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群文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群文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群文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群文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群文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群文教学实录一、 求同比异,感知文本(一)读出韵律1.师: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古代诗歌五首》。大家在朗读这五首诗歌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五首诗歌在形式上的不同了吗?比如他们在句数、字数、体裁上有不同。生1:有的诗字数多,有的少。生2:有的是绝句,有的是律诗。师:这是体裁上的不同,你能具体说说看吗?生2:《望岳》和《游山西村》是律诗,《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是绝句。师:你的基础知识很扎实。生3:有的写到山上景物,有的是农村生活的。师:这属于内容的范围。你能从形式上说说吗?生3:《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和《己亥杂诗》都是四句,而《望岳》和《游山西村》是八句。师:对,这属于形式。那么《登幽州台歌》属于绝句吗?生3:应该不是,这首诗的两句话字数不同。师:他属于古体诗,句式采用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我们了解一下五首诗歌体裁及朗读节奏形式。。屏显:《登幽州台歌》:古体诗,形式自由。五言一二二停顿,六言一二一二停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格律诗,五言律诗。二三停顿: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登飞来峰》:格律诗,七言绝句。四三或二二三停顿:如: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或者: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游山西村》:格律诗,七言律诗。四三或二二三停顿:,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或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己亥杂诗》:格律诗,七言绝句。四三或二二三停顿: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师:请大家静静浏览,并把红色字体部分笔记在课本上。(学生笔记)2.师:同学注意五首诗歌的朗读节奏。不同体裁、不同的语言形式,在朗读的时候,停顿是不一样的。下面请同桌两个人互相对读,一边读一边体会每首诗的韵律特点,找出你最喜欢读的那一首。学生互相对读。(二) 初读感知师:大家都读出了停顿和节奏。下面老师要听听同学对这些诗的理解。每位同学选择一首,用“我最喜欢《 》,因为这首诗读起来                   ”句式来表达自己读诗后的感受。生1:我喜欢《望岳》,因为这首诗读起来很大气。生2:我也喜欢《望岳》,因为这首诗读起来很豪迈。生3:我喜欢《登幽州台歌》,因为这首诗读起来很忧伤。生4:我喜欢《游山西村》。因为他读起来很快乐。生5:我喜欢《登飞来峰》,因为这首诗读起来让我感到了一种勇气。生6:我喜欢《己亥杂诗》,因为这首诗读起来让我感动。师:我们都有一颗诗心,在诵读中,文字会和我们的心产生共鸣。(三)体会理趣师:这些诗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不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哲理诗。我们来了解一下哲理诗的含义。屏显:哲理诗:诗人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寓于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之中,借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启人深思的意境表达出来。师:这个含义告诉我们,诗人所抒发的哲理会通过生活情趣表现。生活情景无非就是“物”“景”“事”。哲理诗中有“理趣”,同学根据“物中‘理趣’”、“景中‘理趣’”、“事中‘理趣’” 给五首诗分类。屏显:             物中“理趣”哲理诗      景中“理趣”             事中“理趣” 生1:我觉得《登飞来峰》属于景中“理趣”,因为他写的是飞来峰的景色。师:你把写景的句子读出来。生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师:这个景物有什么特点。生1:很高大。注释上说:寻是古代长度单位,相当八尺。我想八尺有一米多,千寻就是很高了。师:会思考,有道理。那么他的哲理体现在哪句话里?生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师:思维清晰,很棒。你呢?生2:《望岳》也属于景中“理趣”。因为诗里描写了泰山的景色。师:能结合具体的诗句吗?生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师:整首诗都是描写山的吗?“会当”什么意思?生2:终当,终要。哦,这一句不是描写的。前面三句都是。师:题目里有个关键字,叫“望”。这首诗是看泰山,杜甫当时没有登上泰山,但是他的诗却是扣住了泰山的雄伟,你能帮我找出来吗?生3:“青未了”是指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生4:“割昏晓”的“割”。书上说“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我想只有很高很高的山才能这样。师:你是结合生活体验分析的,这是一个很棒的读书法。生5:“一览众山小”说明泰山比任何山都高。师:咱班同学很会抠字眼啊。哪句里面蕴含了哲理?生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这句话和别的句子不一样,没有描写景物了。师:用排除法,也行。再说说其他的诗吧。生6:《己亥杂诗》应该属于景中“理趣”,因为他写到“白日斜”,就是太阳落山了。