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4份)
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9生物的进化
展开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课时规范练29生物的进化,共7页。
考点一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2023·江苏苏州三模)考古学家从化石中提取古生物遗骸DNA或蛋白质分子并和现代生物的分子信息库进行比对,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两种生物DNA的碱基序列越接近,亲缘关系越近
C.可选择进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蛋白质进行比对
D.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提示当今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2.人们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越来越多支持生物进化论的新证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作为地层中保存的古地质年代动植物遗体,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比较分析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C.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比较解剖学证据
D.以上的证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3.(2023·广东深圳一模)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当环境发生改变后,长颈鹿的适应性有可能变得不适应
4.(2023·湖南衡阳联考)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适应”的形成过程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雄性动物求偶时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交配机会,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B.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性生物新类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C.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各种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提高环境适应性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减弱,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
考点二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5.(2023·浙江温州三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发了“从鱼到人”的演化史的舆论热议。朱敏院士团队通过对所发现的鱼类化石进行详细研究,发现了最早的有颌类的牙齿、头部、身体以及偶鳍的雏形,揭示了早期有颌类崛起的过程——最迟到4.4亿年前,有颌类各大类群已经在我国范围内出现,到了志留纪晚期,更多样、更大型的有颌类属种出现并开始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成为人类的进程。结合以上资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早的有颌类可能是人与众多动物的共同祖先
B.从化石中提取的DNA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C.鱼类演化进程中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D.多种有颌类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导致了生殖隔离
6.如图表示某地松鼠被一条溪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后所发生的进化,a~d表示进化的不同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物种1和物种2的基因库是完全相同的
C.b表示自然选择,d表示生殖隔离
D.若在溪流上建造桥梁,将会延缓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
7.(2024·广东佛山统考)研究发现,印度洋中多个丽鱼物种都来源于早期的同一个物种,其形成的原因是不同颜色的雌雄丽鱼专挑与自己颜色相同的丽鱼作为交配对象,形成生殖上相对隔离的族群,而不同的族群以不同生物为食,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颜色丽鱼产生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B.对比不同丽鱼物种的基因序列,是研究它们进化关系的分子水平证据
C.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
D.上述新物种形成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8.(2023·重庆模拟)阿莫西林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一类抗生素药物。下表为2018~2021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某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该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呈正相关
B.医院广泛地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导致该种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
C.医院适时地更换抗生素的种类能减缓细菌对该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
D.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考点三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9.(2023·河北衡水模拟)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设定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雄鸭的羽毛性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而素羽雄鸭则有利于躲避天敌,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过足够长时间进化,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A基因频率大于a
B.经过足够长时间进化,近似鸭种少且天敌也少的地区,两种基因频率相当
C.天敌和近似鸭是绿头鸭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基因型
D.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
10.藏猪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其体内的ALB、ECE1等基因发生突变,该变异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使血液具有更强的结合和运输氧气的能力,并提高了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藏猪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血红蛋白基因构成基因库
B.青藏高原的低氧环境使ALB、ECE1等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C.藏猪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D.藏猪对青藏高原上低氧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2023·福建厦门三模)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
A.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等工作
B.蝶类偏好高氨基酸含量的花蜜,蝶类传粉植物的花蜜中氨基酸含量通常较高
C.某种蝾螈可产生神经毒素抵抗捕食者,以其为食的乌梢蛇对此毒素具有一定的抗性
D.葱芥会产生有毒的化感物质,其入侵美洲后,本土物种演化出耐受该有毒物质的能力
关键能力提升练
1.(2023·辽宁模拟)孔雀花鳉的雄性个体的体长显著小于雌性个体,且雄性个体的尾部和尾鳍有变化多端的彩色斑纹,其主要天敌是矛丽鱼;溪鳞鱼会捕食幼年孔雀花鳉,但其捕食效率较低。为了研究孔雀花鳉斑点形成的机制,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从矛丽鱼和孔雀花鳉共同栖息的溪流中,转移出孔雀花鳉,并将其饲养在没有矛丽鱼、溪鳞鱼的环境中,六个月后,先后向其中引入矛丽鱼、溪鳞鱼,连续统计每条鱼的平均斑点数并记录,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雄性孔雀花鳉斑点数变化与捕食关系引发的变异有关
B.交配成功率差异造成的繁殖成功率不同时自然选择发生作用
C.雄性孔雀花鳉进化的实质是控制斑点数目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雄鱼的斑点数由其伴侣选择压力和捕食压力共同决定
2.“贝格曼定律”提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一切恒温动物身体上每单位表面面积发散的热量相等。在解释恒温动物体型的地理变异时,贝格曼定律有另一种表述形式:在同种动物中,生活在较冷气候中的种群其个体体型比生活在较暖气候中的种群大。按照“贝格曼定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体型较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同种动物生长发育成熟后必将保持相同体重
C.在不同区域,同种动物体型的差异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东北地区大型动物由于其相对表面积较小,比小型动物更易维持其体温
3.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不同的岛屿环境有较大的差别。达尔文发现在这13个岛屿上生活着13种地雀,经过研究发现它们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加拉帕戈斯群岛13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1)达尔文发现13种地雀来源于同一种原始鸟类。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鸟类的细胞色素c(所有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几乎没有差异,这为上述结论提供了 方面的证据,能为此结论提供最直接证据的是 。
(2)13个主要岛屿形成后,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就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 。由于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 ,且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的 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 ,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3)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善于鸣叫的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的集合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 。该小岛上不同莺雀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体现的是 多样性。
