蓝色,即产生的花粉遇碘1/2不变蓝色,1/2变蓝色。F1的基因型为Ww,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W∶Ww∶ww=1∶2∶1,其中基因型为WW和Ww的籽粒遇碘不变蓝色,基因型为ww的籽粒遇碘变蓝色,即所得籽粒遇碘3/4不变蓝色,1/4变蓝色。
4.B 解析 让具有相对性状的甲与乙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A项正确;若方案一的子代出现两种性状,则可能是Aa×aa→Aa、aa,此时让子代两种个体杂交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B项错误;方案二是让甲和乙分别自交,若方案二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Aa),C项正确;若方案二的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则可能是AA×AA→AA、aa×aa→aa,此时让二者子代进行杂交AA×aa即可判断性状显隐性,D项正确。
5.A 解析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且子代3∶1的分离比说明球形是显性,扁球形是隐性,且植株甲是显性杂合子,①符合题意;球形和扁球形杂交,子代全为球形,则球形是显性,扁球形是隐性,植株甲是显性纯合子,②符合题意;球形果与结扁球形果植株杂交,子代中出现扁球形果植株,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若球形果是显性,则植株甲是显性杂合子,若球形果是隐性,则植株甲是隐性纯合子,③不符合题意;球形果与另一结球形果植株杂交,子代全为球形果植株,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若球形果是显性,则植株甲可能是显性纯合子或显性杂合子,若球形果是隐性,则植株甲是隐性纯合子,④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 根据杂交实验:黄色小鼠♀×黄色小鼠♂,后代中有黑色小鼠出现,可知黄色对黑色为显性,即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A、B两项不合理;根据杂交实验:黄色小鼠♀×黄色小鼠♂,后代中黄色小鼠∶黑色小鼠=2∶1,可推知黄色小鼠中的显性纯合子存在致死现象,故种群中黄色小鼠均为杂合子,C项合理;根据杂交实验:黄色小鼠♀×黑色小鼠♂、黑色小鼠♀×黄色小鼠♂,后代中黄色小鼠∶黑色小鼠=1∶1可知,小鼠毛皮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D项不合理。
7.C 解析 猫的折耳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所以不能通过显微镜检验细胞的方法来判断某折耳猫是纯合子或杂合子,A项错误;猫的折耳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理论上,一对杂合子折耳猫(Aa)的后代为折耳猫(A_)的概率为75%,B项错误;不考虑其他变异,由题意可推知,猫的立耳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立耳猫为隐性纯合子,因此一对立耳猫的后代一定为立耳猫,C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携带显性折耳基因的杂合子与纯合子都会发病,因此不能采用近亲繁殖的方式来不断为折耳猫纯化血统并改善病情,D项错误。
8.答案 (1)去雄 套袋 杂种优势
(2)不能 题目中没有提供F2的分离比
(3)让F1自交 F2抗叶霉病∶易感叶霉病=3∶1
(4)培育Vc含量高的新种、种子消毒
解析 (1)人工授粉时母本上的操作为套袋→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F1番茄为杂交后代,但Vc含量高于其亲本,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2)由于只进行了一代杂交,没有提供F2的分离比,无法确定Vc含量高的基因对应情况,因此不能确定Vc含量高是隐性性状。
(3)母本为抗叶霉病植株、父本为易感叶霉病植株,而F1为抗叶霉病,可推测抗叶霉病为显性性状,要确定番茄的抗叶霉病与易感叶霉病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最简单的实验就是F1自交。若抗叶霉病与易感叶霉病是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抗叶霉病为显性性状,F1为杂合子,F2中抗叶霉病∶易感叶霉病=3∶1。
(4)番茄Vc含量与抗叶霉病有关,为了防治番茄叶霉病,可以培育Vc含量高的新种,其次对种子消毒也可以减少植株携带真菌的概率,降低叶霉病发病率。
关键能力提升练
1.C 解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的交配方式是自交,分析题意可知,种植的豌豆群体中,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分别占3/5、2/5,在自然状态下,所得子代中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数量之比为(3/5DD+2/5×1/4DD)∶(2/5×2/4Dd)∶(2/5×1/4dd)=7∶2∶1,C项正确。
2.B 解析 高秆和矮秆为一对相对性状,至少由一对基因控制玉米的株高,A项正确。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玉米自然状态下进行自由交配,由F2的性状分离比是35∶1可知,豌豆选取F1部分高秆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8∶1,而玉米选取F1部分高秆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2∶1,豌豆纯合子比例高于玉米,B项错误。由B项解析可知,玉米选取F1部分高秆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2∶1,则其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5∶1,C项正确。玉米和豌豆都为杂合子,自交和自由交配后代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1,D项正确。
3.D 解析 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若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1/2)3=1/8。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交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23+1)=2/9。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不去除aa个体,符合遗传平衡定律;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1/2,而且每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均不变,则子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2×1/2×1/2=1/2。基因型为Aa的该植物连续自由交配3次,且每代子代中均去除aa个体,则子三代中Aa所占比例为2/(n+2)=2/(3+2)=2/5。
4.答案 (1)褐眼 Aa×Aa
(2)①子代 ②有色∶无色=1∶1 褐眼∶红眼=7∶9
解析 (1)根据组合一,亲本均是成虫褐眼,子代出现成虫红眼,“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红眼为隐性性状,故褐眼为显性性状,子代表型及数量比为成虫褐眼∶红眼=3∶1,推测出亲本为Aa×Aa。子代中红眼的基因型为aa。
(2)组合二子代成虫眼色表现为1∶1的数量比,推测亲本基因型应为♂aa×♀Aa,子代的基因型应为1/2aa(表现为红眼)、1/2Aa(表现为褐眼),根据表中“成虫褐眼∶红眼=1∶1”可知,该性状是由子代的基因型决定。若幼虫的体色由母本卵细胞中所积累的色素决定,母本基因型是Aa,其卵细胞的基因型为1/2A(有色)或1/2a(无色),所以F2幼虫的皮肤颜色表型及比例为有色∶无色=1∶1。组合二子代自由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1/2aa,1/2Aa,其产生的配子类型为3/4a、1/4A,F2成虫复眼为红色aa的概率为3/4=9/16,则褐眼的概率为1-9/16=7/16,即褐眼∶红眼=7∶9。亲本
组合
黄色小鼠♀×
黑色小鼠♂
黑色小鼠♀×
黄色小鼠♂
黑色小鼠♀×
黑色小鼠♂
黄色小鼠♀×
黄色小鼠♂
黄色
小鼠
28
43
0
186
黑色
小鼠
26
48
60
94
组别
亲本类型
子代表型及数量比
组合一
幼虫有色,成虫褐眼(♂)×幼虫有色,成虫褐眼(♀)
幼虫均有色,成虫褐眼∶红眼=3∶1
组合二
幼虫无色,成虫红眼(♂)×幼虫有色,成虫褐眼(♀)
幼虫均有色,成虫褐眼∶红眼=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5单元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第3讲伴性遗传提能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专题练3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比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家蚕有结黄茧的,有结白茧的,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专题练2分离定律遗传特例应用,共6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