生7:虽然有景物,但我觉得应该是事中“理趣”,因为他写到了自己回家的事情。师:你怎么知道是回家。生7:注释中说:这一年诗人辞官离京返回杭州。第一句话说的是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骑马向东边赶路回家,并没有描写太多景物。师:有道理。请你读读这首诗蕴含哲理的句子。生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师:谁能说说《游山西村》。生8:这首诗写了诗人在农家做客的事情,所以应该是事中“理趣”。师:诗中哪句话特别有哲理?生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登幽州台歌》属于哪一类?生10:不知道。师:这首诗很特别,直接抒写诗人当时的感受,但却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枝奇葩。二、知人论世,读懂千年一叹1.师:我们现在研究一下《登幽州台歌》,这首诗里既没有景物描写,也没有事件,它是如何表达哲理的?我们先研究陈子昂登高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生1:幽州台,注释说:“此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揽人才修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师:老师再扩充一下这个注释。屏显补充:燕昭王即位以后,想广招天下贤才辅佐自己,可是燕国地理位置偏僻、国力弱小,难以吸引治国安邦的良材,于是他采纳谋士郭隗的建议:修筑一座高台,台上放置黄金(后人又称此台为“黄金台”),作为礼物赠送给前来燕国的贤士。此事传播于天下,果然吸引了乐毅、部衍等有才能的人前来归附,燕国因此强大起来 。师:在这样一个历史古迹上,陈子昂眼中不见风景,心中想见的是谁?生1:古人和来者。师:古人指的是谁?生1:燕昭王。师:也许还有他的谋士郭隗。师:应用你们的历史知识,把思维发散开,陈子昂思接千古还会想到哪些古人?生2:汉武帝。生3:刘邦、萧何。或者唐太宗,魏征。师:这些古人有什么共同点?生4:都是重视人才,善于任用人才。2、师: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为什么会想起这些古人?所以此时我们有必要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写作背景。这种读书方法就叫做“知人论世”。屏显补充:陈子昂胸怀大志, 24岁便中了进士, 后任右拾遗。他多次上书批评朝政。他的忠言不但不被采纳, 甚至遭受打击。武则天延载元年,被诬为“逆党”而下狱。出狱时为表明自己为国效力的决心 ,随建安王武攸宜出。谁知武攸宜无才无能 , 且刚傻自用,不听忠言, 致前锋大败, 更将陈子昂降为军曹。陈子昂处此境遇下, 写了《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七首》。师:从资料中同学们发现陈子昂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生1:被贬职后写的。生2:怀才不遇,遭受很多打击,后来被冤枉的情况下写的。师:你还能从资料中读到陈子昂哪些信息?生3:他有大志向,而且有才华,24岁中了进士。师:他任右拾遗后,曾获武则天亲自接见,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和才华的年轻俊才。如果你是陈子昂,遭受这样的痛苦后登上幽州台,会有怎样的心情?生4:我会很难过。师:少年不识愁滋味啊!如此境地怎会只是难过?生5:痛苦,对现实很失望,很希望回到过去。师:这是站在诗人的角度在品读诗。如果再加入对诗句中的字词分析就更完美了。生5:我从“前不见”中读出陈子昂当时很绝望。明君曾经存在过,但是我却没有遇到。师:谁能分析“来者”?生6:我觉得“来者”应该是以后会出现的明君。师:你能说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含义吗?生7:曾经的明君已经成为了过去,我怎么也看不见。以后说不定还有贤明的君主有见识的谋士,但也看不到了。师小结:前代表着过去,后代表着未来。古人存在于千年,来者存在于未来的时光,而诗人站在现在的幽州台上遥想过去,烛照未来,茫然一片,看不到希望。古人来者和我遥隔千年万里,多么无助,多么悲凉。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吟诵这句话。生诵读。3、师:如此心境之下,陈子昂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师:这句话什么意思?生1:想到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悲伤地流下泪来。师:“独”什么意思?生1:独自。师:这个字和前面哪个字形成了对比。生2:悠悠。师:这样的对比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3:感觉到自己很渺小很孤独。生4:非常孤单非常悲伤。生5:感觉生命很短暂。师:大家都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感受,下面换个角度,从天地的角度感受。生6:天地是那么大,那么广阔。生7:时间是多么长,那么久远。师:我们将两个角度结合起来。生8:时间是那么久远,空间是那么广大,我是那么的渺小又孤独。师小结:一想到天地悠悠,时间辽阔,空间无际、孤立无助,功业无成,无人理解,甚至无人言语,无边的痛苦、无处申诉的悲愁涌上心头。“我”就是这玄黄天地蛮荒宇宙中的一粒灰尘!“我”将消失得无影无踪!诗人在幽州台上怆然涕下,他的眼泪岂止感叹自己的人生,短短的两句诗,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人无法突围困顿生命的悲哀。齐读《登幽州台歌》师小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广忧患意识的民族。所以中国文人不但会忧患个人命运,更会由个人延伸到整个社会。孟子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们的这种文化心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正因有这样济世救民的情怀,陈子昂的伤愁才“哀而不伤”。他写下这些苦闷,实际上是为了宣泄,以使自己超越这些“伤愁”,继续直面人生,入世为用。三、联结四诗,读透文化心理师:中国文人济世救民情怀下产生的这种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文化心理在下面的四首诗中都有体现。