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展开(一)识字与写字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8.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10.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12.1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三)写作
3.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
3.7.1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四)口语交际(辩论)
4.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4.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4.注意表情和语气,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4.6.1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5.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单元学习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能识记积累课文中48个字词的字音、字形及词义。(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二)阅读
1.了解与弗朗西斯·培根、马南邨、李可染、朱光潜、叶圣陶相关的作家作品知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论证思路。(2.8.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3.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有自己的见解。(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4.制定《海底两万里》的阅读计划,按计划阅读。(2.12.1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
(三)写作
1.结合习作片段,学习作文修改润色的方法,学会诊断作文中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对文章进一步调整和加工。(写作指导课目标)
2.运用修改润色的方法,修改已写作文《翻过那座山》。(写作课目标)
3.有针对性修改提升作文。(讲评修改课目标)
(3.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3.7.1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四)口语交际(辩论)
1.课外搜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2.小组成员进行队伍分工,探讨论述思路,形成辩论提纲。(4.6.1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3.组织辩论赛,通过口语交际、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体验小组合作与辩论成功的喜悦。(4.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4.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4.4.注意表情和语气,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5.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三、课时课型安排(12课时)
1.识记积累课 1课时
2.教读课《谈读书》 1课时
3.教读课《不求甚解》 1课时
4.阅读引领课《山水画的意境》+《画里阴晴》《诗(文学)与画的分界》
1课时
5.组文阅读课 1课时
6.写作指导课《修改润色》 1课时
7.写作课 1课时
8.讲评修改课 2课时
9.举办辩论赛 1课时
10.名著阅读指导课《简·爱》 1课时
11.单元练习课 1课时
四、课时学习目标与评价设计
(八)修改讲评课第一课时 修改润色之详略得当
【学习目标】
明确详略得当的意义。
探究详略安排的依据,探究归纳略写、详写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修改完善作文。
【评价设计】
根据中考要求,聚焦学生写作现状,明确详略得当的意义,达成目标1。
通过回忆所学课文《猫》《阿长与<山海经>》《木兰诗》中的详略安排,探究详略安排的依据为文章的中心,通过阅读习作片段和课文《背影》《植树的牧羊人》《台阶》《走一步,再走一步》《老山界》中的片段,归纳略写、详写的方法,达成目标2。
根据作文《翻过那座山》的中心,确定作文的详略安排,并运用所学方法修改同伴片段例文和自己的作文,达成目标3。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上一次修改润色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目标,点评学生经过修改润色后的作文提升情况导入新课。肯定学生在标点、词句方面修改的细致和在选材、点题等方面的提升,同时指出学生作文还普遍存在着详略不当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学习活动一 立足中考明意义
《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对于写作要求的第4条明确指出,“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课程标准中就要求有学生合理安排详略的能力。
立足中考,明确:中考作文时间有限、字数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更能够突出中心。进一步领会详略得当的意义。
学习活动二 详略得当有方法
环节1 确定详略依据
回忆《猫》《阿长与<山海经>》《木兰诗》这几篇课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思考这些原因的共同之处,明确详略安排的依据是文章的中心。
环节2 学习略写
阅读习作片段,分析归纳略写的方法。
病文:最近我发现,鱼尾纹已悄然爬上了妈妈的眼角。我拿出了我平日里不舍得花的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零用钱,跑到商店里,想给妈妈买支眼霜。货架上的眼霜真多,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美国的、法国的、德国的,有膏状的、液体的,价格也不便宜,几十到几百元不等,让我感到囊中羞涩。我想,眼霜那么贵,利润一定很高,看来卖化妆品能挣不少钱呢!最后,我只好失落地走出了商店。