(4)有人认为“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这些可遗传变异决定了地雀的进化方向”。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
答案:
必备知识基础练
1.A 解析 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A项错误;两种生物DNA的碱基序列越接近,说明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则亲缘关系越远,B项正确;可选择进化过程中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蛋白质进行比对,进而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证据,C项正确;生物大分子(如DNA、蛋白质)具有共同点,提示当今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项正确。
2.A 解析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项错误;比较分析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B项正确;通过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这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C项正确;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都表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祖先共同进化来的,即支持了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D项正确。
3.C 解析 金合欢的尖刺可减少水分散失,适应非洲干旱环境,同时尖刺的存在也可以抵御动物的啃食,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长颈鹿的长舌头可以轻松吃到金合欢嫩叶也是生存、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A项正确;适应是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B项正确;尖刺对于金合欢是一种表型,该表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洲干旱环境起到选择作用,C项错误;当环境发生改变后,金合欢的尖刺可能发生变化,长颈鹿的适应性有可能变得不适应,D项正确。
4.C 解析 雄性动物的求偶是为了繁殖后代,在求偶过程中,雄性动物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交配机会,以便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下去,生物的求偶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一种适应性行为,A项正确;在一定环境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进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B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变异的结果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有可能是不利的,并不是所有变异均会赋予种群生存和繁殖的优势,因而经环境诱发产生的变异不一定使种群更加适应环境,C项错误;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后有利于保水,适应干旱的环境,但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积累有机物,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D项正确。
5.C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颌类扩散到全球,开启了鱼类登陆并最终演化成为人类的进程,由此推测,最早的有颌类可能是人与众多动物的共同祖先,A项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从化石中提取的DNA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B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是自然选择,C项错误;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生物进化的方向有差异,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不同种群的有颌类基因库差异变大,出现生殖隔离,D项正确。
6.D 解析 由题意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出现生殖隔离,A项错误;原种群经过地理隔离分为种群甲和种群乙,又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物种1和物种2,物种1和物种2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其基因库出现差异,B项错误;b表示遗传和变异,c表示自然选择,d表示生殖隔离,C项错误;若在溪流上建造桥梁,可促进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交流,使基因库的差异变小,会延缓物种1和物种2的形成,D项正确。
7.A 解析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A项错误;对比不同丽鱼物种的基因序列,这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进化关系提供证据,B项正确;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的形成一定经过生殖隔离,可不经过地理隔离,如题中不同丽鱼物种的形成,C项正确;物种的形成存在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项正确。
8.D 解析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着年份增长,人均使用量和耐药率都在增加,所以某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该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呈正相关,A项正确;频繁使用该类抗生素,会对细菌进行选择,具有抗药基因的细菌会被保留下来,导致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B项正确;耐药率过高预示着此细菌将不受控制地繁殖,因此可通过更换新的抗生素类药物,减缓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C项正确;抗生素的使用量不是生物因素,故细菌耐药性增强与患者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不能体现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D项错误。
9.C 解析 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主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a决定素羽,不利于雌鸭的识别,因此a基因频率会降低,A基因频率会升高,A项正确;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的地区,在个体生存能力方面,A、a控制的性状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基因频率比例相当,B项正确;天敌和近似鸭是绿头鸭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型,C项错误;具有生殖隔离的物种不能交配,绿头鸭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的原因是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
10.D 解析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因此,藏猪种群中全部个体含有的血红蛋白基因不能构成基因库,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项错误;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才是协同进化,藏猪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能发生协同进化,C项错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藏猪的血液具有更强的结合和运输氧气的能力,并提高了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藏猪对青藏高原上低氧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11.A 解析 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雄峰、蜂王和工蜂属于同一种生物,不属于协同进化,A项符合题意;蝶类与蝶类传粉植物属于不同种生物,因此它们之间属于协同进化,B项不符合题意;蝾螈和以其为食的乌梢蛇属于不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捕食关系体现了协同进化,C项不符合题意;葱芥和本土物种演化出的耐受该有毒物质的物种属于不同生物,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体现了协同进化,D项不符合题意。
关键能力提升练
1.A 解析 雄性孔雀花鳉斑点数的变异原本就存在,与捕食关系无关,A项错误;雄性孔雀花鳉斑点数影响交配成功率,造成繁殖成功率的不同,引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由此发挥作用,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项正确;交配时伴侣选择和天敌捕食的选择,共同决定雄鱼的斑点数,D项正确。
2.B 解析 动物体重受遗传、营养条件、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因此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同种动物生长发育成熟后的体重不一定相同,B项错误。
3.答案 (1)分子水平 化石 (2)不同岛屿存在地理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 基因库 生殖隔离 (3)种群 基本单位 基因(或遗传) (4)不同意 可遗传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 (1)研究发现,这些鸟类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几乎没有差异,这是在分子水平上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2)13个主要岛屿形成后,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且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形成了新物种。(3)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的集合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该小岛上不同莺雀的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体现的是遗传(基因)多样性。(4)可遗传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等不同,地雀的进化方向不同,自然选择决定种群进化的方向,故不同意题述观点。年份
2018
2019
2020
2021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5生物的进化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练,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练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共7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提能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