同学参照每首诗的写作背景,按照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将四首诗歌再分类。屏显共读:                         穷则独善其身士大夫的文化心理                          达则兼济天下屏显共读:1.公元736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他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望岳》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2.公元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登飞来峰》 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3.陆游博学多才,少有壮志, 但仕途却很不得意,因为极力支持北伐,被罢黜还乡。他当时正值壮盛之年,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的壮怀始终未得施展, 他怀着悲愤抑郁的心情回到家乡山阴, 这首《游山西村 》就是他被黜居乡里的第二年春天所写。4.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接家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写下《己亥杂诗》。学生互相交流,圈点勾画。生1:《望岳》属于“达则兼济天下”。师:我们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加入依据。像这个回答,就需要两方面的依据:一个是写作背景,一个是诗句中的关键词。生1:因为这是杜甫漫游途中所作。漫游就是一边旅游一边学习,比较开心。那时候杜甫二十四岁,还很年轻,应该没有什么挫折。这就属于“达”。师,有依据了,如果在补充上诗句的内容,你的理由就更充分了。生1:在诗中写到“荡胸生层云”,说明心中有大志向。师:已经能透过文字表象发现诗的真意了。当时的杜甫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生活上的如意、经济上的宽裕和年少时的壮志,豪情壮志自然充斥心中。生2:杜甫作为诗圣,他心中念着的是天下的苍生,所以诗里说“凌绝顶”,不仅是做高官,更是要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师,对,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它和作者的生平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更多。还有属于“达则兼济天下”的诗吗?生3:《登飞来峰》也属于这一类。资料上说:“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因为这样,诗人才写出飞来峰的雄伟,“飞来山上千寻塔”,这说明他的志向很高远。师:是的。上任后,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立志变法改革。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有点像他向保守派发出的战斗宣言。诗人的勇气可以从哪些词里看出?生4:不畏浮云,说明他已经知道前方肯定有困难。师:这里的浮云用了借代。谁能说出它代指什么?·生5:代表困难。师:在古代诗歌中,它借代奸邪小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大句的意思吗?生6:不害怕奸邪小人挡住我的眼睛,因为我就在人生的最高层。师:好一个人生最高层。有这样的志向,王安石奋勇前行,做到宰相的位置,力行变法。“遮望眼”一词也应该延伸一下,不仅仅是挡住眼睛,更是挡住人生前进道路。谁能说说《游山西村》?生7:这首诗属于“穷则独善其身”,陆游被罢黜回乡,他是怀着悲愤抑郁的心情回到家乡山阴。陆游在诗中给人感觉就是一个享受农家生活的老人。师:你从哪里读到了陆游老人的形象?生7:柱杖。柱杖就是拄着拐杖,但资料中说他正值壮年。这说明他其实深受打击。师:你很敏锐。人生的苦痛会给诗人带来影响,他们也是普通人。所以陆游的心苍老了,陈子昂流泪了。甚至龚自珍也说“浩荡离愁”。但是中国文人的济世之心却能让他们在苦痛中看到希望。请你读读在这首诗中暗喻人生总会绝处逢生的句子。生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龚自珍的“独善其身”表现在何处?生9:我觉得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很失望的时候,他依然会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师:你的话让我想起了逆行者,谢谢。独善其身不是独爱自己,是在退出纷争,在山水田园疗愈自我,以图继续入世有所作为。齐诵四首诗歌。师小结:因为心中装着天下苍生,这些文人们在人生得意时吟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期许未来勇攀生命高峰,吟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往无前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会在人生低落期闲看风云修养身心,告诉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就在不久的将来;会在远离庙堂愁心浩荡时,许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誓言;从个人的忧患中跳到宇宙生命,发出人生乃至人类命运的深沉叹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总结师总结:中国文人们秉持救世济民的情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人生起落中从容自在。我们的人生也许不会经历他们多舛命运,但我们的精神会时常经受着多舛命运般的煎熬。在诗人身上我们能寻找到疗愈自己的方法,学习让生命更充实的方式。让我们再次再次诵读这五首诗。生齐读五首诗。师:课结束了,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屏显共读:心灵并不是任何时侯都能从心的内部找到的, 有时可以从整个人类或不称之为心灵生活的整个历史中找到。——C·G·荣格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