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陋室铭》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陋室铭》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一、直接导入二、初读,知其意1.你从题目中得到哪些信息呢?生:陋室,简陋的屋子。生: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师:铭是会意字,从金,看最初字形,左边是金属器物,表示在金属器物上刻铸文字;从名,甲骨文的“名”由一个月亮和一个口组成,表示名其功,以称颂功德者为多。铭有两种功用。(PPT)铭的功用一是称述功德,二是警诫自己。(PPT)铭的分类(图片)座右铭、墓志铭、山川铭、居室铭、器物铭五类。师:铭这种文体,其实我们平时也接触过。比如放在书案右边用来自警自诫的是座右铭;记录主人生平言行、功绩的是墓志铭;刻在名山大川、建筑物或器物上,用来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的是山川铭、居室铭、器物铭。那么《陋室铭》应属于?2.自由朗读(PPT)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师生点评、纠正。3.疏通文意。同桌借助注释共同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互相解决,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标注出来,稍后全班同学交流解答。预设: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何陋之有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4.朗读闯关。①看大屏幕大声朗读,熟读成诵。②去句读朗读。5.同学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么特点吗?生说。师:铭文常被刻在器物上,决定了它的语言必须简洁质朴。《陋室铭》全文总共81个字,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意蕴丰厚。(PPT)铭的语言特色①多用短句,对偶句。②句式整齐且押韵。③言简义丰。三、精读,感其情,悟其神请细读课文思考:陋室陋吗?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明理由。1.“陋”预设:有“斯是陋室”为证,意思是“这是简陋的屋舍”。“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没有繁花,满院青草,说明这个屋子所在的地方荒凉、寂静、简陋。2.“不陋”预设:预设引导: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生: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师: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师:“德馨”是什么意思?生:德行美好。师:屋主人“德馨”德行美好,陋室不陋。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师:能简单为我们描绘一下这处景致吗?生:苔痕长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师:这句描写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妙?妙在哪里?“上”“入”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上:长到。入:映入生:“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写出了环境恬静、清幽的特点。借居住环境表现陋室主人德行美好,进而表现陋室不陋。师:苔藓长到台阶上,草色映入竹帘里,说明了什么特点?“苔”“草”长得很茂盛。师:植物长得茂盛,侧面说明来拜访的人多不多?由此可以看出这处陋室的居住环境如何?板书:景——幽雅 (借居住环境幽雅表现陋室主人德行美好,进而表现“陋室不陋”)朗读指导:“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师:“鸿儒”和“白丁”分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强调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要表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师: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交往的朋友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强调与自己交往的都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其实是想说明什么呢?生:谈笑的、往来的都是些知识渊博的贤友,可见自己同样也是博学之士、高雅之士。这两句借来往之人写陋室人的儒雅,进而表现屋主人德行美好,陋室不陋。板书:人——儒雅朗读指导:虚写的文字(往来无白丁)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师:“调素琴”“阅金经”分别是什么意思?你们平时在生活中一般会抚琴读经吗?从这些活动来看,作者平时的生活是怎样的?生:高雅、有生活情趣……师:“丝竹”和“案牍”有什么含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意思是?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师:作者是不喜欢音乐吗?明确:其实这里有一个生活背景,在古代,官场上众人聚会、酬宴时常常会有音乐助兴,所以“丝竹”暗指的是什么呢?官场上的应酬。师:也就是作者是不喜欢繁琐的官场生活。古代读书人寒窗苦读,大多为的是功名利禄,刘禹锡却甘于淡泊、不慕名利,不喜欢官场上的应酬。做的事高雅脱俗,可见其德行美好,陋室不陋。板书:事——高雅朗读指导:虚写的文字(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PPT:诸葛庐、子云亭图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在政治上建立奇功;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在文学上颇有造诣。这两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有才华,居陋室,他们的房屋因他们的才华闻名天下。作者引古贤名室证明了什么?“陋室不陋”。作者以“庐”“亭”比什么?将先贤们与谁相比?有什么作用?生:表明自己也具有先贤们的志趣、抱负,自己的陋室也会因为自己而出名。明确:作者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比自己,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也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刘禹锡身居陋室,依旧一身傲骨,有高尚节操,远大抱负。可见他高洁傲岸的情操(板书:高洁傲岸)(PPT)这种以同类事物或相近性质为基础,而进行比较推出道理的方法就是“类比”手法。“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作者借用孔子的话,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陋室不陋。(PPT)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师生共译: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居住。有人说:“那地方十分简陋,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居住在那儿,有什么简陋的呢?”师:为什么孔子不认为边远地区简陋呢?生:“君子居之”。孔子认为,边远地区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师:我们之前学过关于君子居陋而不感到简陋的文章吗?(PPT)“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师:颜回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表现了颜回什么精神?安贫乐道、高洁脱俗、不慕名利的精神。师:这里刘禹锡运用典故,引孔子的话,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陋室不陋。表明自己有怎样的的精神品质?明确:像颜回居陋巷不改其乐一样,安于清贫生活,以学习和奉行圣人之道做君子为乐。(安贫乐道的情趣:安于清贫生活,以学习和奉行圣人之道为乐。)(板书:安贫乐道) 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因为有仙的存在所以出名,水因为有龙的存在所以显得神异,陋室因为“我”品德高尚所以不陋。山水与陋室相比,仙龙和德馨相类比。师: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什么?生:突出德馨,所以陋室不陋。师:哪两个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朗读指导:要读出轻重缓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总体上可以轻读,稍停顿后,重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在突出文本的主旨)师生点评(要根据内容、情感调整语调、语速、重音)师生总结:陋室到底是“陋”还是“不陋”呢?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从客观上说,刘禹锡的住处满院青草,没有繁花,物质条件(自然环境)的确是简陋的;说它“不陋”,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精神层面的,是因为住屋的人德行美好就不觉简陋了。作者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景幽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儒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事高雅,三方面表现陋室主人的德馨(板书:德馨);一字未言“不陋”,但句句都表现了“陋室不陋”。小结:这就是《陋室铭》,文字简洁,意蕴丰厚。这就是刘禹锡,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他没有让一间陋室困住自己高贵的身心。他是中唐“诗豪”,给后人留下诗文800多篇;他是遭贬谪的官员,体察民情,勤廉守政。他“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他不愧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筋骨和脊梁!同学们,让我们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怀着对刘禹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齐读全文。四、布置作业以“陋室不陋”为话题,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写一段话,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