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圈点与批注》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了解老舍的的生平经历以及《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梳理小说中各类人物,了解人物形象;学习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圈点与批注。
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黑暗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命运;交流阅读心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集备修订
重
点
梳理小说中各类人物,了解人物形象;
学习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圈点与批注。
难
点
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黑暗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命运;交流阅读心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法
小组合作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设
计
导入
师问:同学们,在你的人生中有过外号吗?外号的由来又是什么呢?与性格相关。(由外号导入)
《骆驼祥子》就是以主人公的外号命名的,外号和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骆驼有着顽强坚韧的生命力,那我们的主人公又经历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走进《骆驼祥子》。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他出生于北京一个下层人民家庭,父亲在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时为保卫京城战死,他由母亲独立抚养,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城市底层普通百姓的贫困生活使老舍深切感到生活的艰难,对市民生活的切身体验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提供了素材,也使他逐渐形成了不满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
三、创作背景:
20实际20-3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自然灾害的横行,成批农民迅速走向破产。旧北京在北洋军阀统治下,在黑暗的社会中,人民过着贫苦的日子,祥子也不例外。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剥夺了仅有的自由。有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三起三落,最终还是受穷,另外一个车夫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趁着车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故事的原型。
四、主要内容
1、请同学讲解《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并且思考骆驼和祥子有什么关系?
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善良、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他来到北平后选择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同时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到小说的结尾,祥子变得自暴自弃,如同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黑暗的旧社会。
明确:题目不仅表现了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在小说中祥子本来就叫祥子,前面没有骆驼,后来军阀混战,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也丢了,人也被抓壮丁,后来想去瞅准时机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30元,祥子逃出来后就病了,也许在昏迷中也能听见他老是叨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叫骆驼祥子),还特别突出了祥子像骆驼一样坚韧又顽强生命力。
2、概括故事情节:
围绕祥子希望-奋斗-绝望这条主线安排事件,开展故事情节。
一起:来到北平当车夫,苦干三年,凑足100块钱,买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走,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三落:为虎妞的丧事,祥子卖掉车,彻底堕落,由“人”变“兽”。
祥子命运三部曲: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五、小结
小说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了一下《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大家也自己讲述了祥子的命运,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祥子的形象,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
板书
设计
《骆驼祥子》 祥子: 希望——奋斗——绝望
揭露黑暗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
课后
反思
课题
《圈点与批注》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了解老舍的的生平经历以及《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
梳理小说中各类人物,了解人物形象;学习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圈点与批注。
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黑暗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命运;交流阅读心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集备修订
重
点
梳理小说中各类人物,了解人物形象;
学习阅读小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圈点与批注。
难
点
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黑暗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命运;
交流阅读心得,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教法
小组合作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设
计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骆驼祥子》是老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代表作,他的出版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同时也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阅读这本小说。
二、圈点与批注
阅读小说常用的是圈点与批注,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什么是圈点、什么是批注。
圈点:指阅读时利用一套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结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查检摘录。
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对一些生词难字加以注释;在段落层次前写大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法加简评等等。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批注分“眉批”:批在书头上,“旁批”:批在字行的中间,“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例如: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接下来给同学们时间结合课本理解掌握此方法。
文本探究
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几层含义?
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祥子的人物形象
明确: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祥子一开始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来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祥子悲剧的原因
明确:造成祥子悲剧的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和虎妞的诱骗,从主观上看是靠个人奋斗实现理想时,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造成的。
《骆驼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京味、幽默。
1、取材:丰富的北京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繁琐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花卷。
2、语言艺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的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静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如祥子从军阀部队逃出来之后喝馄饨时,“热汤像股线似的一直通到腹部,打了两个响嗝,他知道自己又有了命”。
四、小结
咱们这两节课主要学习了阅读名著的方法以及对于《骆驼祥子》这本书的分析,大家要掌握名著阅读的几种方法:1、读题目,思考含义;2、读故事,梳理情节;3、读人物,分析形象;4、读背景,总结主旨;5、读语言,体验特色,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大家要熟练的加以应用,咱们布置一个小作业,结合你对这本书的理解,给祥子写一个小传。
板书
设计
《骆驼祥子》
读题目,思考含义
读故事,梳理情节
读人物,分析形象
读背景,总结主旨
读语言,体验特色
课后
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