修正文:最近我发现,鱼尾纹已悄然爬上了妈妈的眼角。我拿出了平日里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零用钱,跑到商店里,想给妈妈买支眼霜。货架上的眼霜各式各样,看得我眼花缭乱,昂贵的价格更是让我感到囊中羞涩。最后,我只好失落地走出了商店。
总结略写方法:删掉语义重复的内容;删掉偏离中心的内容;简写非重点的内容。
环节3 学习详写
阅读课文《背影》《植树的牧羊人》《台阶》《走一步,再走一步》《老山界》中的片段,归纳详写的方法。
细化动作: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植树的牧羊人》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台阶》
刻画感受: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走一步,再走一步》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老山界》
巧用修辞、环境烘托: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台阶》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老山界》
总结详写方法:细化动作、刻画感受、巧用修辞、环境烘托
学习活动三 修改详略巧提升
环节1 修改同伴例文
阅读同伴例文,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安排,修改文章。完成后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翻过那座山
①随着步入九年级的大门,如山的压力也接踵而至。
②教室里满是老师板书的沙沙声,每天仿佛有着讲不完的知识;作业像星星一样漫天飞舞,细碎点滴的的日子里充满着劳碌。每天晚上伴随自己的都是星光与灯光,无论是身体还是内心都感觉到疲惫。父母每天都会把早饭做好,嘱咐我要认真学习,考上理想的高中;老师经常找我谈心鼓劲,希望我能不断进步。而面对他们的期待,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③这些压力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而在这么多的大山里面,有一座最难翻越,那就是800米计时跑。
④身材微胖的我从小就不喜欢跑步,甚至一踏上操场跑道时,眼前就会开始眩晕,感觉有一股寒风从脚底吹到后背。可我终究还是躲不过,这不,期末体育测试来了——
⑤女生吹完肺活量后,就是800米测试了。伴随着一声声哀嚎,我们向起点走去。
⑥随着哨声吹响,前排的同学犹如一颗颗流星飞向弯道,他们正在进行第一个加速跑,我也紧跟其后,不敢有稍微的松懈。但很快,我就追不上了。一些在后面跑得快的同学在我身边一个个经过,我回头一看,身后仅剩几人。
⑦跑完两圈后,我又累又渴,腿也迈不动了,特别想放弃,我肯定是追不上前面的同学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到终点。
⑧就在这时,我听到了老师和同伴的加油声,我努力奔跑,追上了前面的同学,到达了终点。我成功了,我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成功的翻过了800米计时跑这座大山,也翻越了自己不愿坚持的那座大山。
⑨成长路上,必定还有群山阻隔,我已经再度做好准备,不惧山高路远、前路坎坷,只为到达光明与希望的前方。
备用:例文通过记叙坚持完成800米计时跑这一事件,表现不怕困难、战胜自我的中心。根据这一中心,确定应详写跑步时战胜身体不适和内心不愿坚持的过程,即详写第⑦⑧两段,删掉与中心内容无关的第②段。详写时,注意使用所学方法。例如,“我又累又渴,腿也迈不动了”还可以再调动感官,写得更具体;“特别想放弃”“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再细致刻画心理;“我努力奔跑”再细化动作;而整个过程中,可以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借助修辞手法让语言更生动有文采。
环节2 提升自己作文
阅读自己的作文,运用所学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何其芳曾经说过,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叶圣陶曾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列夫·托尔斯泰也说,不要急于写作,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品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希望同学们反复修改,让自己的文章内充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板书设计
详略得当
确定详略 略写 详写
依据中心确定 删掉语义重复的内容 细化动作
删掉偏离中心的内容 刻画感受
简写非重点的内容 巧用修辞
环境烘托
附
表1 “修改润色”第一课时 写作指导课批改评价量表
表2 “修改润色”第三课时 修改讲评课批改评价量表
注:本课时教学设计为作文课“修改润色”的第三课时——修改讲评课。
第一课时“修改润色”写作指导课:通过阅读学习课本材料和片段修改练习,让学生掌握修改润色的方法,从“言”和“意”两个方面修改作文。“言”即言辞和表达,包括标点、语句、布局等;“意”即立意和思想内容。
第二课时“修改润色”写作课:运用写作指导课学习的修改润色的方法,修改自己之前所写作文《翻过那座山》。
第三课时“修改润色”修改讲评课:通过作文批改(参考表1评价量表),发现学生在修改“言”的要求第2点“详略安排恰当”上依旧存在很大问题,故本节课从“详略得当”这个点再重点进行修改讲评。
第四课时:结合第三课时的修改讲评,学生修改提升作文。
详写的内容
略写的内容
为什么这样安排
《猫》
《阿长与<山海经>》
《木兰诗》
评价标准
分值
(分)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修改“言”的要求
1.修改作文中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
20
2.修改文章的布局,做到段落安排合理、段落衔接自然、详略安排恰当。
20
3.加工润色,使语言更有文采。
20
修改“意”的要求
1.文章立意准确,选材恰当。
20
2. 文章内容充实。
20
总分
评价标准
分值
(分)
自我
评价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修改提升要求
1.删改作文中需要略写的部分,使之语言简明。
50
2.修改作文中需要详写的部分,充实内容以突出中心。
50
总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写作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9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写作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写作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写作 修改润色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修改技巧,修改方法,例题赏析,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